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行政責任具有法律的

行政責任具有法律的

發布時間: 2021-11-25 08:55:12

Ⅰ 行政責任的形式是什麼

行政責任的形式又有兩種,即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承擔行政法律責任的具體形式:

(1)有關機關責令設定行政許可的機關改正,或者依法予以撤銷;

(2)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

(3)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所在單位、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1)行政責任具有法律的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十九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收到起訴狀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自己管轄時,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不得自行移送。

第二十二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三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移交下級人民法院審判。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Ⅱ 行政責任是指犯有一般違法行為的單位或個人,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這句話正確嗎

行政責任是指違反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版政責任是指公民、法權人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Ⅲ 法律責任和行政責任有什麼區別

法律責任是復指因違反制了法定義務或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法律權利、權力所產生的,由行為人承擔的不利後果,可以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等。行政責任是法律責任的一種,包括兩個方面,即行政相對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而承擔的責任以及行政執法人員因違法行政而承擔的責任。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Ⅳ 行政責任構成要件有哪些

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構成要件
行為主體
行政違法是行政責任的前提,如果行為主體的行為尚未構成行政違法,行政責任就沒法產生。這就是說,並非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所有行為都產生行政責任,只有有行政違法存在時行政責任才會產生。
行政責任
現代法治社會,不僅要求權力(權利)、職責(義務)的法定,而且要求對責任的承擔也必須有法律依據。因此,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內容等都應當由法律規定。否則承擔責任就很難做到。
責任能力
行為主體不具有法定的責任能力,即使其行為構成了行政違法,也不被追究或者承擔行政責任。對行政主體來說,其責任能力的確認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被法律、法規授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就行;而對行政相對人中的公民而言,法定責任能力的認定,必須是達到法定的年齡、具有正常的智力等,否則即使有行政違法行為存在也不能追究行政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有對行政相對人中公民責任能力的規定。
行為過錯
行為的作出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行為主體不承擔主觀上無過錯的行為的責任。

Ⅳ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

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有:

(1)通報批評;

(2)賠禮道歉,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內權容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的行政行為;

(10)行政賠償等。

_

Ⅵ 什麼是行政責任有什麼特徵

所謂行政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因違反行政法律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是行政違法(以及部分行政不當)所引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責任的特徵
行政責任既不同於道義責任,也不同於其他的法律責任,有其自身的特徵:
第一,行政責任是行政主體的責任,而不是行政相對人的責任。行政相對人的責任,就表現為接受行政處罰。於是,已作為行政處罰的一種形式加以研究了。
第二,行政責任是一種外部責任,不包括內部責任。行政責任只是指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所必須負的責任,而不是指內部主體之間或內部人員之間的責任。
第三,行政責任是一種法律責任,而不是道義責任。行政責任不是基於道義或約定而產生,而是由法律單方設定,與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相並列的一種法律責任。
第四,行政責任是行政違法或不當所引起的法律後果,它基於行政關系而發生。行政責任由行政法所設定,發生在行政法律關系中;它是行政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中的違法行為或不當行為所導致的一種法律後果。行政責任的這一特性,使其同其他法律責任(違憲責任、民事責任、刑事責任)相區別。
第五,行政責任是一種獨立的責任。這意味著,行政責任不能代替其他法律責任,其他法律責任同樣不能取代它。因為不同的法律責任有不同的內容與形式,有不同的承擔條件。行政責任與紀律責任同樣不能相互替代。

Ⅶ 行政責任指什麼

行政責任是指經濟法主體違反經濟法律法規依法應承擔的行政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處罰和行政處分。行政責任是指因為違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規定而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規范要求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人員在行政活動中履行和承擔的義務。
行為主體
前面已提到,行政違法是行政責任的前提,如果行為主體的行為尚未構成行政違法,行政責任就沒法產生。這就是說,並非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所有行為都產生行政責任,只有有行政違法存在時行政責任才會產生。

行政責任
現代法治社會,不僅要求權力(權利)、職責(義務)的法定,而且要求對責任的承擔也必須有法律依據。因此,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內容等都應當由法律規定。否則承擔責任就很難做到。

責任能力
行為主體不具有法定的責任能力,即使其行為構成了行政違法,也不被追究或者承擔行政責任。對行政主體來說,其責任能力的確認沒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是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是被法律、法規授權具有行政主體資格就行;而對行政相對人中的公民而言,法定責任能力的認定,必須是達到法定的年齡、具有正常的智力等,否則即使有行政違法行為存在也不能追究行政責任。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有對行政相對人中公民責任能力的規定。

行為過錯
行為的作出是主觀和客觀的統一,行為主體不承擔主觀上無過錯的行為的責任。如正當防衛。

Ⅷ 行政責任

選A
1、責任論認為,責任是以法律為依據,基於當事人的行為具有違法性而產生的。

2、行政法教科書原話「行政責任是一種基於行政職權關系而產生的責任。」而「行政行為」是指行政立法和其它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可見,
「行政責任是基於(行政行為)關系而產生的。」這句話正確。

Ⅸ 行政機關的行政法律責任包括什麼

行政法律責任是指行政主體和行政人因違反行政法規范而依法必須承擔的法律責任,它版主要是行政違法引權起的法律後果。
行政法律責任的種類分兩種:
一、制裁性責任,包括通報批評,沒收、追繳或責令退賠違法所得,行政處分
二、補救性責任,包括賠禮道歉、恢復名譽、返還權益、履行職責、撤銷違法決定、行政賠償

熱點內容
新中國民法 發布:2025-09-22 05:31:30 瀏覽:643
縣司法局長級別 發布:2025-09-22 05:13:57 瀏覽:253
安徽省考法律知識題型 發布:2025-09-22 05:08:57 瀏覽:200
2014新行政法 發布:2025-09-22 05:08:55 瀏覽:475
修飾法規 發布:2025-09-22 04:54:13 瀏覽:692
司法活動公開 發布:2025-09-22 04:53:38 瀏覽:674
法院車報廢 發布:2025-09-22 04:19:38 瀏覽:243
勞動法員工有權預支工資嗎 發布:2025-09-22 03:59:26 瀏覽:396
法律咨詢費怎麼入賬 發布:2025-09-22 03:54:25 瀏覽:902
婚戀道德 發布:2025-09-22 03:54:18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