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識輕傷和輕微傷有何區別
『壹』 輕傷和輕微傷有什麼區別
輕傷和輕微傷兩者最根本的區別有兩點:1、輕微傷癒合後不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外觀容貌,而輕傷愈後人體會留下一定的外觀損害及功能障礙。2、輕微傷一般只屬於治安案件,而輕傷觸犯了《刑法》234中的條款,需承擔刑事責任。輕傷指的是伴有或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礙的輕微損傷。此種損傷在受傷時或在治療過程中對生命均無危險,勞動能力降低不超過三分之一。輕傷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礙,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輕微傷害的損傷。輕微傷是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局部組織、器官結構的輕微損害或輕度短暫功能障礙的損傷。一般輕微傷癒合後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容貌體態無影響或影響輕微。
『貳』 輕傷和輕微傷的區別
輕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是指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輕微傷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輕致人傷和致人輕微傷的區別是:1、承擔的法律後果不同。致人輕微傷,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而致人輕傷,觸犯刑法。2、處理流程不同。致人輕微傷,經過雙方同意,公安局進行調解。若調解不成,要求行政拘留,同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而致人輕傷的,首先向公安局進行報案;然後公安局根據案情進行偵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拘留、逮捕、或者取保候審;接著檢察院對案件進行審查起訴,公訴;最後法院進行審理、判決。3、能否進行調解或者和解。致人輕微傷,公安局進行調解處理的情形如下:(1)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之間發生糾紛,雙方都有過錯的。(2)未成年人、在校學生進行毆打,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3)行為人的侵害行為是由被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致人輕傷,當事人雙方對民事賠償部分達成一致的,可以向司法機關要求從輕處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第二百三十四條之一組織他人出賣人體器官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未經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的器官,或者強迫、欺騙他人捐獻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違背本人生前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違反國家規定,違背其近親屬意願摘取其屍體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叄』 輕傷和輕微傷的區別是什麼
輕傷和輕微傷兩者最根本的區別有兩點:
1、輕微傷癒合後不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外觀容貌,而輕傷愈後人體會留下一定的外觀損害及功能障礙。
2、輕微傷一般只屬於治安案件,而輕傷觸犯了《刑法》234中的條款,需承擔刑事責任。
輕傷指的是伴有或不伴有器官功能障礙的輕微損傷。此種損傷在受傷時或在治療過程中對生命均無危險,勞動能力降低不超過三分之一。輕傷是指物理、化學及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組織、器官結構的一定程度的損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礙,尚未構成重傷又不屬輕微傷害的損傷。
輕微傷是各種外界因素作用於人體,造成局部組織、器官結構的輕微損害或輕度短暫功能障礙的損傷。一般輕微傷癒合後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及容貌體態無影響或影響輕微。
拓展資料:
《刑法》 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民法通則》第119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致人身體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誤工、護理、交通、住宿、住院期間伙食補助、必要的營養等費用;損傷達到傷殘等級的,還需要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
『肆』 輕傷和輕微傷的區別
法律分析:輕致人傷和致人輕微傷的區別主要有:
1、鑒定標准不同。根據2017年1月1日實施的《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進行鑒定,輕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是指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輕微傷,是指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
2、承擔的法律後果不同。致人輕微傷,觸犯治安管理處罰法;而致人輕傷,觸犯刑法。
3、處理流程不同。致人輕微傷,經過雙方同意,公安局進行調解。若調解不成,要求行政拘留,同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而致人輕傷的,首先向公安局進行報案;然後公安局根據案情進行偵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拘留、逮捕、或者取保候審;接著檢察院對案件進行審查起訴,公訴;最後法院進行審理、判決。
4、能否進行調解或者和解。致人輕微傷,公安局進行調解處理的情形如下:(1)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之間發生糾紛,雙方都有過錯的。(2)未成年人、在校學生進行毆打,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3)行為人的侵害行為是由被害人事前的過錯行為引起的;致人輕傷,當事人雙方對民事賠償部分達成一致的,可以向司法機關要求從輕處理。
5、處罰方式不同。致人輕微傷,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3條規定,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致人輕傷的,需要承擔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三條 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並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條【故意傷害罪】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伍』 輕傷和輕微傷什麼區別,
在現在的社會中,很多打架斗毆造成損傷,輕者則輕傷,重者則重傷。因為打架斗毆把對方打成輕傷或重傷的,那就要承擔對其傷害程度的責任。而輕傷中還有輕微傷之分,雖然這兩種傷在字面上只有一個字的區別,但是這兩種傷的責任卻完全不一樣。以下就是輕傷和輕微傷的分別和承擔的責任以及造成後的法律問題。
①輕微傷:打架斗毆導致他人輕微傷的,對他人的器官功能造成輕微障礙的,稍微有點違法的,他人不服請求民事訴訟的,那麼承擔的是民事責任。民事責任主要是指對他人損失上的賠償,傷勢的醫療費用,精神損失賠償費等。而行政責任是指對當事人違法人員進行相對應的拘留,對該事的嚴重性損失的一個罰款。
②輕傷:是指有視覺或聽力或其他器官造成較輕的損傷,可以通過醫療方式痊癒的,沒有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同時也不會說對其失去勞動能力,就是對他人的身體健康弄成輕傷的,構成輕傷的這種情況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刑事責任的請求人是無法直接上訴的,要通過相關機關遞交相關事件書進行審核通過才可以對此事件展開訴訟。當然,一旦構成刑事責任的,想要通過私了來解決問題,那是不可能的。而刑事責任的處罰是根據事件人員傷勢的大小來判罪的,可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幾天的拘留。如果輕傷不作為刑事責任來看待的話,其條件是不危害其社會治安,行為不是很嚴重的,並且對人員的傷害不大的,可以交給治安來處理。此件事件如果上訴到法院上去,上訴過程中,受害方對此件事件有所改觀,可以上交諒解書讓其法院從輕處罰,這也是可以的。
那麼輕傷和輕微傷中的區別分別是什麼?
區別1:追究責任的不同。輕微傷追究的是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而輕傷追究的是刑事責任。
區別2:可不可以私了的不同。輕微傷可以雙方協議同意私了,輕傷則不可以直接私了,一定要通過合法的程序進行。
區別3:處罰方式不同。輕微傷罰款,從輕處置,而輕傷情節不會很嚴重的,幾天拘留,情節有必要對其處於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也就是說,輕傷要比輕微傷嚴重一些。
延伸閱讀:
尋釁滋事一個輕傷兩個輕微傷怎麼判刑?
雙方打架一方輕傷一方輕微傷怎麼處理?
輕傷和輕微傷的區別有哪些
『陸』 輕傷和輕微傷的區別是什麼
根據人體損傷標準的規定,人體損傷程度由重至輕劃分為重傷一級、重傷二級,輕傷一級、輕傷二級和輕微傷五個等級。其中,輕微傷和輕傷屬於不同的損傷等級,以下是區別:
一、定義不同:
輕微傷:輕微傷
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
輕傷,指的是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
二、鑒定標准不同:
1.輕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具體輕傷的鑒定標准為:
輕傷一級:
a)頭皮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 20.0cm 以上。
b)頭皮撕脫傷面積累計 50.0cm 2以上;頭皮缺損面積累計 24.0cm 2以上。
c)顱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顱底骨折伴腦脊液漏。
e)腦挫(裂)傷;顱內出血;慢性顱內血腫;外傷性硬腦膜下積液。
f)外傷性腦積水;外傷性顱內動脈瘤;外傷性腦梗死;外傷性顱內低壓綜合征。
g)脊髓損傷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礙(輕度)。
h)脊髓挫裂傷。
輕傷二級 :
a)頭皮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 8.0cm 以上。
b)頭皮撕脫傷面積累計 20.0cm 2
以上;頭皮缺損面積累計 10.0cm 2以上。
c)帽狀腱膜下血腫范圍 50.0cm 2
以上。
d)顱骨骨折。
e)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f)腦神經損傷引起相應神經功能障礙。
2.輕微傷
a)頭部外傷後伴有神經症狀。
b)頭皮擦傷面積 5.0cm2以上;頭皮挫傷;頭皮下血腫。
c)頭皮創口或者瘢痕
三、處罰不同:
輕微傷:
我國刑法規定,犯罪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而把人打成輕微傷,則屬於情節顯著輕微,所以不構成刑事犯罪,但是也是需要承擔民事、行政等法律責任的:如果選擇私下調解、和解,那就只需要得到受害方諒解並賠償醫葯費;如果私下不能和解,就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即承擔行政責任或者民事賠償。按照法律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如果受害方通過民事侵權途徑起訴到法院,打人者可能要承擔醫葯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費、誤工費、診斷費等必要的費用,具體賠償標准還要根據各地人均工資等來計算。
輕傷:在我國只要一個人故意傷害他人達到輕傷的標准,就涉嫌構成故意傷害罪。
因為輕傷屬於較輕的損害後果,法律規定的量刑也相對較輕,特別是輕傷二級屬於故意傷害罪中最輕的情況,量刑也會是該罪名下最輕的。實務中,甚至有的輕傷二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法院可能並不會認定為犯罪。
【法律依據】
例如,在其中幾個方面的規定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於2013年8月30日聯合發布《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
3.2輕傷
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
3.3 輕微傷
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
5.1.3 輕傷一級
a)頭皮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 20.0cm 以上。
b)頭皮撕脫傷面積累計 50.0cm 2以上;頭皮缺損面積累計 24.0cm 2以上。
c)顱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d)顱底骨折伴腦脊液漏。
e)腦挫(裂)傷;顱內出血;慢性顱內血腫;外傷性硬腦膜下積液。
f)外傷性腦積水;外傷性顱內動脈瘤;外傷性腦梗死;外傷性顱內低壓綜合征。
g)脊髓損傷致排便或者排尿功能障礙(輕度)。
h)脊髓挫裂傷。
5.1.4 輕傷二級
a)頭皮創口或者瘢痕長度累計 8.0cm 以上。
b)頭皮撕脫傷面積累計 20.0cm 2
以上;頭皮缺損面積累計 10.0cm 2以上。
c)帽狀腱膜下血腫范圍 50.0cm 2
以上。
d)顱骨骨折。
e)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f)腦神經損傷引起相應神經功能障礙。
5.1.5 輕微傷
a)頭部外傷後伴有神經症狀。
b)頭皮擦傷面積 5.0cm2以上;頭皮挫傷;頭皮下血腫。
c)頭皮創口或者瘢痕
《刑法》
第十三條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規定:
第四十三條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並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
(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
『柒』 法律上鑒定輕傷與輕微傷本質上的區別
輕傷使人肢體或者容貌損害,聽覺、視覺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礙或者其他對於人身健康有中度傷害的損傷,包括輕傷一級和輕傷二級。
輕微傷各種致傷因素所致的原發性損傷,造成組織器官結構輕微損害或者輕微功能障礙。
如果故意傷害人至輕傷則涉嫌刑事犯罪,而故意傷害人至輕微傷,則違反的是《治安管理處罰法》
《人體損傷程度鑒定標准》中對鑒定輕傷和輕微傷的標准有詳細的介紹,建議查閱
『捌』 輕傷害和輕微傷法律有什麼區別!
兩種傷情的鑒定標准不同:分別適用《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人體輕微傷鑒定標准》;
造成傷情的行為人應負的法律責任不同:輕微傷的,行為人要承擔行政責任,被拘留罰款,且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適用的法律有《治安管理處罰法》、《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輕傷的,行為人要被追究刑事責任,被判刑,且賠償受害人經濟損失,適用的法律有《刑法》、《民法通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