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計法律責任
⑴ 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有什麼
新《會計法》第四條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內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容。雖然強調了單位負責人是本單位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但並沒有減輕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而是增大了和明確界定了會計人員在會計行為中的法律責任。首先,在現實中,會計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著違反新《會計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對這些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新《會計法》第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條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其次,會計人員作為會計機構的主體在從事會計行為的過程中,若有違反新《會計法》規定的,不管是主觀或客觀因素引起的,都將作為直接責任人員而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
⑵ 開創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新局面
【導語】2020年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重視和財政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管理緊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財政中心工作,以持續提高審計質量為核心,在全面推進會計審計監管、行業「放管服」改革、行業管理體制機制完善、行業執業環境優化、會計服務市場開放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1、圍繞提升審計質量,深入推動會計審計監管工作
組織召開持續提升審計質量座談會,分析當前會計審計監管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圍繞影響審計質量的重大問題進行集中研討,對持續提升審計質量、促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健康發展作出部署;
印發《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備案管理辦法》,保證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從審批改為備案管理的順利有序實施;
印發《財政部 國資委
銀保監會關於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管理切實提高審計質量的實施意見》,提出強化企業選聘會計師事務所主體責任、深化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監督、加大信息披露等10方面配套措施;
開展會計師事務所一體化評估,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提升。
2、圍繞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精神,積極謀劃注冊會計師行業行政審批改革
指導地方財政部門做好會計師事務所分所執業許可審批實施告知承諾改革試點;
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會計師事務所分所執業許可審批改備案;
推動解決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冠名取消地域名;
著力提升行業管理信息化水平,進一步優化管理系統功能模塊,實現與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和地方政務服務平台的對接共享,堅持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斷優化財政會計行業管理系統,提高監管效能。
積極支持新冠疫情防控,服務會計審計行業穩定發展,指導全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推動落實疫情期間年報審計和披露延期。
3、圍繞強化行業信息披露和使用,持續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日常管理
持續做好注冊會計師注冊備案及信息變更、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許可審批備案等日常管理工作;
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年度報備工作,印發《關於做好會計師事務所2019年度報備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2019年度報備工作的通知》,及時全面准確掌握行業相關信息,為加強行業管理提供決策數據。
4、圍繞審計准則等效互認,持續深化內地注冊會計師行業規范有序開放
召開「一帶一路」中俄審計准則等效會議,會議對中俄兩國審計准則評估問卷、審計准則建設體系、審計質量監管等議題進行了研討,為下一步實現中俄審計准則等效提供技術基礎;
統籌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進一步擴大開放和創新發展的會計服務開放相關措施,配合做好各類特殊開放區域建設工作,在維護國家整體利益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地方建設發展;
配合相關部門和司局開展會計審計服務對外開放相關工作,作為會計服務領域主管部門,就開放承諾等與外方交換意見,維護我國行業利益,營造公平互惠的政策環境。
5、積極開展支持性政策措施研究
就行業發展重大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廣泛聽取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對當前影響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組織力量對行業關心的、關系提升審計質量的重點領域開展集中研究,涵蓋法律責任、函證電子化、資本市場審計質量、執業環境改善、信息系統審計及咨詢業務等行業發展重點問題,為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推進世界銀行技術援助項目和部省共建課題,為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提升反舞弊水平和審計質量提供借鑒;
密切關注資本市場重點熱點問題,持續跟蹤資本市場動態,開展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意見分析,服務資本市場發展。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共有執業注冊會計師111113人,合夥人(股東)35768人,會計師事務所8628家(不含分所),其中合夥制會計師事務所4654家,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3964家,個人獨資會計師事務所10家。全行業為全國4000多家上市公司、8000多家新三板企業和420多萬家企事業單位提供審計鑒證和其他專業服務。
總體而言,注冊會計師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制度安排,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財會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
⑶ 會計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答:一、會計違反會計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具體詳見《會計法》
二、相關法律條文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帳簿的;
(二)私設會計帳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帳簿或者登記會計帳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帳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其中的會計人員,五年內不得從事會計工作。
第四十五條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⑷ 會計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什麼
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工作中,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200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明文規定:
第三十八條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 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 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 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 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