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公司內部承包經營權法律效力

公司內部承包經營權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 2021-12-24 17:32:15

A. 經營權內部承包是否合法麻煩告訴我

■李軍【案例】
某地食品葯品監管局在日常監督檢查中發現,部分葯品經營企業將葯品零售經營權承包給內部職工,出租方(即法人企業)提供《葯品經營許可證》給承包方使用,且雙方之間有承包協議,有的協議還經公證處公證。協議內容大致是:承包方每月交給出租方一定數額的管理費,所得其他收入全部歸承包方所有,出租方不再給承包方發放工資。
有意見認為,企業內部職工協議承包經營的形式,是市場經濟中比較普遍的合法民事行為。企業內部職工而非外人承包經營葯品,企業與其在工作上屬於支配與被支配關系,這種承包經營行為不違法。
有意見認為,葯品是特殊商品,必須獲得法定部門的特許後,方能從事葯品經營活動。企業與內部職工簽訂的承包合同,實質上是以合法形式(以協議形式承包並經公證)掩蓋非法行為(承包方未獲得法定許可經營葯品)。按照《民法通則》第58條第七項規定,該民事行為應屬無效,同時也違反了《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規定,合同無效。而且,出租方(企業)與承包方(內部職工)簽訂承包協議後,兩者已不是企業與職工的隸屬管理關系,企業的出租行為與承包方的經營行為是兩個獨立的民事行為。因此,對於這種行為,出租方與承包方都應受到處罰。
【分析】
對於本案違法事實的認定,應該明確兩個問題:一是承包協議是否有效,是否構成出租許可證、無證經營違法行為;二是違法主體是否合格。
不得出租經營許可證
承包經營是指企業所有人在不改變企業資產所有權的前提下,將企業全部或部分經營活動交由他人完成,承包人以企業名義對外開展經營活動,並依合同分享經營成果的行為。從合同法的原理分析,其實質是出租人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二者是不同的行為,不能混為一談。
由於葯品是特殊商品,直接關繫到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屬於行政許可設定范圍,所以,未經法定許可不能從事葯品經營行為。《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就是葯品經營企業從事葯品經營活動的法定憑證,正因為葯品經營活動的法定許可和特殊性,所以《行政許可法》明令規定,不得「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行政許可證件」,因此,以任何形式出租《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的行為都是違法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違法事實
合同生效必須真實、有效,且不能違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本案中,葯品經營企業固然有其自主經營權,可以自主決定採取承包的方式進行經營,但由於《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的法定主體是葯品經營企業,且其具有未經法定程序不可轉移的特性,故其承包經營不能包括「提供《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給承包人使用」的行為。
承包人本無從事葯品經營的資格,但其通過所謂的「承包經營」和《承包協議》的規定,獲得了《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的使用權,未經葯監部門登記而取得了葯品經營資格,這種以「發包」與「承包」合法形式掩蓋出租許可證和無證經營違法實質的行為,已經違反了《民法通則》第58條第七項和《合同法》第52條第五項之規定,該民事行為和《承包協議》無效。同時,應該注意的是,合同是否經過公證並不是合同有效與否的必要條件,只要合同內容無效,即使進行公證,該合同依然無效,公證並不是違法合同生效的免責條款。
企業與承包方均違法
由於葯品經營企業與承包人簽訂了《承包協議》,二者之間已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勞動僱傭關系,而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即合同的發包方和承包方。承包方與葯品經營企業已不存在隸屬關系,卻以葯品經營企業的名義使用其經營場所,並提供其單據從事葯品經營行為,其使用的《葯品經營企業許可證》正是基於《承包協議》由企業提供的,承包方並因此「每月交管理費」(實則租金),企業已經構成了變相出租許可證、承包方也構成了無證經營葯品違法行為,二者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對於本案中的違法行為,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和《葯品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分別給予處罰。

B. 企業內部承包經營,勞動關系應如何認定

(一)勞動關系認定的實質性審查

(二)勞動關系認定的證據審查及舉證責任分配

(三)內部承包關系未改變用工的事實

企業實行內部承包經營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一)企業與員工既簽訂勞動合同又簽訂內部承包協議,發生爭議後企業僅以雙方系內部承包關系為由主張勞動合同無效或者不存在勞動關系,並據此認為企業不再承擔用工責任的,法院不予支持。

(二)內部承包約定的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條件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不發生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勞動合同法》第四章對勞動合同解除和終止的條件進行了明確規定,《勞動合同法》第87條[3]還規定了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或者恢復勞動關系的法律後果,可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必須具備法定理由。承包協議中另行創設的勞動合同解除條件無效,用人單位據此解除勞動合同的系違法解除。

C. 公司內部承包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有效,可以依據協議主張

D. 如何認定企業內部承包合同

企業內部承包合同是指企業與其職工之間就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目標達成的明確相互間責、權、利關系的協議。該類合同以企業與職工的勞動(人事)關系為基礎,有些合同中還包含有工資福利等有關勞動關系權利義務等方面的內容。

雖帶有勞動合同的某些性質,但其實質是企業中的內部管理合同。認定企業內部承包合同應審查合同雙方當事人之間有無勞動(人事)關系,及合同內容是否包括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福利、職業培訓等內容。如確認雙方存在勞動(人事)關系,即可認定合同性質為企業內部承包合同。

企業內部承包不同於企業外部承包,即企業承包經營合同,也不同於企業內部崗位責任制等形式的經營方式。企業承包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產生權利義務承擔全部民事責任的承包形式。

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是完全分離的,而內部承包只是局部經營管理權利與整體經營權利的分離,不會產生對企業財產的無序處分。

(4)公司內部承包經營權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種法律形式。其法律特徵表現在:

(1)發包方是代表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有關行政部門。(承包方)則是實行承包經營的企業。雙方之間不論是否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均在企業承包合同中處於平等的法律地位。

(2)合同客體是企業經營的國有財產。

(3)合同內容是針對承包的生產經營任務而確定的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承包方的主要權利是依法享有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即承包經營權);主要義務是按企業承包合同的規定完成所承包的生產經營任務。

發包方的主要權利是檢查監督承包方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義務是按合同規定維護承包方的合法權益,依其聯責范圍幫助協調解決承包方在生產經營中的困難。

E. 個人內部承包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及

意思表示真實且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內部承包協議合法有效。

內部承包合同,盡管在《建築專法》及相關法規中屬沒有明確法律依據,但是根據民法的一般原理以及《合同法》規定,如果當事人的民事行為沒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禁止規定,當事人的契約行為應該合法有效。

工程內部承包協議的效力問題,在最高法院的判例《吉生發與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第一建築工程公司建築工程內部承包合同糾紛案》 中得到肯定。在該終審判決中明確寫道:

「本院經審理認為:吉生發與四局一公司茅台分公司簽訂的工程內部承包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其內容並不違反有關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確認其合法有效。」

F. 企業內部承包制的利與弊是什麼

企業內部承包制的利與弊是:

G. 對企業內部承包經營合同糾紛應如何適用法律

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 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全民所有制小型工業企業租內賃經營容暫行條例》,由企業和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處理。 我們認為來信中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企業法人與其內部的經營部門之間簽訂承包經營合同,是該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方式,由此發生的糾紛,屬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應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企業規章處理,而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依據經濟合同法第二條之規定,該法僅適用於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

H. 國有企業內部承包有法律依據嗎

承包經營制是指企業出資人或其代表在不改變企業資產所有權的前提下,將企業資產經營權全部或部分交由承包人完成,承包人提供經營管理服務,以企業的名義對外進行經營活動,並依合同分享經營成果的經營機制。它是八十年代國有企業改革的產物。
承包經營責任製作為一種經營機制不僅是國企改革應關注的對象,也是集體所有制企業及民營企業應關注的問題,它是有關企業如何經營的制度模式。
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法律規定主要有:
(一)1988年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
(二)1988年4月13日,七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全民所有制企業法》第二條:「企業根據政府主管部門的決定,可以採取承包、租賃等經營責任制形式。」
(三)1991年6月3日,國務院發布的《全民所有制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第七條「繼續堅持和完善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逐步實行利稅分流,統一所得稅率,免除企業稅後負擔,實行稅後還貸。

I. 內部承包經營合同是否有法律效力

只要是平等主體間在意思表示一致的情況下簽訂的合同,如果不違反憲法和法律,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民個人之間,公民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簽訂的承包合同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人都不得主張無效。

J. 關於審理內部承包經營方面的司法解釋

要看你的承包合同是如何規定的。1、合同中糾紛解決條款如果是通過仲裁解決版,則不屬於權法院管轄,如果規定法院管轄或沒有規定解決途徑,可由法院管轄。2、可以提起反訴。3、可以請求法院提取證據,要求公司交出賬目。4、承包官司主要是算賬,你自己要把帳算清楚,敗訴費用是公司敗訴,要個人承擔沒有法律依據。

熱點內容
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試卷 發布:2025-07-13 16:12:13 瀏覽:456
陝西2017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3 16:12:10 瀏覽:166
無照經營條例 發布:2025-07-13 16:02:18 瀏覽:98
派出所加強執法規范化 發布:2025-07-13 15:54:48 瀏覽:195
借新還舊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15:54:46 瀏覽:570
王楓律師 發布:2025-07-13 15:49:39 瀏覽:737
巴西法院解除 發布:2025-07-13 15:43:12 瀏覽:217
教育行政行為要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3 15:40:49 瀏覽:360
魏國刑法 發布:2025-07-13 15:40:14 瀏覽:392
皮城執法官藍老是沒有 發布:2025-07-13 15:40:09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