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法律知識
㈠ 海口市教師招聘考試時間是什麼時候考試內容有哪些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海口市教師招聘報名時間一般在4-6月份。2013年是海口四個區各自發布招聘公告,2014年預計也是這樣。海口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內容是:《教育公共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
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內容是:幼兒專業知識、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及幼兒教育法律法規等。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㈡ 安全法制知識
一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13歲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顯增加,其中十四、五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這個數字讓人觸目驚心,也引起了人們的深思:小小年紀,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好奇、敏感、愛冒險、好占上風,喜歡模仿卻辨別能力弱,是青少年普遍的心理特性,如果受到不良的刺激,極易導致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並存,如何加強對青少年的正確教育,是一個急需關注和重視的社會問題。
寒假快到了,為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區普法辦近期收集了一系列有關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供大家製作宣傳圖片參考。
家庭影響 失足的第一道坎
1、2003年2月10日晚10點,海口市發生一起13名少年持刀搶劫案,主謀竟只有13歲!
2、郭某自小父母離異,一直跟著父親生活。自從父親和另一名女子結婚後,便逐漸放鬆了對他的管教,後媽也不怎麼管他。他在海口市某小學就讀,卻很少到學校上課,經常與一些在社會上流浪的小孩瞎混,並學著電影上的情節,自任這伙少年的「老大」,當晚的搶劫活動便是他主使。
3、當晚參加持刀搶劫的13名少年,最小的才12歲,最大的也只有15歲。他們有的是缺少父母管教而經常逃學的在校中小學生,有的是家庭不和或父母離異無人照管而流浪街頭的失學少年。缺乏家庭的管教,使他們胡作非為。
4、 2002年5月22日,海口長流鎮發生一起兇殺案,殺人兇手竟是一個名叫陳里(化名)的16歲青少年。
5、陳里從小生活在長流鎮一個至今不受法律保護的家庭里,他的父母親非法同居生下他後,直到今天仍未辦理結婚手續。其父親是個武師,在當地威信很高,弟子成群。練武場里喊殺聲震天欲聾,好不威風,陳里從小就受到這威嚴而風光的刺激。
6、陳里是獨子,母親認為只要兒子穿好了吃好了就萬事大吉了,對兒子的思想狀況從不過問。陳里非常任性,有時因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就會發脾氣扔東西,母親仍然忍著他讓著他,從不指責批評他。
7、陳里經常逃學在街上游盪,結識了一夥不良社會少年。2002年3月,他模仿香港槍戰片中黑社會老大組織,結成了以「惡虎」、「猛龍」和「幫爺」3人為首的海南省第一個青少年幫派——「龍虎幫」,陳里自稱老大。
8、陳里領著該幫在長流鎮為非作歹、橫行霸道。2002年5月22日,「龍虎幫」團伙成員在一家電子游戲室將與「老大」陳里曾經有過過節的李某某殘忍砍殺致死。
孫子為錢殺死祖母其父8年前因溺愛兒子弒妻
1、葫蘆島市綏中縣一居民家發生命案,一名75歲的老嫗被殺害在家中,老嫗的脖子上有明顯的掐痕和繩索勒痕。一個小時後,綏中縣警方將此案偵破。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是,兇手竟是與被害老嫗相依 為命的親孫子———19歲的馮某。
2、馮某其實是一個苦命的孩子,剛出生兩個月,生母就離開了家。馮某的父親對兒子特別寵愛。馮某5歲時,父親又娶了一個老婆,但他一直認為後妻對孩子不好。1996年,父親認為後妻虐待馮某,加上其他原因,竟將後妻殺死,而自己也因此被判處了死刑。
3、11歲的馮某從此成了「孤兒」,開始和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平時靠自己的退休金和其他子女給的撫養費生活,經濟並不寬裕。
4、自從父親被執行死刑了,馮某開始無拘無束,念完初二就離開了學校,一頭「闖」進了網吧,在網吧虛擬世界裡和渾濁的環境中找到了自己的樂趣。
5、事發前幾天,馮某曾以還別人錢為由,向奶奶借了100元錢,但是這100元錢隨即被他上網花掉了。事發當天早晨,奶奶向他要這100元錢,因為他拿不出所以和奶奶發生了口角,奶奶掐了幾把他的胳膊,而他伸出雙手掐住了奶奶的脖子,將奶奶掐昏。隨後,喪心病狂的他又用繩子將奶奶勒死,並從奶奶身上翻出150元錢,將房門鎖上,離家上網去了。
6、在看守所內,他涕淚交加:我對不起奶奶,她把我養這么大不容易,我對不起她啊……我每天晚上都能夢見奶奶將熱乎乎的飯菜端到我面前,每次我都哭醒了。
點評: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離異,或家教不當,過度溺愛等都會導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責任感等不正常心態而失足犯罪。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則為青少年團伙犯罪埋下隱患。現在很多家庭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法形成是非以及價值的基本判斷,以致唯我獨尊、任性妄為。有大量的事實和數據表明,在家庭暴力發生較多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實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
不良環境 誘發暴力的「榜樣」
1、今年3月2日,瓊海少年陳某因沒錢玩游戲,大白天翻入鄰居家行竊,被發現後竟殘忍地將59歲的老人許某刀砍致死。
2、這是陳第三次到許家偷東西換錢了,沒想到這次會碰上許家的人,他心想:「壞了,萬一這老頭把我的醜事說出去,我的面子往哪擱?」這么想著,於是就到廚房裡拿了菜刀將許某砍死。
3、殺了許某後,陳又從許某的家裡找出柴油灑在屋裡屋外的地上,打算放火燒了房子,但後來突然覺得心虛了,立刻翻牆逃走,一路小跑到村邊的小溪里將身上的血跡洗干凈,隨後回了學校,但沒想到這么快警察就找到他了。
4、陳似乎對自己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冷靜顯得十分坦然,他說這一切都是從電視和電子游戲中學來的。
5、2002年的一天中午,家住海口市白龍南路的高一學生小潭又逃學准備去看錄像。無意間看見有幾個背著書包的學生在一家電腦游戲廳痴迷地玩電腦游戲,小潭感到好奇,便進去看個究竟。哪知這一看竟讓小潭如痴如醉,大叫好刺激……就這樣,小潭開始迷上了玩電腦游戲機。
6、很快,小潭就把父母給的零花錢輸了個精光。為了不讓父母察覺這些事,他不好再向家裡要錢了。一番躊躇後,他決定學著錄像片里那樣去搶劫。他在地攤買來一把水果刀,到外面去轉悠了好一陣子,始終沒有找到下手的目標。
7、這時,一個背著書包的女學生走過來了。小潭上去用水果刀在她的眼皮底下晃了幾下:「不許告訴任何人,否則,我的刀子就送你見閻王爺去。」女學生被嚇得連連點頭。
8、小潭沒想到這么輕松就弄到了錢,感到十分得意。他跑到游戲廳幾下子就把搶來的錢輸光了。
9、回到家裡,小潭整個晚上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有人找上門來。幾天過去了,什麼也沒有發生。這下小潭的膽子更大了……
10、一天晚上,小潭在一個小巷子蹲下來,假裝拿著一本書翻看著。不一會兒,一位40歲左右穿得還很時髦的中年婦女騎著自行車過來了,他一個箭步沖過去抓起那位婦女的挎包就想跑,哪知那位婦女的反應相當快,順手就抓住了小潭的衣服領口。小潭拔出水果刀就朝那位婦女的腰部捅了過去……
點評:社會環境中的消極因素是青少年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催化劑。未成年人思想還不成熟、喜歡模仿,辨別能力差,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健康的社會文化、書刊雜志、電子游戲等都強烈刺激著缺乏分辨判斷能力、充滿好奇心、處於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的感官,吞噬著純潔的心靈。在有意無意的引導下,這些故事中的「人物」被意志薄弱的青少年視為崇拜的英雄偶像,競相模仿,誘發青少年犯罪。不僅電子游戲,一些「黃色」書刊的毒害,暴力影視製品的影響等,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的事件也曾多次見諸報端。被電子游戲機所誘惑的高一學生小潭(化名)就是此種現象的典型。
缺乏免疫力 悲劇的催化劑
1、吳天(化名)6歲喪父,兄弟3人被母親從苦水中拉扯成人。因家裡經濟困難,從小母親便把吳天寄養在親戚家。吳天在學校時整天和一些有不良習慣的同學在一起,從不安心學習。6年級的時候,因和班裡的同學打架,被老師責罵。他一氣之下,糾集了一些愛打架的同學把這位老師打傷,結果被送到派出所關押教育,直到母親湊了幾百元罰款後,他才被放了出來。
2、母親見他無心上學,就把他交給了表兄看管。誰知表哥竟是一個癮君子,帶著吳天染上了毒癮,那時吳天才14歲。
3、由於兩人吸毒,表哥的幾十萬的賣地款很快便在他們煙霧繚繞中化為灰燼。沒有了毒資,吳天與表哥開始騙,騙親人、騙朋友,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離他們而去,母親整天以淚洗面。看著母親痛苦的樣子,他曾經5次下決心戒毒,但都由於承受不住每天內心像螞蟻咬一樣的折磨,又重新抽起來。
4、1995年10月的一天,吳天和毒友開摩托車在府城文化宮門口搶劫BP機,被巡警當場抓獲,從拘留所出來後,他繼續吸毒。
5、為了搞到毒品,他們再次實施搶劫。1996年10月的某天傍晚,吳天和毒友持菜刀在海口搶劫計程車司機100多元,一個小時後,就被城西派出所民警抓獲。後被新華區法院判兩年管教。這一年他才15歲。
6、1998年管教期滿後,年近60歲的母親跪在他的面前,他悔恨的淚水奪眶而出,他發誓在家好好陪媽媽。可時間一長,他又和昔日的毒友混在了一起。
7、1998年8月,他又夥同毒友再次搶劫計程車,4天後被公安機關抓獲,後被法院判處3年零6個月有期徒刑。
點評:一些學生缺乏善惡、真假、美醜、榮辱的鑒別能力,對社會生活中的某些消極影響缺乏免疫力,容易步入歧途。他們流落街頭,尋找「知己」,結成消極性的非正式群體,久而久之,極易走上團伙違法犯罪的道路。
㈢ 觀看法制,新聞等節目,寫學習法律知識的體會
節目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09/12/content_6709968.htm
這是12台的官網上的一段話,這個節目的名字叫《網夢醒來》。我是從一半開始看的,雖然沒看全,給我震撼和感受卻很深。
上次也寫了一篇《也談對網游和網癮的理解和對祖國未來的擔憂》的文章,卻沒有引起網友們的重視,大部分的網友認為不就是玩個游戲嗎,以後那些孩子自然會明白的。但結果真的是這樣的嗎?這是節目里采訪山東臨沂網路成癮戒治中心主任楊永信說的一段話:「幾乎每一個孩子上網成癮,都與他們先天性格的缺陷有關系,你比如說他們自控力差,自私狹隘,自我中心,孤獨自閉,對壓力、對挫折抵抗能力差等等。」有這些性格缺陷的孩子以後能明白嗎,他們能在沒有其他人的幫助下自己戒除網癮嗎?我想是不可能的。還有一些網友認為這個問題不嚴重的另一個原因是沒有看到這些網癮孩子在家庭中引起的悲劇性結果:有的和家人反目成仇,有的離家出走,有的因為不讓上網自尋短見等等等等,如果大家想看具體情況的話可以點擊上面的鏈接去看那個節目。大家想想這些悲劇性結果不加重視的話會成什麼樣子呢?您如果看到過這些例子後,你還會覺得網癮少年越來越多後果不嚴重嗎?上次我那篇文章談到了我對中國未來的擔憂,大家說我說的有些假大空,有點危言聳聽,那是您對網癮體會的還不夠深。說實話我以前也沉迷網路游戲,後來幾乎到了不可自拔的地步,還好在我自身的努力下終於克服了網癮,想明白了網路游戲成癮所帶來的危害,想明白了世界上還有其他事情值得去關注,值得去努力。而我初中的同學也有因為網癮失去生命的,這帶來的打擊和震驚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現在最讓人憂慮的是大部分人對網癮的關注過於狹小,只集中於某個人,某件事,可要把這些人和事擴大到全中國,我想大家就會和我一樣的擔憂,一樣擔憂這個國家的未來。所以我在這里發起倡議:拉一把,幫一幫您身邊的沉迷網路的青少年吧,去告訴他們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告訴他們祖國需要他們,需要他們健康聰明的個體而不是一個個網路病夫。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請大家記住這句話,國家民族的命運掌握在這些少年的手裡,我不是危言聳聽。
最後送給那些網癮少年一首歌:
「在網游的茫茫霧海中,
迷失了前進的方向,
你沒有了生命的航標。
親愛的朋友啊,
從網夢中醒來吧,
讓我們用新的生命,
乘著愛的翅膀起飛……」
這首歌的名字叫《網夢醒來》
我現在對網路游戲的理解就像是新時期的鴉片,這一點也不誇大。到國外去看看,哪裡有那麼多的青少年在玩網路游戲,只有中國;哪裡一年產生的新的網路游戲數不勝數,只有中國。大家想到過這里的原因嗎?當然游戲代理商和製作商惟利是圖占首位,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在鴉片輸入中國後,會毒害那麼多的中國人,會使中國的戰力下降。網游也是如此,這個本來不是惡魔的天使到了中國就變成了一個披著天使外表的惡魔,毒害著中國年輕的一代,難道這也要使未來中國的戰力再次下降?鴉片在國外沒有泛濫成災,在中國卻變成了高級的奢侈品;網游在國外根本沒引起廣泛的響應,在中國卻成了年輕人競相追逐的寶貝。這里隱藏著深刻的危機,若再不引起國人的重視,那必將使第二次「鴉片」戰爭變為現實。所以希望政府能深刻吸取教訓,嚴格把關,強力控制,爭取能將這種趨勢扼殺在搖籃里!
㈣ 小學安全法制知識手抄報
給你看幾個手抄報,上面的內容很好哩
http://www.tgyzh.cn/yuhua/ShowArticle.asp?ArticleID=3007
能用滑鼠放大回,並且可以看答到字
㈤ 考試海口市的留置配護支隊陪護人員法律知識和時事政治用什麼書
考試海口市的留置陪護支隊陪護人員法律知識和實施政治用什麼書這類書籍的話,它是有專門教材的,你可以去海口市滯留支隊去申請。
㈥ 海口監獄的探視規則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1:新收監的服刑人員,一般是要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收監訓練。在這期間,服刑人員要學習法律知識和體能訓練。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服刑人員認罪伏法,鍛煉身體為以後的勞動改造打下基礎。在這期間是按照接見日期是可以探視的。不可以給服刑人員送生活用品,但是可以通過郵局郵遞生活用品。生活條件還可以,最起碼可以吃飽,不像在看守所那麼受罪了。吃的東西是不可以的,那是違禁物品。但是可以在監獄的超市裡購買,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服刑人員的安全。存錢的話,在監獄是可以收到的,如果知道他所在的監區和具體地址,最好通過郵局郵寄,郵寄的話100%可以收到。
2:生活條件還可以,比在看守所強百倍。不會很辛苦的,因為現在也是人性化管理監獄,最起碼預警不會打罵服刑人員了。主要在裡面從事加工行業,例如服裝加工。。。
你最好寫信給他,讓他好好改造,爭取減刑早點出來。
按照規定:一般監獄的號碼是不外公布的。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㈦ 《法制天地》 案例
一條圍巾撕裂6個家庭 杭一女高中生命喪同學之手
杭州蕭山區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屍案。隨後這一消息被警方證實。截至昨天上午,5名加害者悉數被杭州警方抓獲。令所有人驚異的是:他們竟是死者的同學。
昨天下午,記者獲悉案件大致經過:被害者阿紅,17歲,就讀於蕭山某高中。因一點小矛盾,阿紅與同學阿潔發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懷恨在心的阿潔,糾集其他4人,將阿紅騙至阿華家中,用圍巾將阿紅勒死,並支解,隨後棄屍野外。
這起命案不僅毀了6個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戶家庭,也再一次引起人們對於青少年犯罪的關注。
目前,杭州警方正對案情進一步調查。
驚聞噩耗家長掩面而泣
昨天下午,記者了解到,當其中一位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女兒是5名行凶者之一後,掩面而泣。與其餘4名行凶者家長一樣,面對被害者家屬,他們將承受一輩子的痛苦,遭受無以言盡的精神折磨。
其實早在半年前,杭州蕭山區一名高二男生,也為一件不起眼的小碰擦,將一名素不相識的女學生殺害。而這名出身貧寒之家的女學生受害時,剛參加完高考,即將成為一名大學生。
這兩起兇殺案中,死者和加害者都是處於花季中的少男少女。十幾歲的孩子為什麼會拿刀殺人,而且殺的還是自己的同學?十幾歲的孩子心裡究竟有多大的仇恨,使得他們必須把解決問題的方式全都歸於暴力?
這樣的青少年犯罪令人震驚
一位辦案多年的資深警官對記者說,殺人分屍,且出自按理看連殺一隻雞都害怕的青少年之手,讓人震驚。這位警官認為,青少年犯罪是一直存在的老問題。過去一般比較常見的是以大欺小、偷盜、搶劫、打群架等等,類似這起集體將同窗殺害並支解的惡性事件應是社會轉型期青少年犯罪的新問題。
在一般人眼裡,女生往往與暴力絕緣。可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5名行凶者中,4人竟是女生。警官說:「女孩子在犯罪中表現出的暴力程度,大體可以反映出目前一些青少年對暴力的一種心態。」
當文靜、柔弱的女孩子,開始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時,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真的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
家長感到教育責任很重
在杭州一個學生家長論壇中,不少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家長紛紛就此發表評論。
水香苑清說:我覺得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現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做父母的都非常溺愛孩子,生怕自己的「心肝寶貝」在外面「吃虧」。於是傳授給孩子一些「不吃虧」的方法,如何與人「針鋒相對」啊,如何罵人、打人啊,等等。如此教子,雖說能培養孩子好強爭勝的性格,但最終也有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打手或殺手。
木子的媽說:很多家長往往在滿足子女物質要求之餘,而忽略了與他們溝通。我女兒正處於後青春期,情緒也是一會高潮一會低潮。我和她爸更是提心吊膽。奉勸子女在外地讀書的家長,沒有手機的趕快買,宿舍沒有電話,要求學校趕快裝,只要有一天聽不到子女的聲音,就憂心忡忡的。
琪琪爸說:現在的孩子不能與以前的孩子做比較,社會不是從前的社會,壓力也不同從前,孩子通過各種渠道獲得了一些他們這個年紀不應該掌握的知識,往往應該掌握的心理及生理變化卻由孩子們自己畸形完成。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心態會自閉;而在家裡,父母很少能真正聽聽孩子們每天都在想些什麼,在學校里,老師關注的只有學習、只有成績,十幾歲的孩子看似風華正茂,可心中不知淤積了多少陰暗。
對生命尊重教育的缺失
昨晚,記者采訪了杭州市青少年熱線心理咨詢師楊迪老師。聽到又一起學生殺人案,她感到非常痛心。「這起命案再次折射出我們長期以來在孩子教育中的一個缺陷——『對生命尊重』的教育缺失。」
「這導致我們的青少年對他人生命的漠視,也對自己生命的漠視。除了傷人,殺人,還包括自殺。」她說,正是由於學校和家庭情感教育的蒼白,更強壯、更聰明的青少年一代,反而少了善良之心、同情之心。無論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更關注的是孩子或學生如何去競爭,而如何愛護、同情、幫助別人慢慢淡出。「這種冷漠是最可怕的。」
青少年犯罪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教育無效或失敗的直接後果。懲罰從來不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生敞亮,使人生的終極可能性敞亮。毫無疑義,青少年犯罪是社會環境的產物,其中的問題雖然是復雜且多方面的,但這樣的追問亦是必須的:青少年犯罪與道德救贖的可能在哪裡?是否可能?何以可能?
[律師點評]
一、追根青少年犯罪
(一)慾望的囚徒
隨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全社會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與再分配,使不同收入層的分化加劇。"恐貧症"成了公眾的社會性心病,人成了慾望的囚徒。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人的潛在慾望獲得了"合法化"的地位,結症也許在於肯定個體慾望的自由權利的同時,個體慾望的自由被同時誇大了。於是社會結構和心理的失衡便成為犯罪的誘因。
(二)終極關懷的缺失
主流意識形態的解凍以及對西方文化的吸納,帶來了價值判斷的多元與生活方式的個性化,終極關懷不得不讓位於"及時行樂"的唱詞。各種價值觀並存所造成的混亂,讓正處於人生的弱脆期和敏感期的青少年無所適從。
(三)社會保障體系的不完善
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建立和健全,可以減少由社會分配不公造成的矛盾激化的犯罪行為,由於社會保障是作為對社會成員基本生活權利的一種保障,至少能夠消除和減少那些為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發生的犯罪行為。"適者生存"的自然進化論是否適用於社會進化?我們如何保護弱勢群體?這些問題都亟待探討、回答。
(四)城市化進程中的可乘之機
隨著人口流動和信息流量的增多,城市化進程在加快,同時,也為犯罪活動提供了可乘之機。因而有人把犯罪現象視作"現代化的副產品"。"有錢就有一切"成為行動綱領,什麼都不信什麼都敢做,以致陷入了急功近利、不擇手段、道德淪喪、理智毀滅的境地。
(五)同輩交往中的負面影響
同輩交往原指在年齡相同或相近的群體中發生的人際交往,由於社會對青少年群體的獨特關注,現通常專指在青少年群體中發生的交往。同輩交往是青少年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在動態上表現為信息溝通、物質交換;在靜態上反映為人際關系,即通過動態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情感聯系。由於青少年的敏銳與個性的不成熟,往往情緒強烈,易走極端,致使部分人為獲得"自尊"而攀比,為"行俠"而入魔,為"仗義"而鋌而走險。
二、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我國青少年的犯罪人數呈現逐年增多的趨勢,並且有低齡化、團伙化、惡性化發展趨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現實中需要全社會共築社會防線,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積極開展社區教育活動,發揮綜治辦、民政、團委、婦聯等部門的作用,採取多種形式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和科學知識教育。針對現在青少年喜歡卡通、動漫的特點,將法制宣傳知識融於這些為青少年所喜聞樂見的節目中,寓教於樂。
2、構築學校防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注重教書的同時更注重育人,加強對後進學生的教育和關心。讓青少年學生除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外,還要接受系統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教育。
3、構築家庭防線。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一個楷模,在盡到撫養教育子女義務的同時,為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4、構築法制防線。對已經走上了犯罪道路的青少年應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和寓教於審、懲教結合、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通過法制宣傳教育讓他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違法性和社會危害性,提高法律意識,避免以後重蹈覆轍,實施「浪子回頭金不換」工程,這相對於單純的懲罰而言更有意義。
㈧ 我有朋友被抓去海口三公里拘留所,那裡的真實生活怎麼樣
現在的拘留所管理很嚴格 ,實行文明管理和科學管理 ,不準打罵體罰虐待。在日常由拘留所民警組織進行時事政治和法律知識的學習,並進行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 。
有24小時的監控,外邊的人大可放心 。
㈨ 有知道海南政法學院的嗎怎麼樣該校的法律事務專業又怎麼樣再該校上學累嗎 謝謝啦!
海南政法學院海南政法職業學院位於海南省海口市新大洲大道280號,其前身是創辦於1990年的海南省政法幹部學校。1995年,幹校增掛海南省政法學校的牌子。2003年經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升格為海南政法職業學院,2004年開始招收全日制高職生,目前是我省唯一一所以法律類專業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法律事務學制:三年 專業代碼:690104所屬系部:應用法律系該專業設:1、法律事務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掌握法律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能夠在法律知識和技能拓寬方面具備一定的潛質,通過拓展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勝任法律服務相關工作從事輔助性法律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專業核心能力:具備本專業面向的主要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法律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基層(街道、社區、鄉鎮)法律服務基本能力和技能,常見民事(間)糾紛接案、咨詢、答疑、相關材料的整理及前期處理的能力、常用法律文書製作等核心技能。專業核心課程與實習實訓:刑法原理與實務;刑事訴訟法原理與實務;民法原理與實務;民事訴訟法原理與實務;經濟法原理與實務、合同法原理與實務;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原理與實務、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公司法原理與實務;商法原理與實務;律師與公證實務;法律文書寫作;秘書原理與實務;模擬法庭;法律實踐綜合實訓;專業頂崗實習等。就業方向:社會各企事業單位涉法崗位及公、檢、法、司機關輔助性崗位。2、人民調解員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掌握法律以及必要的說服、管理能力等相關知識技能,能夠勝任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等相關涉法工作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就業方向: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從事人民調解工作等相關涉法工作崗位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3、中小企業法務助理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掌握法律以及必要的管理等相關知識技能,能夠勝任中小型企業法律事務以及司法機關工作崗位從事輔助性法律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就業方向:中作小企業法務工作崗位;也能基本適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崗位。 4、基層法律服務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質,掌握法律以及必要的管理等相關知識技能,能夠勝任基層(街道、社區、鄉鎮)法律服務、公正與仲裁機構以及司法機關工作崗位從事輔助性法律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就業方向:基層(街道、社區、鄉鎮)法律服務工作、法律服務所、法律援助中心、仲裁機構、公證機構等社會法律機構的服務性輔助性崗位;也能基本適應鄉鎮司法助理等其他涉法職業崗位輔助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