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予協議如何有法律效力
Ⅰ 贈與協議只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贈與協議如果是當事人之間依法訂立的,不以批准登記等手續為生效要件的,只簽字也是有效的。合同一般自當事人均在合同文本上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成立生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九十條
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Ⅱ 贈與合同怎樣才有效
贈與合同有效的條件分別有:簽訂贈與合同當事人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人;簽訂贈與合同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贈與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序良俗;贈與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關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條件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Ⅲ 房屋贈與協議書怎樣才有法律效力
您好,房屋轉讓協議是關於房產轉讓的合同,只要符合合同成立的條件,就是有效的。簽訂房屋轉讓協議書時,雙方意思表示應當真實,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得以欺詐、脅迫等方式訂立合同,對房屋坐落、面積、年限、價款、履行期限和方式、違約責任、解決爭議的方法等主要內容作出約定,只要符合這些條件,那麼房屋轉讓協議就是有效的。
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贈與合同必須為書面形式,所以一般情況下並不要求贈與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但是特殊情況下,譬如贈與房屋的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41條規定:「房地產轉讓,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取得的方式。」該法第37條規定:「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將其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贈與房屋必須遵守這一規定。
二、房屋贈與的定義及其特殊屬性 1、房屋贈與的定義: 房屋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將屬於自已所有的房屋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2、由於房屋的特殊性,使得該贈與除具有一般贈與合同的基本屬性外,還具有以下幾個特殊屬性:(一)要式性。根據《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的相關規定,房地產轉讓的,應當簽訂書面轉讓合同,合同中應當載明土地使用權的取得方式。這里的房地產轉讓,是指房地產權利人通過買賣、贈與或者其他方式將房地產轉移給他人的行為。因此,贈與房屋的合同,必須採用書面的形式。
(二)如須辦理過戶應公證。根據《司法部、建設部關於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證的聯合通知》的規定,受贈人應持「贈與公證書」和「接受贈與公證書」,或持雙方共同辦理的「贈與合同公證書」,以及房屋所有權證、契稅,到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手續。如果沒有相關公證文件,房地產管理部門可以拒絕辦理。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條__當事人採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的,自當事人均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時合同成立。在簽名、蓋章或者按指印之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合同應當採用書面形式訂立,當事人未採用書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時,該合同成立。
Ⅳ 個人贈與協議如何寫才具有法律效力
贈與協議具有法律效應的書寫:寫明贈與方與受贈方的基本信息;寫明贈與協議的具體贈與內容;簽字,蓋章,寫明日期。協議當事人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協議內容意思表示真實,協議不能違反法律規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五十七條
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
第六百五十九條
贈與的財產依法需要辦理登記或者其他手續的,應當辦理有關手續。
第六百六十條
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銷的具有救災、扶貧、助殘等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贈與人不交付贈與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
依據前款規定應當交付的贈與財產因贈與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毀損、滅失的,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Ⅳ 贈與協議如何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不公證嗎
只要贈與人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協議內容體現了當事人的真實意專思,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屬性規定與公序良俗的,表述完整與清楚,協議即有法律效力。公證不是協議生效的必須條件,可以不公證。但公證的協議承載公證法律效力,一般是推翻不了。
Ⅵ 房屋贈與協議書怎樣才有法律效力
房產贈與人必須具來有真源實的意思表示,並且必須對其所贈房產擁有所有權。根據司法部、建設部《關於房產登記管理中加強公正的聯合通知》第三條規定,贈與房地產必須辦理公證。
Ⅶ 贈與合同怎麼才有效
贈與合同符合法定有效條件就是有效的,具體有: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當事人是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人;贈與合同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或公序良俗;贈與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關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條件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