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開展法律知識測試提高法律素養

開展法律知識測試提高法律素養

發布時間: 2021-03-08 00:12:32

① 如何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養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歸重在素養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門必須努力破除就業至上的評價體制,要科學定位就業與學業、知識與素養的關系,重建就業與學業並重、學業優先,知識與素養並舉、素養優先的評價體系。高校不可隨波逐流,應堅持獨立的學術精神和辦學理念,消除學術泡沫,始終將素質教育擺在首位,高度重視包括法律在內的各種素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內容的安排上,要更加註重與哲學、史學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學科知識的融合,更加註重從人類社會文明發展規律的層面來解讀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將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則融化在大學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中,內化為一種素養。

其次,法律文明要對行為習慣起到培育作用。知識內化為素養要經歷一個不斷積累、逐漸形成行為習慣,由自在轉變為自覺的過程。因此,提高法律素養要重視法律文明建設,大力加強法制宣傳,注意借鑒世界先進的法治文明成果和優良的法的傳統,努力營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圍,促進法律知識與法治文明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養成包含法律素養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再次,法律環境要形成無所不在的外部約束。法律素養的形成並不是封閉的、單向的,而是開放的、互動式的。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形成與整個社會的法律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一要努力優化法律環境,有法必依,切實維護法律尊嚴;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運行,真正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不屈服於特權,努力消除司法腐敗。以此,讓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許可權內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約束。

② 如何提高自身法律素養

(一)認真學習理論,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自覺性。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越徹底,認識越正確,進行修養的自覺性就越高,在修養實踐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時地識別錯誤傾向,少走彎路,免遭挫折。修養要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方向努力,必須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掌握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深刻理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必須認真學習黨的文件,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當前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總政策。必須認真學好必修和選修的思想教育課程(即德育課)。還必須認真學習與思想品德修養學方面有關的知識如倫理學、心理學、人才學、社會學以及現代管理科學等學科。只有理論上的堅定,才能有行動上的堅定,才不致於隨波逐流,附和錯誤潮流。
(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第二課堂活動。
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狀況如何,主要以社會實踐來檢驗。俗話說:「聽其言,觀其行」,這個「行」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不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們思想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會實踐中,在待人處事中表現和形成的。人們要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也必須通過社會實踐,離開了社會實踐,便談不上自我修養,自我改造。人們總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列寧曾經指出,舊社會給我們遺留的最大禍害之一,就是「書本與生活實踐完全脫節」。我國儒家倡導的「內省」、「自訟」、「吾日三省吾身」之類,雖可借鑒,但其最根本的缺陷就是脫離社會實踐,因而收效甚微,正如明朝的黃館所說:「歷數十年猶未足以純德明道」。當代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國情、鄉情,耳聞目睹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氣象以及碰到的許多新問題,既激發了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的雄心壯志,同時又看到改革、開放前進道路的不平坦,看到了教育同形勢發展的差距。在平時,大學生在學校的許多活動包括第二課堂活動中,都包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也是思想品德修養的重要途徑。例如擔負黨、團、學生會、系班幹部職務,工作實踐、參加集體組織的各項有益活動: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教育實習、專題報告會、討論會、聽錄音、看錄象、電影、開展書評、影評以及文娛、體育的比賽等。每個同學參加這些活動,既充分表現了自己的才能,又表現了自己的思想品德,可以從同學們的議論中得到大家對自己思想品德的評價,學習他人的優秀品質,從而促進自己思想品德的修養。馬克思曾說:「人來到世間,既沒有帶著鏡子,也不象費希特派的哲學家那樣,說什麼我就是我,所以人起初是以別人來反映自己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7頁注)說明人象照鏡子那樣,要從認識別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認識和評價自己的。特別是一個健康的集體,對於培養一個人優良思想品德影響更大。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找到所學理論與社會需要之間的結合點,才能架起書本知識與現實之間的多層次的立交橋,也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社會,豐富思想,堅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向先進人物學習
思想品德修養的目的在於學會如何做人,培養高尚的情操。大學生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時期,以先進人物作為楷模,就會不斷激勵自己向更高的思想境界攀登。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很有道理的。學習先進人物,可以從歷史上學習,也可以從現實中涌現出來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貴的品質,更要注意學習身邊先進典型的精華。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特別是同齡人的先進業跡更發人深省。因為其所處的時代、環境差異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掌握批評的武器,發揚「慎獨」精神
思想品德修養,必須理論聯系實際。思想品德修養的過程,主要是自我意識、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過程,它要求人們對自己要進行正確的評價,即正確認識自己有那些長處,有那些短處,有那些優點,有那些缺點。優、缺、長、短對一個人來講是客觀存在的,只有正視這些問題,嚴於解剖自己,才能不斷發揚優點,不斷克服缺點。也就是說要有勇於自我批評的精神,象掃把一樣,經常打掃灰塵才能清除;而對別人的缺點錯誤,則應抱著負責、實事求是的態度,誠懇指出。同時,別人對自己的批評,自己應該虛懷若谷,認真進行反省。在我們大學生中,一些同學沾沾自喜於自己的優點和長處,而對自己的缺點、短處不樂於別人指正,這是片面的,不利於思想品德的修養。修養貴在自覺,應提倡「慎獨」精神。「慎獨」語出《禮記·中庸》,原話是:「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君子在人們看不見的時候,總是非常謹慎,在別人聽不到的情況下,也很警惕。最隱蔽的東西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東西最能顯出人的靈魂。所以,君子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總是非常小心謹慎,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慎獨」精神從防微杜漸,培養自覺自我改造精神來說是可貴的,是一種較高的思想品德修養境界的表現。
(五)思想品德修養同學習遵守校紀、校規相結合
一個人的思想意識修養,主要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通過理論的學習,能動地指導修養,通過實踐,檢驗修養的效果。而法律、法規,則是從理論、實踐的結合上去指導人們進行思想、意識行為的修養,是對人們偏軌行為的制約。大學生在學校里,應該認真學習,模範地貫徹執行學校所制定的一切規章制度。因為這些規章制度是密切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而具體地貫徹執行法律、法規的行為准則,是保證高校貫徹執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需要,是促使大學生沿著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方向健康成長的需要。
思想品德修養是一項艱巨的、長期的任務,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須善於總結提高,很下功夫。思想品德修養,貴在自覺,貴在實踐,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這樣日積月累就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③ 如何樹立法律權威提高法律素質

法律的權威性以執行者的權力大小以及該法律的強制性來體現某一領域的回法律是否具有權威性,也答需要國家主體即人民群眾得支持度來決定權威性。所以法律的權威並不是靠樹立的起來的!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質這個問題我們國家從八幾年就開始提八五普法、九幾普法等等.....我個人覺得法律素質的提高主要還是在於經濟問題,國民經濟提升了自然社會和諧了,各種社會監督就自然提高了,同理法律素質就是一個整體的提升!

④ 結合所學法律知識,談一談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對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去論文網找的哦/

⑤ 需要提升哪些基本的法律素養

法律素養包含三層含義
一是指法律知識,即知道法律相關的規定;
二是法律意識、法律觀念,即對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識,遇事首先想到法律,能履行法律的判決;
三是法律信仰,即個人內心對於法律應當被全社會尊為至上行為規則的確信,這是對法律認識的最高級階段。

一個人的法律素養如何,是通過其掌握、運用法律知識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識表現出來的。
法律知識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現行法律條文中關於法律規則的知識;二是法律學問中關於原理的知識,即所謂的法理知識。我們所常常提及的一般意義上的學法、懂法,就是要求既熟知一些基本的法律條文,同時又掌握一定的普遍適用的法律原理,這是法律素養的客觀方面。
而法律意識,它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它是人類在法律方面的實踐活動的精神成果,包含著人類在認識法律現象方面的世界觀、方法論、思維方式、觀念模式、情感、思想和期望。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學習和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結果,它是法律素養的主觀方面。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識能驅動公民積極守法。公民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法律意識,才能使自己的守法行為由國家力量的外在強制轉化為公民對法律的權威以及法律所內含的價值要素的認同,從而就會嚴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就會充分尊重他人合法、合理的權利和自由;就會積極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和爭議,自覺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利益;就會主動抵制破壞法律和秩序的行為。

⑥ 談一談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對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法律來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自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的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大學生群體對法、法律或其現象的反應形式,即心理、知識、觀點和思想,包括對法律的情感、認知、評價和信仰等的內心體驗。這種反應和體驗是積極的,能動的.
大學生法律意識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備社會主義現代法律意識的基本內容和特徵,又有自己的特徵,同時還區別於一般社會群體的法律意識。就其主體而言,大學生的年齡層次、受教育程度有別於其他社會群體或社會公眾;就其內容而言,由於大學生尚未形成成熟的科學人生觀和世界觀,致使觀察問題、分析問題還不夠全面,因此,他們的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雖然客觀上講,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法律意識必然包括法律思想體系的理論內容,但就實際狀況而言,在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中,法律思想體系理論內容的比重還是較低的。

⑦ 結合大學所學法律知識,談一談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對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基本沒有用

⑧ 結合大學所學法律知識,談一談增強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素養,對個人工作與生活的影響和意義。

從法理學中法的幾大作用角度來寫,最後上升一下依法治國

⑨ 想提高法律素養,增強法律知識,請推薦幾本法律書籍!

如果你已經通過了司法考試,可以看一些和法律相關的書籍,如最新刑事訴訟法、物權法、法理學教程、民法總論等,最好是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法律書籍。

熱點內容
法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發布:2025-09-26 17:36:41 瀏覽:880
永壽律師 發布:2025-09-26 17:12:28 瀏覽:455
兵法學派 發布:2025-09-26 17:08:46 瀏覽:637
文登區法院 發布:2025-09-26 16:44:22 瀏覽:619
人民法院辦公樓 發布:2025-09-26 16:38:26 瀏覽:340
清末法學家 發布:2025-09-26 16:37:07 瀏覽:395
成立公司股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6 16:34:01 瀏覽:548
最新合同法pdf全文下載 發布:2025-09-26 16:33:59 瀏覽:333
群眾路線意見法院 發布:2025-09-26 16:32:31 瀏覽:623
無處分權合同法司法解釋三 發布:2025-09-26 16:20:12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