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事處調解成功後的法律效力
1. 政府調解是否具法律效力和強制力
鎮政府的調解如果沒有雙方當事人到場簽名,是沒有效力的。當然版如果鎮政府不是權調解,而是用自己的行政權力處理你家的事的話,是一種政府行為,就是有效的。土地徵用補償款是農村自治的范圍,大多是由村民委員會來分的,如果當地政府為了解決矛盾用行政權力來分,也是可以的。至於你和你母親的土地承包權和這個沒什麼關系。雖然你姑姑分了,你和你母親就分得少點,但你姑姑能不能參與分配,是由村委會決定或根據地方政府的政策而定,不是由你們定的。因此,你起訴政府侵權是沒有理據支持的。如果有律師告訴你可以,千萬不要相信,他是為了騙你們的代理費。而且你們如果因為土地補償款起訴政府法院一般也是不會受理的。土地補償款是村委會自治。有的地方像你家的情況,你姑姑就可以分到,但另一些地方,也可能分不到。沒有具體的法律規定,土地補償款如何分。所以勸你不要浪費時間。
2. 司法所調解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司法所調解是以人民調解形式完成,製作的人民調解協議書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沒有經過司法確認前還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人民調解協議書經過法院的司法確認後,則承裁了強制執行力,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人民調解協議書是在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糾紛當事人依照國家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社會主義道德在查清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對糾紛的解決自願達成一致意見的意思表示。其中"糾紛簡要情況"欄應當載明糾紛事實、爭議事項及雙方責任;"協議"欄應載明各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寫清履行協議的時間、地點和期限,當事人簽字按手印,調解人簽字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1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
一、凡是符合下列四個條件的人民調解協議,也就具有民事合同性質:
1.主持調解的必須是人民調解委員會;
2.調解協議必須具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
3.調解協議的形式是書面協議;
4.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
二、《人民調解工作若干規定》第35條規定:"調解協議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雙方當事人基本情況;
(二)糾紛簡要事實、爭議事項及雙方責任;
(三)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四)履行協議的方式、地點、期限;
(五)當事人簽名,調解主持人簽名,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
(六)調解協議由糾紛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3. 己通過人民調解成功後,因一方當事人未按協議履行,再經過仲裁機構仲裁後法律效果能達到什麼效果程度
調解書只要內容不違法,是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都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版院、司法部關於進一權步加強新時期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中:依法確認人民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各級人民法院特別是基層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人民法庭,要認真貫徹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在人民調解委員會主持下達成的調解協議,一方當事人反悔而起訴到人民法院的民事案件,應當及時受理,並按照該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準確認定調解協議的性質和效力。
凡調解協議的內容是雙方當事人自願達成的,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損害國家、集體、第三人及社會公共利益,不具有無效、可撤銷或者變更法定事由的,應當確認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並以此作為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依據,通過法院的裁判維護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
4. 在街道辦事處勞務調解簽字後還可以再上訴嗎
可以的,街道的調解並不能否定判決書的效力,更不能剝奪你上訴的權利,所以只要沒有超過上訴期就可以提前上訴
5. 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調解協議書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簽字後,一般有法律效力內了。
《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三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6. 街道辦事處有調解民事叫紛的義務么
街道辦事處有義務調解民事糾紛義務的,因為街道辦事處屬於政府部門的。不要事事都麻煩警察的。
7. 社區調解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您好!
原則上調復解協制議合法有效,雙方應當自覺遵守,主動履行義務;
如果調解協議存在欺詐等情形的,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或宣告無效。
達成調解協議後,若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向法院起訴後,應判定不履行調解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承擔違約的法律責任,除非不履行調解協議的一方當事人提出證據證明調解協議:
(1)違背自願原則,協議內容歪曲了雙方當事人當時的真實意思,或者該方當事人是在受脅迫或欺詐下簽訂的;
(2)違背合法原則,協議內容違反了國家法律的強行性規范或公序良俗原則;
(3)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
如果無上述3條法定理由的,司法或人民調解協議有效。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8. 街道辦事處作為調解方不在協議書上蓋章簽字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街道辦事處作為調解方不在協議書上蓋章簽字的協議書一樣具有法律效回力。
只是答當事人雙方或者多方簽字蓋章,這個協議書就具有法律效力。
街道辦事處只是調解作用,促使雙方或者多方當事人達成協議,只要當事人簽字蓋章就具有法律效力。
9. 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有什麼法律效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第三十一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調解協議,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 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對調解協議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督促當事人履行約定的義務。
第三十二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當事人之間就調解協議的履行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發生爭議的,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三十三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後,雙方當事人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自調解協議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對調解協議進行審查,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有效,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或者未全部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人民法院依法確認調解協議無效的,當事人可以通過人民調解方式變更原調解協議或者達成新的調解協議,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9)街道辦事處調解成功後的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
二十八條 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可以製作調解協議書。當事人認為無需製作調解協議書的,可以採取口頭協議方式,人民調解員應當記錄協議內容。
第二十九條 調解協議書可以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糾紛的主要事實、爭議事項以及各方當事人的責任;
(三)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調解協議書自各方當事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調解員簽名並加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印章之日起生效。調解協議書由當事人各執一份,人民調解委員會留存一份。
第三十條 口頭調解協議自各方當事人達成協議之日起生效。
10. 調解成功算不算第一次判決
調解與判決是兩個概念。
調解成功是結案的一種方式,不需要再回做出判決, 調解達成協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判決。
與判決不同的是,經過調解達成一致的案件是不可以上訴的。
法律依據為:《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