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房產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
1. 關於家庭財產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只要是真實意思表示,應該是有效的。
建議公證!
協議對簽署日以前的財產約定有效,對以後的財產如約定可以繼續約定
應該是有效的,但如果是惡意逃避債務就另當別論了.
個人認為,這完全是個贈與協議,應當在交付後有效。對於家用電器、傢具,本來就在被贈與人的控制中,簽定協議時,所有權轉移。對於贈與人名下的車、房、銀行存款在過名後,所有權轉移。歡迎探討!
協議有效,惡意逃避債務除外。
我認為本案所述情況與贈與關系不相符合,因贈與關系是將贈與人的財產通過協議無償轉移給受贈與人,而本案所說的家庭協議所涉及的財產是特定的,或者是夫妻共同財產、或者是一方婚前財產,協議的主體也是特定的,即夫妻之間,根據婚姻法第19條的規定,雙方所簽訂協議針對上述財產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另外雙方約定的夫妻共同財產屬於夫妻共同共有,而不能說是贈與人名下的財產即為其個人所有的個人財產,這一點也與贈與關系不一致,該協議的約定符合婚姻法的規定,應理解為對夫妻財產的分割,對夫妻雙方具有約束力。
婚姻法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謝謝張律的觀點。個人認為,第19條是承認夫妻雙方可以約定財產歸屬決定方式是「各自所有」和「共同所有」,沒有承認歸一方所有的協議方式。當然由於所有權人對財產有完全的處分權,法律認可協議的內容。從協議內容的實質上看,是夫妻一方放棄婚前財產的所有權和夫妻共同財產的應得權利分額,將其贈與另一方和子女,使得財產權屬發生變動,本歸個人所有的婚前財產轉變為另一方和子女共有,本歸夫妻共同所有的共有財產變為另一方與子女共有。所以,此協議雖然是對家庭財產的處置,但不同於一般的財產分割協議,實際上是一方放棄財產所有權的聲明。因此應當在財產實際交付時所有權才轉移。對於被贈與人實際控制的財產,所有權隨即轉移。對於贈與人名下的財產在更名前,仍保留原來的夫妻共有狀態。以上意見僅供探討。
協議只要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有效,但惡意逃避債務的除外。
對,惡意逃避債務的除外。
2. 夫妻間有關於房產的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公證嗎
您好抄!夫妻間有關於房產的襲協議不具有法律效力。我國法律規定,《房屋所有權證》(或者《房地產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是確認房產歸屬的唯一合法有效證據。夫妻間有關於房產的協議面對《房屋所有權證》(或者《房地產權證》、《不動產權證書》)是無效的,公證處不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出具《公證書》。謝謝閱讀!
3. 家庭內部簽訂的房產分割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你們家庭內部簽訂的房產分配協議不違反法律的規定,屬於你們真實意思的表示,屬於有效合同,合同簽訂各方應當按照約定處理房產事宜。你可以到法院確認你們各自房屋產權份額。
4. 夫妻間簽訂的關於房產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婚後房產協議
甲方:女,漢族,現住
身份證號碼:
聯系電話:
乙方:男,漢族,現住
身份證號碼:
聯系電話:
因乙方長期與其他女人關系曖昧,影響家庭生活,致使婚姻瀕臨破裂,現乙方有意悔改,願以實際行動加以證明,現雙方經過理智、平等地協商,自願就夫妻婚後財產達成如下公證協議:
甲乙雙方簽定本協議,其依據為我國《婚姻法》、《民法通則》、《合同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和《繼承法》相關法律之規定。經甲、乙雙方共同清點和協商,對於雙方婚後財產作出如下約定:
1、雙方於**年*月*日登記結婚,婚前及婚後各自名下財產(包括動產、不動產、有形資產等)永久歸各自所有。
2、雙方各自名下的債權、債務由各自享有及獨立承擔,與對方無關。
3、甲乙雙方任何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債務人有讓債權人知道本協議約定的義務,如債務人未履行該義務,導致法院判定本協議另一方替債務人償還債務的,債務人應當將該債權轉給償還方。
4、從該協議訂立之日起,乙方自願每月30日前支付給女方5000元用於家庭生活支出。以後雙方兒子的生活、教育、醫療費用如有增加,則雙方另行協商。
5、男方應當對女方忠實,切實承擔對家庭對婚姻的責任和義務。
約定補充如下:
房屋:座落於**市**區***小區*棟***室,總面積為***平方米的按揭商品房一套,歸甲方所有。乙方自願放棄該房屋的所有權,並自願負擔未付按揭款的一半。在婚姻存續期間,房屋產權約定為甲方個人所有,乙方未經甲方書面同意,乙方不得出租、變賣或以其他方式侵害甲方此房屋產權利益。離婚後,房屋的產權全部歸甲方所有。若甲方失蹤或死亡(失蹤在包括宣告失蹤,死亡包括事實死亡和宣告死亡),房屋產權歸甲方的父母所有。
錦州律師:網頁鏈接
本協議未盡事宜,或者因簽定本協議時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產生爭議,由甲乙雙方共同協商簽定補充協議,補充協議與本協議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因執行或履行本協議,以及因本協議產生的任何爭議,由雙方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共同友好協商解決,如協議解決不成,甲乙雙方任何一方均可向長沙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5. 家庭房產分配協議書是否有法律效力
你好
首先財產是要有處分權,簡單地說,是屬於自己的財產,自己可以處分的。
其次,要是真實的意思表示,沒有脅迫欺詐等情形、
最好找兩個見證人。
一般來說法院都是支持自己作出這樣的協議書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
6. 房產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房產合法所有人和你簽署的房產買賣協議,當然是合法有效的,前提是沒有在脅迫或欺騙前提簽署,協議內容是雙方真實意思體現。
法律依據:
《物權法》;
第十五條當事人之間訂立有關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不動產物權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合同另有約定外,自合同成立時生效;未辦理物權登記的,不影響合同效力。
第十六條不動產登記簿是物權歸屬和內容的根據。不動產登記簿由登記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不動產權屬證書是權利人享有該不動產物權的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記載的事項,應當與不動產登記簿一致;記載不一致的,除有證據證明不動產登記簿確有錯誤外,以不動產登記簿為准。
(6)家庭房產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通常情況下,房屋買賣合同的主要內容包括當事人、標的物及其數量和質量、付款、履行期限、履行方式、違約責任等。
一、當事人
房屋的出賣人一般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應註明其名稱、法定代表人、工商登記號、住所及聯系方式等基本情況。買受人如為法人或其他組織,同樣予以註明。如為自然人,則應註明其姓名、身份證件號碼、住所及聯系方式等。
二、房屋基本狀況
首先要註明出賣人出售房屋的法律依據,包括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號、土地使用權證或建設用地批准證書號、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如為預售商品房,還應明確其預售許可證號。
其次,要註明房屋的基本情況,包括具體位置、樓層、朝向、建築面積及套內建築面積等。其他裝修、裝飾等可由當事人自由約定。
三、價款及支付方式
房屋的價款包括單價與總價兩種。總價可以按幢、套或單元計價,不論商品房實際面積與約定是否存在誤差,均不對其價格進行調整。單價是按商品房面積計價,可分為依建築面積計價、依套內建築面積計價和依使用面積計價三種方式。
房屋買賣合同的價款支付方式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以所購商品房抵押貸款的方式付款,也稱按揭付款;第二,一次性付款;第三,分期付款。
按揭付款方式,應明確約定買受人應支付的首期金額及支付時間與方式,向哪家銀行申請貸款,如貸款申請不獲批准時有關事項的處理等。如為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方式,則應明確房款或各期房款的支付時間及方式。
四、房屋交付使用方式及條件
合同需明確商品房的交付時間與程序。通常由出賣人於合同約定日期前通知買受人前往商品房所在地接受交付,買受人則於交付使用通知送達後按約定或通知指定的日期接受交付。
合同應對商品房應當具備的使用交付條件約定,主要為商品房應具備必要的驗收文件,如建築工程質量驗收、消防驗收、綜合驗收登記備案表等。買受人依照合同約定的交付使用條件對商品房進行驗收。
7. 請問家庭內部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有法律效力。
訂立協議書,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作為一種能夠明確彼此權利與義務、具有約束力的憑證性文書,協議書對當事人雙方(或多方)都具有制約性,它能監督雙方信守諾言、約束輕率反悔行為,它的作用,與合同基本相同。
口頭協議一律無效;書面協議有三種形式,即合同中的條款、獨立的協議書及信函、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其他書面形式。
(7)家庭房產協議是否有法律效力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第五十三條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
(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
第五十四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
(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撤銷。
8. 家庭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主要看你是准備訂立此種協議,還是就想問問這種協議本身是否有效.
如果你是准備訂立此種協議,建議在訂立此協議的同時,到公證處辦理一份公證書.這樣效力是有保證的,而且公正性以及防止今後出現其他問題有保障.
如果你是想問問這種協議是否有效,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首先從主體上來將,無論什麼家庭協議還是任何協議,作為民事權利的形式凡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人均有訂立任何合同或協議的權利.
但對於主體方面,要注意兩方面:
一、訂立協議的主體是否具有處分某物的權利。也就是說該物的所有權是否歸某個人所有,只有其對該物品真正享有所有權,才可簽訂處分該物的權利。
二、訂立協議,要看主體是否窮盡。也就是說,家庭中幾個人訂立協議,要看該物是否是只有這幾個人具有所有權,其他人均無利害關系。比如說,父親和兩個兒子訂立一份處分房產的協議,但事實上,母親也對該房產具有所有權。因此要將繼承、共同共有等等問題均考慮清楚,才有權真正的訂立一份協議。
所以說,如果你想要訂立一份協議,最好辦理公證書,公證處的人會直接幫你分析和想到究竟需要窮盡哪些主體。而且公證機關還可以作為最具有權威的無厲害關系第三人來證明某問題。
當然了,如果是你的家中別人訂立了一份協議,涉及到了你的利益,你想看看到底他們訂的這份協議是否有效的話,你就要把事實從頭到尾的敘述清楚。包括該住房的具體由來,是否具有所有權,房產證的姓名是誰的,包括房子都誰要具體處分等問題都寫明白,這樣才能分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