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環評機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環評機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12-25 18:38:08

❶ 環境監測站編造環評監測數據應負什麼法律責任

環保法有規定,來統計法也源有規定。編造數據本身是一種違規的行為,違反了行政規章。如果是一般的編造,按照環保法和統計法的規定,給予直接責任人行政處理。如果數據嚴重影響了其他工作或者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後果,可能會觸犯刑法

❷ 環評單位為其做出的錯誤評價負什麼責任

參考環評法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九條規劃編制機關違反本法規定,組織環境影響評價時弄虛作假或者有失職行為,造成環境影響評價嚴重失實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條規劃審批機關對依法應當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而未編寫的規劃草案,依法應當附送環境影響報告書而未附送的專項規劃草案,違法予以批準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前兩款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第三十二條建設項目依法應當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而未評價,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依法批准,審批部門擅自批准該項目建設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接受委託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弄虛作假,致使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失實的,由授予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並處所收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四條負責預審、審核、審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部門在審批中收取費用的,由其上級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退還;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五條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部門的工作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玩忽職守,違法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❸ 未做環評違反哪個環評法法律法規

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第六十一條 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第六十三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二)違反法律規定,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
(三)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
(四)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葯,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❹ 分支機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法人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有:賠償損失、修理、重作、更換、支付違約金、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七十四條
法人可以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分支機構應當登記的,依照其規定。
分支機構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由法人承擔;也可以先以該分支機構管理的財產承擔,不足以承擔的,由法人承擔。
第一百七十九條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修理、重作、更換;
(七)繼續履行;
(八)賠償損失;
(九)支付違約金;
(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十一)賠禮道歉。
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
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❺ 環境影響評價單位的職責是什麼

中國的環境影響評價,是我們在70年代初從國外引進的,後來我們開始探索它在中國的運用。我自己從空氣動力學領域轉到環境科學領域,也就是在72、73年的時候。我參加的第一個環境保護工作,就是北京西郊環境質量評價。當時還不知道環境評價是干什麼的,也是現學現賣,看看國外的文獻,再看看北京的情況,一邊學一邊干。幹了很多年以後,我就想:老這么幹下去,環境問題能解決嗎?參加環境保護工作,總想做點貢獻。我們從全國宏觀來看,可以說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也有很多的效果,但是具體到一個點以後就會發現,當時的環境影響評價,幾乎不能夠推翻任何一個建設項目。環評之後,報告一交,至於將來這個項目是不是這么做了?誰也不知道。所以我想,我們作為老的環境工作者,比較悲哀的事情,就是連對國家有多大的貢獻也說不清,對青年人的成長、思想的提高有多大的幫助也說不清。 什麼叫發展?我覺得發展就是不斷在自然界中謀求生存,而且為謀求更好的生存付出努力。我們依靠自然環境來生存,並且想生存得更好。如果我們生存環境改善的代價是自然環境的品質不斷下降,這樣下去,我們的這種發展最後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後果是什麼?所以我們要搞環境影響評價,不管是建設項目還是戰略環評。在1998年,我作為,就提出來,要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發展政策、制度以及法律進行可持續發展評價。也就是說,要從對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自然環境、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以及對經濟實力的增長這三個方面來審視我們所做的事情。這個意見的出現就是因為我搞了幾十年環境保護工作,感覺到單純就環境保護而環境保護,大概是沒有什麼動力的。 提案遞交以後,反響不大,答復就是你提的很好,對我們很有參考意義,但是現在還沒有實施的條件。到了第二年我還是不死心,我又提出要搞戰略環境評價。中國有一個習慣,提一個什麼東西,一定會有人問,人家哈佛大學是怎麼做的,劍橋大學怎麼做的?好像他們沒有做,我們就不能做,有這樣一個思維的慣性。當時還有人在也提出要搞戰略影響評價,其實都是對我們國家發展的一種感情,對於我們國家環境的一種擔心。所以戰略影響評價我們沒有過多地糾纏在究竟國外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怎麼提的,美國怎麼做的,英國怎麼做的這些問題上,我想教科書上可以寫這些,但是真正做工作就沒有必要糾纏這個東西,中國的現實需求更加重要。 我們就是要在戰略決策層次上把環境作為一個發展要素考慮進去。其實,人類社會幾千年甚至於幾萬年的經驗教訓是什麼,或者說我們經過這么多年的折騰,得到的認識上的提高是什麼?我想一個重要的認識提高,就是我們認識到了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矛盾:我們對發展,或者說對經濟增長、對經濟發展的追求是無限的;而我們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能夠提供的支持、供給是有限的。因此存在一個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而且這個無限和有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嚴重。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對待這個矛盾呢?文明社會以前,對這個無限論和有限論的矛盾認識不足,或者是基本上沒有認識。因為當時人口不多,生產力也不是很強,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壓力也不大,所以當時的影響極其微小,人們感受不到威脅。但是到了工業文明以後,社會化的大生產,以追逐利潤為目的而從事生產活動,而不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生存的生產活動。其結果是什麼?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都可以看到,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本主義創造的物質財富,已經超過了所有人類歷史上創造的物質財富之和,這個發展的時間才只有一百年。所以他們的國家也同樣出現了無限論和有限論的矛盾。 這種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矛盾,他們是怎麼處理的?我概括起來就是轉移和轉嫁。所以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伴隨的就是擴張主義,就是把自己本國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轉移到國外去。他們的繁榮是依靠這個轉移獲取的。但是,繼續這么轉移下去、擴張下去,最後會發現,這種轉移和轉嫁的做法,在短時間內可以緩解本國矛盾,但後果是導致世界的不安寧。所以供需關系除了商品的供需,還要談到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供需。剛才潘岳副局長報告裡面講了一句話,就是工業文明在20世紀走到了盡頭,我非常贊同這句話。按照這種發展理念、發展理論、發展模式走下去,出路何在?有人有意無意的以為,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如果中國的人均能源消耗量達到了美國現在的人均消耗數量的話,那大概是六個地球的能源之和。這種生存方式、這種發展模式是可取的嗎?當然是不可取。所以我想,中國要採取的發展戰略是什麼呢?提出「科學發展觀」,實際上提的是一個轉變,不是繼續沿用工業文明時代、先期工業化國家所走過的轉移和轉嫁的道路,而是轉變,轉變我們自己的發展理念、發展理論和發展模式,以及具體的經濟增長方式。那麼,怎麼來促進這個轉變?我想戰略影響評價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促進我們國家整個發展模式的轉變。當然這要從具體入手,從某一個發展規劃、從幾個發展規劃入手。 其實在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如果把一個工廠建錯了,那麼環境變差了,生態變糟了,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把這個工廠拆掉,對國家、對老百姓而言,損失的也就是一個工廠而已,但是一個舉措的失誤、一個戰略的失誤所導致的損失恐怕就不是一個企業、一個工廠可以衡量的了,這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尤其是這種損失有很大的慣性,還會延續下去,明天、後天要繼續付出代價。 所以戰略影響評價當前從規劃評價入手我很贊同,因為我們的理論和方法還不夠。從這個意義來看,從規劃環評入手,我覺得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口。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現在出現、推行戰略影響評價我覺得十分必要。 第二點,戰略影響評價,不要從我們嘴裡喊出來,又從我們手裡溜走。我們的戰略影響評價,哪怕收縮到規劃環評,理論是什麼?方法是什麼?依據是什麼?是不是都能解決了呢?我們需要好好的研討一下。比如說,環境科學領域大量是自然科學,而自然科學講真理是怎麼講的?是講這個結論的重復性。你做實驗,這個變紅了,他做實驗這個也變紅了,這就是真理。你做規劃環評,是要做規劃和價值評判,是對還是不對,是好還是不好,適合還是不適合,即使追溯到哲學上都有探討的必要。這個理論基石是不是很強,能不能站住?至於方法學上問題就更多了,比如說我們對未來進行預測、規劃,如果要是辦一個工廠,這好規劃。我們過去是怎麼說規劃的?「規劃規劃,嘴裡說說,牆上畫畫」。過兩天又變了,就證明你對規劃落實的確定性還有誤解。這種不確定性是科學上的不確定性,問題很大。我們要在理論和方法上進行探討,規劃的不確定性,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再有一點,大家都知道社會發展是社會行為,社會行為是什麼?是政府行為、市場行為或者叫經濟行為,還有公眾行為,是三大行為。一個社會是好還是壞,是高效還是低效,這是行為整合的後果。一個皇帝來了,老子說了算,這也叫整合。我們現在說起來叫政府主導的政府對公眾的整合,但這個整合的方法在規劃環評或者是戰略環評裡面究竟如何應用?比如說公眾參與,什麼叫公眾參與?幾個人算是公眾參與?專家參與算不算公眾參與?有利益關系的,喜馬拉雅山上出了問題,我們有沒有利益關系,是一百公里還是一萬公里才有利益關系?專家調查、公眾調查就是公眾參與了嗎?社會整合,我提為「環境社會系統」就是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系統,這個系統如何規定如何整合,是規劃環評裡面的第二個挑戰。 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和諧社會就是這三個和諧互動的結果。社會一旦形成的,就是一個獨立的力量。它並不等同於所有人力量之和。中央提出來了,生活、生態、生產如何共贏,社會要提高,生態要良好,生活要發展,這三個「生」往往是顧此失彼的。我想我們要做好規劃環境影響評價,還應該再多花一點力氣,在理論方法上給它奠定雄厚的基礎,讓它立於不敗之地,而且更快的往前進展。

❻ 環評工作承擔什麼風險

1、首先環評單位和建設方簽訂環評合同。合同只是法律效力上的,一般來說,合同里都會寫明收到首付款後才開始工作。
2、收集資料。這是環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直接關繫到環評質量的好壞。收集的資料種類很多,一般都會給建設方寫一張環評所需資料清單。給你一份資料清單吧,你可以參考一下。
環評所需資料清單
1)、主要工藝設備名稱、型號規格及數量。
2)、原輔材料供應及消耗(原料、配料、電、新水和循環水的年消耗量和單位消耗量)。
3)、公用工程:供電系統:需要自建幾座變電所?變電所的規模?
供水系統:新鮮用水量、循環冷卻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產用水量、消防用水量各是多少?
供暖系統: 若項目有自建供暖系統,供暖鍋爐的大小、種類、規模;燃料的種類、來源、年消耗量、鍋爐的循環補充水量。
供汽系統:項目是否新建供汽系統?若新建,供汽系統的規模是多少?總用汽量是多少(其中的生產用汽、採暖用汽、除氧氣耗汽、汽水損失、運行惡化耗汽各是多少?)?
污水處理:採用何種污水處理工藝?年處理能力多少?主要處理工藝流程? 處理後的污水如何處理?項目生活廢水排放量,生活污水中COD、BOD和NH3-N排放初始濃度,及處理後的濃度、削減量和最終排放量。
4)、鍋爐:鍋爐的大小、種類、規模、用途、各種用途所佔比例鍋爐的大小、種類、規模;燃料的種類、來源、年消耗量、鍋爐的循環補充水量。
5)、固廢:燃煤爐渣、生活垃圾產生量及去向。
6)、項目總平面布置圖。
7)、項目總平面布置圖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8)、項目總投資額及來源。
9)、新建構築物指標。(新建構築物名稱、面積、體積、結構形式)
10)、建廠區域地勘報告。
11)、環境現狀調查報告。
12)、項目物料運輸情況。
13)、建設方基本資料(公司名稱、法人、聯系方式、公司地址、所從事行業)
如果是報告書的話,收集的資料還包括:建設地近3年氣象數據(包括風頻、風速、風向、溫度、濕度等等。這些要去氣象局買)、監測資料(包括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和聲環境。這些要和當地監測站聯系,出錢請他們去監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一般來說可研在環評之前)、項目的水文及地質勘探報告、項目的備案證明、立項批文等文件。
3、報告書或者表的編制。編制過程中有任何問題都要積極和建設方溝通。比如除塵器的選擇、環保投資、排放總量的核准。(尤其是排放總量方面,一定要讓建設方多和環保局溝通拿到總量,不然你寫的環評沒有任何意義。)一般來說,編制報告書的時間較長,四十天左右;而報告表的編制時間較短,十五天左右。
4、評審。一般來說,報告書需要環保局專門組織專家進行評審,需要開評審會,環評單位需要將項目的工藝、排污、污染源、排污量、環保措施及投資等等等等向專家及環保局進行介紹。然後專家們進行討論,得出結論。一般來說都會在會議紀要里寫:本環評經修改後可以作為本項目設計和環境管理的依據。
5、修改。一般來說,專家會提一些意見(因為不提是不可能的,不然請他來干嗎?),環評單位要根據會議紀要里寫的意見逐條修改,修改完後出一本補充材料或者重新印一本報告書,交給建設方。
6、審批。建設方拿到環評單位的修改稿後就可以拿到環保局拿批文了。

❼ 違反《環境保護法》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法律分析: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❽ 如果建設單位未依法辦理環境影響評價手續,將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
第十九條 。。。。。,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開發利用規劃,不得組織實施;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
第四十一條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應當符合經批準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
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實際上是取消了「未批先建」可限期補辦環評審批手續的提法。

第六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有下列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除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
第六十八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過、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一)不符合行政許可條件准予行政許可的;……(三)依法應當作出責令停業、關閉的決定而未作出的;……(七)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而未公開的」。
近日,環境保護部根據第五十九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的規定,制訂了《環境保護按日連續處罰暫行辦法》等4個配套文件,目前正在公開徵求意見,該辦法將「未批先建並投入生產或使用且排放污染物的形為」、「未經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或驗收不合格,主體工程擅自投入生產或使用且排放污染物」等2種情形列入可以實施按日連續處罰的8種情形中。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第三條本法第九條所規定的范圍內的規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對環境有影響的項目,應當依照本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第三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未依照本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重新報批或者報請重新審核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補辦手續;逾期不補辦手續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同意,建設單位擅自開工建設的,由有權審批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可以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建設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單位有前兩款所列違法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處罰。

熱點內容
道德與法治題目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317
龍崗有什麼廠按勞動法不上夜班的 發布:2025-07-12 19:46:29 瀏覽:458
百萬網名民法 發布:2025-07-12 19:45:41 瀏覽:191
宜昌知名律師 發布:2025-07-12 19:40:29 瀏覽:543
定遠律師咨詢 發布:2025-07-12 19:40:28 瀏覽:631
建設法規形考作業答案 發布:2025-07-12 19:34:02 瀏覽:68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條例 發布:2025-07-12 19:28:37 瀏覽:631
法官都有啥管 發布:2025-07-12 19:27:18 瀏覽:451
安全條例57 發布:2025-07-12 19:08:31 瀏覽:813
勞動法工傷案例 發布:2025-07-12 19:07:01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