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大學法律碩士
㈠ 中政中歐法學院雙碩士研究生項目是不是不出國讀書,即漢堡大學的文憑也是外國老師來中國授課然後發的
這個不很清楚奧,你在查閱相關資料吧。
㈡ 關於德國慕尼黑大學碩士學位的留學問題
在德國畢業後就是碩士學位,學校入取後首先要過語言關,一般沒有1000到1200小時的學識很難過的(你說的200學時可能是進入學校的門檻?),尤其是德國慕尼黑大學在巴伐利亞州是德國最富裕的地區,氣候好,環境也好,生活標准也高打工也好打,我在放假時從克隆座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去那裡打工,到那裡還現找中介機構.租房子-----.你想像會有多少人都想去那裡?有時(不管你目前的德語水平如何必須到大學所屬的語言學習班學習,)每個學校在語言關節上主要是看新生有多少而定,所以競爭得非常激烈,很多外國留學生都是因為語言而耽擱很長的時間,另外不過語言關就拿不到學生證沒有學生證就打不了工,在語言班很多的學生優惠待遇都沒有-----,隨之而來的壓力可想而知了.在德國最難的就是學醫非歐盟學生有很嚴格的限制(13%)下來差不多就是法律了,比較難學因為有比較苛刻的條件,如法蘭克福大學法律專業由掛科的限制,到一定的時間補考都是不可以的掛科對於學生來說太正常了,有時一班裡有1/3掛科的,德國的社會治安非常的好,女孩子半夜打工回來是經常的,在那樣的環境下生活在中國是體會不到的--------.
在德國外國學生的學習名額由各大學外事處負責分配,如果報的是夏季學期(4月1日開始),求學申請必須在1月15日之前遞交;如果報的是冬季學期(10月1日開始),求學申請必須在7月15日之前遞交。
遞交的材料除申請表之外,還要遞交中國高校的錄取通知書或中學畢業證書復印件的公證件;經過英文翻譯的中學畢業證書;與護照相同的照片3張;個人簡歷一份,要求准確標明所受各階段教育,包括所在的學校,參加過的考試等等;目前所在大學的教育證明;德語語言證書,以證明具備足夠的德語水平;申請者還須附上留德人員審核部簽發的證書「Zertifikat der Akademischen Prüfstelle」 。
德國的各所大學的外事處可為外國學生提供有關學習問題的咨詢、審核大學入學資格、頒發入學通知,大學預科和大學辦的德語班也是由這個機構的任務范疇。大學發放的入學通知書並非僅僅提供學習資格,所有需要獲得學習簽證的申請人都必須在申請簽證時附上入學通知書。
外國學生可通過ASSIST申請德國的大學。ASSIST全稱Arbeits- und Servicestelle fuer internationale Studienbewerbungen,可譯為:外國學生申請大學服務處。ASSIST是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德國大學校長聯席會議與成員大學於2003年11月成立的聯合工作機構。其主要工作是對所有外國學生的申請材料進行核實、對入學資格進行認證,從而減輕各大學面對日益增長的外國學生的申請壓力,規范外國學生申請大學程序。
ASSIST辦公地點在柏林,所有申請其成員院校的材料都寄往柏林集中審核認證,符合條件者的材料由ASSIST轉給其希望就讀的院校,各院校根據申請者的情況及本校實際情況決定是否接收,最終決定權在校方,錄取通知書由校方發放。
ASSIST收取審核費用,申請一所大學收費20歐元,每增加一所收費10歐元。遞交大學申請材料必須完整,遞交材料的截止日期以各大學的申請截止日期為准,寄往ASSIST的申請材料最好在各校申請截止日期前不少於6周時間寄到。
提請注意的是,所申請的大學必須是ASSIST成員院校,非ASSIST成員院校的申請ASSIST既不受理也不轉遞;申請多所ASSIST成員院校只需遞交一套公證後的申請材料;各校各專業對申請材料的要求不一,申請者須按各專業的要求遞交申請材料。向ASSIST遞交申請材料時,最好附上申請人的電子郵件地址,以便ASSIST在有問題時能與申請者盡快取得聯系,如申請者沒有被錄取,申請材料保留一年後銷毀,不回寄。
德國社會環境是其它國家不可以比的教學質量也很高,象科隆大學.漢堡大學都是上百年歷史的大學世界上都很出名,這樣的大學在德國太多了,你是女孩的話就更應該去那裡了!社會治安非常的好德國以嚴謹為全世界所知,如公共汽車都是分秒不差的.只要你守法你的個人利益會受到很好的保障!德國和法國(法國社會環境不如德國)是不收學費的,從去年開始每學期收數百歐元元的注冊費,最好用英文通過自己網上申請(為爭奪優秀生源邀請涵一次會得到幾十件事常有的事情,德國的英語很普遍有很多大學都是英語教學)拿到大學邀請涵後具體事宜就會簡單很多,目前國內以騙錢為目的中介機構非常的多,要特別的注意語言學習簽證(語言的簽證一年後必須回國)和上大學的簽證,是兩碼事注意了!盡管大學預科要學習德語!還有醫療保險生活費用等這些費用打工是完全可以解決的,德國的打工很正規(如kfc肯德基一小時可以5歐元適合女學生其它工作如包裝行業等最多的可以拿到13歐元),簽勞動合同走工資卡---德國的勞動中介機構是免費的,所以很正規不存在欺騙的問題,對女同志會相對尊重一些的,要獲得永久簽證盡管是近幾年德國已經逐步改為移民國家但是對非歐盟成員國的外國人來說受聘是比較困難的,最後祝你留學成功!
㈢ 德國漢堡大學的英文簡介
德國漢堡大學
http://www.hsu-hh.de/hsu/
建校時間:1919年
學校性質:公立
注冊學生:42000人
師生比例:1:16
學校位置:漢堡州
學歷教育:本科、碩士、博士
學校網址:www.uni-hamburg.de
德國漢堡大學簡介
漢堡大學是一座位於德國漢堡市的國立大學,它是德國最大的大學之一。它是1919年建校的。大學校區位於漢堡-愛斯布圖勒,地理位置為北緯53°34'1",東經9°59'2"。在校大學生約40000人,有外國學生3700多人。中國的西北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哈爾濱船舶工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都是其合作夥伴。
漢堡大學的建校史
20世紀初市內有錢的商人企圖建立一座國立大學。他們向市政府和議會提出的建議卻沒有獲得批准。尤其非常有影響的商會反對這個計劃。1907年支持者成立了「漢堡科學基金會」,1908年「殖民研究所」。基金會的宗旨在於支持教學堂贏得學者以及資助研究旅行。殖民研究所的宗旨在於研究所有與遠洋有關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同年市政府批准了一塊地讓教學堂建立一座新的建築(建築的錢是私人捐的)。1911年新建築建成,今天這里是大學的管理機構的所在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擱遲了在漢堡建立大學的計劃。
戰後漢堡首次進行自由選舉,1919年一名大學支持者被當選為市長,市議會通過了「漢堡大學和人民高校的臨時法律」。漢堡的教授數量從19名提高到39名。除國立研究所外殖民研究所、教學堂和艾本多夫醫院(今大學附屬醫院)也被合並入大學。
魏瑪共和國時期漢堡大學達到了其第一個頂峰。當時大學里有四個系,數千學生。阿比·瓦爾堡和恩斯特·卡西爾等著名學者曾在這里任教。到1931年大學的教授數提高到75名。由於當時尤其學生受到經濟狀況的打擊1922年成立了「漢堡學生幫助協會」。同年秋該協會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宿舍,次年夏又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食堂。
納粹時期漢堡大學被改名為漢莎大學。被納粹認為是不善的作家的書被從圖書館剔除。約50名學者被解僱(其中包括恩斯特·卡西爾和威廉·斯登),至少七名學生因為與白玫瑰有聯系或者被懷疑與白玫瑰有聯系而被捕,後來死在獄中。
1945年戰後大學以漢堡大學的名稱重新開辦。教學和研究工作逐漸重新開辦。一開始大學有四個系(法學和社會學、醫學、哲學和自然科學)。1954 年增設(新教)神學。法學和社會學系分開,社會學和經濟學自成一系。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教室和哲學高樓建成。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園被遷移到市外。70 年代隨著學生數量的劇增許多新的、今天成為大學地標的建築建成。雖然如此原來的校園不夠大,今天在漢堡全市各地均有大學的建築。
隨著五月風暴60年代末在漢堡大學也爆發學運。1969年漢堡議會通過了新的大學法。原來的系被解散,改分15個新的系。大學的自主權被加強,學生和職員的參與權利被書明在法律內。1979年由於法庭判決部分這些判決又被回退。
2000年兩個法學系合並。
從1990年代中開始大學的費用不斷被削減,同時大學採取措施縮短平均學習時間和中斷率。為了協和歐洲各國大學的學程(波洛尼亞進程)大學不得不對管理和學習制度進行改革,這個改革過程至今依然在進行。
2005年4月1日不顧被涉及的兩座大學的一致反對漢堡經濟和政治大學被合並入漢堡大學。
㈣ 中國大學法律碩士專業排名
大姐本科金融專業,來院校是排名源全國前十的中山大學(前10應該不為過),目前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研二在讀,現已經完成中歐法學院在德國的漢堡大學的碩士學位。英語一般般,對付個把老外沒什麼大問題,德語不錯。個人認為你准備的工作選擇之中只有法務是值得考法碩的,至於投行,說句實話,你最好是選擇法學碩士,不過這條路比法律碩士(非法學)難多了,挑好經濟法方向個人建議北大,當然我是按照你學習能力超級牛逼的條件下為你假設的。當然了你丫要是直接北大金融,我估計全國都會搶著要你,至於銷售,個人笑笑笑而不語,現在銷售拼的是人脈資源,為人處世,裡面自然有你學歷什麼的影響,不過不大,再說你要是真的准備做銷售,可以直接出去做,讀了碩士在做銷售,除非進外企。不過杜拉拉升職記裡面那種牛逼銷售人員在牛逼之前都要結結實實的傻X一段時間,你要做好心理准備。
姐,跟你扯淡了這么多,你丫就給5分,不講究啊,採納最佳,姐做任務有用。
㈤ 德國漢堡大學留學生情條件
漢堡大學是位於德國境內獨立城市漢堡邦聯州的一所綜合性質的大學。同時,該大學也是漢堡邦聯州的第一重點大學。該校始建時間為1919年,學生4萬1千多名,其中外國學生3千5百餘名。目前該校有教授將近500名,
另有科學工作者和兼職研究人員1千7百名。
如果是德語授課的,需提供德語語言能力證明,最好先考出德福四個4以上的分數。當然還要看本科的課程對口和分數等等條件。
參考學費:免收
生活費:6000-10000歐元/學年(RMB:42274-70456元/學年
)
申請漢堡大學碩士學位要求具有本科學歷,不同的課程項目有不同的申請方式和入學要
求。如果申請人在提交申請之際尚未獲得本科學位,申請也會被受理,但需要提交正在進行的最後學期的本科學業的成績單及考試委員會或辦公室的證明信,證明信必須說明當前的這些考試對於成功獲得畢業證書是必須的,並且要說明畢業論文的評定也是在同期進行的。
如果申請人的大學入學資格是在德國以外的國家獲得的,則必須提供這個等同於德國大學入學資格的有關證明或參加入學考試。學歷相當的證明可以向Uni-assist申請出具。已經獲得的學歷相當的證明或通過的入學考試的證明,必須於提交申請時同時提交。
㈥ 你好,我是想問問德國的碩士很難畢業嗎
樓主莫沖動 我雖然不是學法律的 但是我有一次聽我老師說:「在德國讀法律竟然不會拉丁語 真不知道將來怎麼畢業」 我不知道這是開玩笑還是不是 但是學法律確實很難的(我不相信一個中國人會懂拉丁語 除非是德國讀的本科~) 德國碩士本就是寬進嚴出的 更別提法律碩士的了~
幫你查了下 有如下幾個英語上課的law的碩士:
1. Bucerius Law School:
Bucerius/WHU Master of Law and Business - Joachim Herz Programme (MLB Programme)
2. University of Hamburg:
European Master in Law & Economics (EMLE)
3.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University) :
Master of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etition and Regulatory Law (MBL-FU)
4. Institute for Law and Finance :
Master of Laws in Finance (LLM Finance)
5.University of Bonn:
Master of European Regulation of Network Instries (LLM)
6.University of Giessen :
Master in Comparative Child Law (LLM) (這個你有興趣么?我看到這個都笑死過去了~)
7. University of Mannheim:
Master of Comparative Law (你會選這個么?那你會瘋的~)
8. Muni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Center :
Master of Law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
如果怕難 還是去澳洲或者北美去讀吧 或者英國其實也不錯 德國英語授課的課程少 很難有滿意的~
㈦ 德國名校漢堡大學怎麼樣
1學校概況 簡介 With about 38,000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of Hamburg is one of Germany's largest universities. Approximately 650 of the 3,990 academic staff are full professors. About 120 professors work in theFaculty of Medicine or at the University Clinic Hamburg-Eppendorf (UKE), about 530 work in the other faculties. These are supported by about 5,820 employees working in technical support, libraries, laboratories, health care and administration, with about 3,830 people at the UKE and about 1,990 in the other faculties or the administration. The university is comprised of 150 different buildings throughout the city although its main campus is located in Von-Melle-Park and the surrounding district of Eimsbüttel 地理位置 漢堡大學是一座位於德國漢堡市的大學,它是德國最大的大學之一。它是1919年建校的。大學校區位於漢堡-愛斯布圖勒,地理位置為北緯53°34'1「,東經9°59'2」. 漢堡瀕臨大海,所以漢堡大學的海洋和氣候研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很強的實力(有著兩個特殊研究方向和兩條科學考查船),這些也為環境研究提供了有利條件方面,比如為地質化工等相關學科提供幫助。 英文名稱:Universitat Hamburg 創辦時間:1919 學位:碩士,博士 學生人數:38000 教師人數:3990 教授人數:650 藏書量:180萬冊 前史 1529年馬丁·路德的好友約翰內斯·布根哈根來到剛剛引入新教的漢堡來建立新的教育和教會制度。他在過去的漢堡聖約翰修道院設立了一座高等學校,約翰高等學校。與此同時1479年建立的市圖書館也被更新。 由於這座中學非常受歡迎,也為了減少年輕人從施塔德和不來梅的高級中學轉到漢堡1613年在漢堡成立了一座「學術高級中學」.在這里學生可以在兩年的學期中准備進入大學的課程。一開始這個高級中學有四名教授,後來六名。17世紀後市議會和公民逐漸忽視了市內的公共學術教育。漢堡是一個商業共和國,其經濟興趣在遠洋,而市內的大亨則可以通過家庭教師和私人學院來自己滿足其教育需求。這些私人教育設施中最重要的是「漢堡商業學院」,它是1768年建立的,其最著名的畢業生是亞歷山大·馮·洪堡。另一個重要的學術設施是1801年設立的漢堡天文台,其最主要的任務是導航。 鄰近的阿通納現代化的克利斯蒂安中學受到了丹麥國王的大力支持,這從1738年開始更加加劇了漢堡市本身對公共高等教育的興趣。1806年漢堡有13萬居民,但是約翰高等學校只有125名學生,而學術高級中學只有18名學生。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漢堡的高等學校開始收錄非新教學生。19世紀末學術高級中學被關閉,市政府設立了一個今天依然存在的「一般繼續教育和普及科學教學堂」(Allgemeines Vorlesungswesen zur Weiterbilng und Verbreitung der Wissenschaft),其教師來自漢堡其它科學研究設施的客座教師。1900年市政府又設立了航海和熱帶病研究所(Institut für Schiffs- und Tropenkrankheiten)。1910年漢堡開始了市內首個公共高等女子學校。 魏瑪共和國時期漢堡大學達到了其第一個頂峰。當時大學里有四個系,數千學生。阿比·瓦爾堡和恩斯特·卡西爾等著名學者曾在這里任教。到1931年大學的教授數提高到75名。由於當時尤其學生受到經濟狀況的打擊1922年成立了「漢堡學生幫助協會」.同年秋該協會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宿舍,次年夏又開設了漢堡第一座學生食堂。 納粹時期漢堡大學被改名為漢莎大學。被納粹認為是不善的作家的書被從圖書館剔除。約50名學者被解僱(其中包括恩斯特·卡西爾和威廉·斯登),至少七名學生因為與白玫瑰有聯系或者被懷疑與白玫瑰有聯系而被捕,後來死在獄中。 1945年戰後大學以漢堡大學的名稱重新開辦。教學和研究工作逐漸重新開辦。一開始大學有四個系(法學和社會學、醫學、哲學和自然科學)。1954年增設(新教)神學。法學和社會學系分開,社會學和經濟學自成一系。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教室和哲學高樓建成。植物研究所和植物園被遷移到市外。70年代隨著學生數量的劇增許多新的、今天成為大學地標的建築建成。雖然如此原來的校園不夠大,今天在漢堡全市各地均有大學的建築。 2000年兩個法學系合並。 從1990年代中開始大學的費用不斷被削減,同時大學採取措施縮短平均學習時間和中斷率。為了協和歐洲各國大學的學程(波洛尼亞進程)大學不得不對管理和學習制度進行改革,這個改革過程至今依然在進行。 2005年4月1日漢堡經濟和政治大學被合並入漢堡大學。 建校 主樓 20世紀初市內有錢的商人企圖建立一座國立大學。他們向市政府和議會提出的建議卻沒有獲得批准。尤其非常有影響的商會反對這個計劃。1907年支持者成立了「漢堡科學基金會」,1908年「殖民研究所」.基金會的宗旨在於支持教學堂贏得學者以及資助研究旅行。殖民研究所的宗旨在於研究所有與遠洋有關的教育和研究工作。同年市政府批准了一塊地讓教學堂建立一座新的建築(建築的錢是私人捐的)。1911年新建築建成,今天這里是大學的管理機構的所在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擱遲了在漢堡建立大學的計劃。 戰後漢堡首次進行自由選舉,1919年一名大學支持者被當選為市長,市議會通過了「漢堡大學和人民高校的臨時法律」.漢堡的教授數量從19名提高到39名。除國立研究所外殖民研究所、教學堂和艾本多夫醫院(今大學附屬醫院)也被合並入大學。 2合作和成員 漢堡大學是六個研究協會的成員,19個其它機構在此駐有代表教學。 2005年中漢堡大學有18個系和七個不屬於任何系的機構。在今後的改革中這些系將逐漸合並為六個系,最大的系是包括一個附屬醫院的醫學系。 除90多個本科專業外還有10個專科學科。 2005年漢堡大學還有六個碩士院。 3院系設置 學院設置 新教神學系, 法律系, 法律2系, 經濟學系, 醫學系, 哲學和社會科學系, 教育系, 語言學系, 歷史系, 文化史系,東方研究系,數學系, 物理系, 化學系, 生物系, 地理系, 心理學系, 計算機科學系, 體育系 漢堡大學原有18個系(新教神學系, 法律系, 法律2系, 經濟學系, 醫學系, 哲學和社會科學系, 教育系, 語言學系, 歷史系, 文化史系,東方研究系, 數學系, 物理系, 化學系, 生物系, 地理系, 心理學系, 計算機科學系, 體育系),經過改革之後,現已調整為6個學院:法學院,經濟和社會科學院,醫學院,教育、心理與運動科學院,人文學院,數學、信息科學與自然科學院[1] 專業設置 實用神學, 系統神學, 教會史與教理, 新約與宗教, 舊約全書, 新約全書, 民法, 商法, 武法, 國際事務, 私法, 海洋法, 犯罪學, 憲法, 國法與公法,歐洲法, 羅馬法, 金融法, 青少年法, 保險法, 聯邦法律,社會法, 勞工法, 經濟法, 工商管理, 政治經濟學, 商業數據處理, 理論政治經濟學, 統計學, 金融, 人類遺傳學, 牙科學, 身心病醫學, 兒科學, 心理學, 法醫毒理學, 生物物理,生理學, 實驗葯理學, 醫學上的數字與計算機應用, 婦科學, 血管外科學, 內科學, 皮膚病與性病學, 解剖學, X射線, 精神病學與神經病學, 神經病理學, 矯形學, 眼科學, 病理學, 病覽斫餛恃? 外科學, 牙科學, 生理化學, 放射學, 實驗內分泌學, 醫學史, 解剖學, 正牙學,醫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與衛生學, 應用神經生理學, 血清學, 法醫學, 放射生物學, 醫學數據處理, 泌尿學, 事故外科學,醫學社會學,心病學, 醫學心理學, 產科與婦產科學, 耳鼻喉科學,職業醫學, 毒理學, 麻醉學, 臨床免疫學與兒科學,醫學光學, 皮膚病學與男科學, 性學,社會醫學, 臨床化學, 社會科學, 哲學, 教育學, 德國語言學與文化,羅曼語語文學,德國文學, 作為外語教學的德語, 語文學, 比較語言研究, 英語語文學, 英語,英國語言及文化,文學, 古德國文學, 普通應用語言學, 英語語文學與語言學, 應用通訊, 法語語音學, 現代德國文學, 西班牙語,中世紀史與近代史, 藝術史, 音樂, 古典考古學,古代史, 近代樂歐史, 德國考古學與民俗學, 考古學, 音樂研究,系統音樂, 史前史, 漢學,非洲語言與文化,土耳其研究,埃及研究, 伊斯蘭研究, 西藏研究,印度研究,日本語研究,越南研究, 古代東方研究, 非洲研究, 數學, 實驗物理, 理論物理, 應用物理, 基礎物理, 體育, 天文學,無機化學, 分析化學, 有機化學, 生物技術, 葯物化學, 食品化學, 植物學, 動物學, 漁業生物學, 國際林業學,流體生物學, 細胞生物學, 地質學與古生物學, 海洋學, 地球物理,氣象學, 地理, 經濟地理, 計算機應用,信息與文獻編集,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程序, 計算機組織, 體育 課程設置:作為一個國際開放的大都市的象徵,漢堡大學為學生提供了范圍極廣的近100個專業。近年來漢堡大學的研究重點集中於生物分子技術(醫學和應用植物學)方面。 圖書館及計算機資源:值得一提的是有百年歷史的漢堡大學醫院擁有1千張床位,是漢堡最大的醫院。另外漢堡大學總共擁有130多所圖書館,總藏書達3百萬冊。漢堡大學和40多所國外大學有著校際聯系。 漢堡以其港口的有利條件,吸引了許多中國公司在此設立辦事處。 研究所 造船研究所, 計算機數據處理中心, 國際稅學研究所, 廣播與電視研究所, 和平研究與安全研究所, 實驗病毒學和 免疫學研究所, 綜合研究所, 社會教學研究中心 4著名學者 奧托·斯特恩物理學1888年-1969年194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沃爾夫岡·泡利物理學1900年-1958年194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沃爾夫岡·保羅物理學1913年-1993年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校園生活 校園 漢堡大學的建築物散布在整個市區。其主校園包括學校的主樓、主圖書館和大教室和其它建築物位於市區的西部。尤其物理系的建築散布得非常廣。醫學系主要位於附屬醫院。 食堂 主校園上有三座食堂,其中學生會的食堂最大,這里還將建造一座為有孩子的學生服務的幼兒園。 圖書館 除主圖書館外各個系和機構還共有65個圖書館,其中最大的是2005年建成的、五層樓高的法學圖書館。 6排名 國內高校排名 全球高校網(4ICU)國家高校排名 第5名 全球高校排名 韋伯麥特里克斯網(Webometrics)世界大學排名第119名 法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世界大學排名 第89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學排名 第274名 全球高校專業排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專業大學排名 第208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藝術和人文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第245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技術專業大學排名 第247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自然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第138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QS社會科學專業大學排名 第258名 商學院排名 韋伯麥特里克斯網(Webometrics)全球商學院排名 第126名 原文來源:http://www.LiuXue86.Com/a/1720090.html
㈧ 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主要項目
雙碩士項目旨在培養通曉中國、歐盟法律,能以中、英文為工作語言,具有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法科人才。該項目由法律碩士(或法學碩士)與歐洲—國際法碩士結合而成,學制為六個學期(三個連續學年)。其中第一年學習中國法課程,第二年學習歐洲法學課程並取得學位,第三年撰寫中國法論文並取得學位。學生修滿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可獲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律碩士(畢業證和學位證)與德國漢堡大學法學碩士兩個學位,故稱雙碩士項目。
中國法學/法律碩士項目
以1978年之後中國市場化改革的歷程為背景,以全球化的視野,從沿革、轉型、現狀和前瞻等層面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部分。課程專任教授來自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其他法學院,兼任教授為來自中國和歐盟著名高校的傑出學者。學生修滿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獲得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學位。
中國政法大學在法學碩士和法律碩士教育領域經驗豐富,成就卓著。自1983年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已培養各類研究生近萬名,新中國第一批法學碩士、第一批法學博士皆出自中國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招收的法學碩士的專業研究方向包括: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和比較法學等。中國法學/法律碩士項目的課程多數採用比較法的研究方法,英文授課佔有實質比重。
歐洲—國際法碩士項目
以歐洲法律傳統、歐洲一體化和法律統一的趨勢為背景,從歷史、文化和制度層面介紹歐盟法和國際法,修滿學分並提交合格論文,可獲得德國漢堡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該項目嚴格遵照歐盟學分轉換系統(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的要求,課程設計縝密,具有多元和國際化的師資,學分和學位在歐洲、中國和全世界得到普遍承認。
歐洲聯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中、歐經貿的發展,在法律服務、司法、立法和法學研究領域,都需要兼通中國、歐盟法律的專家,而雙碩士項目正是應這樣的需求,通過將中國法律/法學碩士項目和歐洲—國際法碩士項目結合在一起,培養一批能夠在未來的中、歐交往中擔當重任的法律人。 中歐法學院開展包括博士項目在內的其他研究生項目,以促進更高層次的法學交流和理解,培養更高素質的法律專業人才。學院將採取以下方式開展博士聯合培養:
1.聘請外國法學教授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的指導教授;
2.派遣中國政法大學博士生到外國法學院接受外國法學教授的指導;
3.接納外國法學院的博士生到中國政法大學訪問或學習;
4.招收國際學生攻讀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 提升中國法律職業人士的知識、技能和工作表現,增進中國、歐洲法律職業人士的交流,是中歐法學院的使命之一。學院將藉助歐盟的資助,通過各加盟院校和合作夥伴的共同參與,為中國執業律師、法官和檢察官提供有關歐洲法、國際法和比較法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高質量培訓。同時,學院還將致力於推動歐洲法律職業人士對中國法律、經濟和社會的了解。
中歐法學院的職業培訓內容由四個部分組成: 歐洲法、國際法和比較法基礎 包括歐洲法、法治原理、刑事法學、商法學、國際法學和比較法等; 執業技能 包括法律方法、審判技能、庭辯技術、訴訟活動的組織和管理以及計算機技能等; 最新法律動向 旨在介紹中歐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法律和實踐的最新發展; 中國法律、社會和文化 旨在幫助外國法律職業人士增進對中國法律和商業環境的認識。 中歐法學院旨在推動、發展和開展學院職權范圍內的研究活動,包括:中國法、歐洲法、國際法、人權、國際貿易與比較法,尤其關注中歐雙方交流相關領域。研究活動與碩士項目、職業培訓均為中歐法學院的三項主要任務。除研究資助外,中歐法學院還通過組織講座、會議、研討會以及其他中歐法學院職權范圍內的會議,開展研究活動。
㈨ 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辦學歷史
2006年7月,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教授應歐洲聯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邀請,前往代表團所在地,拜訪賽日·安博(Mr. Serge Abou)大使。雙方進行了一小時三十分鍾左右的會談。中國政法大學方流芳教授、岳禮玲教授、校長秘書張偉先生、歐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項目官員瑪麗亞(Ms. Maria Rosa SABBATELLI)女士參加了會談。徐顯明校長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近幾年的發展,明確表示:中歐法學院項目意義重大,中國政法大學樂見其成,並有意參與項目競標,希望獲得與項目有關的更多信息。
2007年1月29日,商務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歐洲委員會代表歐洲共同體,雙方簽署了旨在組建中歐法學院的2006/018-029號《財務協議》及其附件1《一般條件》、附件2《核心項目的技術和行政條款》。協議確定了中歐法學院的基本結構、合作方式和使命。根據協議,中歐法學院項目的承辦機構須通過招、投標方式確定。
2007年4月,中國政法大學組建「中歐法學院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校長徐顯明任組長和召集人,成員有:(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 前司法部部長)張福森先生、(中國政法大學黨委書記)石亞軍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朱勇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柳華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張保生教授和(中國政法大學)方流芳教授。籌備工作領導小組授權方流芳教授負責「籌備工作組」的日常事務,包括:參與項目競標、對外協調和申報中外合作辦學等。
2007年4月5日,徐顯明校長、朱勇副校長、方流芳教授、許蘭教授與德國漢堡大學前任校長盧策先生(Dr. Jürgen Lüthje)、漢堡大學法學院院長圖漢斯教授(Prof. Dr. Hans-Heinrich Trute)、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尤翰林教授(Prof. Dr. Hinrich Julius)會晤,雙方就組建中歐法學院項目的競標團隊初步形成合作共識,並將就細節問題進行進一步磋商。
2007年4月17日,中國政法大學徐顯明校長、張保生副校長分別與(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法學院院長)王利明教授洽談,表達了合作申報中歐法學院項目的意願。徐顯明校長表示,中歐法學院的起點就是合作,沒有合作甚至無法邁出第一步;中歐法學院項目是中國法學教育界對外合作交流的一個開放的平台,無論哪個大學贏得競標,中國政法大學都樂見其成,而如果中國政法大學中標,我們更期待兄弟院校的加盟。
2007年4月28日,歐洲委員會在公布了《中歐法學院項目資助申請招標指引》(EuropeAid/125527/L/ACT/CN)。《招標指引》規定:應由一所或者若干所中國大學以及代表不同法律傳統的歐洲大學共同組成團隊,由其中一所歐洲大學作為「受益人」、代表團隊全體成員向歐洲委員會投標,同時,亦代表團隊全體成員接受歐洲委員會的資助。招標截止時間為2007年9月。
2007年5月18日,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代表參加了在歐盟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召開的信息公布會。中國政法大學的代表有:方流芳教授、岳禮玲教授、許蘭教授、齊紅博士。德國技術合作公司尤翰林教授也參加了會議。
2007年5 月21日,國家檢察官學院給中國政法大學發出書面回函,表示同意參加中國政法大學所在的競標團隊。
2007年6月初,清華大學明確表示,願意參加中國政法大學所在的競標團隊。
2007年6月13日,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主持召開中國政法大學競標中歐法學院項目的專題會議。會議確定了中國政法大學參與競標的基本條件,包括中歐法學院設立於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以明法樓和國際交流中心的部分場地作為教學和辦公場所等。
2007年8月15日,中國政法大學朱勇副校長與國家法官學院懷效鋒院長商談中歐法學院項目合作事宜。懷效鋒院長代表國家法官學院同意參加中國政法大學競標團隊。
2007年10月11日,歐洲聯盟組成項目評估團,到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進行實地考察。徐顯明校長向歐盟評估團介紹了中國政法大學的歷史沿革、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和周邊環境等情況,回答了歐盟評估團提出的問題。歐盟評估團參觀了中國政法大學圖書館、國際交流中心、實驗室和明法樓。 2007年11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第四屆中歐工商峰會的時候發表重要講話,他表示:我們期待即將啟動的中歐法學院培養出大批學貫中西的法律人才」,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宣布了中歐法學院項目的啟動。
2008年9月19日,中國政法大學收到教育部批准將中歐法學院設立在中國政法大學的批復,招生工作從當天啟動。教育部「關於同意設立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的批復」指出:批准設立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學院名稱的「英文譯文為China-EU School of Law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中歐法學院的「中外合作辦學者」為中國政法大學和德國漢堡大學;中歐法學院「主要實施中國法律碩士和歐洲法學碩士教育,可適時開展中國法學博士研究生教育。」(教外綜函[2008]69號)。 中歐法律雜志中歐法學院創辦中歐法律雜志(China-EU Law Journal),以討論與中歐相關的法律問題和報道中國最新的法律發展。雜志尤其關注最新立法、判例法以及中歐關系的發展。
中歐法律叢書系列中歐法學院創辦了中歐法律叢書系列(China-EU Law Series)。 中歐法學院的決策機構為「聯合管理委員會」,由10名委員組成,中國司法部前部長張福森先生為中方主席,德國漢堡大學代表尤漢林(Hinrich Julius)教授為歐方主席。中歐法學院的日常工作由聯席院長負責,聯席院長由聯合管理委員會任命。中方院長劉飛教授與歐方院長Armin Hatje教授、歐方執行院長Clemens Richter博士共同負責中歐法學院的運行。歐方執行院長代表歐方院長行使所有權力。
中歐法學院設顧問委員會。中方顧問分別為:最高人民法院前任院長、首席大法官肖揚先生、最高人民檢察院前任檢察長、首席大檢察官賈春旺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資深教授、著名民法學家王家福先生。外方顧問分別為:前歐盟駐華代表團大使Serge Abou先生、前歐洲法院主席Gil Carlos Rodríguez Iglesias大法官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Rolf D. Cremer教授。 中歐法學院專門從事法學研究生教育,有關項目包括:
(1)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法律碩士和漢堡大學「歐洲—國際法碩士」雙學位(雙碩士),修學三年;
(2)「歐洲—國際法碩士」(單項),修學一年;
(3)「英文講授的中國法」課程,修學一學期;
(4)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修學三年。
中歐法學院畢業生是中國的歐盟律師:學生修讀了中國法學碩士/法律碩士,也修讀了由歐洲教授用英文授課的歐洲-國際法學碩士,在多元化、國際化的環境下學習。因此,畢業生掌握中國法和歐洲-國際法的知識,具備良好法律英語水平。許多學生曾經到歐洲參加中歐法學院暑期班 或者交流。
經過三年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法律訓練,畢業生獲得了諸多技能、毅力和能力,能勝任未來國內、國際高層次法律領域的挑戰。
㈩ 2014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
中歐法學院的學習有兩年和三年之分,
研一讀中國法碩士學位,研一結束的時回候,大家答需要進行一次選擇:(1)如果選擇讀歐洲法學位,那麼研二學的都是歐洲法,研二的八月份提交歐洲法學位論文,如果通過,就能拿到德國漢堡大學頒發的歐洲-國際法學碩士學位(LL.M),然後研三繼續進行中國法碩士學位的學習,主要就是提交中國法畢業論文、找工作等等。(2)如果選擇不讀歐洲法,那麼研二就要提交中國法畢業論文、找工作,然後畢業。總結起來一句話:讀兩年拿一個中國法學位,讀三年就可以多一個學位(漢堡的「老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