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2年公司追究法律責任
① 離職時公司協議上說3年內不得從事相關行業,否則承擔法律責任
違法.
竟業限制只限於知道公司商業秘密的員工離職後一定期限內不從事與原單位有利益沖突的職業或相同的職業.
而且竟業限制期為離職後的2年.所以你們的協議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② 在公司失望犯了錯誤,離職兩年後還有權追究法律責任嗎
失望犯錯?什麼意思?
③ 已經提出離職申請還能追究公司責任么
員工從單抄位辭職後,如果是在一年之內,用人單位是可以繼續追究責任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之規定: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在實際操作時一般離職後一年內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④ 離職時公司協議上說3年內不得從事相關行業,否則承擔法律責任
違法.
竟業限制只限於知道公司商業秘密的員工離職後一定期限內不從事與原單位有利益沖突的職業或相同的職業.
而且竟業限制期為離職後的2年.所以你們的協議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⑤ 公司有權利對已離職員工追究法律責任嗎
按你的表述,要看離職員工是否侵犯公司權益,如有,則公司可以向離職員工主張權利。
⑥ 怎樣追究已經離職的原公司員工法律責任
勞動者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勞動者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在勞動仲裁時效內,用人單位可以提起勞動仲裁維護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勞動合同法》
第七十七條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七十八條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⑦ 員工離職一年還能追究其責任嗎
B、員工離職後3年內不得從事與公司生產經營一致或相近、相似的工作,在這3年內每年補償員工一定數額的補償金。
答:一、 貴公司制定的合同中A條款是關於提前解除合同的違約金問題。以北京市政府公布的《
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
》為例,其中第9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可以約定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的違約責任,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支付的違約金最多不得超過本人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工資總額」。如果員工在提前一年之內解除合同,公司按此規定執行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提前一年以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上述條款顯然違反了最多12個月的限額規定。
二、 B條款是關於競業限制及補償金問題。《勞動法》第22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第2款中規定:商業秘密是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雖然該員工已經離開公司一年時間,你們仍然可以追究其違反競業限制的違約責任。
三、 關於對補償金的數額尚無統一規定,但是部分地區提出不得低於其年工資的1/3到1/2的幅度,還是可以借鑒的。
四、 關於追究其違反競業限制的違約責任的程序與時效問題。前者一般不適用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而是適用民事訴訟程序。因此,也就不適用 60天的仲裁時限,而是適用民事訴訟的時效。
以上為個人建議,請酌情考慮。
⑧ 自動離職公司會追究我的法律責任嗎
如果是不辭而別的自動離職,造成公司損失的,公司可以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如果辭職沒有造成公司損失的,不能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