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上的法律責任
① 廣義上講,什麼是法律
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統治者制定給被統治者以及統治者自身必須遵守的規定規章、命令條例。由立法機關或國家機關制定,國家政權保證執行的行為規則的總和。包括憲法、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規等國家級法律以及地方性法規等規范性文件。
在中國,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訴訟法等。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其他法律或一般法律,如婚姻法等。
法律以各種方式全面影響著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整個人類社會。依照法律治理國家和管理社會的方式被稱為法治,法治是現代文明社會最科學的治理方式,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程度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於西元前350年寫道:「法治比任何一個人的統治來得更好。」在中國,依法治國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方針之一。
網上搜索而得,希望對你有幫助
② 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之間的區別
法律通常是指國家機關制定或者認可的,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社會規范)的綜總和。
廣義上的法律(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規章和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還包括國際條約和國際習慣;狹義上的法律,僅指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總稱。包括基本法律(全國人大制定)、普通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
廣義上的法律與狹義上法律的主要區別是:
①制定的機關不同。狹義的法律,制定機關僅僅限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廣義的法律,制定機關除了最高權力機關外,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地級市(一般為設區的市)以上的人大和政府,民族自治機關,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和政府等。
②法律效力不同。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第二位的是法律,然後是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排在最後的是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下位法不能與上位法相沖突,否則無效。
③內容不同。狹義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是國家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當中最重要、基本的的社會關系;廣義的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要廣泛復雜的多。同時地方規章,僅僅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
④適用范圍不同。狹義上的法律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廣義法律中的民族自治機關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法規和地方規章,只在本轄區范圍內適用。
③ 在我國,廣義的法律和狹義的法律分別是指什麼具體怎麼區分
一、表達意思不同
1、廣義法律:指中國法律的整體,即國家機關以強制力專保證實施屬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范的總和。
2、狹義法律: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不包括憲法在內。
二、內容不同
1、廣義法律:人類在法律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和習慣、規范、制度等,它包括觀念形態的法律文化和規范形態的法律文化。
2、狹義法律:包括人們對法的性質、法的作用、法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的看法、評價以及人們在法律實踐中的思維模式。
(3)廣義上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立法法》所賦予的立法權力和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因此,它主要包括作為根本法的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某些地方國家機關制定的地方性法規以及民族自治地區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
④ 廣義的法律責任中哪一個責任最大
過錯方責任大。
⑤ 下列哪些屬於廣義上的刑法
刑法典,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單行刑事法律,如《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走私專、製作、屬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第六十條「違反本法規定,攜帶危險品進站上車或者以非危險品品名托運危險品,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犯本款罪的,處以罰金,對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攜帶炸葯、雷管或者非法攜帶槍支子彈、管制刀具進站上車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