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協議的法律效力
㈠ 繼承人之間簽定遺產繼承協議是否有效
只要遺產抄繼承協議書(合襲同)沒有違背法律規定,沒有漏項,是全體法定繼承人真實意思並一致同意達成的協議,該協議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不得在遺產繼承完畢後,對該協議書及所帶來的結果提出異議。
《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的法定繼承人之間,可以就按法定繼承處理的遺產分配自願達成協議,該協議只要沒有違反法律規定就是合法有效的。
㈡ 房產繼承協議書有效嗎
只要遺產繼承協議書(合同)沒有違背法律規定,沒有漏項,是全體法定繼承人真實意思並一致同意達成的協議,該協議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人不得在遺產繼承完畢後,對該協議書及所帶來的結果提出異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節錄)
第一條為了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第三條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
第四條當事人依法享有自願訂立合同的權利,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
第五條當事人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六條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第七條當事人訂立、履行合同,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八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
第六十條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義務。
㈢ 遺產繼承 私下協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遺產繼承,完全可以有繼承權的當事人進行協商解決,達成一致意見,按照協商的結果進行分配,製作協商協議,都簽字蓋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合法有效的,公證不是必須要履行的手續
㈣ 簽訂房產繼承協議,協議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根據《繼承法》,遺囑需要符合法律形式
第十七條 公證遺囑由遺囑人經公證機關辦理回。答
自書遺囑由遺囑人親筆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
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
以錄音形式立的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可以立口頭遺囑。口頭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用書面或者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的口頭遺囑無效。
並不需要雙方簽字
㈤ 這樣的房產繼承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父母不簽字沒用的
㈥ 繼承協議的法律效力
繼承協議的法律效率,繼承協議的法律效率這個你去找一個專業的人士給你去看一下。
㈦ 遺產繼承協議書是否有效
遺產繼承是指生前享有財產因死亡而轉移給他人的死者為被繼承人;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財產為遺產;依照法律規定或者被繼承人的合法遺囑承接被繼承人遺產的人為繼承人;繼承人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或者被繼承人所立的合法遺囑享有的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就是繼承權。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一般是老年人再婚,考慮到房屋財產繼承的問題,怕子女不同意結婚而簽訂的。根據婚姻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夫妻之間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這種權利是法定的,是不可剝奪的。但是夫或妻生存一方繼承死亡妻或夫一方遺產的權利,不是因被他人剝奪而失去,而是通過生前夫妻之間的協議放棄的。公民有權處分自己的權利,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對婚姻婚內婚前財產作出約定,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這里的約定也應包括對死後遺產處理的約定。因此互不繼承遺產的協議是有效的,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四條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㈧ 遺產繼承協議是否需要公正才有法律效力
放棄遺來產沒有強源制公證的法律要求,是否公證全憑繼承人的自願。但是為了避免以後的糾紛,辦理公證可能更有法律效力。 公證是採取自願原則的,也就是做出放棄遺產的意思表示,自己通過書面表述明示出來,就可以發生效力。但是為了避免以後的糾紛,辦理公證可能更有法律效力。 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所以,公民申請辦理放棄繼承權公證,有很強的時間性,一定要在被繼承人死亡後,遺產處理前這段時間提出。過了這段時間,公證處均不予受理。 如果繼承人不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則視其為接受繼承,但在遺產分割前,一旦繼承人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則溯及其自繼承開始不為繼承人。當繼承人要求只繼承部分遺產時,公證機構應當為當事人先辦理繼承權公證,再為其辦理遺產的析產協議或放棄遺產的公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