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政府部門無視法律法規責任

政府部門無視法律法規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4 22:19:17

⑴ 行政法規和政府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1、行政法規,屬於法律范疇,具有法律效應。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因此,制定行政法規是憲法賦予國務院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國務院推進改革開放,組織經濟建設,實現國家管理職能的重要手段。行

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2、政府文件屬於規范性文件,一般僅僅是行政文書,對一定范圍的人或事有約束力,而不像法律有普遍約束力。

「規范性文件」是法律中經常出現但又並不局限於法律領域的一個概念,它主要是指具有規范性(即規定權利和義務)的、適用於不特定對象的各種文件。在非法律領域,「規范性文件」主要被用來指對某一群體具有紀律約束力的文件。

例如,2013年頒布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就將共產黨的某些紀律性文件稱為「規范性文件」。正因為「規范性文件」也用於法律之外的領域,因此有的國家機關或者學者有時會使用「法律規范性文件」或者「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概念來特指那些法律上的規范性文件。

但一般的政府文件會做出相應的規定,但具體到個案時還是會根據文件再套用相關的法律法規依據。則此時就具備了法律效力。

(1)政府部門無視法律法規責任擴展閱讀:

政府文件(各級司法機關的「規范性文件」)合法性:

「規范性文件」是在法律體系中數量可觀、對公民權利和義務具有重大影響但其性質和地位卻又不甚明確的一類法律文件。

在法律缺乏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對於這類法律文件的界定和對效力等級的確定都只能在堅持法律體系統一性的前提下依據現有的法律規定予以推論。

正是基於這個指導原則,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部門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與規范性文件不加區分的做法是錯誤的,目前法理學教科書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等同於法律、將國務院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等同於行政法規的觀點也是不能成立的。

而要解決司法機關規范性文件的亂象,最可行的方法莫過於從憲法解釋入手,將這些文件直接納入現有法律體系的范疇。

當然,要將上述推論和方案真正付諸法律實踐還有待於法律予以明確規定。

法院判定政府強拆違法責任人應受何種處

法院判定政府強拆行為違法,相關的責任人應受到黨紀政紀的處分。
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法律鏈接:《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二十一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一)在行政許可工作中違反法定許可權、條件和程序設定或者實施行政許可的;
(二)違法設定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
(三)違法設定或者實施行政處罰的;
(四)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行政委託的;
(五)對需要政府、政府部門決定的招標投標、徵收徵用、城市房屋拆遷、拍賣等事項違反規定辦理的。

⑶ 小孩問我港澳台地區怎麼樣防止一些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無視法律法規,存在僥幸心理,如何回答

這個問題可能參照當地對於類似事件的管理辦法,既然那些地區在這個問題上很少發生意外,究其原因也是相應的管理制度在發揮作用,我覺得對於成功的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一下,避免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⑷ 政府部門可以代替企業行使權利嗎根據什麼法律法規

《公司法》規定:國有獨資公司不設股東會,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行使股東會職權。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可以授權公司董事會行使股東會的部分職權,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但公司的合並、分立、解散、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和發行公司債券,必須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決定;其中,重要的國有獨資公司合並、分立、解散、申請破產的,應當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審核後,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國有獨資公司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未經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同意,不得在其他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其他經濟組織兼職。
從上面看,國有獨資公司,政府部門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可以代替企業行使權力。
另外:就是企業破產而政府又是企業的債權人或受益人。

⑸ 如何對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違紀行為實施責任追究

以下是六種行政不作為亂作為表現形式,就是行政行為違法的具體表現。對於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提起行政訴訟,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

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定原則,是根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只要認定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之一的,該具體行政行為即為違法。

(一)主要證據不足

食品衛生監督員對某食品生產或經營企業進行執法監督時,認為該生產企業或經營單位有作為違法行為,要採取行政處罰,予以罰款處理,採用了罰款這種具體行政行為,但是沒有收集違法證據,或者證據不充分,這種具體行政行為就是違法的表現形式。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

適用法律、法規錯誤,這類事例在一些行政處罰決定書寫的檔案中,經常可以看到,在監督記錄中描述的所謂違法事實,從《食品衛生法》中找不到相應違法條款,在法規中也沒有。實際上就是沒有違法的法律依據。就是俗語說的:「犯了那條法不知道。」監督員只管記錄事實,不知道這事實是違反《食品衛生法》中或法規中的哪一條。就隨便牽強附會的安了一條,結果一審查,是錯誤的適用法律,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

食品衛生監督員在執法監督過程中,沒有按法定程序執法監督。如食品衛生監督員判定某食品經營單位商品質量不符合衛生標准要求,予以沒收或銷毀的行政處罰,但是,監督員在采樣時沒有按法定的隨機抽樣原則進行,只是從大宗商品中選擇幾個變質的樣品作的檢驗,不能代表大宗商品質量。對方對沒收或銷毀的行政處罰不服,就提起訴訟,經人民法院審查,監督員采樣違反法定程序,其行政行為是違法的。

(四)超越職權

超越職權,也叫越權執法。這樣越權執法行為,在《食品衛生法)頒布實施的幾年中,不少地方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在執行違法處罰時,在處罰決定中,常有越權執法字樣。如買賣雙方食品變質的處罰過程中,處罰決定常有這樣字樣:「賣方承擔買方的經濟損失。」這種決定,不僅是監督機構的越權執法,而且把監督機構置於雙方經濟糾紛中去。監督機構的這種判決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實際上是行政行為的違法表現。又如罰款處罰。罰款是《食品衛生法》授權的行政處罰權,但有的行政處罰決定中,有越權執法字樣,寫「罰當月獎金,降一級工資,撤銷行政職務」等越權字樣。食品衛生監督機構只有罰款權,沒有涉及獎金和工資權。更沒有撤銷行政職務的權力。監督記錄的這種字樣實質都是行政行為的違法。

(五)濫用職權

濫用職權在食品衛生監督實踐中,也經常有所發生。本不是監督機構的職能范圍,硬要進行監督管理,或者對菜農索辦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借故勒索。這就是濫用職權的一種表現形式。

(六)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

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要求應該給食品生產經營者辦理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 而具體執行人員長期拖延不力、,或不正面答復,或拒絕不辦。這種行為就是食品衛生監督機構依法應當作為而不作為的表現。

⑹ 政府職能部門不按法律法規執行給老百姓造成損害和權力自由該怎麼辦

屬於可訴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行為違法,依法可以及時起訴維權,

⑺ 政府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政府的責任在於:1、保障勞動者在經濟組織里平等的勞動和競爭的責任專;2、保障沒屬有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社會成員基本生活的責任;3、組織、安排和解決社 會發展的方式方法的責任;4、承擔安排、推動和發展社會公共事業的責任,特別表現在教育、文化、科技、醫療等領域;5、在外交方面保證國家的獨立主權; 6、合理安排和調節各個產業和社會的平衡發展關系。上述責任僅僅是政府承擔的比較重要的責任,其他具體責任當然還更多。總之,政府的一切責任都可以概括為 以人民生活幸福為目的。

⑻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紀律有哪些法律法規規定

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共三種編制:1、公務員編制,又叫行政編制,通過國家或地方公務員考試進入政府部門工作,是我國黨政部門的主力軍,工資參照行政級別發放;2、事業編制,通過國家或地方事業人員考試錄用。事業編制原則上只能在事業單位工作,例如學校、醫院或其他行政部門下屬事業單位,工資參照專業技能職稱發放;註:前兩種編制人員就是所謂的幹部身份。3、工勤編制,又叫工人身份,由地方人事部門負責招錄。行政、事業單位的門衛、司機皆屬此類。工資參照人事部門認定的工勤人員技能等級發放。

⑼ 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所應當承擔怎樣的法律責

依據法律規定,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行政機關違法行使職權的法律責任,詳見下面第五十五到第六十二條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五十五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沒有法定的行政處罰依據的;
(二)擅自改變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三)違反法定的行政處罰程序的;
(四)違反本法第十八條關於委託處罰的規定的。
第五十六條 行政機關對當事人進行處罰不使用罰款、沒收財物單據或者使用非法定部門制發的罰款、沒收財物單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處罰,並有權予以檢舉。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對使用的非法單據予以收繳銷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七條 行政機關違反本法第四十六條的規定自行收繳罰款的,財政部門違反本法第五十三條的規定向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或者拍賣款項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行政機關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由財政部門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追繳,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執法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財物、收繳罰款據為己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九條 行政機關使用或者損毀扣押的財物,對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條 行政機關違法實行檢查措施或者執行措施,給公民人身或者財產造成損害、給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行政機關為牟取本單位私利,對應當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不移交,以行政處罰代替刑罰,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糾正;拒不糾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行政處分;徇私舞弊、包庇縱容違法行為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執法人員玩忽職守,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遭受損害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山西大學法律碩士分數 發布:2025-07-08 03:35:15 瀏覽:222
安徽公立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7-08 03:35:12 瀏覽:482
道德與術 發布:2025-07-08 03:05:41 瀏覽:673
勞動法之前勞動關系 發布:2025-07-08 03:05:00 瀏覽:225
新電商法朋友 發布:2025-07-08 03:04:18 瀏覽:747
2015年社會與法故事頻道視頻 發布:2025-07-08 02:46:47 瀏覽:265
賈廟法院 發布:2025-07-08 02:20:46 瀏覽:985
法治理念的引導功能 發布:2025-07-08 02:15:05 瀏覽:125
條約在行政法中的適用 發布:2025-07-08 02:15:04 瀏覽:598
丹麥國婚姻法 發布:2025-07-08 02:09:22 瀏覽: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