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夥企業法律責任
A. 新合夥企業法的法律責任
第九十三條違反本法規定,提交虛假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合夥企業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企業登記,並處以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九十四條違反本法規定,合夥企業未在其名稱中標明「普通合夥」、「特殊普通合夥」或者「有限合夥」字樣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改正,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第九十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未領取營業執照,而以合夥企業或者合夥企業分支機構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停止,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未按期申請辦理變更登記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或者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損失。第九十六條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或者合夥企業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應當歸合夥企業的利益據為己有的,或者採取其他手段侵佔合夥企業財產的,應當將該利益和財產退還合夥企業;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七條合夥人對本法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必須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始得執行的事務擅自處理,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八條不具有事務執行權的合夥人擅自執行合夥事務,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九十九條合夥人違反本法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的約定,從事與本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或者與本合夥企業進行交易的,該收益歸合夥企業所有;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條清算人未依照本法規定向企業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或者報送清算報告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改正。由此產生的費用和損失,由清算人承擔和賠償。第一百零一條清算人執行清算事務,牟取非法收入或者侵佔合夥企業財產的,應當將該收入和侵佔的財產退還合夥企業;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零二條清算人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合夥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第一百零三條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合夥人履行合夥協議發生爭議的,合夥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合夥協議中未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一百零四條有關行政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本法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收受賄賂、侵害合夥企業合法權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第一百零五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一百零六條違反本法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的,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B. 違反合夥企業法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法律責任,即不承擔法定義務或從事法律禁止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對違法行為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並依法予以追究,是規范合夥有關行為,保護合夥企業、合夥人和合夥企業債權人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合夥企業法各項規定的基礎和依據,所以對違法行為是否追究責任,追究何種責任對合夥企業法的順利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此,合夥企業法第八章分別規定了合夥企業、合夥人、清算人、登記機關、合夥企業的招用人員等主體違反本法規定時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其責任形式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各個方面:
一、民事責任。即當事人違反合夥協議或從事其他民事違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合夥企業法規定民事責任的基本要求是對違法行為造成的合夥企業或其他合夥人的損失應負責賠償,並消除危害等。至於合夥企業或合夥人違反與第三人的交易合同等行為,屬於合同違法,應按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承擔責任。
二、行政責任。即違反行政管理法規,危害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合夥企業法規定的行政責任包括兩方面:一是當事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二是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規定,濫用職權所應承擔的法律後果。
三、刑事責任。即當事人從事損害合夥企業或合夥人利益的行為構成刑事犯罪的,所應承擔的刑事法律後果,承擔刑事責任即應受到刑事制裁。執法機關追究當事人的法律責任,應根據當事人的違法情況,認定其事實,並依據法律規定予以處罰。
C. 有限合夥企業的責任承擔
有限合夥企業的正常經營債務承擔
《合夥企業法》僅在總則中對有限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進行了規定:「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即有限合夥企業對其債務,應先以其全部財產進行清償;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由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故意或重大過失形成的企業債務的承擔
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是沒有爭議的,合夥人包括有限合夥人的故意或重大過失形成的債務,到底如何處理呢?即先由合夥企業承擔責任;合夥企業財產不足清償的,由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然後向有故意或重大過失責任的合夥人進行追償。其理論依據在於合同相對性原則和表見代理制度。
一方面,合夥企業與第三人之間的行為多為合同行為,合夥企業在進行相應的合同行為時,主體為合夥企業本身,因此,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必須由合夥企業承擔責任。
另一方面,不執行合夥企業事務的合夥人對外代表合夥企業進行合同行為,善意第三人完全有理由相信其行為代表合夥企業;對此,合夥企業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過錯,因此,應承擔責任。而這種責任承擔方式的法律依據為《合夥企業法》的強制性規定、禁止性規定和法律責任的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的責任
《公司法》對於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行為,不僅規定了相應股東的補繳責任及其他股東的連帶責任等民事責任;還規定了行政責任,即《公司法》第二百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未交付或者未按期交付作為出資的貨幣或者非貨幣財產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虛假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第二百零一條:「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在公司成立後,抽逃其出資的,由公司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所抽逃出資金額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罰款。」《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亦規定了「虛假出資、抽逃出資罪」,對公司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及抽逃出資的行為進行制裁。可以說,中國現行法律對於發起人、股東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責任是有較完整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對於這種違法行為起到了遏製作用。
在有限合夥企業裡面,虛假出資或抽逃資金的也只有是有限合夥人,因為有限合夥人主要是以自己的資金作為自己入伙的保證,而普通合夥人是以自己的親自經營再加上自己的資金等方面的投入。有限合夥人承擔有限責任是有限合夥企業的關鍵,也是吸引投資之處,這一點與股東較為相似。就2006年修訂的《合夥企業法》來看,沒有直接規定有限合夥人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責任,一旦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應該參照上面公司法和刑法中的相關規定去追究相應的責任,以避免偏離了當初增加有限合夥企業的初衷。即其他合夥人可以要求虛假出資和抽逃出資的有限合夥人補繳或返還,並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合夥企業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一款:「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對其承擔違約責任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該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有限合夥人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未按期足額繳納的,應當承擔補繳義務,並對其他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虛假出資本身即是未足額繳納出資的表現之一,因此承擔補繳責任及違約責任,有了又一法律依據。而抽逃出資發生在合夥企業成立後,不屬於未足額繳納出資的情形,但抽逃出資本身是對合夥企業財產權的侵害,違反了《合夥企業法》關於「合夥人不得從事損害本合夥企業利益的活動」的規定,應定為違反法律,應將抽逃部分予返還。
可以在合夥協議中明確禁止抽逃出資行為,並且約定相應的違約責任,則可以要求抽逃出資的有限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合夥企業法》第六十五條規定:有限合夥人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按期足額繳納出資;未按期足額繳納的,應當承擔補繳義務,並對其他合夥人承擔違約責任。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在合夥協議中明確的規定,如果出現了違反合夥協議規定的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把虛假出資和抽逃資金明確的寫入合夥協議中,作到懲罰有依據,當到了條件成熟的時候在法律上作出明確的規定,規定應該如何進行處罰等。
合夥人身份互換後責任承擔
首先可以明確的是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果具備了一定的條件,雙方的身份是可以互換的。但是有一個問題,雖然是互換,就必須針對原合夥企業的債務承擔相應的責任。根據《合夥企業法》第八十三條規定: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有限合夥人期間有限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第八十四條規定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的,對其作為普通合夥人期間合夥企業發生的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D. 合夥企業法對違反本法的行為規定了哪些法律責任
(一)違法行為及其法律責任
1.合夥人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違反《合夥企業法》規定,提交虛假文件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取得合夥企業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改正,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企業登記,並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
(2)違反《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未在其名稱中標明「普通合夥」、「特殊普通合夥」或者「有限合夥」字樣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改正,處以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的罰款。
(3)違反《合夥企業法》規定,未領取營業執照,而以合夥企業或者合夥企業分支機構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停止,處以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4)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登記的,處以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未按期申請辦理變更登記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或者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損失。
(5)合夥人執行合夥事務,或者合夥企業從業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應當歸合夥企業的利益據為己有的,或者採取其他手段侵佔合夥企業財產的,應當將該利益和財產退還合夥企業;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6)合夥人對《合夥企業法》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約定必須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始得執行的事務擅自處理,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7)不具有事務執行權的合夥人擅自執行合夥事務,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8)合夥人違反《合夥企業法》規定或者合夥協議的約定,從事與本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或者與本合夥企業進行交易的,該收益歸合夥企業所有;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9)合夥人違反合夥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違約責任。合夥人履行合夥協議發生爭議的,合夥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不願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約定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後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合夥協議中未訂立仲裁條款,事後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合夥企業清算人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1)清算人未按照《合夥企業法》規定向企業登記機關報送清算報告,或者報送清算報告隱瞞重要事實,或者有重大遺漏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改正。由此產生的費用和損失,由清算人承擔和賠償。
(2)清算人執行清算事務,牟取非法收入或者侵佔合夥企業財產的,應當將該收入和侵佔的財產退還合夥企業;給合夥企業或者其他合夥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3)清算人違反《合夥企業法》規定,隱匿、轉移合夥企業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財產,損害債權人利益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3.行政管理機關及其人員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有關行政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收受賄賂、侵害合夥企業合法權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二)其他有關規定
1.違反合夥企業法的刑事責任
違反《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民事賠償和繳納罰款、罰金的承擔順序
違反《合夥企業法》的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的,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E. 關於公司合夥人法律責任的問題。
合夥人共負盈虧,共擔風險,對外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如果大股東私自以公司的名內義在外欠了容大筆錢沒有跟合夥人協議私自處分合夥企業財產,公司對外負債的債權人不知情的,合夥人仍需承擔連帶責任。
對於這種情況,你仍然要承擔責任,可以按照出資比例或協議的規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承擔清償責任後有權向大股東追償。
F. 普通合夥人與有限合夥人的法律責任有什麼區別
普通合夥人與有限合夥人的區別:
1、對企業債務的責任承擔方面
有限合夥企業由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組成,普通合夥人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責任。可以看出,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的承擔范圍要大於有限合夥人。
2、與本企業交易方面
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或者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外,普通合夥人不得同本合夥企業進行交易。而有限合夥人可以同本有限合夥企業進行交易。因此,在關聯交易方面,法律允許有限合夥人與本企業進行交易。
3、在競業禁止方面
根據規定,有限合夥人可以自營或者同他人合作經營與本有限合夥企業相競爭的業務;但是,合夥協議另有約定的除外。可以看出,法律允許有限合夥人從事與本企業相競爭的業務。
4、在財產份額出質方面
普通合夥人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的,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未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其行為無效,由此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由行為人依法承擔賠償責任。而有限合夥人可以將其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出質。
5、在財產份額轉讓方面
根據規定,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普通合夥人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合夥企業中的全部或者部分財產份額時,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
而有限合夥人可以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其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但應當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夥人。可以看出,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普通合夥人向合夥人以外的人轉讓財產份額時,須經其他合夥人「一致同意」,而有限合夥人轉讓時,僅需要按照規定進行「通知」。
(6)合夥企業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退夥規定
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有限合夥人的,應當解散;有限合夥企業僅剩普通合夥人的,轉為普通合夥企業。
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在有限合夥企業存續期間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的,其他合夥人不得因此要求其退夥。
作為有限合夥人的自然人死亡、被依法宣告死亡或者作為有限合夥人的法人及其他組織終止時,其繼承人或者權利承受人可以依法取得該有限合夥人在有限合夥企業中的資格。
有限合夥人退夥後,對基於其退夥前的原因發生的有限合夥企業債務,以其退夥時從有限合夥企業中取回的財產承擔責任。
除合夥協議另有約定外,普通合夥人轉變為有限合夥人,或者有限合夥人轉變為普通合夥人,應當經全體合夥人一致同意。
G. 普通合夥企業的出現刑事責任企業負責人應承擔什麼責任
普通合夥企業的法律責任:
合夥企業法規定:在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中,一合夥人個或數個合夥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夥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夥人則僅以其在合夥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這與普通合夥企業是不同的,在普通合夥企業中,合夥人即使是基於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給合夥企業造成債務,在對外責任的承擔上依然是由全體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盡管對內其他合夥人可以追索有過錯的合夥人,而在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中,出現由於個別合夥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導致的合夥企業債務時,沒有過錯的其他合夥人是不需要承擔對外責任的,債權人也只能追索有過錯的合夥人。當然,若特殊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並非因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導致合夥企業的債務,此種情形下與普通合夥企業一樣,應當由全體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外責任的承擔上依然是由全體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也只能追索有過錯的合夥人。
特殊的普通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在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造成合夥企業債務時,首先以合夥企業的財產承擔對外清償責任,不足時由有過錯的合夥人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沒有過錯的合夥人不再承擔責任。當以合夥企業的財產承擔對外責任後,有過錯的合夥人應當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對給合夥企業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H. 合夥企業的性質與承擔的法律責任是怎樣的
合夥企業是來企業法人的一種自,但不是公司。
根據剛剛通過的《合夥企業法》,合夥企業分為普通合夥(國外稱為GP)和有限合夥(LP)。
普通合夥企業,各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有限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分為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其中普通合夥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
這是我國對合夥企業的性質和法律責任所作的一次重要修改!
I. 簡述合夥企業中合夥人的分類及法律責任
1.分類:合夥企業,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版法》在中國境內權設立的,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訂立合夥協議,為經營共同事業,共同出資、合夥經營、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的營利性組織。合夥企業的合夥人包括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
2.法律責任:普通合夥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有限合夥人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