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
A. 勞動仲裁調解協議有怎樣的效力
仲裁調解協議抄達成後,襲對當事人雙方均有約束力,但是不具備法律強制力,因此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若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的期限內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仲裁。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十四條經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調解協議書。
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
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第十五條達成調解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在協議約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協議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
B. 形式調解協議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抄1、我認為故意或者襲過失致人輕傷(或以上)的,已經是觸犯刑法了。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致人身體損害應當包括輕傷、重傷和致人死亡三種程度。因此,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公訴案件了。所以通常情況下,所有的私自私下的解決方法應當無效。
2、在上訴情況下,公安局應當立案調查而不是做中間人。不立案偵查的,應當向當事人和當地的檢察院說明理由。不能說明理由的,應當立案偵查,並在偵查結束後移交檢察院提起公訴。受害方在檢察院提起公訴時,可以要求附帶民事訴訟要求賠償。
3、公安部門的做法我認為很可能存在不合法的地方了。所以我建議你可以去公安局要求解除協議(雖然我不認為它有效力,但是做個形式也好),並要求對該案件調查。該立案的立案;不立案又不說明理由的(你們的那個協議不算是理由),你可以帶上相關資料到當地的檢察院,請求他們幫你要一個說法。在不行你再接著問吧!
但是現在的存在訴訟成本大時間長等問題。因此我強烈建議如果可以協商解決的,就最好協商解決了。我想公安局給你們調解,可能就是為了避免麻煩吧!
個人看法,希望對你有啟發。
C.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怎樣理解呢
李律師答:調解協議書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經調解員簽名並加蓋調解組織印章後生效,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履行。請注意是約束力,那麼約束力是一個什麼樣的效力?調解協議是雙方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的,是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結果,相當於合同,應當具有合同的效力。但它又是在調解組織參與下達成的,調解員代表調解組織參與調解,幫助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調解員要在調解協議書上簽名,調解組織也得在調解協議上加蓋印章,調解協議才生效。因此,調解協議不同於一般的民事合同。調解是當事人自願選擇解決勞動爭議的一種形式,調解協議是雙方自願達成的,調解協議能否得到雙方的自覺履行,主要看調解協議的內容是否是雙方真實意思的反映,如果調解協議反映了雙方的真實意思和利益,協議內容公平合理,絕大多數情況下,協議是會得到履行的。本法確立著重調解原則,強化調解的作用,主要是從完善調解制度本身加強調解工作,而不是直接賦予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如何理解調解協議的效力和性質,可以參考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對民事調解的相關規定。該《若干規定》第一條規定,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成的、有民事權利義務內容,並由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的調解協議,具有民事合同性質。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調解協議。也就是說可以理解調解協議具有勞動合同性質,是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勞動爭議案件的重要證據,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證明調解協議無效或者是可撤銷的,可以作為仲裁組織裁決和人民法院裁判的依據。調解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經程序,調解的目的是要用一種靈活、簡便的機制,盡快解決勞動爭議,因此,調解要講究效率,要及時。為了防止久調不決,有的意見建議法律應當明確規定調解的期限。因此本條規定:自勞動爭議調解組織收到調解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未達成調解協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仲裁。也就是說,調解的期限是十五天,在十五天內未達成協議的視為調解不成,當事人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D.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的法律效力怎樣理解
等同於仲裁判決,簽字後無重大誤解不能反悔,上訴到法院一般不會受理。
E.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仲裁庭審理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先行調解。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製作仲裁調解書。調解書自送達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F. 勞動仲裁調解書有法律效力嗎
律團:勞動仲裁過程中,雙方當事人調解達成協議的,應當製作仲裁調解書內。調解書的內容包括仲裁請容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由當事人在調解協議上簽名或蓋章,並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就同一請求再次申請仲裁。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調解書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G. 什麼是仲裁調解,勞動仲裁調解書有何法律效力
勞動仲來裁調解是勞動爭議各方自當事人,在勞動仲裁委員會的主持下,自願就勞動爭議事項進行的協商,其目的在於促成各方達成協議、解決勞動爭議。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調解書的,對方可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42條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第51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H. 如何理解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法律效力
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是合法有效的。
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另一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四十二條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
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製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條 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I. 勞動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您好,符合協議約定的生效條件並且不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就有效;
訂立協議書,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從制度上乃至法律上,把雙方協議所承擔的責任固定下來。作為一種能夠明確彼此權利與義務、具有約束力的憑證性文書,協議書對當事人雙方(或多方)都具有制約性,它能監督雙方信守諾言、約束輕率反悔行為,它的作用,與合同基本相同。
口頭協議一律無效;書面協議有三種形式,即合同中的條款、獨立的協議書及信函、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其他書面形式。
希望能解決您的疑問。
J. 調解協議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原因如下:
一方面,這是由於企業調解委員會的性質決定的。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既不是司法、仲裁機構,也不是行政機關,而是在職工代表大會領導下,專門處理企業內部勞動爭議的職工群眾組織。因此,企業勞動爭議調解與審判、仲裁活動不同,調解活動參加人不具有訴訟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調解委員會沒有對勞動爭議的強制處理權,對經調解達成的協議也沒有法律強制力保證。
另一方面,對調解協議的履行,《勞動法》第80條、《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11條都是這樣規定的: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議的,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當事人雙方或一方如果不履行協議應負什麼樣的法律責任,並沒有明確規定。這也說明,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書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而是主要依靠當事人之間的承諾、信任,以及道德規范的約束,依靠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因此,當事人任何一方反悔,不履行協議時,無論是另一方當事人還是調解委員會都不能強迫履行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