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健身房老闆跑路了會籍有法律責任嗎

健身房老闆跑路了會籍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03-07 06:03:30

㈠ 健身房跑路了,作為銷售有責任嗎

只要銷售員不是和老闆串通起騙會員的錢,銷售員作為員工,就不承擔法律責任

㈡ 健身房倒閉員工告訴會員找老闆的方法用承擔法律責任嗎

健身房的員工如果不是股東的話,是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只有健身房股東和法人代表需要承擔健身房倒閉後,對會員的賠償責任。

㈢ 健身房倒閉法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人是在法律上人格化了的、依法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並獨立享有民事權利、版承擔民權事義務的社會組織。所以你說的應該是法定代表人,公司破產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是無責任的。
《公司法》規定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公司承擔責任外,對於公司法定代表人可被處以行政處分(通常為國有企業)、罰款,構成犯罪的,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當然你也可以因此要求民事賠償:
(一)公司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的經營范圍從事特定經營活動,非法經營的;
(二)公司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股東或公司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四)公司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五)公司變更、終止時不及時申請變更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六)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㈣ 健身房員工工資發了,但是老闆跑路了,抓到會被判刑嗎

如果說工資已經發了,老闆跑路了,那抓到了就不會被判刑,因為他沒有欠別人什麼,只是有什麼事情躲開而已

㈤ 在健身房辦卡,老闆跑中間人有責任嗎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版服務的權,應當按照約定提供。未按照約定提供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並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
你可以起訴要求返還所有款項。
在此提醒消費者,自己在缺乏任何保證的情況下把錢輕率交給經營者,一旦發生「跑路」情況,法律上還真沒有什麼辦法。即使經營者的行為構成詐騙犯罪,對其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把收取的會費早就花光了,又沒有其他可供執行的財產,那麼財產很追回來。

㈥ 健身房老闆跑了能告他詐騙罪嗎,應該怎麼樣去維權

第一時間報警,積極配合警方偵破理賠

㈦ 健身房跑路了,會員怎麼維權是否可以立案

這幾年這類事件較多見。
給大家幾個建議:
1:大減價最好不要去,生意好的俱樂部不會大減價的。
2:突然推出多年會籍制,甚至終身卡,短期快速集資,很有跑路的可能。
3:詢問物業期,不少健身房就租了一年,而且有免租期,通常就是為了跑路做准備。
4:拖欠水電費,員工教練的工資。
5:停業,裝修,整頓,尤其是年底,不管什麼理由,跑路的可能性很大。
6:器械設備損壞,不維護,不修理,看不到經理,長期招聘,說明內部出問題了,有可能跑路。

注意任何健身俱樂部都是有人員飽和的,為了保證運動環境和服務質量,通常都是漲價控制入會人員的人數和質量,這類正經經營的俱樂部生意很好,已經不缺錢了,走高質量經營,但是國內真正掙錢的高質量俱樂部真的很少。

上面的情況通常都是跑路前現象,但健身者大多還是有佔小便宜的心理,集中辦卡,多年卡,終身卡,一點不用腦子思考。
人家從出策略,到計劃跑路,准備很久,一旦捐錢跑路,就算報警立案通緝,原告很多,每個人的金額卻不多,很多會員就不起訴了。
就算抓到人,資金轉移了,花完了,難以找回,更無法賠償,怎麼維權?答案是沒有辦法!

在北京這幾年跑路的健身房老闆,雖然都有報警,至今也沒有抓回來,最後都是不了了之。
希望大家借鑒,不要盲目佔便宜的思想,尤其是年底。

㈧ 有些健身房很不靠譜,若是老闆卷錢跑路該如何維權

正好剛剛經歷了健身房跑路維權的全過程。給大家分享一下,因為我剛遇到跑路不知怎麼辦的時候就是查了知乎才堅定了起訴維權的決心。

我是2018年6月在我家樓下新開的健身房辦了兩年健身卡的,創始會員,價格便宜,兩年1599。由於當時我還有別的健身房卡一年沒到期,本來不想買,可是會籍說只要出示現在健身房的合同證明還有沒到期的卡,就可以延長一年,在現在健身房到期後開卡。我受到低價卡的誘惑,再加上就在自己家樓下,位置對我來說實在太好。就買了兩年卡,在合同上約定在2019年8月開卡。

其實,我們的法律和社會並不是健全的能確保所有的公平。但那並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完全放棄它。只有每個人都努力才能讓它更健全。

與其牢騷滿腹的抱怨社會不公平,真的不如自己行動起來去爭取公平。

㈨ 健身房突然關門跑路,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對於消費者受到的損失,上述執法機關只能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消費者還得通過訴訟解決。

法院作為消費者民事權利的最後保障,當消費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起訴相關侵權主體,以達到維權目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二條規定,消協可以參與行政監督、檢查。

向行政部門反映、建議;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支持訴訟;通過傳媒揭露、批評等。

根據該法規定,消協並沒有行政執法權,也無最終裁決權,對糾紛只能進行調解,即使達成了調解協議,該協議也沒有強制執行的效力。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上述部門作為行政執法單位,有權對虛假廣告的行為進行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同時,法院的生效裁決也是終局裁決,具有強制執行力。

但在其他途徑都無法有效維權的情況下,訴訟維權不失為最有效的維權方式。

(9)健身房老闆跑路了會籍有法律責任嗎擴展閱讀:

三、消費者有權要求獲得損害賠償

《產品質量法》第44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人身傷害的,侵害人應當賠償醫療費、治療期間的護理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等費用。

造成殘疾的,還應當支付殘疾者生活自助具費、生活補助費、殘疾賠償金以及由其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等費用。

造成受害人死亡的,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亡賠償金以及由死者生前扶養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等。

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受害人財產損失的。

侵害人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受害人因此遭 受其他重大損失的,侵害人應當賠償損失。

四、解決產品質量糾紛的方式

《產品質量法》規定,消費者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產品質量糾紛,也可以請社會團體、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解,還可向仲裁機構申請裁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因產品質量引發問題,有權要求生產者、銷售者承擔產品質量責任。

這里的產品質量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產品質量問題,即產品質量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要求(稱為默示保證條件),或不符合生產者、銷售者對產品質量作出的保證和承諾(稱為明示擔保條件)。

如國家法律規定,產品必須符合安全、衛生標准,具備應有的使用性能。

還有很多產品都有產品說明、產品標簽、廣告、樣品等,只要生產者、銷售者以上 述任何一種方式表明了產品的質量,。

者就可以此作為判定質量的依據,只要認定產品與其說明名不符實,就可以判定產品質量有問題。

另一類是產品存在缺陷,並使消費者造成了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表明產品質量問題的嚴重。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不僅可以要求賠償 該產品損失,還有權要求賠償該產品造成的其他損失。

熱點內容
法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發布:2025-09-26 17:36:41 瀏覽:880
永壽律師 發布:2025-09-26 17:12:28 瀏覽:455
兵法學派 發布:2025-09-26 17:08:46 瀏覽:637
文登區法院 發布:2025-09-26 16:44:22 瀏覽:619
人民法院辦公樓 發布:2025-09-26 16:38:26 瀏覽:340
清末法學家 發布:2025-09-26 16:37:07 瀏覽:395
成立公司股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6 16:34:01 瀏覽:548
最新合同法pdf全文下載 發布:2025-09-26 16:33:59 瀏覽:333
群眾路線意見法院 發布:2025-09-26 16:32:31 瀏覽:623
無處分權合同法司法解釋三 發布:2025-09-26 16:20:12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