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仲裁法律效力
❶ 仲裁裁決中合同的法律效力如何
仲裁裁決中能認定合同效力。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後,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但合同無效的,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式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第十九條
仲裁協議獨立存在,合同的變更、解除、終止或者無效,不影響仲裁協議的效力。仲裁庭有權確認合同的效力。
❷ 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1、只要合同中約定了仲裁條款,一般是有效的,就應當到仲裁委員會仲裁。
2、《仲裁法》第四條 當事人採用仲裁方法解決糾紛,應當雙方自願,達成仲裁協議。沒有仲裁協議,一方申請仲裁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一十五條 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其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條款或者仲裁協議不成立、無效、失效、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4、《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仲裁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其他書面形式」的仲裁協議,包括以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形式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
第二條 當事人概括約定仲裁事項為合同爭議的,基於合同成立、效力、變更、轉讓、履行、違約責任、解釋、解除等產生的糾紛都可以認定為仲裁事項。
第三條 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名稱不準確,但能夠確定具體的仲裁機構的,應當認定選定了仲裁機構。
第四條 仲裁協議僅約定糾紛適用的仲裁規則的,視為未約定仲裁機構,但當事人達成補充協議或者按照約定的仲裁規則能夠確定仲裁機構的除外。
❸ 關於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
《仲裁法》第57條 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第62條 當事人應當履行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第63條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裁決有民事訴訟法第217條(新民訴法237條)第2款規定的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新民訴法第二百三十七條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
被申請人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查核實,裁定不予執行:
(一)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二)裁決的事項不屬於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三)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裁決所根據的證據是偽造的;
(五)對方當事人向仲裁機構隱瞞了足以影響公正裁決的證據的。
(六)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執行。
裁定書應當送達雙方當事人和仲裁機構。
仲裁裁決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雙方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重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❹ 仲裁協議具有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當事人自願將他們之間爭議提交仲裁解決的仲裁協議一旦簽訂,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均有約束力。具體地說,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仲裁協議對當事人的約束性。
仲裁協議對當事人的約束性一方面是指仲裁協議一旦依法成立,就產生了約束當事人就特定爭議向法院起訴的權利,而承擔了不得向法院起訴的義務。另一方面,任何一方原則上都只能就仲裁協議所規定的事項提交仲裁,而對任何超出仲裁協議范圍以外的事項,對方當事人都有權自由決定是否承認和參與涉及該項爭議的仲裁,有權對仲裁庭就該項爭議所進行的仲裁提出異議。而且,在仲裁庭即使就該項爭議作出裁決後,也還有權以有關事項超出仲裁協議的范圍為由而拒絕履行該項裁決規定的義務。
二、仲裁協議對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的授權性。
仲裁員或仲裁機構取得受理案件的管轄權,來自於當事人間訂立的有效的仲裁協議。因此,仲裁協議指明了發生爭議後由何仲裁機構和仲裁員進行仲裁的授權。如果無仲裁協議或仲裁協議無效,則當事人不得將該爭議提交仲裁,仲裁機構也無權受理該項爭議。任何一方當事人都可以基於不存在一個有效的仲裁協議為理由對有關仲裁機構的管轄權提出抗辯。仲裁協議對仲裁機構和仲裁員的授權性還表現在仲裁機構的受案范圍受到仲裁協議的嚴格限制。仲裁機構只能受理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約定提出的爭議事項。對於任何超出仲裁協議范圍的事項仲裁機構無權過問。即使仲裁機構就這些事項作出裁決,有關當事人也可以拒絕履行,而被申請強制執行裁決的法院也可能以仲裁庭越權為由拒絕承認和執行該裁決。
三、仲裁協議對法院管轄權的排斥性。
我國《仲裁法》第5條規定:「當事人達成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也就是說,雙方當事人如果訂立有效的仲裁協議,就必須受其約束。協議范圍內所發生的爭議必須以仲裁方式解決,任何一方當事人隨意撤消已成立的仲裁協議而向法院起訴,法院也不應受理有仲裁協議的仲裁案件。如果—方當事人違反協議,向法院起訴,對方可根據仲裁協議要求法院停止訴訟程序,把有關爭議的案件移交選定的仲裁機構審理。
四、仲裁協議的執行依據性。
仲裁協議不僅是仲裁庭受理爭議案件的基礎,同時也是勝訴方要求法院強制執行裁決不可缺少的依據。法院在強制執行仲裁裁決時,一般都需要申請強制執行的當事人提交仲裁協議,否則不予執行。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0條規定了仲裁裁決裁定不予執行幾種情況,其中包括「當事人在合同中未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後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由此可見,仲裁協議不但是仲裁機構取得對爭議案件管轄權的依據,也是法院承認與執行仲裁裁決不可缺少的依據。
❺ 合同糾紛的仲裁有效嗎
合同糾紛仲裁是相對公平的。其優點有:
1、仲裁充分體現了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具有自願性公正性。
2、仲裁依法獨立進行,沒有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3、仲裁程序比較靈活、簡便,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仲裁程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❻ 仲裁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仲裁協議是有法律效力的。
仲裁協議是雙方當事人就糾紛解決方式專達成一致屬的意思表示,因此,仲裁協議一經有效成立,即對雙方當事人產生法律效力,使雙方當事人受到他們所簽訂的仲裁協議的約束。發生糾紛後,當事人只能通過向仲裁協議中所確定的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方式解決該糾紛,而喪失了就該糾紛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如果一方當事人違背仲裁協議,就仲裁協議規定范圍內的爭議事項向法院起訴,另一方當事人有權依據仲裁協議要求法院停止訴訟程序,法院也應當駁回當事人的起訴。
❼ 因合同產生的糾紛雙方願意仲裁將產生什麼樣的法律效力
根據我國(合同法)第437條的規定,解決合同糾紛共有4種方式。一是用協商的方式.自行解決,這是最好的方式;二是用調解的方式,由有關部門幫助解決;三是用仲裁的方式由仲裁機關解決;四是用訴訟的方式,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以尋求糾紛的解決。
仲裁調解 仲裁解決.是指合同當事人在發生糾紛時,依照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先達成的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提出申請,在仲裁機構主持下,根據自願協商,互諒互讓的原則,達成解決合同糾紛的協議。 根據我國<仲裁法>的有關規定,由仲裁機構主持調解形成的調解協議書、與仲裁機構所作的仲裁裁決書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生效後具有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如果不執行,另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方執行.對方拒不執行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依照生效的調解協議書強制其執行。
❽ 仲裁與訴訟的法律效力
仲裁和訴訟的區別在哪裡
1.兩者處理糾紛的機構不同。
仲裁由當地仲裁委受理,其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訴訟由法院受理,監督機構是檢察院。
2.一旦合同雙方約定選擇仲裁解決合同糾紛,就不能到法院再進行訴訟。
3.仲裁按照自願原則,訴訟則不以另一方意志為轉移。
4.受案范圍不同,仲裁只能受理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而法院則可以受理各類糾紛。
5.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制,申請撤銷時法院一般不再從實體進行審查,如程序中有明顯錯誤時可以撤銷;訴訟如對一審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不服可在二年內申請再審。
6.仲裁庭審理案件通常案情不公開,裁決不公開;人民法院實行案件公開審理原則,但依法不應公開審理的除外。
7.兩者收費不同。
訴訟費用在規定情形下可以減交、緩交、免交,而仲裁費沒有相應規定。
❾ 什麼是合同糾紛的仲裁
仲裁是指由雙方當事人協議將爭議提交(具有公認地位的)第三者,由該第三者對爭議的是非曲直進行評判並作出裁決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仲裁異於訴訟和審判,仲裁需要雙方自願,也異於強制調解,是一種特殊調解,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型公斷。合同糾紛可以申請仲裁的情況:第一,經濟合同糾紛。包括購銷、建設工程承包、加工承攬、貨物運輸、供用電、倉儲保管、財產租賃、借款、財產保險以及其他經濟合同糾紛。
第二,房地產合同糾紛。包括房地產轉讓、房地產抵押、房屋租賃合同糾紛。
第三,技術合同糾紛。包括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合同糾紛。
第四,金融、證券、期貨交易糾紛。
第五,知識產權合同糾紛。包括著作權與商標許可證使用合同糾紛、專利使用許可合同糾紛等。
第六,涉外經濟合同糾紛。包括涉外買賣、委託買賣、運輸、技術轉讓、租賃、保險和中外合資、合作合同糾紛,以及涉外經濟貿易中的其他合同糾紛。
第七,海事、海商合同糾紛。包括海上貨物運輸、海上旅客運輸、船舶租賃、海上拖船、海上保險合同等糾紛。
第八,民事合同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包括民間借貸、個人合夥等糾紛,財產侵權及其他非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仲裁可以到京師律師事務所咨詢,北京京師(鄭州)律師事務所秉承團隊合作精神,充分發揮人才優勢及事務所共有服務平台資源,通過管理服務團隊與業務部門的完美合作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專業及全面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