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嗎
1. 患神經病的人殺人為什麼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來在不能辨認源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責任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有財產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從本人財產中支付賠償費用。不足部分,由監護人賠償。
2. 有精神病史就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嗎
對於精神病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判決。
精神病犯罪在什麼情況下不負法律責任,找法網小編為您介紹,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
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時不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我國刑法第十八條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在認定精神病人犯罪是否免責時,還要視乎精神病人是否在發病時期內實施犯罪行為,精神病人的精神狀況及其行為能力、責任能力也要請有資質的鑒定機構評定,並非精神病人犯罪就免責。對於精神病人犯罪,針對不同的情況,則有不同的判決。精神病犯罪是否需要承擔責任,需要經過鑒定。
1、無論什麼性質的精神病人犯罪,都必須經法定的鑒定程序鑒定,從而確定是否承擔刑事責任。
2、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沒有行為能力的,不承擔刑事責任。
3、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具有部分行為能力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精神病人經鑒定,實施犯罪行為時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精神病史不是法定的量刑情節。
鑒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時不承擔法律責任。但是不負刑事責任不代表不負民事責任。在民法上,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一樣,如果構成侵權的,由其法定監護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民法通則》規定,精神病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也不能免除民事責任,由其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精神病患者個人有財產的,從其財產中支付賠償費。
3. 憑什麼精神病不用承擔刑事責任算是漏洞嗎!
「雖然精神病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回任能力答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判別精神病患者「傷人」時究竟屬於何種情形,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專業機構來判別。「首先判明行為人是否存在某種法定的精神障礙,然後進一步判明行為人是否由於這種精神障礙而喪失了辨認行為和控制能力,所謂生物學標准和心理學標准混合使用,缺一不可。」
4. 為什麼精神病患者不負法律責任
什麼級別的精神病患者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如果該患者確實是故意傷人應該付什麼法律責任?版如果受他人(包括權監護人)指示應該付什麼法律責任?根據哪條法規?
:《刑法》第十八條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教唆他人犯罪的,應當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處罰。
5. 精神病要達到哪種程度可以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專門的鑒定機構所作的鑒定都是有效的,最好到省級以上的精神病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只要患有精神病,會根據精神病的嚴重程度進行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6. 精神病的人和家人不用負法律責任嗎
經法定程序鑒定抄確認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不負刑事責任。
精神病人屬於限制、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對外的民事責任由監護人承擔。
《刑法》第十八條【特殊人員的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
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十三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動。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十四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
7. 精神病人不必承擔法律責任嗎
「雖然精神病的抄確是一個人的責任能力喪失或者減輕的事由,但是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的責任能力採用『三分法』,即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限制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和完全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刑法》第18條第2款還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而判別精神病患者「傷人」時究竟屬於何種情形,則需要司法精神病專業機構來判別。「首先判明行為人是否存在某種法定的精神障礙,然後進一步判明行為人是否由於這種精神障礙而喪失了辨認行為和控制能力,所謂生物學標准和心理學標准混合使用,缺一不可。」
8. 為什麼精神病殺人不用負法律責任
精神病人說明對自己的行為已經無法控制,這樣的人就因為一個「發病」、「沒辦法」、「人權」就可以完全不負責,那他手上的鮮血該由誰來負責?他們的監護人?那要是那個精神病人殺了自己的監護人再去殺人的呢?那些人是不是白死?法律就是這樣漏洞百出的嗎?那我現在是不是可以借刀殺人?讓神經病為我去買命?他也不會供出我,是最好的殺手嘍?真是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