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❶ 12歲打死人要不要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本條規定:12歲為不滿14歲情形,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必須責令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或者由政府收容教養。
(1)12歲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法律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有以下幾種: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對於上述法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了不同的處理方式。具體說來,在立案階段,人民法院發現自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不予受理。公訴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和人民檢察院應作出不立案的決定。
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撤銷案件。在審查起訴階段,人民檢察院遇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在審判階段,對於上述第一種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以判決宣告無罪。對於其他幾種情形,一般應以裁定終止審理。
不過,根據已經查明的案件事實和認定的證據材料,能夠確認已經死亡的被告人無罪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宣告被告人無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刑法
❷ 12歲用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網上的的活動可能是詐騙,
以違約要挾金錢給付是這類詐騙的形式。
你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❸ 12歲,14歲,16歲,18歲的法律責任和義務都有什麼區別是什麼
刑事方面的權利義務依據的是《刑法》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此屬於未成年,在量刑上應當減輕或從輕處罰;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也因未滿18周歲,在量刑時應當減輕或從輕處罰。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❹ 多少歲要負法律責任
刑法明確規定來:已滿十六周源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年滿十四周歲的,犯八種罪的要負刑事責任。具體規定如下 :
《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 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 賣毒 品、放 火、爆 炸、投 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❺ 12歲承擔的法律
責任年齡在古今中外的刑事立法中都有所規定。近現代世界各國刑事立法關於責任年齡的版規定雖各有權不同,但一般都是根據本國少年兒童成長的實際情況和同犯罪作斗爭的需要,根據一個人從完全不具備到部分具備、完全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的逐步發展過程,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幾個階段,劃分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實行絕對無責任年齡和完全負責任年齡的兩分制;有的實行絕對無責任年齡、相對無責任年齡、減輕責任年齡、完全負責任年齡的四分制等。目前多數國家刑法中的責任年齡制度都採用三分制或四分制。我國刑法根據我們國家一貫的對少年兒童的危害行為以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政策為指導,從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狀況、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以及各類犯罪的情況等實際出發,並適當借鑒別國的立法經驗,考慮刑法的世界發展趨勢,在刑法典第17條里對責任年齡作了較為集中的規定,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年齡階段。
❻ 12歲的小孩犯了法律責任,那他的父母應該承擔小孩的責任嗎
你們應該承擔賠償和罰款
❼ 十二歲犯法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未滿十四周歲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❽ 兒童,不滿12歲的,做出了犯法的事,要不要付法律責任啊
不負法律責任,造成他人損失,監護人承擔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實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8)12歲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審理,並適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司法活動中對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機構或者人民法院應當給予幫助,依法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繼承案件,應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繼承權和受遺贈權。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撫養問題的,應當聽取有表達意願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見,根據保障子女權益的原則和雙方具體情況依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