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獻血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獻血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時間: 2021-12-25 01:49:32

A. 父母需要輸血,子女不願獻血會承擔法律責任

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做子女的必須給家裡的老人獻血,

B. 國家或地方關於無償獻血有何法律、法規、制度

獻血法律法規問答
為了保障輸血的安全,我國頒布了有關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以下簡稱《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四川省公民獻血條例》等,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了我國現行的無償獻血制度。
1、 我國為什麼要實行無償獻血制度?
《獻血法》第二條:國家實行無償獻血制度。1998年實施《獻血法》前,我國醫療用血靠少數人賣血獲取,血液質量得不到保證,造成了一些地方輸血相關疾病的傳播。無償獻血是健康人出於高尚目的捐獻出來的,不但質量高,傳染病也大大降低。所以無償獻血可解除他人的病痛甚至挽救生命,其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2、無償獻血有哪些規定?
《獻血法》第二條:國家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獻血法》第九條:血站對獻血者必須免費進行必要的健康檢查;每次采血量不超過400毫升,二次採集間隔時間不得少於六個月。嚴禁血站違反規定對獻血者超量、頻繁采血。
3、為什麼說無償獻血是全社會的工作?
《獻血法》第三條至第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領導、組織、規劃本地區的獻血工作,各單位要組織、宣傳、動員適齡公民參加獻血。新聞媒介應當開展獻血的社會公益性宣傳。無償獻血工作需要在各級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協調下,加強宣傳和教育,號召全社會的公民積極參與,所以,單靠衛生部門是不能完成的。它要靠政府的支持,各部門的配合,全社會的參與。4、無償獻血的血液及采血器材有哪些規定?
《獻血法》第十、十一條: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後必須銷毀,確保獻血者的身體健康。無償獻血的血液必須用於臨床,不得買賣。因此,敬請廣大市民放心,血站所用的采血器材都是一次性,都是從國家指定的正規廠家購買的,獻血不可能傳染任何疾病。
5、血站是什麼性質的單位?
《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均規定:血站是採集、提供臨床用血的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衛生機構。
《血站管理辦法》第二條:血站管理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區域,實行統一規劃設置血站、統一管理采供血和統一管理臨床用血的原則。國家規定一個地區只能成立一家采供血機構,一家醫院不能使用二家或二家以上采供血機構的血液。這是為了對采供血機構的監督,保證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和臨床用血的安全。
6、無償獻血者及其家屬時可享有哪些權利?
⑴無償用血的權利
《獻血法》第十四條規定: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於血液的採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無償獻血者臨床用血時,免交前款規定的費用;無償獻血者的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用血時,可以免交或少交前款規定的費用。
⑵無償獻血者受表彰的權利
《全國無償獻血表彰獎勵辦法》規定:無償獻血獎項分為"無償獻血奉獻獎"、"無償獻血促進獎"、"無償獻血先進省(市)獎"。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分為金、銀、銅獎,分別獎勵自願無償獻血達40次、30次、20次者。
國家"無償獻血促進獎":用以獎勵為無償獻血事業捐贈款項人民幣50萬元以上或捐贈采血車、采血設備價值人民幣50萬元以上的單位;捐款或捐采血設備價值人民幣30萬元以上的個人;長年為無償獻血事業提供公益性服務和宣傳的單位及個人。
7、對非法采供血者的處罰有哪些?
《獻血法》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①非法採集血液的;②血站、醫療機構出售無償獻血的血液的;③非法組織他人出賣血液的。

另外你可以向當地的人民政府相關部門申請。

C. 獻血的法律制度有哪些

《中戶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各地實施獻血法的相應辦法,《獻血者健康檢查標准》等。

D. 無償獻血可以作為量刑的理由嗎

無償獻血可以作為量刑的一個理由,但量刑量會非常小,這個需要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才能可以實現。

E. 獻血的法律有那些

無償獻血,禁止有償賣血
但無償獻血的人,醫生會給獻血記錄,獻血人自己或親屬(限配偶、父母、子女)今後如需輸血,會享受到特殊的優惠,獻血次數越多,優惠也越多(主要是減免費用)
健康人獻血是利人利已的。

F. 關於獻血的法律

關於獻血法樓復上那位已制經幫你查得很清楚了,我想補充說明的是血站對每一袋採集回來的血液都是要經過非常仔細的檢查的,主要是檢查通過血液途徑傳播的傳染病,甲乙丙肝、艾滋、梅毒、轉氨酶,但是有些傳染病在潛伏期檢測試劑是不會有反應的,所以對獻血員的自覺性要求也比較高,獻血之前每位獻血員都要求填一張征詢表,如果獻血員如實填寫,每一項都合格的話他們的血液就沒有問題了。但是如果獻血員隱瞞了一些情況,例如服葯,或是有輕微甲亢,那麼他的血液就會有些問題,有些患者在使用這些血液的時候會出現輕微的輸血反應,但這些問題是無法通過試劑作出檢測的,也就不存在是誰的責任。每一袋血採集過後都會留樣,樣品國家規定是在血液是用過後保存兩年,就是用來判斷用血之後患者出現異常是否是血站的疏忽造成,關於怎樣處理樓上給的法律文件中已經列的非常清楚了。可以肯定的是獻血員是不用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

G. 獻血是義務還是權力

義務有兩個意思:一是,與權利相對。指政治上、法律上、道義上應盡的責任,包括作為義務與不作為義務。
權利一般是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通常包含權能和利益的兩個方面。從通常的角度看,權利是法律賦予權利主體作為或不作為的許可或認定。
我國憲法規定的我國公民的基本義務中沒有提到獻血。並且《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二條 第二款國家提倡十八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所以,獻血是自願的,不是必須的。是權利而不是義務。

H. 無償獻血,出了問題誰負責呢

你去血站看一下,這種情況很少見,而且很難斷定是什麼責任,血站的人應該會妥善處理的,只要早點恢復就好,我的意見是用熱毛巾敷一下試試,祝你早日恢復。

I. 獻血是不是公民的義務

根據獻血法的規定我國實行的是無償獻血制,這種"無償"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不能強制。但是除了「提倡」、「鼓勵」這些獻血法上規定的動員方式外,我們還有什麼更有效的手段來督促公民自願獻血呢?顯然我們沒有這 方面的規定,除了道德的指責,似乎無法給不自願者加以更多的「罪名」。那麼,無償獻血在困境中又究竟能走多遠?———主持人的話
■新聞回放 《京華時報》消息,11月12日,首都師范大學外語學院與美術學院部分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停課義務獻血。活動中,凡是稱自己「來例假」的女生都必須在校醫院內脫衣檢查,以決定是否獻血。負責學校獻血活動的保健科周大夫稱,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有些學生謊稱「來例假」逃避獻血。周大夫表示,每個學校都有獻血任務,完不成任務學校要受到批評。為了避免一些女生因為不想獻血而謊稱自己「來例假」,校醫院專門安排了一名婦科醫生來把關。
正確對待法律規則
呂廷君

首都師范大學的做法顯然侵害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權和隱私權,但是,我們更應當關注的是這種侵害背後隱含的人們對待法律規則的態度。因為規則是法律的主要構成要素,如果公民和組織不能正確對待法律規則,具體法制就難以成就。首都師范大學的獻血事件折射出人們對待法律規則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首先,不能把「無償獻血"混同於「義務獻血"。有些地方在宣傳獻血法時竟然打出「無償獻血是每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義務"這樣的標語,實在是對「無償獻血"的莫大誤解。因為法律上的義務是指人必須行為(或不行為)的命令性規范,具有強制性。如果說公民有無償獻血的義務,就意味著公民必須無償獻血。以此推理,首都師范大學的做法顯然就是於法有據的。其實,我國獻血法規定獻血是「無償的",從法律角度看,「無償"的意思僅僅是與一般的「等價有償"相反,指獻血者得不到等價回報,而不是法律意義上具有強制性特點的義務。
其次,不能把「指導性規則"混同於「強行性規則"。「指導性規則"是指法律規定的行為人可以自己決定是否按照規則指定的行為行事的規則,這類規則只具有指導意義而不具有強制性。「強行性規則"是指法律規定的行為人必須行為(或者不行為)的規則,這類規則具有命令性、強制性特點。獻血法規定「國家提倡十八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和「國家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現役軍人和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率先獻血,為樹立社會新風尚作表率"就是典型的指導性規則。這兩個規則使用了「提倡"和「鼓勵"兩個行為指導性動詞,而不是「必須"和「應當"之類的命令性詞語,充分說明了我國無償獻血的立法目的和價值趨向。同時,我們應當看到,獻血法第六條「國家機關、軍隊、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動員和組織本單位或者本居住區的適齡公民參加獻血"這個規定則屬於強制性規則,從這個規定看,首都師范大學具有「動員和組織"本校教職工和學生無償獻血的義務。
第三,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不能轉嫁。未盡法律義務就產生法律責任,責任主體不能以任何非法的理由和形式轉嫁屬於自己的法律義務和法律責任。從獻血法第六條規定看,首都師范大學具有「動員和組織無償獻血"的義務,如果不能履行這個法律義務就產生相應的法律責任,正如該校保健科的一位大夫所說:「每個學校都有獻血任務,完不成任務學校要受到批評"。問題是,作為義務主體的學校不能簡單地把義務轉嫁到學生頭上,使法律的「指導性規則」變成「強行性規則",其結果必然是強勢的校方不惜用侵權的行為方式來把本屬於自己的法律義務轉嫁到弱勢的學生頭上,從而擺脫自己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當然,獻血法立法是否足以考慮到:在一個整體性行為中賦予不同法律主體以性質相異的「指導性規則"和「強行性規則"容易導致規則沖突和權益矛盾,是另外一個需要討論的法理問題。畢竟,從具體法治看,當面對已經生效的國家法律時,我們的態度應當是認真對待規則,而不是逃避它。

熱點內容
條例規定黨的紀律處分 發布:2025-07-13 08:26:51 瀏覽:346
行政法判斷改錯題 發布:2025-07-13 08:23:10 瀏覽:555
合同法教學案例 發布:2025-07-13 08:22:24 瀏覽:581
不適用刑法典 發布:2025-07-13 08:08:57 瀏覽:685
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條例 發布:2025-07-13 08:07:39 瀏覽:962
行政法上的行政最理想的狀態 發布:2025-07-13 08:07:31 瀏覽:326
管制刀具刑法條例 發布:2025-07-13 08:02:39 瀏覽:647
合同法討論題選擇題 發布:2025-07-13 07:59:34 瀏覽:945
作文關愛成長法治護航記敘文 發布:2025-07-13 07:15:18 瀏覽:2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13 07:03:56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