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家庭農場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家庭農場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1-11-20 13:29:35

① 家庭農場承擔有限責任還是無限責任

從法律上來看,企業法人對債務是承擔有限責任的,而個人獨資對債務是承擔無限責任的。企業法人繳納的是企業所得稅,可享受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而個人獨資企業繳納的是個人所得稅無這方面的優惠政策。

② 關於家庭農場的林地賠償問題

根據當地政府制定的「征地補償標准」補償標准進行補償。
在各個征地項目中當地政府都會根據法律法規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出相應的標准,之前在網上傳有國家標准,但查詢不到權源(出台的機關),所以是無效的。

比如某市的《征地補償標准》之規定:
第二十一條 青苗及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一)被徵收土地上有青苗的,按本辦法規定標准予以補償(見本辦法附件)。
(二)被徵收土地上的建(構)築物、樹木等,本辦法有規定的按有關規定補償(見本辦法附件),本辦法沒有規定的由雙方約定標准進行補償;本辦法沒有規定又約定不成的,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損失實際價值確定。
(三)征地預告通知發布後,在擬徵收的土地上搶種的農作物、樹木或搶建的設施,不予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徵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規定。
被徵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徵收城市郊區的菜地,用地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依照本條第二款的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是,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國務院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高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准。

③ 家庭農場政策是那些

參照政策網路內容:
這是山東省關於家庭農場的一些政策,你可以參考下,如果要查到更多,你去政策網路查詢下。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支持、促進和引導家庭農場健康發展,規范我省家庭農場登記工作,依據《個體工商戶條例》《個人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公司法》及其登記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以家庭或家庭成員為主要投資、經營者,通過經營自有或租賃他人承包的土地、林地、山地、水域等,從事適度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農、林、牧、漁業生產經營的,可以依法登記為家庭農場。

依法申請登記的家庭農場應符合以下條件:

1、家庭農場經營者應具有農村戶籍;

2、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

3、以農業收入為家庭收入主要來源;

4、經營規模相對穩定,土地相對集中連片。土地租期或承包期應在5年以上,土地經營規模達到當地農業部門規定的種植、養殖要求。

第二條家庭農場登記申請人自願選擇登記及組織形式。家庭農場可登記為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也可以申請登記為合夥企業、公司等其他組織形式。

家庭農場辦理工商登記後,可以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單位成員或公司的股東。農村家庭成員超過5人,可以以自然人身份登記「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

家庭農場轉型升級採取公司等組織形式登記的,可保留原字型大小和行業用語;原經營項目中有法律法規規定需經許可經營的,經發證機關確認可繼續經營。

登記機關應加強對申請家庭農場業戶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指導,以便於其選擇利於經營、便民惠民的組織形式。

第三條家庭農場由其經營場所或住所所在縣、不設區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市轄區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負責登記,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登記機關可以委託符合條件的工商所以登記機關名義辦理家庭農場登記。委託許可權、主體類型等應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備案。

第四條家庭農場名稱由行政區劃、字型大小、家庭農場依次組成,家庭農場可以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等其他組織形式聯用,但其申請行業和組織形式表述應符合所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

支持家庭農場以經營者姓名、商標作為字型大小,或以字型大小申請商標注冊。

第五條家庭農場的經營場所(住所)可以是經營者所在地家庭住址,也可以是種植、養殖地所在村址。

第六條家庭農場可以在從事農、林、牧、漁種植、養殖業的基礎上,兼營相關研發、加工、銷售或服務。

家庭農場申請一般經營項目的,經營范圍可以核定為家庭農場經營,也可依申請按具體項目核定,涉及前置許可的,要先辦理有關許可手續後,再開展經營活動。

第七條家庭農場申請人可以以貨幣、實物、土地承包經營權、知識產權、股權、技術等多種形式、方式出資,家庭農場按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舉辦的,其出資採用自行申報制;其他組織形式舉辦的,應符合其登記所依據的法律法規。

第八條申請家庭農場設立登記應當提交下列登記材料:

1、設立登記申請書;

2、申請人身份證明;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林權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等經營土地、林地的證明;

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中有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在登記前報經批準的項目,應當提交有關許可證書或者批准文件復印件;在未取得批准前,可先行辦理籌建登記。

委託代理人辦理的,還應當提交經營者簽署的《委託代理人證明》及委託代理人身份證復印件。

以合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公司等形式登記的家庭農場設立登記按國家工商總局提交材料規范執行。

第九條家庭農場法定登記事項發生變化的,應當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申請辦理變更登記。

第十條家庭農場不再從事經營活動的,應當到登記機關依法辦理注銷登記。

第十一條登記機關對登記的家庭農場依法進行監督管理。登記機關應加強行政指導,督促家庭農場規范經營,對其違法行為應當依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二條家庭農場營業執照副本的有效期應按土地承包經營或流轉期限核定。

第十三條家庭農場注冊登記免收注冊登記費、驗照年檢費和工本費。

第十四條家庭農場黨員應積極參加黨的活動,符合條件的要依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

第十五條從事家庭農場經營者,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後30日內,向登記地農業等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本辦法自2013年5月16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5年5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省政府出台新的家庭農場登記注冊辦法後,本辦法自行廢止。

④ 涉嫌經營未備案的種子該承擔什麼法律後果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種子;貨值金額不足五萬元的,並處一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五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第七十三條

有侵犯植物新品種權行為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進行處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對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所造成的損害賠償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協議或者調解未達成協議的,植物新品種權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4)家庭農場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涉嫌經營未備案的種子的法律量刑:

侵犯植物新品種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

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侵犯植物新品種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權利人的損失、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種權許可使用費均難以確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植物新品種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情節等因素,確定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⑤ 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政策上有什麼區別

一、首先要明白家庭農場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定義
家庭農場:是指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經營土地有一定的規模要求。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它是眾多農戶和家庭農場聯合在一起的組織,家庭農場可以成為合作社的成員。合作社為成員提供農資、技術、農機、銷售等服務。

二、基本特徵
家庭農場特徵:
1、家庭(成員)為主要投資經營者,一般投資比較少;
2、適度規模土地,面積一般在50畝以上;
3、以農業種植、養殖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
4、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年限5年以上。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特徵:
1、至少要有五名以上農戶發起成立,農民成員至少佔成員總數的80%以上,成員沒有上限,可以跨地區發展社員;
2、對土地規模沒有要求,但要有營業場所和注冊資金;
3、農民入社自願,退社自由,實行民主管理;
4、主要針對社員開展業務;
5、合作社業務包括農資、農產品的銷售、運輸、儲藏、加工等;
6、在縣級以上工商局登記注冊,取得營業執照。

三、成立要求
建設家庭農場需具備的條件:
1、要有一定規模的土地,面積一般在50畝以上;
2、要掌握農業生產方法和技術;
3、要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生產條件,比如農機具、倉庫等

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需具備的條件:
1、成員人數及范圍。要有五名以上符合規定的成員,即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以及從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業務直接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能夠利用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服務,承認並遵守農民專業合作社章程,履行章程規定的入社手續的,可以成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但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不得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置備成員名冊,並報登記機關。
2、成員比例。成員總數20人以下的,可以有一個企業、事業單位或者社會團體成員;成員總數超過20人的,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成員不得超過成員總數的5%。
3、要有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規定的章程和組織機構;
4、要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名稱和章程確定的住所;
5、要有符合章程規定的成員出資。

四、適合創辦人群
適合建設家庭農場的人群:
1、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農戶和家庭;
2、轉行進入農業,希望通過適度規

⑥ 家庭農場算非法佔地嗎

按要求辦事。(一)專業農場申報人身份證明原件及復印件;
(二)專業農場認定申請及審批意見表;
(三)土地承包合同或經鑒證後的土地流轉合同及公示材料(包括土地承包、流轉等情況);
(四 )專業農場成員出資清單;
(五)專業農場發展規劃或章程;
(六)其他需要出具的證明材料。
1.土地流轉以雙方自願為原則,並依法簽訂土地流轉合同;
2.土地經營規模:水田、蔬菜和經濟作物經營面積30公頃以上,其他大田作物經營面積50公頃以上。土地經營相對集中連片;
3.土地流轉時間:10年以上(包括10年);
4..投入規模:投資總額(包括土地流轉費、農機具投入等)要達到50萬元以上;
5.有符合創辦專業農場發展的規劃或章程。
鄉(鎮)政府對轄區內成立專業農場的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初審合格後報縣(市)農經部門復審。經復審通過的,報縣(市)農業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由縣(市)農經部門認定其專業農場資格,做出批復,並推薦到縣(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登記。

熱點內容
商法歷年司考真題 發布:2025-09-23 02:57:35 瀏覽:915
社會保障法實施年份 發布:2025-09-23 02:44:42 瀏覽:162
13歲兒童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3 02:37:23 瀏覽:53
依法治鎮工作領導小組 發布:2025-09-23 02:36:41 瀏覽:434
婚姻法司法解釋里財物 發布:2025-09-23 02:32:50 瀏覽:839
規章制度包邊視頻 發布:2025-09-23 02:29:16 瀏覽:99
范冰冰魔法學院性感ol 發布:2025-09-23 02:20:57 瀏覽:453
社會與法頻道10月18日節目 發布:2025-09-23 02:16:50 瀏覽:563
趙雷律師 發布:2025-09-23 02:14:31 瀏覽:241
詢證涵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23 01:48:13 瀏覽: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