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法律知識培訓
㈠ 關於普及法律知識的家長心得體會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權利!
至少在發生有的事情的時候可以回在第一時間答「自救」,並且能使自己的權利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
而且了解有些法律的細節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至少自己不會沖「被害者」變成「侵權者」或者「加害者"。
總之很重要
㈡ 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
目前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十二三歲的少年犯罪持續增長。少年犯罪給家庭帶來災難,給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因此,在家庭中對子女進行法制教育,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子女成才教育必不可少的內容。那麼,在家庭中如何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呢?首先,要讓孩子知法。這一教育,應從小抓起,讓孩子及早了解 有關的法律法規,尤其是與家庭生活、孩子學習成長以及社會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一些法律,如義務教育法、青少年保護法、計劃生育法、兵役法、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等。並讓孩子了解這些法規中與孩子直接相關的有關條款和要求,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哪種行為是合法的,哪種行為是違法的,劃清守法與違法的界線。 其次,要讓孩子知道:知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守法。所以平時要不斷地教育孩子懂得法律常識,自覺遵守國家各種法律法規,絕不能視法律為兒戲,要使孩子從小成為知法守法的小公民。其三,讓孩子從小學會謙讓。有的孩子也懂得法律常識,而且也知道應該守法,但有時一碰到具體問題,由於斤斤計較,往往為了某一件小事而把法制觀念拋到腦後,做出違法的事來。現在,有不少青少年的犯罪就是這樣引發出來的。有些觸目驚心的事實,告訴人們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感情容易沖動,缺少謙讓,遇事不能讓人三分,而是一味地斤斤計較,以致失去理智,頭腦膨脹,以身試法。其四,要把法制教育的內容滲透在日常生活之中。要以生活中出現的實例,來教育孩子。
㈢ 家長與孩子一起學法律
從這次與孩子一起進行學習法律知識的過程中 我獲益良多
法律是一個公民賴以自我保護的武器 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 可以尋求法律的幫助
法律是公民用於自我約束的警鍾 只有學習法律 了解法律 才能成為一個知法 懂法 守法的公民
法律是國家發展的穩定劑 保障了國家在穩定中走向繁榮
就法律在國家政治生活 經濟生活中 以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而言 我和孩子決定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 多看有關法律的書籍和節目 增長法律知識 更好的保護和約束自己 從而為讓孩子成為國家棟梁奠定基礎
㈣ 社區家長學校可以搞法律知識講座嗎
可以啊,一般情況下家長學校講的是育兒方式和方法。
法律知識講座,講的內容要是和家庭有關,挺有創意的。
㈤ 向本班同學,家長宣傳有關法律知識,准備哪些法律
未成年保護法,侵權責任法中關於學校責任,飼養動物責任等條款,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中有關買賣合同,租賃合同的規定,繼承法,婚姻法
㈥ 怎麼學習法律知識保護自己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不法侵害,比如說被人敲詐、被人毆打、被人搶劫等等,一旦碰到了,怎麼辦呢?要教育孩子增強分辨能力,學會自我保護。國家的法律都是為保護一切合法權益、懲罰各種不法行為而制定的,也就是說在合法權益受到罪犯的不法侵害時,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面臨危險的時候,要機智勇敢地同犯罪分子作斗爭。如果畏懼罪犯的話,就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他們有恃無恐地實施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的自我防範是指個人為減少被害的可能,進行自我保護而採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根據《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0條的規定,未成人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意識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指未成年人通過加強文化修養和法律知識,自覺抵制各種不良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和侵害;另一方面是指未成年人在受到犯罪侵害後應通過法律途徑,及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具體來講,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一)未成年人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社會公共規范。
實踐證明未成年人一旦養成了種種不良習性後要矯正過來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因此,未成年人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處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社會公共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加強自我修養,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的引誘。
(二)樹立自尊、自立、自強的意識
(三)增強辯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未成年人只有學好知識,豐富社會生活經驗,鍛煉各種能力,才能對違法犯罪行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才能分清是非,未成年人還要加強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這樣有助於未成年人在遭到暴力侵害的時候,及時逃脫或者進行正當防衛,不至於受犯罪行為的隨意侵害。
(四)加強未成年人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
第一、要以躲避免受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為自己的首要任務,不提倡去同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博斗,比較明智的做法是遇事不慌,然後設法擺脫或向四周的大人呼救,或拔打「110」報警。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正在或已經受到非法侵害的就應該採取正確的途徑解決。如及時向學校、家庭或者其他監護人報告,由家長、老師或學校出面制止不法侵害,也可以向公安機關或者政府主管部門的報告。
總之各位家長要切實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如遇上不法侵害時,不要害怕,一定要沉著、冷靜,機智勇敢,要敢於檢舉揭發,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要堅信邪不可能壓正的道理,干壞事的心總是虛的,害怕的應該是他們。
㈦ 通過開家裡會的方式向家長宣傳怎樣學習憲法尊法守法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條件綜合作用的產物,集中反映各種政治力量的實際對比關系,確認革命勝利成果和現實的民主政治,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即社會制度、國家制度的原則和國家政權的組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等內容。
國家內部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的變化對憲法的發展變化起著直接作用,國際關系也對憲法發展趨勢有所影響。
神聖,神聖的定義就是凌駕於一切之上不可侵犯的絕對。所以,若是按此認識去認識憲法,是非常錯誤的。
原因很簡單,憲法若是神聖,那將人民置於何地?簡單的將憲法理解為「神聖」,並以此作為一個常識,那麼法律將成為一個巨大的牢籠,整個社會則被裝進這個籠子。我們要切記,將權力裝進法律的籠子,這里的權力很大意義上指的是個人的權力或者說不能代表人民意志的權力,提著籠子的手叫做人民。否則就類似於一些電影中出現的那種刻板的,毫無人性化的,機械化的世界。這種神聖的說法,其本質類似於祖宗之法不可改。
不管是憲法還是其他的法律,其本質只是一個工具,人民統治社會的工具。人民使用這個工具統治國家,就是依法治國,而不是法律指示人民治理國家。
但是,神聖的憲法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沒錯的。因為人民作為一個政治概念,其具體所指實為國家的統治階級。而統治階級,正是用憲法,將自己人民的身份進行確認。一個統治階級實質上只有一部憲法,在這個意義上人民和憲法是一體的。若憲法出現本質性更改,其實際意義所指,乃是國家統治階級的更替,也就是國家主權的掌握出現更替。
所以,當憲法出現根本性改動的時候,其本質就是政權的交替,其意義類同於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改朝換代。
沒有神聖的憲法,只有神聖的人民。神聖的憲法,更進一步來說,神聖的法律的認識,會使人陷入教條主義。法不容情的情是私情,而不是「人情」,這個世界上只有徇私枉法,徇公是沒辦法枉法的。法律原本存在的意義就是出於「人情」,我們常說的以德報德、以怨報怨,所謂的「報」就是人們對法律的原始渴求,其產生的土壤就是「人情」。
總的來說,憲法其本質的屬性就是民心所向,人情所系。
概念的產生
「憲法」一詞,來源於拉丁文constitution,本是組織、確立的意思。
古羅馬帝國用它來表示帝王的「詔令」、「諭旨」,以區別於市民會議通過的法律文件。
歐洲「封建」時代用它表示在日常立法中對國家制度的基本原則的確認,含有組織法的意思。
英國在中世紀時期建立了代議制度(當然這種情況在中國先秦時期是沒有的),確立了國王沒有得到議會(代議機關)同意就不得征稅和進行其他立法的原則。後來代議制度普及於歐美各國,人們就把規定代議制度的法律稱為憲法,指確認立憲政體的法律。
「憲」、「憲令」、「憲法」等詞在中國古代典籍中與「法」同義,日本古代「憲」也指法令、制度,都與現代「憲法」一詞含義不同。
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時期,隨著西方立憲政治概念的傳入,日本才有相當於歐美的概念出現。
世界各國的早期憲法形式
1898年,中國戊戌變法時,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要求清廷制定憲法,實行日本式的君主立憲。
1908年中國清政府頒布以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為藍本的《欽定憲法大綱》,從此「憲法」一詞在中國就成為國家根本法的專用詞。
世界上最早的憲法是英國的不成文憲法。
它是17世紀中期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爭奪政權過程中互相妥協的產物。通過一系列逐步限制王權和擴大資產階級政治權力的憲法性法律,如《權利法案》《人身保護法》《王位繼承法》《國會法》等,這些憲法性法律同政治慣例、司法判例一起構成了英國憲法,確立了英國立憲君主制政體和議會內閣制。
美國在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勝利後,於1776年由各州的代表參加的制憲會議草擬了《邦聯條例》,經各州批准後於1781年3月生效,成為美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憲法,開創了一個成文憲法時代。1787年9月通過的《美國憲法》於1789年4月生效,這部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制度和以三權分立為核心的總統制。1791年法國制定了歐洲大陸第一部憲法,把1789年法國大革命中誕生的《人權與公民權宣言》作為憲法的序言,在這部憲法的基礎上建立起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憲法國家,但英國憲法沒有制定出一部統一的,完整的成文法典,而是由各個歷史時期頒布的憲法性文件,法院判例和國會慣例所組成。
美國憲法是資本主義國家第一部成文憲法,它是以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勝利後通過的《獨立宣言》和聯邦條例為基礎,於1787年在費城制憲會議上制定的,在資本主義國家制憲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性文件是1908年清政府頒布的《欽定憲法大綱》,由憲政編查館參照1889年《日本帝國憲法》制定,內容上有「君上大權」和「臣民權利義務」兩個部分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