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惡意舉報幾次可能會負法律責任

惡意舉報幾次可能會負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6 18:25:25

A. 中國對惡意舉報的人在法律上是怎樣規定的

惡意舉報涉嫌誣告陷害,根據具體情節追究法律責任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司法機關認定該條規定的犯罪是誣告陷害罪。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本罪的,從重處罰。

B. 舉報不實需要負法律責任

如果不實舉報人是因證據不足或者無主觀故意,只是行使了公民監督權力但由於失察舉報失實,所需承擔的責任主要依據舉報人是否屬於惡意舉報。若並非惡意舉報,則可能需要向被舉報的人賠禮道歉等,若主觀上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可能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C. 惡意舉報要承擔怎樣的法律後果

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從重處罰。
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兩款的規定。

D. 惡意舉報付法律責任嗎

故意捏造事實應負相應法律責任,嚴重的涉嫌誣告陷害罪。

E. 對於舉報人所舉報事實,其中的幾條屬於惡意舉報,可以追究其法律責任嗎

只要舉報事實是屬實的,這就不算是惡意舉報,因為舉報事實是正確的,所以這是不能追究法律責任的。

F. 我作為舉報人會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嗎

1、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G. 如果舉報不實,會承擔什麼樣的法律責任

1、舉報人是否會承擔法律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專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屬,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H. 別人多次惡意打12345舉報,一直沒有查出問題,舉報人有什麼罪嗎

1、如果不是故意捏造事實或者偽造證據,不會構成犯罪,也就不存在負法律責任的問題。

2、舉報人是否承擔法律責任,是否為惡意舉報,應予以認定。否則,不承擔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在沒有故意誣告的情況下,對檢舉人報告的不準確或人員錯誤,將檢舉人報告的不準確或不準確的情況通知檢舉人,不予處罰。

3、根據規定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第七十二條後驗證報告不真實的,是下列情形之一,被人問或澄清,雖然沒有明確要求,但它認為有必要澄清,告密者的許可後,應當報檢察長批准,調查部門在適當程度上澄清事實:

(一)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

(二)因舉報人不準確,影響舉報人正常工作、生產、生活的。

(8)惡意舉報幾次可能會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舉報失實澄清可以採取以下方式:

根據人民檢察院關於報告失實情況工作的規定第七十五條,對報告失實情況的澄清,可以採取下列方法:

(一)通知舉報人所在單位和上級主管部門;

(二)舉行一定范圍內的澄清通報會;

(三)舉報人接受的其他澄清方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

I. 惡意舉報他人應承擔什麼後果

1、舉報人是抄否會承擔法律襲責任,要認定是否是惡意舉報。如不是,則不需要負法律責任;如果是惡意舉報,被舉報的一方可以起訴舉報人誣告陷害罪。
2、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幹部、群眾,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3、《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第17條的規定,誣告陷害罪的主體是任何年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屬於一般主體。但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誣告陷害罪的,從重處罰;雖已年滿16周歲但不滿18周歲的人犯誣告陷害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