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積極法律責任與消極法律責任

積極法律責任與消極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19 00:50:29

1. 加害行為只有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在民事責任中只有積極行為對嗎

法律上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的區分,根據身份、現行行為等,看該行為人對該行為是否有為、不為的義務,而不是常識中的好與不好的方面。

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權利和義務的相對性方面,主體表達行為的形式:

積極行為即是指作為,應當為某事,是以主體作用於客體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又稱作為,是指以積極、主動作用於客體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比如當事人依照合同約定按期交貨的行為。再比如:我想簽訂買賣合同,於是我積極的找買家、談價錢,這是積極行為;我依法到稅務機關繳納稅款,這也是積極行為。積極行為,就是主動的去實施行為。

消極行為是指不作為,即主體以沉默,放棄作為,主體不施加於客體干擾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又稱不作為,是指以消極、抑制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比如甲向乙發出要約,乙在承諾期內未作出任何意思表示的行為。
又如:應當依法納稅我卻不繳稅,這是消極的行為。應當辦理登記我不去變更,這些都是消極的行為。

2. 法律行為 ——積極行為可以理解為意思行為嗎

法律行為中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是兩個相對的概念。積極行為是作為,消極行為是不作為。所謂積極行為就是有行動,不要求是自己的意思。比如說一個人殺人了,就是法律行為中的積極行為,因為他有殺人這個動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消極行為則是指不作為,比如說某公安機關有立案偵查的義務,只要有人報案,經查屬實他們就應該連立案偵查,如果不立案偵查,就構成瀆職,就是消極的行為,即不作為,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希望對你有幫助。

3. 公務員法律責任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公務員的法律責任是公務員基於其身份而實施違法行為應承受的制裁性法律後果。

政府版和公務權員行政違法,是指行政主體通過積極的或消極的行為違反行政法的規定。其中,當行政主體迴避和逃避責任時,便構成消極違法;而當其在法外攬權時,便成為積極違法。

一旦其發生違法行為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以保證其依法行政。當公務員不依法履行或不能履行其職務范圍內的法定義務時,必須接受懲罰的特殊義務,這是國家法律對其違法或不當行為給予的一種否定性評價,是由自己意志支配的公務員職務行為所引起的合乎邏輯的不利法律後果或者一種負擔。

根據公務員違法行為性質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為憲法責任、刑事法律責任、民事法律責任三大類。

4. 法律規范,法律行為,法律關系與法律責任的邏輯關系

其實,你問的問題已經屬於法理學的范疇了。
法律規范,就是由國家立法機構回創制的或者經其答認可的一系列行為准則,它是用來判斷某一行為正當、合法與否,應受到何種法律制裁的標准和尺度。法律規范規定了法律上的權利、義務、責任的標准,或是賦予某一事實狀態以法律意義的指示、規定;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法律行為,是人們所實施的、能夠發生法律上效力、產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為。它包括合法行為與違法行為、(意思)表示行為與非表示行為(事實行為)、積極行為(作為)與消極行為(不作為)。但並不是所有的行為都是法律行為,譬如見義勇為、施捨救濟等等都屬於道德行為;國防、外交等屬於國家行為;宗教儀式等是宗教行為。
法律關系,是因行為人一定的法律行為而產生的行為人和相對人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在法律規范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人們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關系。
法律責任,是因行為人的法律行為侵犯一定的法律關系,違反法律規范所應承擔的不利後果。

5. 經濟法律責任的特徵是什麼

1.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具有否定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的法律義務都是法律責任,因為法律義務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有肯定的,又有否定的。法律責任只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而不能同時包含積極的、肯定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是在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主觀上、客觀上都應受到非難和遣責的。經濟法律責任也同樣具有這種消極性和否定性。
2.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等的法律義務,具有單向性。從法律上講,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義務和義務也是對等的,但經濟法律責任只是違法主體的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3.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具有法定性、強制性。純粹法學派創始人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行為,他應受到制裁。」從現代漢語上看,義務一詞主要表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和義務是相通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一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它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它是由國家強制行為人接受的,又具有強制性、不可替代性。此外,行為人也是不能放棄履行這種強制性義務的。
4.經濟法律責任是因經濟主體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因果性、後續性義務,具有因果性。經濟法律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消極義務,而是與經濟法主體的先前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它既是後續義務,又是因果義務,沒有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法律責任。因此經濟法律責任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是因其經濟違法行為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所決定的。同時,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義務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又必然使違法者產生了法定的第二義務或後續性義務。
5.經濟法律責任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義務,具有經濟性。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主要區別或者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在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責任。這種決定了責任的內容具有經濟性。

6. 法律上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怎樣區分

法律上的積極行為和消極行為的區分,根據身份、現行行為等,看該行為人對該行為是否有為、不為的義務,而不是常識中的好與不好的方面。

一、它們的區別主要在於權利和義務的相對性方面,形式如下:

1、積極行為,又稱作為,是指以積極、主動作用於客體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比如當事人依照合同約定按期交貨的行為。

比如:我想簽訂買賣合同,於是我積極的找買家、談價錢,這是積極行為;我依法到稅務機關繳納稅款,這也是積極行為。積極行為,就是主動的去實施行為。


2、消極行為,又稱不作為,是指以消極、抑制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比如甲向乙發出要約,乙在承諾期內未作出任何意思表示的行為。

比如:應當依法納稅我卻不繳稅,這是消極的行為。應當辦理登記我不去變更,這些都是消極的行為。

3、積極行為:它是以循證的方式,通過發展積極行為的策略和系統改變的方法,調整個體與環境的互動關系,達到預防和減少問題行為、改善生活質量效果的行為干預模式。

4、消極行為:根據身份、現行行為等,看該行為人對該行為是否有為、不為的義務。

比如:區別主要在於權利和義務的相對性方面,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主觀上有一個目的,並在客觀上作出了行為以達到這一目的,就是積極行為;否則,就是消極行為。


(6)積極法律責任與消極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一、法律上根據行為的表現形式區分:

1、積極行為,又稱作為,是指以積極、主動作用於客體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2、消極行為,又稱不作為,則是指以消極的、抑制的形式表現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二、根據行為是否通過意思表示區分:

1、意思表示行為為,又稱表示行為,是指行為人基於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2、非表示行為,是指非經行為者意思表示而是基於某種事實狀態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為,如拾得遺失物、發現埋藏物等。

7. 經濟法律責任的經濟法律責任的特徵

1.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具有否定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的法律義務都是法律責任,因為法律義務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有肯定的,又有否定的。法律責任只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而不能同時包含積極的、肯定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是在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主觀上、客觀上都應受到非難和遣責的。經濟法律責任也同樣具有這種消極性和否定性。
2.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等的法律義務,具有單向性。從法律上講,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義務和義務也是對等的,但經濟法律責任只是違法主體的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3.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具有法定性、強制性。純粹法學派創始人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行為,他應受到制裁。」從現代漢語上看,義務一詞主要表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和義務是相通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一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它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它是由國家強制行為人接受的,又具有強制性、不可替代性。此外,行為人也是不能放棄履行這種強制性義務的。
4.經濟法律責任是因經濟主體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因果性、後續性義務,具有因果性。經濟法律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消極義務,而是與經濟法主體的先前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它既是後續義務,又是因果義務,沒有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法律責任。因此經濟法律責任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是因其經濟違法行為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所決定的。同時,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義務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又必然使違法者產生了法定的第二義務或後續性義務。
5.經濟法律責任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義務,具有經濟性。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主要區別或者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在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責任。這種決定了責任的內容具有經濟性。

8. 法律責任與法律制裁的關系

法律責任和法律制裁的對象可能不同:比如小孩打人,父親付醫葯費。
有法律制裁版必然有法權律責任;有法律責任不一定引起法律制裁。比如法律後果輕微
法律責任是違反法律規定所應當承擔的消極法律後果。
法律制裁是有權機關依法對違反法律規定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進行的處罰。

9. 經濟法律責任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經濟法律責任
經濟法律責任是指在國家干預和調控社會經濟過程中因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依法應強制承擔的否定性、單向性、因果性經濟義務。
經濟法律責任的特徵
1.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具有否定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義務,但並非所有的法律義務都是法律責任,因為法律義務既有積極的,又有消極的,既有肯定的,又有否定的。法律責任只是一種消極的、否定的法律義務,而不能同時包含積極的、肯定的法律義務。也就是說,法律責任是在政治上、道德上、法律上、主觀上、客觀上都應受到非難和遣責的。經濟法律責任也同樣具有這種消極性和否定性。 2.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單向的、非對等的法律義務,具有單向性。從法律上講,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義務和義務也是對等的,但經濟法律責任只是違法主體的單向義務,不存在對等性。 3.經濟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具有法定性、強制性。純粹法學派創始人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行為,他應受到制裁。」從現代漢語上看,義務一詞主要表示按法律規定應盡的責任,從一定意義上講,責任和義務是相通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一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一種法定的強制性義務。它是法律明文規定的義務,具有法定性;同時,它是由國家強制行為人接受的,又具有強制性、不可替代性。此外,行為人也是不能放棄履行這種強制性義務的。 4.經濟法律責任是因經濟主體的違法行為所引起的因果性、後續性義務,具有因果性。經濟法律責任不是憑空產生的消極義務,而是與經濟法主體的先前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它既是後續義務,又是因果義務,沒有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就不可能產生經濟法律責任。因此經濟法律責任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是因其經濟違法行為的消極性和否定性所決定的。同時,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義務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又必然使違法者產生了法定的第二義務或後續性義務。 5.經濟法律責任是在國家進行宏觀調控和經濟管理過程中產生的經濟義務,具有經濟性。經濟法律責任同其他法律責任的主要區別或者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在國家干預和調節社會經濟過程中產生的責任。這種決定了責任的內容具有經濟性。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條件和依據
(一)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一般條件 1.主體必須有經濟違法行為存在。經濟違法行為不僅是產生經濟法律責任的前提,而且也是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必備條件。經濟法主體的違法行為既包括違反法定經濟義務的行為,如偷稅、抗稅、騙稅、生產偽劣產品、銷售侵權產品等,也包括不正確地行使權利的行為,如錯誤吊銷營業執照、超額罰款、擅自審批、擅自減免稅款等;既包括作為的違法行為,如私設金融機構、詐騙貸款等,又包括不作為的經濟違法行為,如偷稅、玩忽職守等。 2.主體的違法行為必須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損害事實。經濟法律責任既是一種經濟責任,又是一種社會責任。因為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給國家、社會或個人造成的損害,既包括經濟的,也包括人身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無形的;既包括現實的,也包括潛在的;既包括對國家和社會的,也包括對個人的。因此經濟法律責任從本質上講具有經濟性,但從實現方式來看未必都具有經濟性。 3.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主體要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有經濟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而且要求經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具有內在的、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關系。無論是管理、調控主體,還是管理和調控的受體其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無關,或者說違法行為僅僅是損害事實產生的外部的、偶然的條件,一般就不應要求經濟法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 4.主體在主觀上必須具有故意或者過失。主體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具備客觀方面的條件,還必須同時具備主觀方面的條件,即要具備法定的故意或者過失的主觀因素。所謂故意是指主體對其經濟違法行為具備明知的認識因素和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所謂過失是指主體對其經濟違法行為是當知而因疏忽大意未知或已知但輕信能避免的心理態度。當然也有個別的經濟違法行為,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但這是特殊原則,並以法定為限。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經濟管理職權過程中,侵犯相對主體的經濟權利時,應承擔經濟法律責任,而不論其主觀上有無過錯及其內容。 (二)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依據 1.事實依據。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事實依據,是指經濟違法主體實施的具體的、特定的經濟危害行為。首先,這種行為是客觀存在的,而不僅僅是經濟法主體的某些意願、想法或者傾向,它必須具有客觀性、外在性;其次,這種行為又是特定的、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必須具有特定性、針對性。行為人實施的每一種經濟行為都必須是特定領域內的具體經濟行為,不可能存在超越具體經濟行為之上的一般經濟行為和抽象經濟行為,對於後者不能對其予以經濟懲罰;再次,這種行為從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都是應當予以否定評價的,而不是值得提倡、稱贊、鼓勵的,它必須具有消極性、否定性;最後,這種行為是在經濟法主體的自由意志支配之下所外化出來的,它必須具有能動性、反映性。馬克思指出:「如果不談談所謂自由意志、人的責任、必然和自由的關系等問題,就不能很好地探討道德和法的問題。」 2.法律依據。承擔經濟法律責任不僅要求具有事實根據,而且要求具有法律依據,也即是說,經濟法律責任不僅是事實責任,而且是法定責任,非法定的經濟責任,不能成為經濟法律責任,更不能依據經濟法律、法規的規定對行為人予以懲罰。 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法律依據就是經濟法律、法規對各種經濟法律責任的明文規定。大多數的經濟法律、法規中都有專章或專節規定「法律責任」或「罰則」,在無專章或專節規定的法律、法規中,也大多包含有「法律責任」或「罰則」的條款。這些規定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對實施違法行為的主體即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予以明確規定;二是對主體實施的違法行為的性質、種類、情節、程度、後果等予以明確規定;三是對違法行為人實施懲罰的國家機關予以明文規定;四是對違法主體應承擔的具體懲罰措施予以明文規定。 (三)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的關系 從總體上講,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是從行為、後果、因果關系、事實、法律、主觀、客觀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來揭示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因素,這些條件是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的。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依據則是從事實或法律的某一方面來揭示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原因。而這些事實或者法律往往是承擔條件中最關鍵性的因素,或者說是根本性條件。因此,不能把經濟法律責任的承擔條件和承擔依據完全對立起來。
經濟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
主體的經濟違法行為產生經濟法律責任,而經濟法律責任則是違法主體依法應承擔的否定性經濟義務,這種否定性經濟義務應當是經濟法律責任的內容。經濟法律責任只能通過國家對違法主體實施一定的強制措施或者違法主體接受一定的法律制裁來實現或完成。經濟法律責任的實現方式包括:經濟制裁、行政制裁和刑事制裁。經濟制裁是指對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並依法應承擔經濟法律責任的單位和個人所採取的具有經濟和財產權益內容的懲罰性措施。它是經濟法律責任的主要實現方式,具有懲罰性和補償性雙重功能。經濟制制裁不同於民事制裁中的財產性懲罰措施,不能把經濟制裁與民事制裁劃等號或者混同。同時經濟制裁也具有獨立性,而不是完全從屬於行政制裁或其他制裁。經濟制裁主要適用於管理受體的經濟違法行為而產生的經濟法律責任。至於管理主體即國家機關在干預經濟過程中的違法行為產生的經濟法律責任也是存在的。對於前一種經濟法律責任所適用的經濟制裁措施主要包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對於後一種經濟法律責任所適用經濟制裁措施主要是指行政侵權賠償即國家賠償

10. 民法刑法上的消極與積極有那些含義

法律的積極含義就是直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等積極方面的作用。
消極含義就是指違反法律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法律後果。

熱點內容
企業為何要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1:31:44 瀏覽:730
兒童攝影員工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21:08:47 瀏覽:292
朔州市城區法院 發布:2025-07-09 20:58:20 瀏覽:980
立法學體系 發布:2025-07-09 20:48:31 瀏覽:125
社會與法法律講堂文史版央視網 發布:2025-07-09 20:40:53 瀏覽:534
中美法官的地位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430
全國司法會議 發布:2025-07-09 19:50:43 瀏覽:540
道德的價值目標 發布:2025-07-09 19:48:31 瀏覽:526
招行司法凍結 發布:2025-07-09 19:48:30 瀏覽:18
司法所劃歸 發布:2025-07-09 19:43:36 瀏覽: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