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電子章有法律效力
① 電子印章是否合法
當然是合法的。只不過電子簽章的使用目前在法律上有一定限制。
具體如下:
一、以下情形專不適用電子印章:
1、涉及婚姻、收養、繼承等人身關系的。
2、涉及土地、房屋等不動產權益轉讓的。
3、涉及停止供水、供熱、供氣、供電等公用事業服務的。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不適用電子文書的其他情形。
二、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因而,我們在了解法律之後發現,只有在一些特定領域,電子簽章受到一定限制以外,其餘電子簽章的屬法律效能基本與實體簽章一致。
在了解了這些之後,如果您有進一步了解電子簽章的想法,不如上微簽官網具體了解一下電子簽章的運作以及特殊功能。
② 關於銀行受理章的法律效力
銀行櫃面使用的章一般有兩種,業務章和轉訖章。你說的受理章應該是業務章,它僅僅表示他專們收到這屬張票,比如支票,他們收下了,但是否能收到錢是要看對方銀行對這張票的復審,所以一般蓋業務章,如果票有問題就可以出「退票理由書」。如果是本行內部的票據轉劃蓋的都是轉訖章,表示業務的操作完成。
人行有規定,在交換中的票據都必須蓋業務章。
③ 電子印章有法律效力嗎
電子印章作為一種越來越常見的技術產品,已經進入到大家的生活中。我國《電子簽名法》明確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那麼,究竟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是通過那些技術來保障的呢?下面就以我平台為例大體說一下:
一、實名認證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
實現手法:
根據法律規定,電子印章必須由簽名人專有,而且在簽署時由簽名人本人控制,一旦電子印章和簽署之後的文件被改動之後會被立刻發現,這樣才能保證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
二、保證合同內容真實性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五條、第六條。
實現手法:
只有能夠有效地表現所載內容而且可以隨時調取、查看,並且能夠保證合同的格式以及內容在生成、發送和接收時候都相同的電子合同,才能夠滿足法律的規定。通俗點說,就是要保證合同內容不被篡改。
三、國家機構時間戳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六條。
實現手法:
由於合同文件的生效時間是其法律效力的重要保障,所以對於電子合同與電子印章,也必須保證他們能夠識別數據電文的發件人、收件人以及發送、接收的時間。
四、第三方認證
相關法條:《電子簽名法》第十六條。
實現手法:
部分企業或個人會錯誤的以為,電子印章就是用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呈現出來的印章方式,所以會自己製作電子版的印章和簽名。殊不知這只是一種視覺上的表達效果,而並非法律意義上的電子印章。
我平台電子印章,是作為簽署方以外的第三方存在的平台,同時滿足法律規定的多種規定,為當事人提供強大的電子認證服務,更好地保障了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
④ 銀行金融機構使用電子印章靠譜嗎
電子印章是電子簽名的一種表現形式,關於其法律效力《電子簽名法》有明確的規定。
第十三條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視為可靠的電子簽名:
(一)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二)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三)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四)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也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約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第十四條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月24日,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一級巡視員葉燕斐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做好線上的業務,首先是金融機構要增強自身金融科技的硬實力,要增強研發投入,提升技術能力。第二,要修訂好自己的業務制度和業務流程,使之更加適應線上辦理業務的需要。第三,金融機構要加強與其他部門的互動,加強數據共享。第四,監管部門要改進工作。對電子單證、電子影像、電子簽章、電子數據的政府合規性、合法性要充分認同,不能一定要拿紙質的證據或者有人手簽的字、手按的印才合規,這過於教條了,監管要適應時代的變化,線上辦理業務的變化,各方面的努力可以促進線上辦理業務更順利和更便捷。
這意味著,今後金融監管部門對電子簽章將持更加開放的態度、更強的認同感,背後傳達的,是電子簽章、電子數據、線上辦理業務已成時代主流,而在上行下效的風潮之下,哪家金融機構更快推進相關業務,就更有可能佔領先機。
在金融科技業務噴薄的當下,「金融科技+商業銀行」成為基礎核能,商業銀行紛紛轉型成為金融科技銀行,在這個進程中,交易無紙化成為一種普遍趨勢,而電子數據則成為最關鍵的憑證;
我平台電子合同服務可廣泛應用於銀行線下、線上渠道,交易雙方或多方可迅速完成各項目協議的簽署,同時保障電子合同簽署過程的公正性及結果的有效性,充分滿足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於「管控風險」及「擴大在線業務范圍」的需求。
⑤ 電子印章的法律效力通過什麼保障
電子印章並不是電子化的印章圖形,僅僅電子化的印章圖形是沒有法律效力版的。本質上,所謂的權電子印章是這個圖形背後的技術支撐:數字證書、時間戳、電子存證等一系列依據法律法規設定的電子簽名技術。
法律對有效電子印章有如下規定:《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可靠的電子簽名」要求:
1. 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 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 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 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除了滿足可靠電子簽名的要求,還要滿足法律對電子合同原件形式及保存條件的要求。一般系統生成或電子郵件簽署的電子合同證明力低,而且需要自己證明簽名的真實性及未被篡改,舉證復雜;我平台提供的電子印章滿足法律要求,舉證容易。
⑥ 自己從工行網銀上列印的銀行電子回單,是否有法律效力
您通過網銀列印出來的電子回單只供您對賬使用,不具有法律效力。
(作答時間:2019年7月10日,如遇業務變化請以實際為准。)
⑦ 關於銀行業務專用章的法律效力問題
1,加蓋業務章和公章一樣的法律效力。2,行長和分管行長的簽字同等效力。這里只有一個防範銀行以是「個人行為」不願承擔義務的問題,但是多筆義務就足以證明是公務行為而非個人行為了。
⑧ 電子印章有法律效力嗎什麼樣的生成器是安全的
在製作電子公章時,我們總會擔心電子印章生成器所生成的電子公章不具備法律效力。根據專《電子簽名法》第十屬三條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需滿足:
(1)電子簽名製作數據用於電子簽名時,屬於電子簽名人專有;
(2)簽署時電子簽名製作數據僅由電子簽名人控制;
(3)簽署後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4)簽署後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因此,滿足以上四點的電子印章生成器才是安全可靠的,製作的電子公章才能符合法律規定,具有法律效力。在網上,有許多利用Word、Excel、PS製作電子公章的教程。通過這些方式製作的電子公章圖片,缺乏安全技術保障,極容易被人篡改,法律效力低。其次,對於手殘黨來說,看似簡單的教程實操起來還是有些許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