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簽錯法律顧問有責任
㈠ 合同簽訂人承擔什麼責任
這種無萬厘頭的問題能得到認真的回答也是異事.可見1樓是受虐狂.
㈡ 勞動合同方面,現在的勞動合同原本已簽訂了,但是後來公司法律顧問說簽錯了有重新簽,合同收回去
單位明顯是欺負你不懂法律撒 你應該申請勞動仲裁 主張經濟補償
㈢ 我今天誤簽了合同有簽字和手印怎麼毀約
我個人認為:
第一、關於您提出的問題,適用《民法總則》、《合同法》等法律文件的規定。
第二、關於您在提問中涉及到的「誤簽」,可能存在兩種理解:一是對方故意製造誤解,誘導您簽訂合同;二是您自己理解有誤,在簽訂合同中存在過失。《合同法》中對這兩種情形,是有不同處理方法的。
第三、如果對方故意製造誤解,誘導您簽訂合同,則責任在對方。您可以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具體法律條文附後。
第五十四條 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四、如果因為您自己的理解有誤,導致錯誤簽訂合同,則責任在您。您沒有權利要求認定合同無效,只能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如果您和對方說明情況,對方表示理解,並同意廢止已經簽訂的合同,重新簽訂合同,那您是幸運的。如果對方不同意廢止已經簽訂的合同,您又不履行合同,對方是可以根據《合同法》第108條的規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您承擔違約責任的。具體法律條文附後。
第一百零八條 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第五、綜上,我的答復是:一是一般來說,合同簽訂之後即發生法律效力,雙方應該履行;二是如果因對方惡意誤導導致誤簽合同,您可以要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撤銷;三是如果因為您自己錯誤理解導致誤簽合同,您是不能單方毀約的,如果對方同意毀約當然好,如果對方不同意毀約,您就只能履行合同,否則,將承擔違約責任。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㈣ 合同糾紛 乙有過錯嗎 承擔哪些責任
需要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農商行在向借款人發放借款簽訂合同時,之所以要求有替代償債能力的主體提供擔保,其目的無非是為了保障自己的債權利益,規避借款人到期不能清償債務而為己方造成損失,如此來說,農商行是不存在過錯的。
反而,你自己在提供擔保時,到確實存在不夠慎重的情形。
當然,你在承擔保證責任向農商清償後,有權對自己的損失向借款人進行追償。
供參考。
㈤ 法律顧問造成的損失怎樣賠償
按照與法律顧問簽訂的服務合同進行索賠。
可以隨時終止委託關系,承擔的責任需要看你們之間簽訂的委託合同中的違約條款。
根據《合同法》第四百零五條,受託人完成委託事務的,委託人應當向其支付報酬。
因不可歸責於受託人的事由,委託合同解除或者委託事務不能完成的,委託人應當向受託人支付相應的報酬。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
《合同法》第四百零六條,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過錯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無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合同法》第四百一十條,委託人或者受託人可以隨時解除委託合同。因解除合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除不可歸責於該當事人的事由以外,應當賠償損失。
(6)合同簽錯法律顧問有責任擴展閱讀:
授權委託辦理程序
1、經辦人向法律顧問室提出申請,申請內容包括申請人姓名、授權內容、授權期限、用途等。
2、法律顧問室根據經辦人的申請,經審查符合條件的,辦理授權手續;不符合條件的,應說明情況並要求經辦人補充。
3、授權委託書應當編號登記,委託書由存根、正本兩部分組成。存根留法律顧問室備查,正本交被委託人作為代理人的法律依據。
4、被委託人在辦理完委託事項後,應向法律顧問室提出工作報告。該工作報告的內容包括授權事項、辦理情況、委託書是否收回或者交給對方等。該工作報告應附在授權委託書的存根上備查。
5、被委託人在辦理具體委託事務時,如果確有必要為授權以外的行為時,應當事先請示總經理,經總經理同意後方可進行;其委託手續可以後補。
6、如果被委託人未完成委託事項,或者超越委託許可權簽訂了合同或者其他法律事務,應當及時向法律顧問室報告;法律顧問室要將情況寫成請示,報總經理。
7、因被委託人的越權行為導致公司經濟損失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8、法律顧問室應定期檢查被委託人辦理事務的情況,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防止造成經濟損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㈦ 簽訂了合同後發現有錯誤的條款怎麼辦
同代表著法律性的文件,雙方如在交易的時候簽訂了合同,代表雙方都需要按照合同里的內容進行做事,不能夠違反合同里的規定。但有些人在簽完合同後才發現裡面內容有錯誤,那麼合同有錯誤怎麼辦,合同有錯還有效嗎?
合同有錯誤怎麼辦
合同是雙方當事人合意的意思表述,如果在合同內容中出現錯誤,應該積極跟合同另一方溝通協調,重新達成合意內容,對錯誤的地方進行補正,簽字蓋章確認。如果不能協商處理,建議盡快訴訟解決,這樣可以規避將來給自己一方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合同有錯還有效嗎?一般有效。合同無效情形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第五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
(一)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後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銷權。
第五十六條無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銷的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第五十七條合同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不影響合同中獨立存在的有關解決爭議方法的條款的效力。
第五十八條合同無效或者被撤銷後,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五十九條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財產收歸國家所有或者返還集體、第三人。
要是在簽訂合同的時候不懂內容,可以在線咨詢委託華律網專業律師來幫助你,他們是專業的。
㈧ 如何在法律顧問合同上明確違約責任
根據我國《律師法》規定,凡是聘請律師擔任法律顧問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同律師事務所簽訂委託聘請合同。雙方的違約責任應當由合同進行明確,具體的方式,比如違約金多少、如何給付等內容可以由雙方商定,關鍵是要合同中明確哪些屬於違約事項,即律師的義務是什麼?
一、聘請法律顧問合同的內容主要有:
1、合同的名稱;
2、聘請雙方的名稱、地址;
3、應聘方指派的律師的姓名、職務等個人情況;
4、顧問律師的職責范圍;
5、顧問律師的工作時間和工作方式;
6、聘任期限;
7、聘請方為顧問律師提供的必要的工作條件和物質保證;
8、聘方的付酬辦法,即聘方聘請顧問律師的費用標准、結算方式、結算時間等;
9、律師參與訴訟、仲裁等活動是否另行收費,另行收費的優惠規定;
10、合同的生效和有效期限;
11、合同變更或解除的條件;
12、違約責任和處理辦法;
13、雙方簽署合同的法定代表人,以及合同簽訂的時間。
二、 企業在與律師事務所簽訂聘請法律顧問合同時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企業應當與律師事務所簽訂合同,而不是與律師個人簽訂合同。聘請時應當查驗律師事務所的執業許可證和律師個人的執業證書;
(二)企業在簽訂聘請合同時應當充分了解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在充當企業法律顧問工作方面的能力;
(三)正確確定聘任期限。
(四)明確工作方式:包括:
1)定期走訪、坐班制;
2)臨時業務的聯絡;
3)費用的承擔和安排;
4)訴訟事務較多的可以選擇包干制。
(五)正確的聘任方式。
目前,許多律師一人身兼幾個,甚至幾十個單位的法律顧問,結果造成法律事務過多,律師應接不暇,顧此失彼,難以認真負責的搞好顧問工作,造成「多顧少問,顧而不問」的現象。
三、作為甲方的長期法律顧問,乙方及其律師應履行如下義務:
1.乙方律師及人員應當勤勉、盡責地完成合同約定和甲方委託的法律事務;
2.敷衍塞責「顧而不問」,使顧問流於形式或以他人代為負責處理法律事務;
3.乙方律師應以其所掌握法律、經驗做出判斷,盡最大努力維護甲方利益;
4.在取得甲方要求與提供的資料後,及時完成委託事項,及時通報工作進程;
5.在擔任法律顧問期間,不得為甲方員工個人提供任何不利於甲方的咨詢意見;
6.在訴訟案件和商務代理相互沖突時,不得擔任另一方的法律顧問或者代理人;
7.對獲知的甲方個人秘密負有保密責任,非由法律規定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
8.對接受的甲方票據、證據、法律文件和財物妥善保管,不得丟失或擅自使用。
㈨ 公司法律顧問作出錯誤法律指導,產生嚴重後果和損失,怎麼處理這種事
如果你是與律師事務所簽訂的法律顧問合同,如果顧問律師確實因嚴重過失造成損失的,可以要求賠償。如果是公司自己法律部門的法律顧問出的問題,只能自己承擔了,可按公司內部規定對其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