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物件損害責任法律規定

物件損害責任法律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2-25 22:07:14

A. 國家物流法規定物品丟失或損壞怎麼賠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四十七條郵政企業對給據郵件的損失依照下列規定賠償:

(一)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二)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

郵政企業應當在營業場所的告示中和提供給用戶的給據郵件單據上,以足以引起用戶注意的方式載明前款規定。

郵政企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給據郵件損失,或者未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無權援用本條第一款的規定限制賠償責任。

(1)物件損害責任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不予賠償的情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

第四十八條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的給據郵件損失,郵政企業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不可抗力,但因不可抗力造成的保價的給據郵件的損失除外;

(二)所寄物品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

(三)寄件人、收件人的過錯。

第四十九條用戶交寄給據郵件後,對國內郵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年內持收據向郵政企業查詢,對國際郵件可以自交寄之日起一百八十日內持收據向郵政企業查詢。

查詢國際郵件或者查詢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規定的邊遠地區的郵件的,郵政企業應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六十日內將查詢結果告知用戶;查詢其他郵件的,郵政企業應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三十日內將查詢結果告知用戶。查復期滿未查到郵件的,郵政企業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予以賠償。

用戶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查詢期限內未向郵政企業查詢又未提出賠償要求的,郵政企業不再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條郵政匯款的匯款人自匯款之日起一年內,可以持收據向郵政企業查詢。郵政企業應當自用戶查詢之日起二十日內將查詢結果告知匯款人。查復期滿未查到匯款的,郵政企業應當向匯款人退還匯款和匯款費用。

B. 物品損壞賠償有什麼法律依據

適用民法通則!以侵權為由向法院起訴!

C. 物件脫落,墜落損害責任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侵權責任法規定,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上述規定供參考。

D. 物件致人損害責任分為哪些類型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具體如下規定,物件致人損害責任分為以下類型:

1、第八十五條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2、第八十八條堆放物倒塌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3、第八十九條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4、第九十條因林木折斷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5、第九十一條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沒有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損害的,施工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4)物件損害責任法律規定擴展閱讀

1、物件致人損害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2、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財產損失的,按照被侵權人因此受到的損失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難以確定,侵權人因此獲得利益的,按照其獲得的利益賠償;侵權人因此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3、承擔侵權責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礙;

(三)消除危險;

(四)返還財產;

(五)恢復原狀;

(六)賠償損失;

(七)賠禮道歉;

(八)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E.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的第十一章物件損害責任

第一百二十五條 【建築物等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致害責任的其他責任人】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的「其他責任人」,是指建築物等設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之外的,對損害發生負有責任的第三人。
建築物等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脫落、墜落致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喪失賠償能力,無法承擔侵權責任的,被侵權人可以直接向對此負有責任的「其他責任人」請求賠償。
第一百二十六條 【建築物等設施及其懸掛物擱置物損害責任人的不真正連帶責任】
建築物、構築物或其他設施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與擱置物、懸掛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是同一人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其中的任何人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責任的一方對於其他應當承擔最終責任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享有追償權。
第一百二十七條 【建築物等設施倒塌損害責任的建造缺陷】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建築物等設施因建造缺陷倒塌造成他人損害,不是因建築單位或施工單位責任造成的,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當先承擔賠償責任的,其承擔責任之後,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沒有能力承擔侵權責任,其他責任人對此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被侵權人可以直接向其他責任人請求承擔賠償責任。
該款規定的「其他責任人」,是指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以外的設計單位、勘測單位、監理單位以及其他有關單位等第三人。
第一百二十八條 【建築物等設施倒塌損害責任的管理缺陷】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是建築物等設施倒塌致人損害的管理缺陷。該款規定的其他責任人,是指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因管理缺陷致使建築物等設施倒塌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承擔責任的,依照本司法解釋前條第一款的規定承擔責任。
第一百二十九條 【建築物拋擲物、墜落物的加害人不明的補償責任的適用】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建築物拋擲物、墜落物加害人不明的補償責任,不是過錯責任,應當適用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確定。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該條規定的「能夠證明自己不是加害人」:
(一)損害發生時,證明人不在該建築物之中;
(二)損害發生時,證明人所處建築物位置無法實施該特定行為;
(三)證明人無法完成該行為;
(四)證明人實際沒有致損之物。
第一百三十條 【建築物拋擲物、墜落物損害責任的補償責任】
「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承擔的補償責任,為按份責任,而不是連帶責任。
「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是指實際使用該建築物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
第一百三十一條 【補償責任的范圍】
依照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確定的補償責任,以不超過被害人實際損失的50%為限。
第一百三十二條 【有關單位或個人的理解】
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有關單位或個人」,是指堆放人、傾倒人、遺撒人,以及對公共道路負有管理職責的法人或者自然人。
對公共道路負有管理職責的法人或者自然人承擔了賠償責任後,對於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的堆放人、傾倒人或者遺撒人可以行使追償權。

F. 物件損害責任糾紛的認定是怎樣的

相關法律規定: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但是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能夠證明不存在質量缺陷的除外。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因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的原因,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塌陷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使用人或者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條  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賠償後,有其他責任人的,有權向其他責任人追償。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  禁止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補償後,有權向侵權人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築物管理人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採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侵權責任。

發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條  堆放物倒塌、滾落或者滑落造成他人損害,堆放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條  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公共道路管理人不能證明已經盡到清理、防護、警示等義務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條  因林木折斷、傾倒或者果實墜落等造成他人損害,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條  在公共場所或者道路上挖掘、修繕安裝地下設施等造成他人損害,施工人不能證明已經設置明顯標志和採取安全措施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對「物件損害責任糾紛的認定是怎樣的」這一問題進行的相關解答,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關注無訟,私信咨詢。

G. 侵權責任法 物件損害責任

這位朋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十七條: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予補償。高空拋物的責任確定在舉證上實際上實行的是「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亦即原則上推定所有可能的加害人存在過錯,除非該可能的加害人舉證證明自己無過錯的例外。此處的「可能的加害人」所形成的是連帶責任,亦即不能舉證自己無過錯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對受害人進行賠償的加害人有權向其他加害人進行追償。回答完畢,望採納。

H. 損害他人物品法律法規給予怎樣處理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關鍵看你出於什麼心態而損壞還有物品的價值多少。如果你處於故意且物品價值較大達到刑法處罰的標准那麼就是故意毀壞財物罪,如果出於過失當然是民事中的侵權行為,賠償即可。

I. 民法典規定物件損害責任要賠償精神損害嗎

民法典規定物件損害責任不一定要賠償精神損害,如果物件沒有重大紀念意義,不具備人身屬性,那麼侵權人只需按照物件實際價格給予被侵權人賠償即可;如果物價對於被侵權人來說有紀念價值,則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熱點內容
北京市人口與計劃條例 發布:2025-07-12 19:28:37 瀏覽:631
法官都有啥管 發布:2025-07-12 19:27:18 瀏覽:451
安全條例57 發布:2025-07-12 19:08:31 瀏覽:813
勞動法工傷案例 發布:2025-07-12 19:07:01 瀏覽:397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 發布:2025-07-12 19:01:55 瀏覽:118
郭守傑注會經濟法考點 發布:2025-07-12 19:01:22 瀏覽:905
法學電子書資源 發布:2025-07-12 18:54:50 瀏覽:378
工商法人查詢網 發布:2025-07-12 18:54:05 瀏覽:429
勞動法計算工資用的天數 發布:2025-07-12 18:53:17 瀏覽:115
有關法治手抄報 發布:2025-07-12 18:51:50 瀏覽: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