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出街身份開公司付何法律責任

出街身份開公司付何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03-08 16:21:02

『壹』 要約邀請在何種條件下要付法律責任,付何責任

要約邀請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預備行為,只是引誘他人發出要約,不能因相版對人的承諾而成立合同。權在發出要約邀請以後,要約邀請人撤回其邀請,只要沒給善意相對人造成信賴利益的損失,要約邀請人一般不承擔責任。也就是說如果有人看到了要約邀請,並基於信賴做出了某種行為,但是要約邀請人卻撤回了邀請,導致了其的損失,要約邀請人就要承擔責任。
如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商業廣告等為要約邀請。但商品廣告的內容符合要約規定的,則視為要約。因為要約邀請只是作出希望別人向自己發出要約的意思表示,因此,要約邀請可以向不特定的任何人發出,也不需要在要約邀請中詳細表示,無論對於發出邀請人還是接受邀請人,都沒有約束力。

『貳』 求解: 我需要付何法律責任

您好。我個人認為你不用承擔任何責任。當然,也要綜合實際情況和當時的一些合同、協議等來考慮。

『叄』 處事不公因付什麼法律責任

處事不公,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無法作出有針對性的評價。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公平,處事不公,比比皆是,又何需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如果認真起來,對於處世不公的領導,造成一定程度的惡劣影響或危害後果的,應當承擔相應的領導責任,進行黨紀或政紀追責;如果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或造成國家重大損失的,也可能構成瀆職犯罪。


一、《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

1、第三十八條違紀行為有關責任人員的區分:

(一)直接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起決定性作用的黨員或者黨員領導幹部。

(二)主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直接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三)重要領導責任者,是指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應管的工作或者參與決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對造成的損失或者後果負次要領導責任的黨員領導幹部。

本條例所稱領導責任者,包括主要領導責任者和重要領導責任者。

2、第一百零七條在社會保障、政策扶持、救災救濟款物分配等事項中優親厚友、明顯有失公平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3、第一百零八條有下列行為之一,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一)對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等切身利益的問題依照政策或者有關規定能解決而不及時解決,造成不良影響的;

(二)對符合政策的群眾訴求消極應付、推諉扯皮,損害黨群、干群關系的;

(三)對待群眾態度惡劣、簡單粗暴,造成不良影響的;

(四)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損害群眾利益的。

二、《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濫用職權罪;玩忽職守罪】

1、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肆』 老公用我的身份證和別人合開了公司我只是股東公司出了問題我需要付什麼責任嗎

當然要付
說是他用你身份證開,但你不同意,他能辦到嗎?一個字你都沒簽過?

『伍』 私人小廠想借我身份證去開戶開具稅票,說什麼私章公章營業執照已准備好,對我有何影響,需承擔何法律責任

請慎重!!!一旦發生問題,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
身份證是你的,開戶開具稅票,用的都是你的姓名,一旦對方在開戶和使用稅票中做手腳,你要承擔法律責任。
這很明顯。

『陸』 我不是公司的員工,此公司用我的身份證招標,若出事,我要付什麼責任

由此可以判斷,在招投標過程中存在弄虛作假的嫌疑,即偽標、假標、串標等違規甚至違法行為,因此,此招投標行為有無效的可能。一般而言,這種行為的背後帶有非法的經濟利益在內,即有可能牽涉到經濟犯罪,以及日後因質量問題的倒追責。故此,隨意出借身份資料,一旦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出借人亦應與行為人一同擔則。

『柒』 我是公司員工,老闆讓我做公司法人代表,出了事我要付什麼責任嗎

首先你有復責任 因為你是公司法人制 除非你能拿出你只是名義上的法人的證據或者說你能證明,你根本就不是實際控股人和公司負責人才行。

法人的責任是一種有限的責任,即法人只以其所有的或經營管理的財產承擔法律責任。

當然,法人工作人員只有在其執行職務中的行為及法人代理人在法人授權范圍內的行為,才可能產生法人責任。

法人都要負責任

一、在民事、經濟上:

1、你所擔任的有限責任公司有兩名股東以上的「法人代表」並且對外負債時,與自己不發生關系,僅以公司自身的財產為限對外承擔還款責任。風險較小。

2、當你擔任的是個人獨資企業的「法人代表」並且對外負債時,就要以自己的全部個人財產對外承擔還款責任。風險較大。

二、在刑事上:如果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出現經濟犯罪

此時,作為法人代表如果對此情況明知,就有可能要為此承擔刑事責任。

(7)出街身份開公司付何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法人具有以下一般特徵:

一、法人不是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是一種集合體,是由法律賦予法律人格的組織集合體。

二、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三、依法獨立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

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

網路-法人

『捌』 別人拿我的身份證以我為法人代表注冊了一個公司,公司簽訂了一份合同出現了違約,我付什麼責任

您注冊的公司應當屬於有限責任公司,如果簽訂合同發生違約,產生民事糾紛,則在您公司資產的范圍內承擔有限的賠償責任。如果發生違法行為的話,您作為公司法人,是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的。

補充回答:民事違約賠償是從公司的財產中進行賠償,不需要您個人賠償。但如果發生違反刑法的情況,您作為公司法人,即使您沒有出資,也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玖』 一個朋友的朋友要開一個資融公司,讓我做法人,如果公司出現違法行為法人要付什麼責任,嚴重會怎麼樣

法人的責任和義務
1、企業的法人代表在不同的場合要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種類多樣。
譬如,在代表該企業的場合,其個人簽名即導致企業承擔責任的後果;如果企業破產並負有個人責任,法人代表會受到將來再辦企業時的諸多限制;如果企業觸犯了有關法律的規定,可能法人代表的人身會受到限制,例如拒不執行法院判決法人代表被拘留;法人犯罪,法定代表人會受刑事處分,等等,以上只是列舉,不完全。
2、該法人如無成立上的缺陷(譬如出資瑕疵),其虧損責任應由法人自己承擔,既不是股東也不是法人代表。當然如果是國有企業,法人代表如有失職行為,嚴重程度達到刑法追究的程度或應給予行政處分時除外;
3、個人獨資的法人,只要能分清法人財產與個人財產,亦不需法人代表承擔民事責任。有限公司形式的法人在負債時,由公司以全部財產承擔,不需股東個人承擔,成立時有出資瑕疵的情形除外。
發生矛盾糾紛時
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從事民事活動,成為法人代表後,其自然人格即被法人吸收,其以法人代表的身份進行的民事行為所承擔的責任都由法人承擔。但行使與法人代表身份無關的民事行為而承擔的責任由自己承擔,法人代錶行使代表權違法法律法規存在過錯的,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五條規定了六種情況:
(1)超出登記機關核准登記經營范圍從事非法經營活動的;
(2)向登記機關、稅務機關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3)抽逃資金、隱匿財產逃避債務的;
(4)解散、被撤銷、被宣告破產後,擅自處理財產的;
(5)變更、終止時不及時早請辦理登記和公告,使利害關系人遭受重大損失的;
(6)從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動,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
這些非法行為仍然由法人來承擔責任,法定代表人由此而引起的其他責任,法律並不免除,也就是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罰款等處罰,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當然法定代表人還有以下的權利:
(1)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企業章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履行義務,代表企業法人參加民事活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全面負責,並接受本企業全體成員和有關機關的監督。
(2)企業法定代表人可以委託他人代行職責。
(3)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委託他人代行職責時,應有書面委託。法律、法規規定必須由法定代表人行使的職責,不得委託他人代行。
(4)企業法定代表人一般不得同時兼任另一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因特殊需要兼任的,只能在有隸屬關系或聯營、投資入股的企業兼任,並由企業主管部門或登記主管機關從嚴審核。
(5)企業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業行使職權的簽字人。
(6)法定代表人的簽字應向登記主管機關備案。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文件是代表企業法人的法律文書。

熱點內容
2015婚姻法修改 發布:2025-09-26 10:47:33 瀏覽:347
法院快遞退回 發布:2025-09-26 10:46:05 瀏覽:791
林永交律師 發布:2025-09-26 10:37:03 瀏覽:904
勞動合同法可分為哪四類 發布:2025-09-26 10:09:08 瀏覽:94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拖欠 發布:2025-09-26 10:08:22 瀏覽:960
法院推介詞 發布:2025-09-26 10:08:20 瀏覽:849
盱眙律師 發布:2025-09-26 10:06:55 瀏覽:909
道德審判案件 發布:2025-09-26 10:03:05 瀏覽:50
菲律賓法律婚姻法 發布:2025-09-26 09:49:34 瀏覽:203
小學教育政策與法規 發布:2025-09-26 09:49:33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