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委仲裁的法律效力
㈠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嗎
仲裁的法律效力即仲裁裁決的法律效力。是指仲裁裁決對當事人是否有約束力,是內否是終局裁決,是容否由國家強制力來保證其執行。根據我國《仲裁法》的規定,仲裁裁決實行一裁終局制度。仲裁裁決一經仲裁機構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雙方當事人應當自覺履行裁決所規定的義務,即使對仲裁裁決不服,也不能就同一糾紛再向人民法院起訴,同時也不能再申請仲裁機構仲裁。任何一方當事人如不履行裁決所規定的義務,對方當事人可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㈡ 仲裁委員會行使代位權是法律效力嗎
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行使代位權應當到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申請仲裁的效力是有待爭議的。債權人代位權是指當債務人怠於行使起對第三人(以下簡稱次債務人)的到期債權並對債權人造成損害時,法律賦予債權人以自己名義向次債務人代位行使債務人之債權的權利。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條
因債務人怠於行使其債權或者與該債權有關的從權利,影響債權人的到期債權實現的,債權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請求以自己的名義代位行使債務人對相對人的權利,但是該權利專屬於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代位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代位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相對人對債務人的抗辯,可以向債權人主張。
㈢ 仲裁委員會有法律效力嗎
勞動仲裁委員會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了裁決,並且是具有強制執行力的,如果一方不執行的話可以在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的調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的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
㈣ 仲裁裁判具有最終的法律效力
首先,仲裁是當事人採取自願的方式仲裁解決糾紛,達成仲裁協議,仲裁委員會回才受理.因為是答自願達成的協議,雙方肯定經過協商,如果不設置為最終裁決,一方或者雙方又反悔向法院起訴,那麼仲裁裁判的設置將會形同虛設,也是在浪費司法資源;其次,仲裁是以事實為根據,符合法律規定,公平合理為其原則的,並且獨立進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再起訴,便違背了其本意.所以法律上對仲裁給予了一裁終局的制度.例外情況是仲裁在法律上無效或者裁決被法院裁定撤消或不予執行的,可以重新申請或者直接起訴!
㈤ 仲裁委員會的行政性效力
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在生效後具有法律效力。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後,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㈥ 仲裁裁決書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仲裁委員會作出的仲裁裁決書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一方不按時履行裁決義務,另一方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㈦ 仲裁與訴訟的法律效力
仲裁和訴訟的區別在哪裡
1.兩者處理糾紛的機構不同。
仲裁由當地仲裁委受理,其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訴訟由法院受理,監督機構是檢察院。
2.一旦合同雙方約定選擇仲裁解決合同糾紛,就不能到法院再進行訴訟。
3.仲裁按照自願原則,訴訟則不以另一方意志為轉移。
4.受案范圍不同,仲裁只能受理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而法院則可以受理各類糾紛。
5.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制,申請撤銷時法院一般不再從實體進行審查,如程序中有明顯錯誤時可以撤銷;訴訟如對一審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不服可在二年內申請再審。
6.仲裁庭審理案件通常案情不公開,裁決不公開;人民法院實行案件公開審理原則,但依法不應公開審理的除外。
7.兩者收費不同。
訴訟費用在規定情形下可以減交、緩交、免交,而仲裁費沒有相應規定。
㈧ 仲裁裁決書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仲裁裁決書作出後,當事人在規定時間內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專,當事人屬就應當履行。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一條當事人對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裁決書,應當依照規定的期限履行。一方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受理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