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夫妻為逃避法律責任假離婚

夫妻為逃避法律責任假離婚

發布時間: 2021-02-21 13:29:55

1. 假離婚可逃避債務嗎,夫妻為逃債約定由個人擔債有效嗎

一、假離婚可逃避債務嗎
有些家庭對外欠了巨額債務,夫妻自作聰明地商量辦理假離婚手續,約定財產和債權歸一方所有,債務由另一方負責償還,以為這樣就可以逃避不還債了,但這在法律上卻行不通。
如果債權人將夫妻二人起訴到法院,佔有財產的一方以離婚約定為由拒絕還債,另一方同意還債卻無履行能力,法院查明上述事實後,會認定雙方離婚的真正目的是要逃避夫妻共同債務,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違法行為,該約定無效,法院有權責令或強制這對離婚夫妻對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因此,假離婚並不能逃避債務。
二、夫妻為逃債約定由個人擔債有效嗎
根據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可以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同樣,夫妻也可以約定雙方的共同債務由個人承擔,此是雙方當事人的自由意思表示,該約定也對雙方具有約束力,但是對債權人並不具有約束力。
因為按照我國婚姻法立法精神,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如無特別約定,夫妻財產適用法定的所得共有制,夫妻對共同債務都負有連帶清償責任。
這種連帶清償責任,根據「債務的轉讓得經債權人同意」的民法精神,不經債權人同意,債務人之間無權自行改變其性質,否則將會損害債權人的利益。因此,夫妻之間離婚時對財產的分割,只能對彼此內部有效,不能向外對抗其他債權人。
所以,債權人仍然有權就原夫妻所負共同債務向原夫妻雙方或者其中任何一方要求償還。而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約定由個人承擔的債務,更是屬於「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無效民事行為,因而不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精神,當事人的離婚協議對債務作出約定,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雖然約定其共同債務只由一方承擔,但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後,基於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2. 「假離婚」逃避債務行為,合不合法

《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我國《民法總則》規定:「惡意串通,損害第三人利益的行為無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民事行為無效。表面上協議離婚,掩蓋逃債的非法目的,屬無效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7條第2款也明確規定:「以逃避債務為目的的財產分割約定,其約定無效。」由此,藉以離婚逃避夫妻債務的手段根本是不合法的。

3. 為了逃避債務選擇假離婚有哪些風險

一、假離婚逃避執行的法律風險
事實上,藉助離婚的作法惡意逃避執行,將面臨一定的法回律風險。
首先是要承擔拒答不執行生效法律文書的責任,一旦法院認定被執行人通過虛假訴訟逃避執行,將面臨拘留、罰款等司法強制措施。
情節嚴重的,可追究其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刑事責任,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同時這樣的離婚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當夫妻一方通過離婚行為將所有財產轉移到另一方的名下後,若夫妻雙方感情徹底破裂,接受財產的一方假戲真做,轉移財產一方將面臨人財兩空的困境。
對於那些妄圖通過離婚惡意逃避執行的人來說,虛假訴訟必將被法院查明,當事人不僅有可能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同時有可能人財兩空。

4. 為了逃避債務假離婚應當付什麼法律責任

為了逃避債務假離婚是道德問題。
法律上一般不好鑒定其真假。所以談不上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5. 假離婚逃避債務怎麼處罰

(一) 強制與教育相結合。對於執行借夫妻假離婚逃避債務的案件,執行人員應採取強制與教育相結合的方法。執行人員首先應做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向被執行人宣傳法律,指出法院認定其為假離婚的事實依據,以及借假離婚逃避債務的法律後果。借假離婚逃避債務案件原因復雜,有的是懂得一些,但對法律知識理解片面;有的是聽信「行家」的指點;有的是目睹身邊有借夫妻假離婚逃避債務成功的實例而效仿等等。所以執行人員應根據不同案件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被執行人的思想工作。部分被執行人通過執行人員的思想工作,能夠認識自己的錯誤,自動履行法律義務。對於少數借夫妻假離婚逃避債務的被執行人,經執行人員多次教育仍拒不履行義務的,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第六項之規定對其採取強制措施。

(二)逕行採取強制執行措施。對於通過行政程序的借夫妻假離婚逃避債務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可以逕行對其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依法採取查封、扣押等強制執行措施。對於為逃避債務夫妻雙方在離婚登記機關協議離婚,將夫妻共同財產轉移給無債務的一方,人民法院可否對其轉移的財產採取強制執行措施的問題。

(三)通過審判監督程序認定其行為無效。通過訴訟程序辦理的借夫妻假離婚逃避債務的案件,這類案件雖然履行了離婚手續,但在上明顯不合理,有財產一方不承擔債務,而無財產方卻承擔全部債務。對這類案件,我們應建議院長按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確定被執行人與財產證照持有者共同償還債務。

熱點內容
勞動法因病辭退 發布:2025-09-29 16:42:29 瀏覽:576
2018上海市勞動法陪產假 發布:2025-09-29 16:39:14 瀏覽:792
民法典人社局 發布:2025-09-29 16:38:41 瀏覽:624
司法之聲 發布:2025-09-29 16:36:21 瀏覽:286
法院小蘋果 發布:2025-09-29 16:13:45 瀏覽:877
合同法善意第三人案例 發布:2025-09-29 16:10:44 瀏覽:379
數字法院網 發布:2025-09-29 15:53:58 瀏覽:91
安徽大湖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9 15:53:48 瀏覽:504
法院紀檢監察機構 發布:2025-09-29 15:46:59 瀏覽:931
刑事訴訟法申請再審 發布:2025-09-29 15:43:48 瀏覽: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