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精準扶貧和涉農法律知識

精準扶貧和涉農法律知識

發布時間: 2021-03-08 20:07:32

⑴ 我們這精準扶貧和中央的扶貧政策完全是兩回事該找哪個部門反映

您好!如果幹部違反了精準扶貧政策,您可以向幹部所在黨組織的紀委如實反映情況,紀委經過調查核實後會依法依紀予以處理的。謝謝閱讀!

⑵ 精準扶貧對農村基層黨組織提出哪些新要求

近年來,一些地方和單位積極選派第一書記到村任職,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進一步推廣,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也應看到,全國還有1.28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近1億在農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正在協調推進,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只剩下不到6年時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選派工作明確要求,要實現所有軟弱渙散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就是要做到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一個不能少」。選派工作首次提出,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人民團體、中管金融企業、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和高等學校,要向定點扶貧縣至少選派1名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就是要形成以上率下、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格局,通過發揮第一書記的重要作用,建強基層黨組織,推動貧困村、貧困戶脫貧致富。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全靠領頭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靠基層黨組織落到田間地頭;黨的各項任務,要靠基層黨組織帶領群眾干。目前,農村還有一些黨組織軟弱渙散,有的黨組織書記長期缺職,有的工作不勝任,有的找不到合適的人選。這些問題,靠農村基層黨組織自身難以解決,需要上級黨組織給予重視,切實加強整頓建設。針對軟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著力開展健全「兩委」班子,培養後備幹部,落實「三會一課」,推動落實工作經費,建設活動場所等工作,有效解決班子不團結、軟弱無力、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防範應對宗族宗教、黑惡勢力的干擾滲透,才能使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進一步夯實,使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進一步密切,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選派第一書記,最重要最艱巨的任務是帶領農民脫貧致富。今後四五年,是我國扶貧攻堅的關鍵階段,歷經30多年的扶貧開發,剩下的多半是「硬骨頭」,若不能切實提高精準扶貧的「含金量」,精準脫貧就會平添許多變數。「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瞄準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選派第一書記,老少邊窮災區應派盡派,為推動精準扶貧提供了重要路徑和切實可行的方法。必須把第一書記選准派強,推動政策落實,實施脫貧計劃,整合涉農資金,選准發展路子,使組織優勢化為扶貧優勢,組織活力變成攻堅動力。

⑶ 精準扶貧和扶貧特惠有什麼區別,那個更好

扶真貧必先識真貧,識真貧還要真扶貧。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才能讓每一個貧困家庭不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隊

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拿出了一戰定乾坤的決心。然而,到2020年要讓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確保扶貧做到全過程精準,是成功的關鍵。
扶真貧必先識真貧。筆者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精準扶貧的理解和執行還存在一定偏差。比如,一些地方在識別扶貧對象過程中,存在層層分解指標的做法,造成一部分真正的貧困戶被「屏蔽」。尤其是一些貧困程度較深的地方,因為分配的指標不夠用,有些貧困戶不能納入保障范圍,享受不到後續的扶貧政策,從而引發矛盾。
究其原因,除了體制機制不夠順,還和一些地方的識別工作簡單粗放有關。有基層幹部反映:識別過程中經常發現實際貧困人口數量多於統計數量,為「控制總量」,操作上只好「分解控制指標」,造成一些貧困戶沒能做到「應識盡識」。
解決識別不精準問題,茲事體大。從技術上講,要加強幾個環節。首先是通過擴大樣本,改進統計方式等手段,提高統計數字的「精準度」。然後是對建檔立卡工作「回頭看」,擠出「水分」。最後,還可以利用扶貧對象動態調整「窗口期」,進一步查缺補漏。
精準度不夠的另一個表現,是不顧被扶貧對象的能力差別,平均用力。比如,目前的行業扶貧政策,普惠性的多,對扶貧對象特惠的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富人先受益」「窮人被擠出」。不少行業扶貧政策項目區域指向的多,精準到貧困村貧困戶的少。但一到統計、總結,都裝在「精準扶貧」這個筐里。雖然數字好看,究其實質,還是「大水漫灌式」「高射炮打蚊子式」的扶貧。
筆者在很多貧困地區發現,在理解精準扶貧上,一些地方和部門有點「機械化」。不少地方還在沿用給貧困戶送幼崽、送樹苗的老套路。看上去是瞄準了貧困戶,但一幫「窮哥們」單打獨斗、搞產業闖市場,能否實現穩定脫貧卻要打個大大的問號。這個道理,基層扶貧部門不是不明白,只是他們顧慮,扶持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發展扶貧產業,怕操作不好扶貧資金「扶」了老闆,群眾不滿,自己也難逃干係。
這種風險需要防範,但也不能因此不為。其實,所謂扶貧措施精準到戶到人,主要是強調針對性幫扶,不是說每個項目、每項政策都要直接到貧困戶。如何將產業扶持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才是關鍵。事實上,通過支持新型主體帶動扶貧對象穩定脫貧,也是精準扶貧。若是沒有新型經營主體引領,讓抗風險和發展能力本來就很弱的貧困戶孤軍奮戰,到頭來辛苦一場還可能挫傷他們脫貧的信心。
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識別和施策環節,精準的內涵和要求也不盡一樣。前者更注重執行的精確性,就是要把「不清不楚」變成「一清二楚」。後者則要提升政策的含金量以及幹部作為的主動性,以問題為導向,缺啥補啥,而不能形而上學照一個模式去做。只有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才能讓每一個貧困家庭都感受到扶持的溫暖,不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隊。

⑷ 精準扶貧幫扶措施有哪些

實施精準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情況千差萬別,為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成效,應從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出發,因村因戶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一村一業」、「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實行扶貧對象「雙向全覆蓋」,做到每位幹部都參與幫扶貧困戶,每戶貧困戶都有幹部幫扶服務。

一是結對幫扶。堅持以「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下簡稱「三送」)為抓手,積極開展「三送」幹部結對幫扶。駐點「三送」幹部每名幹部幫扶3-5戶,積極開展領導幹部結對幫扶扶貧對象活動。即在職的市級領導幹部、各縣(市、區)在職正副縣級領導、市直、駐市單位「一把手」分別結對幫扶貧困戶3戶;市直、駐市單位副縣(處)級領導幹部、縣(市、區)直和駐縣(市、區)單位及各鄉(鎮)在職的正副科級領導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2戶;市、縣(市、區)直及各鄉(鎮)在職的黨員、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1戶。

二是產業幫扶。對有勞動能力和勞動積極性的扶貧對象,採取以獎代補、提供種苗、提供小額貸款或貼息,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等方式,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企業+農戶」、「合作組織+農戶」等模式,動員扶貧對象以土地、山場、水面及勞動力等生產資料入股的形式參與到扶貧經濟實體中來,有針對性地引導他們發展1-2項種、養殖業或旅遊服務業,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特別注重同步發展專業合作社,以提高貧困群眾的組織化水平,提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

三是移民搬遷幫扶。按照自願原則,積極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整合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搬遷等項目,對居住在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極差、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和村落實施移民搬遷。結合「進城進園」、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項目,重點把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人口安置在工業園區、中心鎮或中心村等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改善生活環境和就業條件,提升發展能力。通過對口培訓、定向定點招工等形式,引導貧困人口向中心鎮、工業園區轉移,把發展特色產業與招工就業有機結合,切實解決好搬遷戶的後續發展問題。

四是技能培訓幫扶。以農民知識化工程和勞務輸出崗前培訓為載體,以提高農民應用果業生產先進技術水平、提高農民謀生手段為主要內容,整合勞動力轉移培訓、「雨露計劃」以及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為幫扶對象提供免費技能培訓,使每戶扶貧對象至少掌握1項就業技能或實用技術,促進穩定就業和增收脫貧。

五是基礎設施幫扶。對貧困村每村每年安排10萬元以上整村推進扶貧資金,有效整合相關涉農資金,重點對貧困人口比較集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條件嚴重滯後的地方,幫助改善通路、通電、通水條件,改善農田水利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結合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設,打造一批整村推進扶貧示範村,解決產業發展難、行路難、飲水難等問題。

六是合作社帶動幫扶。通過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的示範帶動,貧困戶以土地、山林、草地、水域、勞動力等資源入股或流轉的方式,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產業。對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貸款貼息或產業資金扶持。通過示範帶動實現脫貧。

七是保障幫扶。對幫扶對象中符合農村低保、醫療救助、臨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條件的,及時落實相關政策,給予相應救助。對符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的幫扶對象,優先安排土坯房改造,做好「一對一、全覆蓋」的幫建工作,提高幫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實施精準扶貧,應當落實幫扶到戶責任

1、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實施扶貧對象「一對一」脫貧是一項系統工程,又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民生工程,更是重要的政治任務。為確保扶貧到戶目標任務的實現,各地應成立實施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精準扶貧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實行分級負責制,把工作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單位和個人。做到分級負責,責任到人,不脫貧不脫鉤。

2、強化資金管理,確保安全運行。一是嚴格扶貧到戶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扶貧資金運行和項目管理機制,規范扶貧資金投向和使用范圍,實行扶貧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確保資金專款專用;二是實行扶貧到戶資金「一卡通」制度。扶貧到戶資金實行實名制「一卡通」管理,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安全到位;三是建立扶貧到戶資金使用管理公開、公示制度,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做到公開透明,程序規范、手續完備、發揮效益。四是確保扶貧到戶資金用於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和增加收入。

3、建立考評機制,確保工作落實。為抓實抓好扶貧到戶的實施,應建立健全扶貧到戶考核評比激勵機制。一是督促檢查機制。建立市對縣(市)、縣(市)對鄉(鎮)督促檢查機制,做到「半年檢查、年度考核」。二是考核評比激勵機制。制定考核評比獎勵辦法,將扶貧到戶納入到當地縣(市)、鄉(鎮)黨政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進行考核。各地應把實施精準扶貧的資金落實、目標任務、完成進度等進行細化分解,逐項落實,綜合評比,獎懲激勵。對組織實施完成任務好的給予獎勵,對未完成任務的給予通報批評。

⑸ 精準扶貧和貧困戶建檔立卡有什麼區別

精準扶貧和建檔立卡戶本身是一是一個概念,沒有本質上的分別。

1、其實建檔立卡戶和精準扶貧戶是一個概念,也就是說,建檔立卡戶也就是精準扶貧戶,每個地地區的叫法可能會不太一樣,在些地區也叫扶貧戶或貧困戶,正規的叫法應該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2、農村精準扶貧戶,也就是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享受到的扶貧優惠政策也是非常多的,在2013年的時候,國家開始大力實施精準扶貧工作,對農村收入、吃穿住、教育、醫療等方面,存在問題的貧困戶進行了精準識別。

(5)精準扶貧和涉農法律知識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主要包括三個內容:

1、精準識別,針對誰是貧困人口,將制定一個貧困人口識別的辦法,通過有效的程序識別出來。這是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有效、合規的程序,把誰是貧困居民識別出來。總的原則是「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

2、精準幫扶,這是精準扶貧的關鍵。貧困居民識別出來以後,針對扶貧對象的貧困情況定責任人和幫扶措施,確保幫扶效果。

3、精準管理,要建立起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錄入貧困對象的基本資料、動態情況,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確保扶貧的信息真實、可靠。建檔立卡就是精準管理的措施。

每戶都建立了檔案,然後對這些家庭進行一個精準的幫扶,實施這些幫扶政策,為的就是能夠讓更多的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改變窮困的生活條件,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

每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他們貧困的原因也是不一樣的,還有家庭情況也不一樣,所以在享受的政策方面和補貼金額方面,也會存在一定差異,還有就是在不同的地區補貼力度和政策也會有所差異,但是大體上也差不多。

⑹ ,精準扶貧具備,那五項條件

扶貧工作一定要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方案,緊扣對象、目標、內容、方式、考評、保障「六個精準」,凝心聚力、聚焦發力、准確用力,最大限度挖掘、整合、運用好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堅決打贏精準扶貧的攻堅戰,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一要抓好結合點,融入工作全局。
二要抓好牽引點,激發改革活力。
三要抓好支撐點,突破關鍵領域。
四要抓好立足點,優化資源配置。
五要抓好共振點,形成強大合力。
精確扶貧對象:
(1,要精準扶貧對象。通過群眾評議、入戶調查、公告公示、抽查檢驗、信息錄入等,完成建檔立卡工作;同時建立貧困戶的信息網路系統,動態管理,實現扶貧對象有進有出、扶貧信息真實可靠。
(2,是要精準扶貧措施。應打破縣、鄉、村行政界限,把基礎相同、條件相近、地緣相接的貧困村組成小片區,統一扶持政策,統一布局項目,統一安排資金,統一規劃建設,最大限度實現整體脫貧,分類施策。
(3,要精準資源配置。創新建設地市一級的「扶貧投融資平台」,政府出資與企業合作,力爭形成一定授信規模,用於扶貧開發;實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計劃,把貧困鄉村的教育基礎設置完善好;推進資源整合,在用好扶貧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整合住建、交通、民政、教育、衛生等部門項目資金重點向貧困村傾斜。

⑺ 如何實施精準扶貧

「十三五」時期,我國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時間緊迫,任務繁重,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完成。

一、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我國區域發展很不平衡,貧困人口分布在20多個省(區、市),扶貧脫貧必須因人因地施策,對有勞動能力的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和轉移就業,對「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實施扶貧搬遷,對生態特別重要和脆弱的實行生態保護扶貧,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實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對因病致貧的提供醫療救助保障,提高扶貧實效。

1、發展特色產業脫貧。支持貧困地區科學制定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鼓勵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及其加工業,深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合理有序開發優勢能源礦產資源。為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實行中央、省、市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對片區外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中央財政全額返還縣級財政的政策。

2、引導勞務輸出脫貧。加大勞務輸出培訓投入,繼續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建立和完善輸出與輸入地勞務對接機制,引導農村貧困人口進入家政、物流、養老等領域就業。對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給予政策支持。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有序實現市民化。

3、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編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對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貧困人口,堅持群眾自願、積極穩妥的原則,因地制宜實行搬遷安置。初步統計,「十三五」時期需異地搬遷的貧困人口約1000萬人。要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各級政府投入力度,創新投融資方式,多渠道籌集6000億元資金,促進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4、實行社會保障兜底政策。實施健康扶貧工程,提高貧困地區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把新農合大病保險支付、醫療救助等結合起來,使患大病者得到兜底保障。加大貧困殘疾人健康服務力度。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有效銜接,對貧困人口應保盡保。

二、擴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覆蓋面

我國貧困地區多處於中西部、山區和邊陲地帶,自然條件復雜,基礎設施薄弱,必須進一步加強建設,因地制宜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路等問題。

1、加快貧困地區交通、水利、電力和互聯網建設。對連接貧困地區的國家鐵路網、國家高速公路網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要加快推動。對貧困地區重大水利工程和中小水利項目要強化建設。對貧困地區水電開發、農田改造升級、光伏發電工程要大力推進。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加快實現貧困村寬頻網全覆蓋,實施電商扶貧工程,促進貧困地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加強貧困地區生態保護、農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環境整治。國家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防護林建設、石漠化治理、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態工程,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大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力度。推進貧困村生活垃圾處理、污水處理、農戶改廁、村莊綠化,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支持山、水、田、林、路建設及小流域綜合治理。

3、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對財政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投入一些項目形成的資產,考慮折股量化給貧困戶。

三、推進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貧困地區與較發達地區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教育、衛生、文化、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上,必須著力縮小。

1、提高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質量。「扶貧需扶智」。要實施教育扶貧全覆蓋工程,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國家教育經費繼續向貧困地區、向基礎教育傾斜,「特崗計劃」「國培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在貧困地區率先實行普通高中免學費,建立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

2、建立健全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以及殘疾人關愛體系。對農村「三留守」和殘疾人進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信息管理和服務系統。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監護和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幫助特殊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加快建立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

3、豐富貧困群眾文化生活。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貧項目,重點是廣播電視服務網路、數字文化服務、鄉土人才培養、流動文化服務等。支持貧困地區挖掘保護、開發利用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和資源。文化事業經費向貧困地區傾斜。

四、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

貫徹扶貧開發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關鍵在落實責任。

1、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脫貧工作責任考核。對貧困人口規模500萬人以上或貧困發生率15%以上的9個省區,真正把扶貧開發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對貧困縣重點考核脫貧成效,實行扶貧工作「一票否決」。同時,強化督察和問責,完不成年度扶貧任務的對領導幹部進行約談。加強貧困村黨支部建設。

2、強化扶貧開發投入保障。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扶貧投入,中央財政繼續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規模每年保持較大幅度增長,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涉及民生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和中央預算內投資進一步向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傾斜。國家在貧困地區安排的公益性建設項目,取消縣及縣以下以及西部地區連片特困地區地市級配套資金。整合各類扶貧資源,開辟扶貧開發新的資金渠道。鼓勵開發性、政策性、商業性、合作性等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開發的金融支持,發揮互補作用。發行政策性金融債並給予財政貼息等優惠政策。實施扶貧小額信貸工程。保障扶貧開發用地。加大科技扶貧力度。貧困地區創業創新和服務的人員,在薪酬待遇、公務員錄用、職級調整、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

3、健全東西部協作和黨政機關、部隊、人民團體、國有企業定點扶貧機制。東部地區增加對口幫扶財政投入,啟動實施東部強縣與貧困縣「攜手奔小康」行動。加強並改進黨政軍群部門和單位定點扶貧工作。深入推進中央企業定點幫扶貧困革命老區「百縣萬村」活動。激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自願採取包干方式參與扶貧,落實企業和個人扶貧捐贈稅前抵扣政策。擴大扶貧國際合作。把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脫貧攻堅重點。

⑻ 農村精準扶貧是否屬於國家法律政策

扶貧是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共同富裕,消滅貧困的宗旨。二會中被列入主要探討問題。是國家法律依法實施的。屬於法律政策

熱點內容
2015婚姻法修改 發布:2025-09-26 10:47:33 瀏覽:347
法院快遞退回 發布:2025-09-26 10:46:05 瀏覽:791
林永交律師 發布:2025-09-26 10:37:03 瀏覽:904
勞動合同法可分為哪四類 發布:2025-09-26 10:09:08 瀏覽:94
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拖欠 發布:2025-09-26 10:08:22 瀏覽:960
法院推介詞 發布:2025-09-26 10:08:20 瀏覽:849
盱眙律師 發布:2025-09-26 10:06:55 瀏覽:909
道德審判案件 發布:2025-09-26 10:03:05 瀏覽:50
菲律賓法律婚姻法 發布:2025-09-26 09:49:34 瀏覽:203
小學教育政策與法規 發布:2025-09-26 09:49:33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