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規有法律效力嗎
1. 村委會出具什麼樣證明才具有法律效力
村民委員會出具的反映其職責范圍內客觀情況的證明,可以認定為公文書證並予以採信。如與事實不符則該證明肯定是無效的。在村委會管轄范圍內的,加蓋公章以及負責人簽字或手印。
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章的規定,村委會的職責有以下幾項:
(1)辦理本村的公共事業和公共事務。
(2)調解民間糾紛。
(3)協助鄉(鎮)政府開展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工作。
(4)管理本村的集體財產等。
因此,村員委員會根據在行使職責范圍內組織、管理村民事務過程中所形成的必要記錄而出具的證明,如村委會對本村人口具有管理職責,其對當事人家庭成員身份情況作出證明,該證明即屬於民事訴訟法當中的公文書證,依法應予以採信。
(1)村規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村委會的公書文證:
書證,是以文字、符號、圖案等所記載的內容和表達的思想來對案件事實進行證據的書面文件或其他物品。根據制主體的不同,可將書證分為公文書證和私文書證。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最高法院《證據規定》第七十七條之規定,在我國民事訴訟法中,對公文書證真實性予以推定。
公文書證是指國家機關或者其他公共事務管理組織在其法定職權或法律授權的范圍內,依照一定的程序和格式所制的公務文書。
私文書證,通常為私人製作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非基於法定職權或法定公務而製作的文書。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於私文書證,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不能直接推定其具有形式證明力。
2. 我想問下村裡自行規定有法律效力嗎
根據 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的相關規定,村民通過村委會行使村民自治,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要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決定,村委會制定的村規民約也要經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
3. 村規民約是否有法律效力
你好,沒有法律效力,沒有任何何法律依據阻止你離婚後戶口遷回原籍,但你戶口遷回原籍,必須要當地接受。
4. 村民規約有法律效力嗎
「村規民約」是村民會議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結合本村實際共同商議制定版的,並要求全體權村民共同遵守的綜合性行為規范。《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款規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討論決定的事項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5. 村民自製有法律效力嗎,如果村民自製章程和國家發布的條例相沖突那個才算正確的,哪個更有法律效力
村民有自治權,但是不得與國家法律沖突,與法律沖突的都屬無效協議,所以自治必須是在法律框架下的自治。
6. 村規民約是不是法律條例
1、村復規民約的法律性制質
村規民約的法律性質村民自治應當「依法而治」。這里的「法」,首先是指國家的憲法、法律、法規,以及國家的政策。所謂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就是村民自己的「小憲法」,是村民共同認可的「公約」,是村民實施村民自治的基本依據。它是村民基於法律的授權,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依照村民集體的意願,經過民主程序而制定的規章制度。
2、村規民約的法律效力
村規民約是村民會議基於《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授權而制定的,因此,只要其遵循了法定程序且內容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換句話說,村民都應當受其約束。村規民約,不僅是村民自治的依據,也是村民會議或村民委員會對當地農村進行管理的依據,因此,那些駐在農村的機關、團體、部隊、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的人員,以及不屬於村辦的集體所有制單位的人員,雖然不參加村民委員會組織,也應當遵守有關的村規民約,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村規民約的法律效力並不是無限的,而是受到限制的, 規約中的任何內容不能與已有的法律相沖突。因此,村規民約中的內容,凡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或與現行法律相沖突的,均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夠用來約束村民。
7. 土地糾紛,村規民約是否有法律效力
村規民約當然有法律效力的。因為村規民約是大家開會統一制定的。
8. 村規民約對村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只要是大家通過,但不能違背社會公共風俗與國家的法律法規,就是有效的
9. 村規民約是否是法為什麼
村規民復約不是法律,制但是其村規民約內容沒有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村民應該遵守履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七條村民會議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並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備案。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
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違反前款規定的,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責令改正。
因此,沒有與相關法律抵觸,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民還是要履行的。
10. 村規民約的村規民約的法律效應
村規民約是村民會議基於《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授權而制定的,因此,只要其遵循了法定程序且內容合法,就具有法律效力,換句話說,村民都應當受其約束。村規民約,不僅是村民自治的依據,也是村民會議或村民委員會對當地農村進行管理的依據,因此,那些駐在農村的機關、團體、部隊、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的人員,以及不屬於村辦的集體所有制單位的人員,雖然不參加村民委員會組織,也應當遵守有關的村規民約,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村規民約的法律效力並不是無限的,而是受到限制的,並不是規約中的任何內容均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村規民約是基於法律授權而制定的,是用來填補法律空白的,而不是用來替代法律的,更不能與已有的法律相沖突。因此,村規民約中的內容,凡是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的或與現行法律相沖突的,均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夠用來約束村民。 村規民約,雖然是村民通過村民會議自主制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村民們願意怎麼制定就怎麼制定。「合法性」是對村規民約最基本的要求,這就意味著章程或規約不得含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民主權利等合法權利的內容。如果規約中含有侵犯村民權利的條款,即使已經過村民會議的多數同意,在法律上也是無效的。
處罰權的設定,直接影響到村民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因此,只能由法定機關依照法定程序來制定,我國的《立法法》和《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執行規定了非常嚴格的程序。村民會議,並非國家機關,作為村民自治組織,無權擅自設定處罰權。
村民的賭博、打架斗毆等行為如果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村民委員會可將其扭送當地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對其行為依法進行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