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表寫假的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A. 公司員工做假工資表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並要求員工
這是一種變相的剋扣自離職工工薪的違法行為,您應該知道工薪的結算流程吧!無論是自離還是廠里除名都不會無端理由剋扣員工的所得工薪。您可以直接到勞動部門反映此事,請求勞動部門出面協商討還自己應得的所有工薪
B. 公司員工做假工資表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可能會承擔刑事犯罪。
員工做假工資表,能夠套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或《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二)情形,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因此而使單位遭受實際經濟損失,還應當賠償。 如果數額特別巨大,可能構成刑事犯罪。
一、《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
【職務侵佔罪;貪污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佔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並處沒收財產。
二、《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面試表寫假的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北京法院將曝光職場失信行為,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市高院民一庭庭長單國鈞總結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失信的具體表現形式。
用人單位的失信表現形式主要有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務合同」「聘用協議」「承包合同」「勞務派遣協議」等,虛構民事關系或多單位混同用工,故意掩蓋真實用工關系。
用人單位拒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與勞動者簽訂空白合同;用人單位編造虛假工資表或編造虛假考勤記錄,隱瞞勞動者實際執行的工時制度以及加班情況等。
勞動者失信的表現形式則集中在偽造學歷證書、虛構從業經歷、編造虛假身份、美化業績、向用人單位提交虛假病假條;違背入職時的服務期承諾等。
市高院表示,接下來,法院將加強對失信當事人的批評教育,積極通過公開庭審、庭審直播、媒體宣傳等方式對此類案件進行廣泛報道。
在法律文書中強化對失信現象的描述,明確當事人的失信內容,及時將法律文書進行網上公開,發揮文書網上公開的監督和警示作用。
積極主動與工商部門、勞動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稽核部門、稅務部門建立工作聯系,通過司法建議函等方式向相關執法部門提供違法線索,協助其他部門加強執法監督,形成打擊勞動領域失信現象的合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勞動合同法
參考資料來源:西雙版納州公安局窗口-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17年修訂版)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北京法院將曝光職場失信行為加大失信懲戒力度
C. 偽造高中畢業證應聘合同工,被發現了要負什麼相關法律責任會坐牢嗎
你好,雖然這樣的行為屬於不誠信的行為,並且是違法行為,但可以肯定是不要坐牢的。
那麼,我對你可能會關心的幾個問題做一下介紹:
1. 行為的性質、是否需要坐牢。
偽造畢業證,根據你是否有偽造印章性質不同。如果你製作特定高中的印章用於製作畢業證,則觸犯了刑------法280條第二款,雖然情節輕微不以犯罪論處,但留下案底總是不好的;如果你購買別人的製作好的高中畢業,那麼僅是普通違法行為,被公-==安-部-門的發現最壞情況就是少量罰款和15日以下拘留,因為情節較輕一般也不會拘留。
2. 民事層面的法律責任。
因為偽造證件入職,如果公司發現,那麼你可能承擔你們合同約定的違約金,並且公司將有權利立即開除你而無需任何補償。
3. 我的建議。
不要自己刻章,辦一個證,用工方一般不會特別重視,但你需要在之後的培訓和工作中表現出足夠的適應能力,完成好工作,不致用工方懷疑你的高中文憑。
作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本不應該鼓勵他人犯法,但我認為社會上多一名有著輕微瑕疵的勤勉工人,要優於多一個不安定的閑散人員。希望你(或你為之咨詢的人)若能憑靠假的證件成功成為工人,則努力勤勉工作,不能認為違法是一件簡單的事,無代價的行為,形成違法的習慣思維,那樣終將釀成惡果。
那麼,祝你今後的工作順利。
D. 報假案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您好!報假案一般要看報案者是否存在主觀故意。如果是無意的並且沒內有造成嚴重後果,報案容者一般不承擔責任。如果是故意報假案的,公安機關有權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對其處以拘留和罰款。因報假案造成嚴重社會危害性,已經構成刑事犯罪的,則需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一)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虛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物質或者傳染病病原體等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三)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條規定,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妨害社會管理,具有社會危害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本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報假案的沒有造成對方一點的損失,一般不會受到什麼處罰,
2,對方沒有報案或者同你打官司,一般也沒有問題。謝謝閱讀!
E. 在面試資料表上,學校和專業寫的假的,請問有什麼危害
為以防萬一,建議你最好找到當地人事局的聯系電話,審核一般都是當地人事局負責的,不是縣人事局哈,是市人事局,一般報考網站上都會有相關的聯系電話的,如果打不通或者是在沒找到的話,建議自己親自跑一趟問清楚怎麼,最好不要自以為是哦,不然辛辛苦苦考過了筆試,甚至面試,最後政審因為填報問題被刷了還是挺可惜的,當然也有可能在面試前的資格復審就過不到。還有一個法就是,如果現在報名時間還充裕,你可以刪除已經報考了的職位,然後重新報名一次,重新等待審核,這樣應該也是可以的,但是不知道刪除已報考職位後,能不能再重新報考之前報過的那個職位哦,最好也去了解下。直接向相關負責方了解是最好的也是最保險的法。
F. 何旻哲承認簡歷造假,你知道簡歷造假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嗎
簡歷造假需要承擔的責任,大部分為對自身今後的職業生涯影響;如果真的觸犯到法律,則需要承擔一部分民事責任、甚至刑事責任。我們從三個方面闡述一下簡歷造假需要承擔的責任:
1、工作層面
幾乎沒有哪一家單位會容忍簡歷造假這件事,因為這意味著求職者的職業道德出了問題。除非你入職後真的表現非常好,給企業帶來很多價值,對方捨不得處理你造假這件事,一般情況下開除是大概率事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以欺詐手段訂立勞動合同應屬無效的情形。
G. 公司員工做假工資表會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工廠造假工人的工資逃稅,查到會怎樣?
查到會被補稅、1-10倍罰款、繳納滯納金。
H. 做假考勤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在勞動仲裁委或法院提供的涉嫌偽證罪,民法和刑法處理不同而已: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第三百零七條:妨害作證罪;幫助毀滅、偽造證據罪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幫助當事人毀滅、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8)面試表寫假的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考勤管理規定
為了加強公司勞動紀律,規范員工考勤管理,落實工作責任,現制定考勤管理規定。
1、遲到、早退
在規定的上班時間內遲到或早退15分鍾以內,按10元/次扣罰;
當月累計遲到或早退超過四次(含四次)以上,按曠工半天並記書面警告一次;遲到或早退超過16分鍾至1小時內者,按曠工半天並扣罰一天工資;
遲到或早退1小時以上,按曠工一天並扣罰二天工資。當月考勤有曠工者,不得評為月度優秀員工。
員工在上班途中,若遇特殊原因將會造成遲到情況時,應及時向部門負責人請假說明情況,到達公司時仍需打卡,
並填報考勤說明單由部門經理或總監以上領導簽字確認,由考勤員附在考勤表上。緊急或特殊原因臨時請遲到假,當月最多不得超過三次。
2、脫崗
在工作時間內,未經上級同意,擅自離開工作崗位15分鍾內,扣罰30元/次並在部門內部通報;
超過16分鍾以上1小時以內,按曠工半天並書面警告一次;超過1小時,按曠工一天處罰。
因脫崗造成工作延誤的,追加拖延工作的處罰;
當月累計超過三次以上脫崗,除按時間扣罰工資外並給予一次嚴重警告;嚴重的予以辭退或除名處理。
I. 如果應聘時填假資料,被發現了,需要負什麼法律責任
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應聘時填假資料,被發現,只是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不會有其他法律責任
參考條文
第三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二)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
(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