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微信支付憑證有法律效力嗎

微信支付憑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時間: 2021-12-24 22:40:15

㈠ 微信轉賬,這個具有法律效應嗎

現如今大家普遍都使用智能手機,移動支付也越來越方便了,在民間借貸中,很多人會選擇通過支付寶、微信來轉賬。發生糾紛時,微信轉賬記錄能否作為有效證據來使用?微信或支付寶轉賬記錄能否作為證據,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不同的情況其證明力不同。主要看聊天記錄中是否包含有利信息?1、有明確的借錢信息,借貸關系一目瞭然。如果聊天記錄中,不僅包括微信/支付寶轉賬記錄,還包括雙方的聊天記錄,能夠從聊天記錄中明確借貸關系的存在,那毫無疑問,這時微信/支付寶轉賬記錄是讓債務人還款的強有力的證據。2、沒有有利信息,借貸事實無法確定。在聊天記錄中,如果沒有明確的提到雙方的借貸關系,更甚至只有一個微信轉賬記錄,那這時的轉賬記錄的證明力就非常薄弱了。此時法官也無法確認,是否是由於借貸關系才發生的轉賬行為,或許是由於其他原因?這種情況即使有微信轉賬記錄也是無法來讓債務人承擔還款責任。提醒大家:在僅有轉賬記錄的情況下,債權人可以通過打電話時的手機錄音等方式先確認雙方借貸關系,起訴後再提供轉賬記錄來證明,也是可以拿回借款。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一十六條視聽資料包括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客、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錄音資料和影像資料,適用電子數據的規定。

㈡ 微信支付記錄能否作為法律憑證

微信支付是可以作為法律憑證的,因為曾經有這樣一個案例。張恆和鄭爽的民間借貸案。鄭爽在和張恆戀愛期間借給了他2,000萬元。是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在兩個人分手之後,鄭爽提起訴訟想要要回這2,000萬元。然後他就以自己的微信轉賬為法律憑證,而去向法官提起訴訟。最後法官答應了鄭爽的請求,讓張恆還鄭爽2,000萬。所以我覺得這是有實際的法律依據的。也是由以往的判例作為證明的。

對於那些愛刪微信記錄的人應該要注意了,還是不要再刪了。

㈢ 最高法院關於微信支付寶轉帳憑證和銀行轉賬憑證有何區別

㈣ 憑,微信支付憑證可以當證據報警嗎

可以作為證據,作為證據,必須具備證據的三性(客觀性、關聯性、合法性),且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法庭根據。
一般認為,所有證據都應當具有證明力和證據能力。證據證明力是指證據對於待證案件事實的證明作用。證據的證據能力,是指證據資料在法律上允許其作為證據的資格。這是證據的基本特徵。我國刑事證據制度也基本反映了上述特徵,具體表現為:
1.客觀性。訴訟證據的客觀性是指訴訟證據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是人們主觀猜測和虛假的東西。
2.關聯性。訴訟證據的關聯性是指訴訟證據與案件的待證事實之間存在客觀的聯系。
3.合法性。證據的合法性,是指訴訟證據必須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程序而取得的事實材料。

㈤ 支付寶和微信付款憑證有效嗎

應該是有效的,他是個證據。

㈥ 微信支付憑證作不作為向法院起訴的理由

可以作為呈堂證據,但是這個憑證需要有標注清楚的支付用途。如果是借款就應該標明借款,如果是贈予應該說明贈予。如果沒有明確的標注,是不能判定用途的。

㈦ 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法律依據嗎

可以的,微信轉賬記錄屬於電子證據,但是需要查詢屬實,具體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屬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7)微信支付憑證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民事證據的若干規定的司法解釋。該解釋中就數個證據對同一事實的證明力,作出了如下規定:

1、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依職權製作的公文書證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

2、物證、檔案、鑒定結論、勘驗筆錄或者經過公證、登記的書證,其證明力一般大於其他書證、視聽資料和證人證言;

3、原始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傳來證據;

4、直接證據的證明力一般大於間接證據;

5、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㈧ 微信轉賬記錄能作為證據使用嗎

轉賬記錄能作為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的證據包括:當事人的陳述、書證、物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

微信平台上的信息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存在,顯然屬於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證據的范圍。但是,記錄中需明確身份、明確用途、保留記錄。

另外,我國現行的《民事訴訟法》明確了電子數據為法定的證據類型,電子數據是指通過電子郵件、電子數據交換、網上聊天記錄、博客、微博、手機簡訊、電子簽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儲在電子介質中的信息。

(8)微信支付憑證有法律效力嗎擴展閱讀

2018年1月9日晚,阿秀通過微信轉賬貨款時,誤將4530元轉給了羅某,阿秀立即向羅某發微信說轉錯了請求歸還,但羅某非但沒有回微信,還點擊確認收款,並關閉手機。

阿秀在事發當晚前往當地公安局請求聯系協調此事,可羅某還是無回應。為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阿秀將羅某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被告羅某退回4530元。被告羅某沒有出庭答辯。

原告主張其誤將4530元微信轉賬給被告,並提供了借記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微信交易記錄、微信聊天記錄、微信詳細資料、報警回執等證據證實。而被告經法院合法傳喚未出庭質證及抗辯,且現有證據不能證實被告取得該款項具有合法根據,法院判決,被告羅某向原告阿秀返還4530元。

熱點內容
領導幹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試卷 發布:2025-07-13 16:12:13 瀏覽:456
陝西2017二建法規 發布:2025-07-13 16:12:10 瀏覽:166
無照經營條例 發布:2025-07-13 16:02:18 瀏覽:98
派出所加強執法規范化 發布:2025-07-13 15:54:48 瀏覽:195
借新還舊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3 15:54:46 瀏覽:570
王楓律師 發布:2025-07-13 15:49:39 瀏覽:737
巴西法院解除 發布:2025-07-13 15:43:12 瀏覽:217
教育行政行為要具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3 15:40:49 瀏覽:360
魏國刑法 發布:2025-07-13 15:40:14 瀏覽:392
皮城執法官藍老是沒有 發布:2025-07-13 15:40:09 瀏覽: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