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表見代理合同的概念和法律效力

表見代理合同的概念和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03-15 15:27:40

『壹』 表見代理訂立合同的效力

一般是可以成立,然後你的損失可以向表見代人人追償。

『貳』 表見代理的法律定義

表見代理是指行為人雖無代理權,但由於本人的行為,造成了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權的表象,而與善意第三人進行的、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行為。表見代理實質上是無權代理,是廣義無權代理的一種。若無權代理行為均由被代理人追認決定其效力的話,會給善意第三人造成損害,因此,在表見的情形之下,規定由被代理人承擔表見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更有利於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維護交易安全,並以此加強代理制度的可信度。
表見代理也為我國法律所確認。正如《合同法》第49條規定的:「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其意義在於維護代理制度的誠信基礎,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建立正常的民事流轉秩序。
我國《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適用代理制度的最基本法律依據。代理制度的產生,實現了行為主體與行為後果的分離,使民事主體的民事能力得以擴張和延伸。這在社會生產日益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化的現代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價值。但是與代理制度相伴而生的無權代理現象,卻不時給代理制度帶來不穩定因素,對各方利益影響甚大。無權代理的表現形式十分復雜,大致分兩類:即值得第三人信賴的無權代理(即表見代理)和欠缺信賴價值的無權代理的經常發生,常伴隨著責任糾紛。在真正的權利人與善意相對人這間的利益權衡方面,雖然保護真正權利人的利益堪稱社會經濟秩序的根基,盡管羅馬法上「任何人不得將超越自己所有的權利讓與他人」的法諺至今猶存,藉以保護所有權的安全即「靜的安全」,但是在以社會本位立法思想為背景的現代市場經濟中,羅馬法上述經典原則已經被眾多的例外弄得千瘡百孔,而通過權利虛象代替權利實象的方法,保護第三人對由真正權利人所造成的表見事實的信賴,即「動的安全」,已經成為各國民法所追求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價值。對此,我國對有些雖然不具有真正的代理,但只要符合一定的條件仍然認定為有效,即:行為人的代理後果由本人承擔。最典型的就是表見代理。

『叄』 表見代理簽訂的合同屬於效力待定合同還是有效合同

有效合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四十九條 表見代理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3)表見代理合同的概念和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主要功能:

第一,表見代理體現著當事人無過錯條件下的選擇。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沒有代理權,但相對人有充分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權。

在這種情況下,相對人與代理人發生的法律行為的結果由本人承擔。在表見代理的情況下,第三人必須是善意無過錯的,對這一點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是沒有爭議的。

第二,表見代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當事人利益的法律平衡,進一步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有的學者認為,表見代理是為了保障財產的動態安全,也有的學者認為表見代理既為了保障動態安全,也為了保障靜態安全。

第三,表見代理是效率重於公平的體現。從表見代理的規定來看,盡管相對人有充分理由相信代理人代表本人,但實際上並不代表本人。

在代理人不代表本人,本人不同意接受代理人的行為結果,而本人又無過錯的情況下,讓本人對代理人的行為後果負責,實質是對本人意志的一種強制。

但是,另一方面,表見代理制度的建構。很大程度是因為在表見代理所設定的情況下,代理人的財產和信譽已不足以保護善意相對人的利益。本人如果不對代理人的行為負責,善意無過錯相對人的權益就無法保護,財產權益勢必遭到損失。

因此,表見代理是在保護無過錯的本人權益還是保護善意相對人的權益的兩難情況下所作出的艱難選擇。

從兩者權益的法律價值來看,不保護本人的權益僅僅是一個民事主體的損失(有的情況下還不一定有損失,如由本人與相對人全面履行一個代理人和相對人簽訂的一個合同),

而不保護善意相對人的權益,不僅僅是影響一個善意相對人的權益問題,將影響民事主體參與市場活動的信心、改變市場主體的數量、降低市場的活動、擾亂市場的秩序、降低市場經濟的效率。

『肆』 合同法中的"表見代理的合同"是什麼意思

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之代理雖無代理權,但有可使相對人其有代理權的事由,因而法律強使本人(名義上的被代理人)對於無過失的相對人承擔被代理人責任的一種特殊的無權代理。如趙某被單位開除,其單位及時要求趙某停止一切以本單位名義進行的活動。但是,該單位並未採取法律所允許的形式進行公告,即公告:「趙某已無權代理本單位,趙某所持有的介紹信、合同文本作廢」。如果趙某仍以該單位名義與他人訂立合同,他人即相對人根據趙某所持有的該單位介紹信和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文本,完全相信趙某有代理權而與之訂立合同。雖然趙某實際上並不享有代理權,但卻構成了表見代理。表見代理成立後,被代理人就應受到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效力的拘束。首先,在外部關繫上,當第三人主張代理行為的效力時,表見代理發生與正常的代理相同而且對等的法律效果,即代理人代理行為所設定的權利義務由被代理人承受,並在雙方之間產生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其所產生的法律責任也一並由被代理人來負擔。代理人因過失致第三人以損害的,第三人有權請求被代理人予以賠償。其次,在內部關繫上,由於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並不存在代理權的授予,自然也就不發生民事法律關系。但是,在被代理人承受代理行為的效果後,因此而造成的損失,被代理人有權向表見代理人進行追償。這也正是我國民事責任合理分擔的一種體現。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對於表見代理,被代理人無權主張該代理行為無效,但第三人卻可以主張該代理行為無效。這是因為該代理行為是代理人與第三人共同作出的意思表示,行為人雙方是代理人和第三人,被代理人只是承受了該代理行為的法律效果。該代理行為以第三人撤回意思表示而無效,其行為相對方即表見代理人自身並不享有代理權,而且被代理人和代理人都知道無代理權,該代理行為對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均不發生有權代理的效力,故被代理人和代理人均不得違背第三人對表見代理主張無權代理的選擇。

『伍』 什麼是表見代理合同效力

王某把李某的空白合同托帶到了B市,王某到了B市看到B市的玉米價格很低。於是把甲公司的空白合同購於B市丙公司10噸玉米,先發貨後付款。後王某發現A市玉米價格也在下降,致使王某不能按約執行合同。這起案件屬於什麼糾紛?應如何處理?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表見代理,是指代理人雖不具有代理權,但因某種表面現象,足以使善意第三人相信代理人對本人有代理權而與代理人為法律行為,由此產生的法律效果依法直接歸本人承擔的代理。
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主要有:(1)須代理人不具有代理權。是成立表見代理的首要條件;(2)客觀上存在使第三人相信表見代理人有代理權的外表現象。如表見代理人持有被代理人的授權委託書、被代理人的介紹信、合同專用章、蓋有印章的空白合同書等;(3)第三人為善意。指表見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與第三人為法律行為時,第三人不知道,也不知道表見代理人實際上不具有代理權。
表見代理的效力表現在:表見代理對第三人與被代理人發生有權代理的法律效果。產生代理行為所引起的民事法律關系,第三人有權以表見代理要求被代理人承受其權利義務,被代理人不得以表見代理人無代理權抗辯善意第三人。被代理人因向第三人履行債務或承擔責任而遭受損失的,他只能向表見代理人追償;如果損失是由被代理人與表見代理人雙方過錯造成的,依過錯程度由被代理人與表見代理人分擔損失。

『陸』 表見代理的概念、特徵(條件)、效力(法律後果)是什麼意思

一,概念代位權是指債務人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但是由於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而危及到債權人的利益的時候,債權人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或仲裁機關向第三人提起訴訟,請求其償還債務人之債。 二,要件代位權發生的條件有四個方面:一是債務人對第三人事有債權,且該債權是非專屬於債務人本身的權利;二是需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即債務人應當而且能夠行使債權但不去行使;三是債務人怠於行使自己的債權已害及債權人的債權;四是需債務人已遲延履行。債務人的債務未到期和履行期間未屆滿的,債權人不能行使代位權,但債權人專為保存債務人權利的行為,如中斷時效,可以不受債務人遲延履行的限制。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且通知債務人後,債務人的權利並沒有喪失,但債務人處分機的行使應受到限制,即在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行使其權利。倘若妨害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如兔除第三人的債務,則債務人不得為之。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不能因此獲得優先受償的權利,只能與其他債權人處於同等地位受償。 三,法律效力 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會對債務人、第三人以及債權人本人產生不同的法律效力: 1、對債務人的效力 我國《合同法》對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未作規定,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後其效果歸屬於何人,不甚清楚。查我國合同法有關立法資料,可以發現《合同法》(建議草案)第 72條第3款規定:「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歸於債務人」,《合同法(試擬稿)》第53條第2款和《合同法》(徵求意見稿)第50條第2款,都規定:「行使代位權取得的財產,歸債務人後再清償債權。」而到《合同法》公布時這一條被刪掉,這反映了立法者內心的矛盾,即是否賦予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就其行使代位權所得到的給付以優先受償的權利?對此問題,存有爭論,有人認為債權人辛辛苦苦向第三人行使代位權,其效果卻歸屬於債務人,作為所有債權人的共同擔保。對使代位權的債權人而言不公平,而且會使債權人喪失行使代位權的積極性,這一思想甚至影響了我國的司法解釋,具體表現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的第300條上。該條規定,被執行人(即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但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的,人民法院可依申請執行人(即債權人)的申請,通知該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即債權人)履行債務。顯然,根據這條司法解釋的規定,債權人(申請執行人)可以從第三人為履行債務人的債權而為的給付中直接受償。 我們認為,賦予債權人就第三人所為給付優先受償權是不妥當的,因為代位權行使的目的在於保全債務人的責任財產,而債務人的財產則是所有債權人的共同擔保,各個債權人不論是否行使代位權,都應依據債權平等原則,就債務的財產平等受償,如果允許行使代位權的債權人優先受償,則不符合債權的性質,也會損害其他債權人的利益。[9]同時,也違背了債權人代位權制度的宗旨。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效果應直接歸屬於債務人,第三人履行債務也應向債務人本人為之。如果債務人怠於受領,債權人可代位受領,但債權人不得以該受領物全部抵充清償自已的債權或者優先受償,而必須與其他債權人平等受償。同時,債權人代位受領後,債務人仍有權向債權人請求交付所受領的財產。 債務人的權利經債權人行使後,債務人對其權利的處分是否受到影響,這在學理上存在兩種主張:一是否定說。該說認為。既然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歸於債務人,債務人仍得處分其權利,但如其處分行為有損於債權,債權人則可再次行使撤銷權;二是肯定說。該說認為,債權人行使代位權後,如果債務人的處分權不受限制,仍得拋棄、免除或者讓與權權利,則代位權制度將失去其效用。[10]筆者接受肯定說,並認為否定說純粹為邏輯推演的結果,徒增司法之成本,且有閹割生活之嫌。 2、對第三人的效力 債務人對於第三人的權利,無論是自己行使還是由債權人代位行使,對於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其利益均無影響。因此,凡第三人得對抗債務人的一切抗辯,如訴訟時效屆滿之抗辯、抵銷之抗辯、同時履行之抗辯,均得用以對抗債權人。但此種抗辯僅以代位權行使之前所產生的為限。[11]那麼代位權行使以後或者行使通知債務人以後,第三人對於債務人才取得的抗辯權,能否以之對抗債權人呢?對此應區別不同情況對待:(1)代位權行使後,第三人因債務人的處分行為,取得對債務人的抗辯,不得以之對抗債權人,因為此時債務人已喪失了處分權;(2)第三人因對債務人為清償而取得的債務消滅抗辯權,可以之對抗債權人。 第三人對於債權人的抗辯,則不得於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時對抗債權人。 債權人向第三人行使代位權須通知債務人,通知債務人,通知後第三人對債務人開始有抗辯權。 3、對債權人的效力 債權人行使代位權,不得超出債務人權利的范圍,債權人也不得擅自處分債務人的權利,債權人不得請求第三人向自己履行給付義務。因為第三人對於債權人本無給付義務,債權人也沒有受領清償的權利。債權人在債務人怠於受領代位權行使的效果時,雖然可以代位受領,但受領的財產利益不得專供自己債權的清償,也不得自行抵銷自己與債務人的債務。如欲以所受領的財產利益清償自己的債權,需經債務人同意;在有多數債權人的情形下,則只能依強制執行程序受償。 我國《合同法》第73條第二款規定,債權人行使代位權所支出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同時因為這筆必要費用,對於所有的債權人而言是共益費用,所以由此而形成的債權應優先於其他債權而受清償。

『柒』 什麼是表見代理合同

根據《合同法》規定抄:
第四十九條
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
第五十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捌』 表見代理的條件及法律效力如何

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如下:

(1)無權代理人並沒有獲得本人的授權。在表見代理的情況下,行為人未經授權而以本人的名義實施民事行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表見代理亦屬於廣義的無權代理的范圍。

(2)相對人主觀上須為善意、無過失。所謂主觀上是善意的,是指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無權代理人實際上沒有代理權,所謂無過失,是指相對人的這種不知道並不是因疏忽大意或懈怠造成的。如果相對人明知行為人無代理權,或者應當知道行為人無代理權,卻因過失而不知,則他對無權代理行為亦負有責任,因此在法律上沒有必要對其進行保護。

(3)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所訂立的合同,本身並不具有無效和應被撤銷的內容。如果具有上述因素,顯然該合同應按無效和可撤銷的規定處理。

(4)須有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事實或理由。這一要件是以行為人與本人之間存在某種事實上或法律上的聯系為基礎的。這種聯系是否存在或是否足以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應依一般交易情況而定。

表見代理具有以下效力:

對本人來說,產生有權代理的效力,即在相對人與本人之間產生民事法律關系,本人應受表見代理人與相對人之間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約束,享有該行為設定的權利和履行該行為設定的義務。本人不得以無權代理為抗辯,不得以行為人具有故意或過失為理由而拒絕承受表見代理的後果,也不得以自己沒有過失作為抗辯。

對相對人來說,既可主張狹義無權代理,也可主張成立表見代理。主張前者,他可向無權代理人追究責任,主張後者,他可向本人追究責任。

(8)表見代理合同的概念和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行為人沒有代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的,該代理行為有效。據此可以看出,表見代理的基本要件是:

1、行為人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相對人簽訂合同。

2、相對人與行為人之間訂立合同應當符合和有效的要件要求。

3、客觀上須有足以使相對人相信行為人具有代理權的情形。

4、相對人必須是善意的,且無過失。

表見代理如何認定,關鍵之處在於對第3個要件的理解,即如何確定相對人有充分的理由認為代理人具有代理權。相對人的理由是相對人在主觀上的感受,通過某些事實,經過判斷,足以認為行為人是有代理權的人。但是,這種相對人的主觀判斷的確定標准,並不是主觀標准,而是客觀

熱點內容
合同法法條分析 發布:2025-09-24 11:13:29 瀏覽:291
法是由社會成員共同 發布:2025-09-24 11:11:50 瀏覽:678
濱州法律援助電話 發布:2025-09-24 11:05:37 瀏覽:271
政法大學法律援助 發布:2025-09-24 11:03:59 瀏覽:121
論述題行政法的原則 發布:2025-09-24 11:03:58 瀏覽:252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三 發布:2025-09-24 11:03:13 瀏覽:526
建築工程補充協議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4 10:54:22 瀏覽:959
慧海天合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4 10:41:06 瀏覽:918
法律碩士非法學導師選擇 發布:2025-09-24 10:38:04 瀏覽:154
刑法專家謝 發布:2025-09-24 10:31:35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