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法律責任
① 普通話的知識(簡介)
1、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准漢語。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
(1)普通話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1、普通話的推廣過程:
中國地域廣闊方言眾多。由於不同方言在溝通上存在一定的障礙,不利於各地經濟文化的溝通交流,因此存在「區域文化島」的現象,這些「區域文化島」保留了不同地區的先進文化和民間智慧的精華,但是由於語言障礙無法很好的交流和互相取補,因此,需要有一種共同語來消除「區域文化島」,將中國廣袤土地上所有的智慧黏合起來。
不過推廣一門語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宜操之過急,要恰當處理好地方語言的發展和普通話推廣之間的協調性。推廣普通話的目標不是要消滅地方語言,而是要消除溝通障礙,但是在推廣當中的確出現了消滅方言的現象(例如南寧的平話與白話),所以在推廣的時候要把握好力度,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
因為語言多樣性一直是中華文明的寶貴文化積淀之一,就和生物圈中的生物多樣性一樣,因為多樣性,這個世界才能多姿多彩,因為多樣性,生物圈才能維持平衡,保證物質流動和能量傳遞能夠正常的進展下去。語言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語言多樣性,才彰顯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和源遠流長的歷史積淀,因為多樣性,才不會所有的人都用一種同樣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北京話、大陸普通話、台灣國語、新加坡華語、馬來西亞華語等在語音、詞彙等方面有少許差異。要注意的是北京話並不屬於一種標准語,因為它是未經整理和標准化的北京城區方言。以上的幾種標准語都是以北京話這種方言為基礎來進行標准化的產物。
2、周總理談推廣:
早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中就闡明:「我們推廣普通話,是為了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推廣普通話是不是要禁止或者消滅方言?自然不是的。方言是會長期存在的。方言不能用行政命令來禁止,也不能用人為的辦法來消滅。推廣普通話,要區別老年和青年,要區別全國性活動和地方性活動,要區別今天和明天,不能一概而論。相反地,只會說普通話的人,也要學點各地方言,才能深入各個方言區的勞動群眾。」
② 為什麼要說普通話
因為普通話是漢民族的共同語言,是中華56個民族相互交流溝通的通用語,《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從法律上規定了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的法律地位,確立了其國家語言的法律性質。普通話與其他民族語言和各個地區的方言形成了我國豐富的語音、詞彙、語義的文化典藏和文化遺產博寶庫。
《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明確規定了普通話使用的人員和適用范圍。詳見後列《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章。
一、推廣普通話的原因
推廣使用普通話是為了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區人民更好地交流和理解,並不是要消滅方言和民族語言。《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八條明確規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我國是一個地形復雜的國家,山樑溝壑縱橫交錯。這樣的地形阻隔在交通尚不發達的時期,造成了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鄉的狀態長期存在,導致我國僅方言區域就有七大方言區之多。各個方言區語音各具特色,有的方言區語音如果沒有翻譯幾乎聽不懂。如客家話、閩南話和廣東話。再加上少數民族語言眾多,這樣的狀態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
二、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普通話可以有效發揮其通用語言的作用。本區域或方言區的人們可以使用自己本區域的方言或本區域的民族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不同個方言區或少數民族區域的人們之間可以使用普通話進行相互的溝通和交流,不會產生歧義和誤解。
普通話的使用和推廣不僅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區域文化的發展和融合。當代的新詞彙,如網路、微信、支付寶、鐵路、高鐵、飛機等詞彙也相繼進入到少數民族的語匯當中,有些直接使用普通話的語音。
這正是國家推廣普通話的意義所在:」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准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
我國早在50年代就已經開始推廣普通話了。當時我國提出的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是:「大力提倡,重點推行,逐步普及」。
1992年國家語委正式將新時期推廣普通話工作的方針調整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
三、我國的七大方言區
1. 北方方言區
(1)華北、東北次方言區
(2)西北次方言區
(3)西南次方言區
(4)江淮次方言區
2. 吳方言區
3. 湘方言區
4. 贛方言區
5. 客家方言區
6. 閩方言區
7. 粵方言區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0年10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化、標准化及其健康發展,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社會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第三條 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四條 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第五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於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第六條 國家頒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管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社會應用,支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教學和科學研究,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豐富和發展。第七條 國家獎勵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第八條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使用依據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第二章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條 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十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第十一條 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第十二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准。第十三條 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並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四條 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一)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二)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三)招牌、廣告用字;(四)企業事業組織名稱;(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第十五條 信息處理和信息技術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范和標准。第十六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二)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的播音用語;(三)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第十七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一)文物古跡;(二)姓氏中的異體字;(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第十八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第十九條 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第二十條 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章 管理和監督 第二十一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負責規劃指導、管理監督。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本系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二條 地方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管理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對企業名稱、商品名稱以及廣告的用語用字進行管理和監督。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頒布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第二十五條 外國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和科學技術術語譯成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由國務院語言文字工作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組織審定。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城市公共場所的設施和招牌、廣告用字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並督促其限期改正。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法規定,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予以警告。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③ 在縣級的人民法院開庭時是用普通話還是當地方言呢
縣級人民法院開庭時用的是普通話。
摘錄<<憲法>>內容: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一百二十一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
第一百三十四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理;起訴書、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書應當根據實際需要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者幾種文字。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自2001年1月1日施行至今請你給我寫一下裡面的三條規定。
葉赫那拉聞多解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於2000年10月31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三條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
⑤ 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義務還是權利亦或責任
是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一章第四條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⑥ 買國家級證書要負法律責任嗎
你好,根據你的陳述,購買國家級證書是違法行為,但是,由於你本人並沒有拿到證書,也沒有進行不法活動,所以,一般問題不大不必擔心。
⑦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什麼
《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內容如下:
第九條
國家機關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公務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十條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使用的漢語文教材,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第十一條
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 漢語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國語言文字的,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釋。
第十二條
廣播電台、電視台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需要使用外國語言為播音用語的,須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批准。
第十三條
公共服務行業以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因公共服務需要,招牌、廣告、告示、標志牌等使用外國文字並同時使用中文的,應當使用規范漢字。 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
第十四條
下列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一)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
(二)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
(三)招牌、廣告用字。
(四)企業事業組織名稱。
(五)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
第十五條
信息處理和信息技術產品中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當符合國家的規范和標准。
第十六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時確需使用的。
(二)經國務院廣播電視部門或省級廣播電視部門批準的播音用語。
(三)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學、研究中確需使用的。
第十七條
本章有關規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一)文物古跡。
(二)姓氏中的異體字。
(三)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四)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五)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經國務院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
第十八條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第十九條
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 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准;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
第二十條
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7)普通話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第二十六條
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不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使用語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評和建議。 本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的人員用語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有關單位應當對直接責任人員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關單位作出處理。
城市公共場所的設施和招牌、廣告用字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並督促其限期改正。
⑧ 讀了三年拿到的卻只有普通話等級證書和幼兒園阿姨都能拿到的證書,學校應該承擔一些法律責任嗎
先可以去找學校溝通ヽ保證自己的權益 在對方不合作的情況下 你是可以採取一定措施的ヽ至於法律責任 你可以查一查他們的行為是否已經構成犯法 並對他們提出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