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規范性文件有法律效力
❶ 《什麼文件》不屬於法,但具有法律效力,是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請問這是什麼文件啊
這類文件太多,舉不勝舉啊!
一、什麼叫規范性文件?
至今沒有權威的定義!但從具體規定來看,它既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也至少包括較大的市以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出的決議、決定和較大的市以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發布的決定、命令,此外還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
二、老百姓通常認為的法有哪些?
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規章,還包括兩高的司法解釋。
三、比較上述的一、二,即可知什麼明明不是法律,卻能起到了法的效力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確認的: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同時確認這些行政機關也可以為了「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一般行政規范性文件使用「決議」、「決定」、「命令」、「公告」、「通知」、「意見」等名稱。
司法解釋的形式分為「解釋」、「規定」、「批復」和「決定」四種。
在實踐中,也存在大量的如「紀要」、「條例」和「意見」等,它們都不屬於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可以作出的司法解釋,因此並不具有司法解釋的法律效力,但它們實際上都得到了地方各級法院的遵守。而且地方司法機關制定的司法解釋性文件也不少,例如,2013年《廣東省髙級人民法院辦公室關於印發<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死刑、非抗訴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的通知》、2013年《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關於依法辦理環境保護案件若干問題的實施意見》等。
事實上,並不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都等同於法律、國務院規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級都等同於行政法規,這個觀點是不能成立的。而要解決司法機關規范性文件的亂象,最可行的方法莫過於從憲法解釋入手,將這些文件直接納入現有法律體系的范疇。當然,要將上述推論和方案真正付諸法律實踐還有待於法律予以明確規定,目前《立法法》的修訂工作正在全面展開,我們也期待這次《立法法》的修訂能夠直面這些規范性文件的定位和效力問題。
❷ 能給我解釋一下行政立法的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有什麼嗎謝謝了
一、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內涵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規范性文件的概念,所謂規范性文件,是指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在一定范圍內普遍適用,長期生效的文件,主要規范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管理行為以及行政執法權的授予、委託等內容。
根據《憲法》、《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規范性文件和命令。這些把屬於法律、法規、規章、行政措施、行政決定和命令統稱為其他規范性文件。
由此可見,其他規范性文件指行政機關為實施法律、執行政策,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除法規、規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行政決定及命令。
2、其他規范性文件的特徵
(1)制定主體廣泛性。所有行政機關,上至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委,下至各鄉鎮人民政府,均有權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
(2)效力的多層級性和從屬性。其他規范性文件數量眾多,其效力與制定主體相對應,從上到下呈現多層級的特點;而且下級規范性文件不能同上級規范性文件的內容相抵觸,並分別從屬於相應的行政法規、規章。
(3)內容的規范性。其他規范性問家也是為人們提供行為規則,行為模式的,在其效力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但是它不能自行為公民設定義務,為自己創設權力,正因為如此它不屬於行政立法活動。
3、其他規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具體行政性、內部行政行為的關系
(1)其他規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的關系
通常學理上將抽象行政行為分為兩大類:行政立法行為和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行為。因此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同行政立法行為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同屬於抽象行政行為,具有規范性、重復適用性等特徵;而且制定規范性文件要以法律、法規、規章為依據。
二者的區別表現在制定主體范圍不同、效力大小不同,制定程序嚴格與否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其他規范性文件不能直接為單位或個人設定義務,為自己創設權力,而行政立法則可以。
(2)其他規范性文件同具體行政行為的關系
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是一種抽象行政行為,它並不直接指向具體的單位或個人,也不針對具體的事項,而是針對某個領域、某項工作制定的行為規則,對其效力范圍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具有普遍的約束力。而具體行政行為則是針對特定人或事作出的具有一定權利義務內容的行政決定。二者的區別顯而易見。
二者的聯系在於:制訂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一種「准行政立法」行為,它介於行政立法和行政執法之間,常常起著一種為執行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中介作用,因而在一定范圍內,其他規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亦「行政執法行為」)的依據。
(3)其他規范性文件同內部行政行為的關系
這里所述的其他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在對社會實施行政管理過程中制定的文件,嚴格說是一種外部行政行為。內部行政行為是相對於「外部行政行為」而言的,主要指行政主體在內部組織管理過程中所作的只對其行政組織內部產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為,如行政處分、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下達的行政命令等。
因此,行政機關的內部工作制度、人事任免決定、密級文件等內部性文件,不屬於本文所稱的其他規范性文件。
二、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的作用和效力
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中大量存在,並被廣泛運用,從加強行政管理,健全行政法制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這些非法律規范性文件在行政執法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1、其他規范性文件的作用
主要體現在:(1)將法律、法規、規章細化、個體化,規范行政機關行為,促進政府依法行政。(2)及時解決行政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確保法律、法規、規章在特定地區、部門的貫徹實施。93)在立法真空地帶進行調整和規范,為制定成熟的行政法規,行者功能規章提供有益探索和積累有益的經驗。
2、其他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雖然不是一種行政立法,但是一種與行政立法緊密聯系的抽象行政行為。它介於行政立法與行政執法之間,一方面,它在形式上採用制定規范的形式,類似於行政立法;另一方面,它在功能上又是為執行法律、法規、規章而制定的,接近於行政執法,在二者之間發揮著一種橋梁和紐帶作用。可見,制定其他規范性文件是行政機關具體貫徹執行法律、強化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因而說,在一定程度上,其他規范性文件也是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的依據。
行政執法依據按效力等級排列如下:
(1)憲法。(2)法律。(3)法規。(4)規章。(5)其他規范性文件。其中上位規范優於下位規范,下位規范不能與上位規范相抵觸。凡抵觸者無效。因而,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行政執法依據的前提是必須合法。如果行政機關無從判斷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時,一般不宜引用該規范性文件作為執法依據。
三、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的效力
行政訴訟的核心內容是審查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根據《性質訴訟法》第52條、第53條之規定,這個「法」僅指法律、法規以及經審查認為可以參照的規章。其他規范性文件不能成為法院裁判的依據。
同時,根據《行政訴訟法》第11條之規定,其他規范性文件也不能作為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訴訟的依據。
在司法實踐匯總,盡管一些其他規范性文件經過嚴格審查,事實上成為法院裁判的依據,但其前提也是必須合法。因而在一定意義上,其他規范性文件並不能獨立地成為法律適用的依據。
綜上所述,其他規范性文件在行政管理,行政執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在行政訴訟中卻並沒有直接依據上的意義。
❸ 什麼樣得「規定」有法律效力
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省人大和較大的市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不違反全國人大及常委會的立法條件下,當然都具有法律效力。這類規定不屬於行政法規,沒有法律效力,但是,只要不違反法律,也應該作為勞動紀律加以遵守。(憲法規定要遵守勞動紀律)。
❹ 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規范性文件對行政相對人具有約束力和執行力,如果行政相對人違反了規范性文件的規定,行政機關有權依法對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2、規范性文件對行政機關具有拘束力。規范性文件已經發布,行政機關非因法定事由並經法定程序,不得隨意撤銷和改變;
3、規范性文件是行政復議機關審理行政復議案件的依據,又是行政復議審理的對象。行政復議機關審理案件,不僅要依據法律、法規和規章,還要依據規范性文件。同時,對於復議機關自己或其下級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果復議機關認為該文件與上位法相抵觸,可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法予以撤銷或改變。對於復議機關同級或上級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果復議機關認為該文件與上位法相抵觸,應當提請上級機關或其他有權機關依法處理;
4、規范性文件在行政訴訟中可以被法院一並審理。法院如果認為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則不得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和司法建議,且應當報備案。
規范性文件是指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在一定范圍內普遍適用,長期生效的文件,主要規范行政機關的職責許可權,管理行為以及行政執法權的授予、委託等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四條 被告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
被告不提供或者無正當理由逾期提供證據,視為沒有相應證據。但是,被訴行政行為涉及第三人合法權益,第三人提供證據的除外。
第五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國務院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在對行政行為提起訴訟時,可以一並請求對該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
前款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含規章。
第六十四條 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中,經審查認為本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為認定行政行為合法的依據,並向制定機關提出處理建議。
❺ 凡是國家頒布的規范性文件,都有法律效力么
都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不同的規范性文件效力有一定的差別
❻ 地方法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立法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外的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得作出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據此規定,地方法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
一、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審判業務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頒布了《關於規范上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關系的若干意見》,該《意見》首次規范了上下級法院間的審判業務關系。其中第九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通過審理案件、制定審判業務文件、發布參考性案例、召開審判業務會議、組織法官培訓等形式,對轄區內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業務工作進行指導」。
該《意見》首次對高級人民法院在其管轄的區域內、審判實踐中遇到的一些亟待統一法律適用、相關司法解釋尚未出台時如何指導下級法院工作作了指引,使得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有了特定的稱謂——審判業務文件;而且根據該條第2款的要求:「高級人民法院制定審判業務文件,應當經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最高人民法院發現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審判業務文件與現行法律、司法解釋相抵觸的,應當責令其糾正。」
二、地方法院無權制定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規范性文件
盡管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通過意見的形式明確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通過制定審判業務文件的形式來指導下級人民法院的工作,使得該類規范性文件得到了正名,然而,無論是1987年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不應制定司法解釋性文件的批復》(下稱《批復》),2012年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不得制定司法解釋性質文件的通知》(下稱《通知》),還是2015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下稱《立法法》),當中均對地方法院是否可以制定具有普遍適用意義的規范性文件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1、《批復》規定「具有司法解釋性的文件,地方各級法院均不應制定」。
2、《通知》規定「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一律不得制定在本轄區普遍適用的、涉及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指導意見』、『規定』等司法解釋性質文件,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在法律文書中援引」;「地方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制定的帶有司法解釋性質的文件,應當自行清理。凡是與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的規定相抵觸以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司法解釋性質文件,應當予以廢止」。
3、《立法法》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外的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不得作出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
據此,高級人民法院制定的審判業務文件應是供審判人員參考、帶有指導性意義的非涉及具體應用法律問題的規范性文件,而且,這種規范性文件應是非強制性,這也是其與法律、司法解釋等的最大區別,否則,將難以理解《通知》中闡述到的「不得在法律文書中援引」的規定。對於地方法院已經制定並實施多時的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有必要督促地方法院進行一場徹底的清理活動,真正履行其監督地方法院審判工作的職責,確保國家法律的統一實施,法律所賦予當事人的訴訟權益能夠落實到位。
❼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法的生效時間: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的生效時間;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出現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法的溯及力,也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法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一般說來,法律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關於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非常具有操作性:「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一條和第七十二條規定,依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其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部門規章,又因為涉及了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所以兩個部門聯合制定了規章。部門規章在與上位法沒有沖突的情況下,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政府一個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效力劣於部門規章。當兩個文件發生沖突的時,適用部門規章。
規章的適用時間的問題。根據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原則,法律溯及既往是例外。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❽ 下列規范性文件法律效力最高的是
憲法高於一切法律~
❾ 行政立法的規范性文件具有什麼法律效力啊
行政來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源關依據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廢止行政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活動。
行政立法是行政機關作為立法主體的行政行為,所具有行政性,它是一種主體活動,所以具有立法性,它的內容主要為貫徹執行權力機關制定的法律採取行政措施,所以主工具有執行性和從屬性特點,從屬於權力機關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