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違反行政法律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違反行政法律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8 00:44:21

1. 違反《條例》應該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條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違反其規定應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2.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句話正確嗎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版政責任是指公民、法權人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3. 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所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

依據法律規定,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的法律責任,詳見下面第五十五到第六十二條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第五十六條 行政機關對當事人進行處罰不使用罰款、沒收財物單據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門制發的罰款、沒收財物單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處罰,並有權予以檢舉。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對使用的非法單據予以收繳銷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財政部門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或者拍賣款項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行政機關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據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九條 行政機關使用或者損毀扣押的財物,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牟取本單位私利,對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糾正;拒不糾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遭受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 違反行政許可法的行政法律責任形式有哪些

有權必有責 違法必追究 ——違反行政許可法的法律責任
實施行政許可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進行,違反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實施行政許可的,則分別構成實體上和程序上的違法。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政許可申請人和被許可人在違反行政許可法及有關法律規定時應承擔相應的行政法律責任和刑事法律責任。
行政許可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履行法定的責任,如果違犯行政許可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必須承擔行政、刑事、行政賠償的法律責任。首先,規范性文件違法設定行政許可,上級機關可以責令修改,或者依法予以撤銷。其次,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行政許可法的規定辦理行政許可,上級行政機關應當責令改正,行政機關不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或者監督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時。如果擅自不按規定標准收費的,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有權責令予以退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截留、挪用、私分或者變相私分收取費用的,由財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予以追繳。行政機關有以上違法行為的,還要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許可法還規定,行政機關違法辦理行政許可給當事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還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
行政機關違法辦理行政許可情節嚴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已構成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罪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借辦理行政許可、實施監督檢查之機,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已構成受賄罪的;私分或者變相私分行政許可收費,數額較大,已構成貪污罪的,都要追究刑事責任。
行政許可法中對行政許可申請人和被許可人的法律責任也作了規定:一是違法程度較輕者予以行政處罰;二是違法程序較重構成犯罪者予以刑事處罰。

5. 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應當承擔怎樣的行政法律責任

1.違反規定燃放煙花爆竹行為的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四條的有關規定,回在大型群眾性答活動場內燃放煙花爆竹或者其他物品,擾亂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2.違反規定製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攜帶、使用、提供、處置爆炸性危險物質的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條的規定,違反國家規定,製造、買賣、儲存、運輸、郵寄、攜帶、使用、提供、處置爆炸性危險物質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500元以下罰款。

3.爆炸品被盜、被搶或者丟失故意隱瞞不報行為的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爆炸性危險物質被盜、被搶或者丟失,未按規定報告的,處5日以下拘留;故意隱瞞不報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6. 違反了哪些法律應當承擔什麼責任

《社會保險法》強化了違反本法行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主要有:

第一,用人單位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且在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期限內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責令限期繳納或者補足,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法律責任。本法規定,有關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或者個人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社會保險基金支出或者騙取社會保險待遇的,應當退回騙取的金額,並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屬於社會保險服務機構的,解除服務協議;直接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有執業資格的,依法吊銷其執業資格。

第三,違反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法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隱匿、轉移、侵佔、挪用社會保險基金或者違規投資運營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財政部門、審計機關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杭州律師:網頁鏈接

第四,有關行政部門和單位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社會保險法》的法律責任。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社會保險法定職責的,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擅自更改社會保險費繳費基數、費率,導致少收或者多收社會保險費的,由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有關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泄露用人單位和個人信息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給用人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7. 個人與單位違反行政管理方面紀律所應當承受的法律責任是什麼責任

首先要看這種行為是否觸犯刑法,如果這種行為是,那麼造成的後果等條件已經達到回刑法的相關答規定,那要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如果該行為違反行政機關內部的紀律責任,而沒有觸犯法律,那麼,這種行為只能作為紀律責任。當然無論是否觸犯刑法,還是違反紀律,只要給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害,都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8. 行政責任是指什麼因行為違反行政法律和法規的規定而應當承擔的對其不利的一種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專律責任。行政責任主屬要有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兩種方式。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管理相對人給於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

9. 違反行政法律的規定,要承擔的行政責任有哪些

行政責任:
(一)警告;
(二)罰款;
(三)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四)責令停產停業;
(五)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
(六)行政拘留;

10. 行政機關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應當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行政強製法》 第六十一條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專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屬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
(二)改變行政強制對象、條件、方式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實施行政強制的;
..........
針對行政相對人的後果更多的是造成的損失予以賠償(包括精神賠償)。

熱點內容
法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 發布:2025-09-26 17:36:41 瀏覽:880
永壽律師 發布:2025-09-26 17:12:28 瀏覽:455
兵法學派 發布:2025-09-26 17:08:46 瀏覽:637
文登區法院 發布:2025-09-26 16:44:22 瀏覽:619
人民法院辦公樓 發布:2025-09-26 16:38:26 瀏覽:340
清末法學家 發布:2025-09-26 16:37:07 瀏覽:395
成立公司股權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6 16:34:01 瀏覽:548
最新合同法pdf全文下載 發布:2025-09-26 16:33:59 瀏覽:333
群眾路線意見法院 發布:2025-09-26 16:32:31 瀏覽:623
無處分權合同法司法解釋三 發布:2025-09-26 16:20:12 瀏覽: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