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法規形考作業答案
A. 西方行政制度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一、填充題
1、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2、研究的起點 具體研究內容
3、政法學 政治學
4、權威 控制
5、計劃職能 執行職能
二、單選題
1、C 2、D 3、B 4、D 5、A
三、多選題
1、 ABDEF 2、ABCD 3、ABCDEF 4、ABDEF 5、ABCDEF
1、真正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的行政學是如何產生的?(答案P2—4 )
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成為一門獨立學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事情。背景有四點:
1. 社會實踐發展的客觀需要
2.科學管理運動的興起促成了西方行政學的形成和興盛。
3.相關學科的理論發展和政府長期的行政管理實踐也為行政學的產生奠定了重要基礎。
4. 行政管理的實踐,為行政學創立提供了經驗支持。
正是由於以上四個方面的背景因素,所以行政管理學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首先在威爾遜等行政學家倡導下,在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誕生了。
2、威爾遜對行政學最大的貢獻是什麼?簡述其主要內容?( 答案14頁開頭,P11—18)威爾遜最大的貢獻就在於提出了政治-行政二分法並據此將行政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政治學中分離出來。
其主要內容:
威爾遜主要通過將行政管理與政治和憲政制度等概念進行比較而揭示了其本質。他認為, 「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極為顯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動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執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顯眼的部分,並且具有與政府本身同樣悠久的經歷。」就其與政治的關系而言,一方面,行政管理不同於政治,「行政管理是置身於『政治』所特有的范圍之外的。行政管理的問題並不屬於政治問題。雖則行政管理的任務是由政治加以確定的,但政治卻無需乎自找麻煩地去直接指揮行政管理機構。」「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帶普遍性的事項』方面的國家活動,而在 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則是『國家在個別和細微事項方面的活動。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范圍,而行政管理則是技術性職員的事情。』『政策如果沒有行 政管理的幫助就將一事無成,』但行政管理並不因此就是政治。」另一方面,行政管理與政治又密切相關,「行政管理的領域是一種事務性的領域。行政管理作為政治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僅僅與企業辦公室所採用的工作方法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一模一樣,僅僅與機器是製造品的一部分一模一樣。但是行政管理卻同時又大大高出於純粹技術細節的那種單調內容之上,其事實根據就在於通過行政管理那比較高深的理論,它與政治學智慧所派生的經久不敗的原理以及政治進步所具有的永恆真理是直接相關聯的。」至於行政管理與憲政制度的關系,他認為,盡管「從政治哲學的角度著眼,行政學的研究是與憲法中主權之恰當分配的研究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但行政管理從本質上不同於憲政制度,「公共行政就是公法的明細而且系統的執行活動。一般法律的每一個具體執行細節都是一種行政行為。…… 然而指導這些應予進行的工作的一般性法律,卻顯然是在行政管理之外和之上的。有關政府活動的大規模計劃並不屬於行政管理范圍。因此,憲政制度所要過問的只是政府用以控制一般性法律的那些手段。」為了進一步說明行政管理的本質,他認為,憲法與行政管理職能之間「並不完全是『意志』與相應『行動』之間的區別,因為行政官員在為了完成其任務而選擇手段時,應該有而且也的確有他自己的意志;他不是而且也不應該是一種純粹被動的工作。這是一般決策和特殊手段之間的區別。」這里,威爾遜釐清了政治與行政兩者之間的關系,指出了行政管理的運行方式和適用范圍,從而為行政學研究後來的發展從研究對象上勾畫出了一個初步的框架。
3、韋伯對不同類型的組織進行何種區分?( 答案P29—30頁頭段)
權威------組織正常運行的基礎。
韋伯認為有三種合法的權威,由此出現三種不同的組織形式,即:「神秘化組織」、「傳統組織」和「合理化-合法化組織」。其中每一種組織形態都意味著其獨特的管理機構或管理體制。當然,在現實生活中,任何組織都可以是三種組織形態的結合。
「神秘化組織」行使權威的方式是基於領導者個人的人格,它以對個人的崇拜、迷信為基礎。這種組織內在的基礎並不穩固,常常會出現「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現象。
「傳統組織」行使命令和權威的基礎是先例和慣例。存在著兩種組織形式:「世襲制」 和「封建制」。這種組織類型的權威明顯具有世襲性、封建性和絕對性的特點。
「合理化-合法化組織」行使權威的基礎是組織內部的各種規則,人們對權威的服從是由於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級體系。韋伯把它看作是現代社會中佔主導地位的權威制度。稱之為合理化的制度,是因為它被專門用來作為實現某些既定目標的手段;同時,稱之為合法化的制度,是因為在此類組織中有著一系列規則和程序,一定的時候在組織中擔負一定職務的組織成員則必須依據相應的規則和程序去行使其權威。韋伯用「官僚制」一詞來稱呼這種組織,認為只有這種與合理合法權威相適應的 組織形式才是「理想的官僚制」。
4、簡述泰勒實行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的主要內容。P43 要點
答:其主要內容有:第一通過工時研究和分析,制定一個定額或標准;第二採用一種叫做「差別計件制」的刺激性付酬制度;第三工資支付的對象是工人而不是職位,即根據工人的實際工作表現而不是根據工作類別來支付工資。
五、論述題
古德諾如何誰政治與行政的協調?
答:從西方行政學的鼻祖威爾遜在其論文《行政學之研究》中提出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後,古德諾對其進一步闡述與發展,接著眾多學者對其進行反思與批評,比如,「盡管西蒙猛烈地抨擊傳統行政學的政治與行政二分法和所謂的行政原則,並提出一種以決策為中心的行政理論,但他最終並未擺脫傳統行政學框架的束縛。 」
一、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提出與發展
行政與政治二分法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學者威爾遜和古德諾,威爾遜在《行政學之研究》一文對行政與政治的差別加以了闡述,他認為:「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極為顯著的一部分,它就是行動中的政府;它就是政府的執行,政府的操作,就是政府工作中最顯眼的部分,並且具有與政府本身同樣悠久的經歷。……行政管理是置身於『政治』所特有的范圍之外的。行政管理的問題並不是政治問題,雖然行政管理的任務是由政治加以確定的,但政治卻無須找麻煩地去直接指揮行政管理機構。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帶普遍性的事項』方面的國家活動,而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則是『國家在個別和細微事項方面』的活動。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動范圍,而行政管理則是技術性職員的事情。政策如果沒有行政管理的幫助就將一事無成』,但行政管理並不因此就是政治。」古德諾第一次從政府功能區分的角度明確提出政治與行政是政府的兩種不同功能。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指出「在所有政府體制中都存在著兩種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國家意志的表達功能和國家意志的執行功能,這兩種功能分別就是:政治與行政。」在政治與行政二分法提出的基礎上,韋伯從組織體制的角度提出了官僚制理論,繼而出現了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政治與行政二分法的合理性。
二、政治與行政的關系是密不可分,行政過程充滿政治因素
古德洛在《政治與行政》一書中這樣論述:「所謂政治,是國家意志是表現,也是民意的表現和政策的決定。它是由議會掌握的制訂法律和政策以表達表達國家意志的權力。所謂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也是民意的執行和政策的執行。」這就是著名的政治與行政兩分法的論點。這樣,古德諾就否定了立法、司法和行政的三分法,而代之以政治與行政的二分法。
三、正確看待政治與行政之間的關系的若干思考
(一)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是政治與行政協調的重要基礎。
政治與行政取得協調的基礎是政治必須對行政取得某種形式的控制。這種控制可以通過法定的制度來達到,比如,英國的內閣對議會負責的體制。在英國,人民通過對議會的控制達到他們對國家意志表達的控制後,他們就立刻著手使議會對被委以國家意志執行的政府機構有一種控制權。或者這種控制可以通過法外途徑來實現,比如美國的政黨控制行政的機制。美國是政黨,正像他們熱衷於按照必須以表達國家意志為准則,選舉具有明顯的政治色彩的團體那樣去進行行政和執行官的選舉。政黨制度由此保證了政治功能與行政功能之間的協調,而這種協調是政府成功地開展工作所必須的。不過,我們在認識到政治必須對行政實施控制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到這種控制有一定的限度,應該使這種控制擴展到國家意志的表達與執行之間產生非常需要的協調為止。如果控制擴展超出了一定限度的話,它就會立刻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只有如此,真正的民治政府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才能實現。
(二)行政的適度集權化是政治與行政實現協調的必要途徑。
協調不僅取決於政治對行政的適度控制是問題,而且還取決於行政權利是必要集中問題。國家的分權,特別是中央和地方的分權,容易造成行政力量統一性的破壞,從而使國家意志表達是執行出現問題。要控制出現這種問題,只有通過行政權的集中這個唯一的途徑。因為只有行政在一定程度上被集權化了,才能達到政治與行政功能之間的必要協調。
六、討論題:
結合我國實際談談你對關於行政環境與行政管理的論述的看法。
答:行政環境是指圍繞著行政活動直接或間接地作用和影響行政管理,行政行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懷特指出,現代國家政府行政的任務,深受這一時代政治,經濟與文化環境的影響。他認為,環境首先影響著國家的行政制度及組織。其次,國家經濟上的發展變化也直接影響著國家行政職能,任務范圍的變化發展。對此,懷特指出:「後工業革命影響到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改革,促進了國家行政管理的新概念,放任主義觀念已被拋棄。」因此現代國家的工作,正向各方面發展之中,同時因國家新政綱的各個方面均反映未行政工作的增加,於是行政范圍亦正向各方面發展。
我國當前正處於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在傳統計劃集權體制下,我國佔主流的行政總體價值觀是管制型行政價值觀,即認為政府的基本價值就在於對社會進行全方位的管制。相應地,行政系統的存在價值主要在於按少數精英領導的個人理想及經驗思維所構建起來的藍圖去改造社會、自然和人本身。
這種類型的行政體系往往需要靠行政強制與命令來加以維持;行政管製成為系統的核心功能與主要特徵。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啟動,尤其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目標的逐漸確立,服務導向型行政文化已經開始萌芽、成長。這種價值觀要求行政組織以提供公共產品與服務、改善人民經濟文化生活為基本功能與價值取向。它的興起,將對在管制型行政文化觀念下建立起來的現行行政體制產生巨大沖擊,要求行政系統在功能、結構、運行程序與規則等各個方面做出相適應的變革。
B. 急求福建電大2011春法學本科《國家賠償法》形成性測評系統的三個任務作業答案。
國家賠償法平時作業(一)
年級專業:2010秋開本法學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5分)
1 國家賠償——國家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通過法定賠償義務機關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所給予的賠償。
2 權利救濟功能——指當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收到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執行職務行為的違法侵犯並造成損害時,國家賠償所具有的對公民、組織受侵害的合法權益給予恢復或彌補的功能。
3 國家賠償法——指調整國家賠償責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的國家賠償法指國家賠償法典,即國家按照立法程序制定的系統規定國家賠償責任的原則、條件、范圍、標准、方法與程序等的法律文件。
4 危險責任原則——不論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有無過錯,只要是執行職務侵犯了相對方合法權益並造成了損害,國家即應承擔賠償責任。
5 職務違法行為——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公務人員違反法律的規定執行職務,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題3分,共15分)
1 我國國家賠償以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的――為前提條件。(C)
A.個人過錯 B.公務過錯 C.行為違法 D.無過錯責任
2 我國國家賠償包括――。(B.C.D)
A.立法賠償 B.行政賠償 C.刑事賠償 D.民事行政審判賠償
3 我國的行政賠償依照其致害原因主要包括――。(A)
A. 因行政機關或公務人員的權力作用違法而引起的行政賠償
B. 因公務機關.公務人員或國有企事業單位執行非權力性公務而 引起的行政賠償
C、軍事賠償 D.國有公共設施或管理欠缺而起的國家賠償
4.西方最早確立 國家賠償制度的國家是――。(A)
A. 法國 B德國 C英國 D美國
5.我國最早規定國家賠償責任的法律文件是――。(A)
A.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港管理暫行條例》 B.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C.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D. 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三.問答題(每題15分,共45分)
1. 為什麼要建立國家賠償制度?你認為哪一種國家賠償理論最能說明這個問題?為什麼?
答:國家賠償具有權利救濟功能、制約預防功能、公務保護功能、僑民保護功能、利益調整以及體現民主與標示法治的功能。建立國家賠償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把國家賠償責任確定下來,實現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力,以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和民主權利,使國家賠償的功能得以實現,有效地制約公共權力的膨脹和濫用,推進國家民主與法制建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主國家目的論(人權保障論)」等人權思想理論最能說明這個問題,這種理論認為保護人權是民主國家的基本目的和任務之一,當公民受到其他公民和組織的侵害時,國家有責任使其得到賠償並依法對侵權人予以懲罰,而當公民受到國家本身的侵害時,國家當然更有責任對公民的損害予以賠償。人權理論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將人的權利放在第一位,把人,尤其個體的人,從公共權力的巨大陰影和威脅中解放出來,強調公共權力的產生和行使都是為人謀福利的,是政府服務於人,而不是人侍候政府。這些觀點理論的共同點就是在國家和人民的關繫上強調平等,要求國家在享有權力的同時,必須承擔保證權力行使是為了人民的權益,不得侵犯人民的合法權益的義務,否則就要賠償。這種觀點理論對國家賠償制度的建立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也奠定了賠償法的理論基礎。
2. 我國為什麼要建立國家賠償制度?
答: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時的違法行為造成公民[組織合法權益損害的,國家自然要負賠償責任。制定一部較為統一完備的國家賠償法來調整這內關系顯得極為重要,況且,我國已具備了制定國家賠償法的現實條件。
(1).制定國家賠償法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要使國家賠償從原則到實際可行的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法律制度,國家賠償法制定也就成為必須。
(2).制定國家賠償法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要求。
(3)、制定國家賠償法,對防腐倡廉、提高行政效率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4)、制定國家賠償法,有助於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社會環境。
(5)、國家賠償法的制定也是保護我國僑民及出國人員合法權益的需要
國家賠償作為一部重要的部門法,必將在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統一法律、促進政治體制改革中發揮巨大作用。
3. 如何評價我國國家賠償法的違法原則?
答:我國國家賠償法確定的歸責原則為違法原則,即以職務違法行為為歸責的根本標准,而不問其過錯有無。違法原則以職務違法行為為歸責的根本標准,實現了認定標準的客觀化,其在擺脫過錯原則羈絆方面無疑比公務過錯理論更加干凈、徹底,不再帶有絲毫主觀虛擬色彩。「違法原則」也與憲法的規定一致,與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協調,簡單明了,好理解,易操作。
違法原則也存在一些問題,對 職務違法行為的涵義及標准如何界定,理論上爭論很大,違法原則提供的救濟范圍不如公務過錯寬。
四.案例分析(本題15分)
警察張某身著制服,為個人私慾,佯裝執行職務,為圖謀李某的財物而槍殺李某。
問:張某對李某的行為應否由國家予以賠償?試以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分析之.
答:應賠償。
國家侵權賠償構成要件為:職務行為主體、職務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
張某是國家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利用其警察身份和職務便利,身著警服,假借執行公務,為圖謀李某財物而槍殺李某,實屬職務違法行為,而非個人行為。警察張某以執行公務名義,違法侵犯無辜公民李某的生命權,具備國家侵權賠償責任的四個構成要件,根據國家賠償法有關條款,張某所在公安機關有義務為此承擔國家賠償責任。公安機關承擔了刑事賠償義務後,應依法追究張某的刑事責任。
國家賠償法平時作業(二)
年級專業:2010秋開本法學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5分)
1. 行政先行處理原則——在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請求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之前,應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由行政機關依法進行處理。
2. 行政賠償請求人——具體地說,是其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活動中違法行為的侵害,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或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行政賠償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3. 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是指因其違法行使行政職權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而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要求賠償損失的行政機關及其法律、法規授予行政權的組織。
4. 行政賠償程序——即行政賠償請求人向國家行政賠償義務機關請求行政賠償,行政賠償義務機關給予行政賠償以及通過人民法院解決行政賠償的方式、方法和步驟。
5. 行政追償——是指國家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費用後,依法責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公務員、受委託的組織和人員承擔部分或全部費用的法律制度
二、選擇題(每題4分,共20分)
1、某甲因調戲婦女被帶到派出所,有一警察從外面進來,看到某甲態度不好,便踢了某甲一腳,卻造成某甲脾臟破裂。為此――。(2、 4)
(1) 該警察所在的派出所應對某甲承擔賠償責任(2) 該警察所在的公安局應對某甲承擔賠償責任
(3) 某甲自行承擔 (4) 對某甲實行國家賠償後,對該警察實行追償
2、行政機關違法作出沒收張某錄像機的決定,張某氣憤之極而砸毀了自己的錄像機,為此――。(2)
(1)應由某行政機關賠償 (2)張某不能主張行政賠償
(3)由行政機關與張某共同承擔 (4)減輕行政機關的賠償責任
3、甲為工商局幹部,乙為公安局幹部,兩人共同違法作出沒收李某財產的決定,為此――。(2)
(1)甲乙共同賠償 (2)工商局與公安局共同賠償
(3)甲乙分別賠償 (4)工商局與公安局分別賠償
4、某縣公安局對林某違法作出拘留3天的行政處罰,林某向某市公安局申請復議,某市公安局違法作出拘留7天的行政處罰,為此――(1、 2)
(1)某縣公安局承擔賠償拘留3天的責任 (2)某市公安局承擔賠償拘留4天的責任
(3)某縣、市公安局共同賠償拘留7天的責任 (4)某市公安局承擔賠償拘留7天的責任
5、劉某擬向鎮政府要求賠償亂攤派的費用,為此,劉某應――。(1、 3)
(1)應向鎮政府提出 (2)不服鎮政府的決定,再向縣政府申請復議
(3)不服鎮政府的決定,再向縣法院提起訴訟 (4)不服縣政府的復議決定,再向縣法院提起訴訟
二、問答題(每題10分,共40分)
1、侵犯人身權的違法行政行為有哪些?
答:有以下幾點:(1)、違法拘留或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
(3)、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5)、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其他違法行為。
2、侵犯財產權的違法行政行為有哪些?
答:(1)、違法實施罰款或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的。
(2)、外對財產採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3)、違反國家規定徵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4)、造成財產損害的其他違法情形。
3、回答我國行政賠償義務機關
答: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職權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並造成損害的,該行政機關為義務機關。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實施侵害的行政機關。
(2)、法律、法規授予行政權的組織。
(3)、委託的行政機關。
(4)、行政復議機關。
(5)、上述賠償義務機關被撤消後的賠償義務機關。
4、.請求行政賠償的要件是什麼?
答:要件為;(1)、請求人的賠償請求必須是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其他任何機關均無權直接受理。(2)、請求人必須具有請求權。(3)、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3)、所提之賠償請求必須是法律規定應該賠償之損害范圍或我國國家賠償法對行政賠償的范圍有明確規定的。
三、案例分析(本題15分)
王某被 警察甲刑訊逼供致傷,因不堪忍受割脈自殺,共計化去醫葯費8萬元,問:本案應如何處理?法律依據是什麼?
答:警察甲所在公安機關應對王某的致傷承擔賠償責任。警察甲在執行職務中刑訊逼供,以暴力行為造成王某身體傷害,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4款規定,屬於國家承擔刑事賠償責任的事項。公安機關應賠償王某治傷花費的醫療費。
王某割脈自殺的行為所造成的身體傷害,與警察甲的刑訊逼供違法行為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是王某故意自傷行為直接造成的。這種情況屬於國家賠償法第17條第5款規定的「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的事項。」王某對此所花費的醫療費,公安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法平時作業(三)
年級專業:2010秋開本法學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5分)
1. 刑事賠償范圍——也稱冤獄賠償范圍,指對國家刑事賠償責任應當界定在種范圍之內。包括國家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賠償責任的積極思想事項和國家依法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消極事項兩種。
2. 刑事賠償請求人——即因行使偵查、檢察、審判和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害其人身權和財產權依照國家賠償法的有關規定有勸提起國家賠償的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3. 刑事賠償義務機關——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和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
4. 刑事賠償程序——指國家對於因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不法侵犯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而受到損害的當事人予以賠償的程序。
5. 刑事賠償的復議程序——指請求人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後,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者請求人對賠償金有異議時,向賠償義務機關的上級機關提出復議申請,由復議機關經審查而對賠償爭議作出決定的活動。
二、不定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16分)
1. 警察王某對李某刑訊逼供致傷,為此―― (B C)
A. 李某可要求王某賠償心 B. 李某可要求王某所在的公安機關賠償
C. 公安機關可在對王某賠償後,向李某追償 D.公安機關應為李某消除影響,並賠禮道歉
2. 劉某(15周歲,中學生)因參與打架斗毆被甲公安機關刑事拘留,後被乙檢察院批准逮捕,後被丙法院因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宣告無罪。為此對劉某應―― (D)
A. 甲公安機關賠償 B. 乙檢察院賠償 C. 丙法院賠償 D.不予賠償
3. 章某因故意殺人被A公安局拘留,後 被B檢察院批准逮捕,後被C法院因證據不足為由宣告無罪,為此―― (B)
A. A公安局賠償 B. B檢察院賠償 C. C法院賠償 D.不予賠償
4. 吳某依據縣法院作出的無罪判決,擬對縣公安局的拘留決定、縣檢察院的逮捕決定要求賠償,為此―― (B C)
A. 向縣法院提出 B. 向縣檢察院提出 C. 向縣公安局提出 D.向所在地中級法院提起賠償訴訟
三、問答題(共40分)
1. 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事項有哪些?
答: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事項有:在刑事訴訟中,錯誤拘留、錯誤逮捕、無罪錯判已經執行的行為;刑訊逼供、違法使用武器、警械、毆打或者以其他方法造成公民傷害或死亡的行為;違法採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造成財產損害的行為;依照審判監督程序改判無罪的,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情形。
2. 什麼是民事、行政審判賠償責任?
答:人民法院在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過程中,違法採取對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對判決執行錯誤,造成損害的,國家應負賠償責任。
3. 我國刑事賠償義務機關如何確定?
答:1、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2、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3、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的,作出一審判決的法院和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5、刑訊逼供、毆打或者以其它暴力行為造成死亡的,或者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作出上述行為的工作人員所屬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4. 刑事追償的成立要件是什麼?
答:刑事追償的成立要件是;一是執行職務的工作人員有故意或重大過失;二是必須在賠償義務機關已經行了賠償義務後才能行使追償權;三是追償權必須在法定期限內行使。
三、案例分析(19分)
沈某經市中級法院再審改判其貪污罪因證據不足不成立,為此,其擬對作出一、二審判決的縣、市法院要求賠償。試分析法律依據及程序。
答:根據此案可以看出,原一、二審法院(縣、市法院)均判定沈某有罪,而二審法院(市法院)的判決是生效判決。沈某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國家賠償法幾個問題的解釋第5條和國家賠償法第19條第4款的規定:「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 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原二審法院維持一審法院判決或者對一審法院判決予以改判的,原二審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因此,沈某應向作出二審判決的市法院請求賠償。
請求賠償的程序為:沈某先向賠償義務機關即作出二審判決的市法院提出賠償,如果沈某對市法院賠償處理決定不服或者市法院逾期不予賠償,沈某可自收到處理決定之日或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日內省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省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應根據決定程序就賠償問題作出賠償決定。
國家賠償法平時作業 四
年級專業:2010秋開本法學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名詞解釋(共25分)
1. 金錢賠償——即以貨幣支付的方式,在計算或估算損害程度後,給予受害者適當賠償額度的賠償。
2. 恢復原狀——是指負有賠償義務的機關按照被害人的願望和要求恢復損害發生前的原本狀態。
3. 國家賠償時效——時效是指一定的事實狀態持續一定時間而產生一定的法律後果的法律制度。國家賠償法規定 的時效是請求時效,即賠償請求人請求國家賠償的有效期限。賠償請求人只有在國家規定的期限內請求賠償義務機關賠償,其請求權才能實現。
4. 返還財產——是指賠償義務機關將有關財產歸還對其享有所有權的受害方的賠償形式。
5. 國家賠償法的實施——是指國家賠償規范的要求在社會中獲得實現的過程,是國家賠償法作用於社會關系的特殊形式。
二、選擇題(每題4分,共20分)
1. 我國國家賠償的方式是―― (B)
A. 金錢賠償為主,恢復原狀為輔的方式 B. 金錢賠償為主,恢復原狀,返還財產為輔的方式
C. 任意選擇的方式 D. 金錢賠償的方式
2. 我國國家賠償法所確定的賠償標准,基本上是採用―― (C)
A. 懲罰性原則 B. 補償性原則 C. 慰撫性原則 D. 綜合性原則
3. 某甲因被乙警察刑訊逼供致死,家中有父(65歲)、子(6歲)、妻子(34歲),為此,國家應賠償――。(A B C)
A. 死亡賠償金 B. 父之生活費 C. 子之生活費 D. 妻之生活費
4. 某甲被警察乙毆打致六級殘廢,為此,警察乙所在公安局應賠償―(A C )
A.醫療費 B.誤工收入 C.殘疾賠償金 D.生活費
5. 某工商局違法責令甲廠停業,為此工商局應賠償―― (A)
A. 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 B. 停業期間的一切可得性利益
C. 甲廠上一年度的稅後利潤乘以停業天數計算 D. 按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減半賠償
三、問答(40分)
1. 侵犯生命權致人死亡的賠償標准
答:侵犯生命權致人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20陪,對於死者生前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應當支付生活費。
2. 侵犯健康權的賠償標准
答:侵犯健康權的賠償標准為:1、造成身體傷害的,應支付醫療費,以及賠償因無感誤工而減少的收入,減少的收入每日賠償金按照國家上年度職工日平均工資計算,最高額度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 陪。2、造成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應支付醫療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倍,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最高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0倍。造成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對其撫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應支付生活費。
3. 侵犯財產權的賠償標准
答;一是財產被損壞、滅失或拍賣的標准,應返還的財產被損壞無法恢復原狀的,應按照損害程度給負相應的賠償金;應返還的財產滅失的,給負相與的賠償金,查封、扣押、凍結之外造成財產損壞或者滅失的,應賠償相應的金錢;財產已經拍賣的,給付拍買所得的金錢。
二是違法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造成損失的賠償標准,是賠償停產停業期間必要的經常性費用,包括租金、水電費等。
4. 對名譽權、榮譽權損害的補救
答:根據國家賠償法第30條的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司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採取了拘留或者違法採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的,錯誤拘留的、錯誤逮捕的、無罪錯判並且刑罰已經執行的,由上述違法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受到損害的,應在侵權行為影響的范圍內,為受害人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
四、分析案例(15分)
李某被警察甲在看守所借故毆打致終身殘廢,化去醫葯費6萬元,家中有母76歲,女5歲,妻子35歲。問:本案如何處理?為什麼?
答:警察甲的行為屬於司法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以暴力毆打行為造成李某身體傷害,根據國家賠償法第15條第4款和第19條的規定,警察甲所在的司法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應賠償因違法行為侵犯李某健康權所造成的身體損害(李某終身殘廢,已全部喪失勞動能力)。
具體賠償辦法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第27條第二款的規定,司法機關應向李某支付6萬元醫療費,並支付國家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20倍的殘疾賠償金,同時,對李某母親給付生活費至其死亡時止,對其女兒給付生活費至18周歲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