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治安案件做偽證的法律責任

治安案件做偽證的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6 19:28:24

① 治安案件串供 作偽證怎麼處理

有證據證明作偽 證的,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六十條規定,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六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二)偽 造、隱 匿、毀 滅證據或者提供虛 假 證 言、謊 報 案 情,影響行政 執法機關依法辦案的;

② 作偽證需要負什麼樣子的法律責任

民事訴訟中,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刑事訴訟中,是證人、鑒定人、記錄人、翻譯人作偽證,意圖陷害或者隱匿罪證的,會以偽證罪定罪處罰: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三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三款 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員犯前兩款罪的,從重處罰。

(2)治安案件做偽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

訴訟參與人或其他人員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及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及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具體構成妨害作證罪。

根據刑法的規定,只有在刑事訴訟中作偽證的,才構成犯罪。在民事案件中,作偽證者不構成犯罪,但是,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這是一種妨礙民事訴訟的行為,可能會受到人民法院的相應制裁。

③ 行政案件作偽證要負什麼責任

是否作偽證需要法庭進行認定,作偽證的法律責任要看造成的後果,對方已經敗訴,說明法版院並沒有采權納對方證人的證據,因此沒有造成後果,法院不會追究其法律責任。
上訴案件規定在兩個月之內必須進行審理,有特殊情況的可以推遲一個月。

④ 在對違反治安管理條例的事件中做偽證應承擔哪些責任

同樣以違反治安管理條例作出處罰,但很輕,一般都是批評教育

⑤ 治安案件中,如何追究作偽證的偽證人的法律責任

治安案件中的偽證責任也是治安案件。警告,
罰款,
拘留等
處罰。

⑥ 做偽證要付什麼法律責任呀

《刑法》第305條規定,犯偽證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方年以上7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有舉證責任,對方當事人對其證據可以進行駁斥。

因此,當事人作偽證相對於刑事案件來說對案情的發展以及危害的結果要小的多,但是並不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證人作偽證就不追究其法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治安案件做偽證的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偽證後果

偽證行為,一般多多少少構成了妨害司法類的犯罪,有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對偽證者的制裁可以從輕掌握,進行批評教育則可。

如果偽證足以影響案件事實,但法官未採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根據法律設計的罰款、拘留按情節適用。

如果偽證影響了法官公正裁判 ,造成了嚴重後果,則法律規定對個人進行1000元以下的罰款和15日以下的拘留則顯得較輕(除非偽證者能證明法官故意採信了其偽證)。

由於中國的偽證罪僅為刑事訴訟中的偽證行為,此定義及為狹窄,因此,必須靈活而合理地運用刑法307條和自由裁量權等嚴厲地懲罰(民事)偽證者!

⑦ 治安案件做偽證後果嚴重嗎

當然啦,不知道就好,治安,城管現在在人民群眾心裡已經不是治安了,最多再過30~40中國有可能出現暴亂,現在一般有事很少求助警察

⑧ 做偽證應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刑事訴訟中作偽證:
《刑法》第307條的規定,以暴力、威脅賄買等方法指使他人作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幫助當事人偽造證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民事訴訟中作偽證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2條規定,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⑨ 治安案件中,如何追究作偽證的偽證人的法律責任

去年8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今年3月1日起該法正式施行,她是對施行二十年來的《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全面修訂。前幾天本人對該法提出不同意見,有網友多有微詞,現展開說明。
通讀該法,本人認為由於這部法律的制訂沒有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過多依賴專家,在實踐中不便操作執行,調整范圍偏窄,處罰幅度偏輕,這是一部「軟法」,由所謂「專家、學者」等「精英們」制定出的」軟法「必將誤國、誤民。

一、她是一部「專家」的法,立法與執法、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她是一部不便操作的法。

「法律的生命於在於它的執行」,一部法律制定得再好,那隻是一種書本上的法律,處在應然狀態,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從書本上的法律變成行動中的法律,從應然狀態進到實然狀態,這是法治的兩個重要條件。然而我們的這部《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制定者,除了著名學者、專家,就是高層管理人員,這些「專家」和「學者」,往往是過多地借鑒、模仿甚至照搬、照抄西方國家「人權」理念,過於理論化、理想化,他們即使深入基層,也很難真實了解基層執法環境、真實民意以及治安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僅憑簡單「移植」過來的經驗和外出考察後的感性認識,忽視我們當前所處的物生活條件這一法的最終決定性因素,更忽視了我國人口眾多、復雜,幅源遼闊,發展不平衡和科學技術等非經濟條件,召開只有「精英們」參加的所謂「專家論證會」,便倉促出台法律,造成立法與執法相脫節,容易在理論和實踐中形成真空,成為阻礙法的實施的重要因素。

比如該法第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採取有效措施,化解社會矛盾,增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然而保障這一原則得以順利實行的具體條款一字未有。這就過於理想化、原則化,試問政府如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化解社會矛盾?都什麼樣的矛盾需要政府出?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