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商法律責任電信詐騙
❶ 在電信詐騙事件中電信運營商有沒有責任
沒有,因為一句最終解釋權歸中國電信所有
❷ 電信詐騙案頻發 運營商該承擔哪些責任
您好!電信詐騙案頻發,運營商該承擔哪些責任?推薦您閱讀騰訊科級同名文章:
據人民日報報道,羅庄徐玉玉電信詐騙案成功告破,主要犯罪嫌疑人鄭某某(男,29歲,福建泉州人)、黃某某(男,26歲,福建泉州人)等2人被抓獲歸案,其他犯罪嫌疑人正在追捕中。
另臨沭宋振寧被騙案偵破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已鎖定2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及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騙子雖然可恨,但運營商在電信詐騙案件中的角色也並不光彩。
虛商號段詐騙高發,但基礎運營商更應承擔責任
許多媒體指責運營商未能盡到保護消費者通信安全的義務。更有媒體發現,專屬虛擬運營商的170、171號段是電信詐騙高發號段。針對徐玉玉的詐騙電話,是通過171開頭的手機號撥出的。據浙江省溫州市反詐騙中心統計,自該中心成立以來,接到報案的3000多起電話詐騙中,170號段佔三分之一以上。
對於犯罪者而言,虛擬運營商的電話卡具備兩大「優勢」:第一,資費相對便宜,撥打國際長途等服務也更加經濟;第二,實名制執行力度不足,黑卡泛濫。
虛擬運營商自身管理的不嚴格固然值得譴責,但將詐騙高發的責任完全推給虛擬運營商也是不合適的。目前全國共有42家企業獲得虛擬運營商的試點,虛擬運營用戶已達2050萬。總量似乎不小,但實際上,虛擬運營用戶仍舊只佔全國手機用戶總數的1.5%。相比虛擬運營商,普通用戶採用的更多還是傳統三大運營商的服務。
因此,解決電信詐騙更多還需要依賴三大運營商的努力。然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三大運營商在防止電信詐騙上的努力似乎僅存在於「新聞」之中,很多用戶都受到過騷擾電話與詐騙電話的侵襲。甚至,還有運營商內部員工參與倒賣用戶信息的丑聞不時爆出。
盡管運營商並非詐騙的實施者,但客觀上,運營商的失職為電信詐騙創造了條件。此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為電信用戶提供迅速、准確、安全、方便和價格合理的電信服務。維護消費者的通信安全,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這也是國家對電信運營商的基本要求。
運營商能否通過技術手段來封堵電信詐騙?
2013年10月,家住廣州市的楊衡興接到了一通詐騙電話,騙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騙走了老人48萬元的積蓄。後經公安機關調查,發現這是詐騙分子使用網路改號電話,模擬黃浦區檢察機關電話號碼給楊衡興打的電話。
隨後,楊衡興委託律師起訴了廣州電信。法院審理後認為,電信公司有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准確顯示來電號碼的義務。對於此次詐騙,廣州電信應承擔相應責任。最終,法院判決廣州電信公司賠償楊衡興損失1萬元。
庭審中,廣州電信一直堅稱自己無法攔截改號電話,並拒絕承擔賠償責任。有專家表示,廣州電信這一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很簡單,運營商每年都會公布自己攔截了多少改號電話,這就說明他們是有能力的。」
除了電話詐騙,偽基站群發的垃圾簡訊也是困擾用戶痼疾。有運營商稱,通過升級4G卡可以避免收到偽基站垃圾簡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想屏蔽偽基站發出的垃圾簡訊至少需要滿足兩點:第一,使用4G USIM卡;第二,手機需要開啟4G或3G網路。如果用戶只使用2G網路,那麼依然能夠收到偽基站發出的垃圾信息。
此外,有消息顯示,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可以破解4G網路的偽基站設備。
許多人憤怒運營商在技術上的不作為,但事實上,從技術的角度來判斷運營商是否需要承擔責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網路上的攻防往往讓人想起矛與盾的故事。運營商的技術升級確實可以減少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的可能性,但想要通過技術手段一勞永逸地解決電信詐騙是不現實的。
電信詐騙並不是一種技術性很強的詐騙方式。它廣泛地存在於世界各個國家,且和這個國家的通訊技術水平無關。日本的電信詐騙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棱鏡門事件更顯示,美國一直在使用「偽基站」來監視各國。
電信詐騙的卑劣之處在於,詐騙者總是挑選弱者出手;電信詐騙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往往是一個大型詐騙集團的流水線作業。在這樣的條件下,總會有人淪為電信詐騙的受害者。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於電信詐騙無能為力。我們無法消滅電信詐騙,但是我們可以提高詐騙者實施詐騙的成本,最終讓電信詐騙變成一筆不劃算的「生意」。
通過立法,我們可以加大對電信詐騙的懲處力度;通過教育與宣傳,我們可以讓容易受騙的人群提高警惕;通過升級技術,我們可以讓電信詐騙者更難隱藏自己的行跡……
打擊電信詐騙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參與。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將導致行動的失敗。
謝謝閱讀!
❸ 發生電信詐騙案銀行和電信營運商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無責
❹ 遭遇電信詐騙起訴運營商,是直接投訴工信部還是找律師起訴
公安機關逮捕犯罪嫌疑人後,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經批准可以延長,公安機關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內作出決定,可以延長半個月。如果有退回補充偵查、另有其他罪行等情況,上述期限還要重新計算。綜上,一般的刑事案件,從被逮捕到開庭,需要3個月左右,案情復雜的,時間還會延長。
❺ 責問三大運營商,為什麼不採取措施防電信詐騙
中國電信提醒你;
一是要保持良好的上網習慣,定期對殺毒軟體更新和查殺電腦中的木馬病毒。二是接到陌生電話咨詢、返利信息、中獎等涉及到錢財、銀行信息等問題,要多加思索和咨詢,或打電話向公安機關和當事人詢問情況,再作決定。三是要時刻綳緊防電信詐騙這根弦,與公安機關形成合力,將防範電信網路詐騙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識詐騙和防詐騙的能力。
❻ 電信詐騙中運營商應承擔什麼責任
不承擔任何責任
❼ 電信運營商到底有沒有義務處理電話詐騙
法律中沒有對電信部門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電信運營商沒有這方面的義務。
你說的對,這只能由道德來規定。
這次的刑法修正案就有關於電話詐騙泄露信息方面的相關規定,你可以關注一下。
❽ 運營商該不該為電信詐騙擔責
運營商肯定是有責任的,就算他們在境外用的是網路電話,但是如果要接入國內的必定要經過國內運營商的語音網關。其實是可以攔截的就看運營商願不願意投入資金來管理和攔截。大部分網路電話都不會顯示正常的號碼位數,另一種是直接從國外運營商語音網關接入,這種情況攔截就有點困難,因為責任在於國外運營商。其實咋騙分子利用的就是個國與國之間法律差異的漏洞,造成執法難的問題。咋騙分子一般都不會在國內犯案。
❾ 電信詐騙肆虐,電信運營商該負責嗎
1. 電信網路詐騙的危害有哪些? ①挑戰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容易誘發各種違法犯罪行為。②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權、財產所有權和隱私權等合法權益。③危害社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④嚴重破壞了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 為預防電信詐騙案的發生,請你提出幾條合理化建議(1)政府部門:加強法律宣傳和道德教育,提高人們的法律意識和道德素質。(2)相關運營商:依法辦網,加強對公民隱私信息的保密工作。(3)公民:增強法制觀念,依法律己,尊重和維護他人隱私。當隱私權受到侵害時,我們應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與侵權行為作斗爭。
❿ 運營商為防電信詐騙將女子手機號封停,這樣的做法合理嗎
這個是不合理的,應該先詢問使用者的情況,再進行封停。如果使用者感覺到自己也沒有受到電信詐騙那麼電信公司就應該取消對該女子的封停,並且還應該跟女子道歉。如果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對消費者的號碼進行封停,這是侵犯別人的權益。別人有權通過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力。所以說其實電信的這個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
可電信的這個做法有一些不合理,為什麼別人有一些電信詐騙的嫌疑就要把別人的號碼進行永久性封停呢。不是應該先了解一下情況,再做處理嗎?而且這也是對消費者的尊重。如果電信用這樣粗魯的方式來解決電信詐騙的話,相信很多用戶都會對電信產生反感的。所以說電信的這個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