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小作坊檢查相關法律責任

小作坊檢查相關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 2022-01-07 04:24:18

Ⅰ 2020消防法對熟食小作坊檢查不合格派出所有權罰多少錢

以規判罰。

Ⅱ 小作坊無證經營是違背什麼法律

對於無照經營做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冒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職責;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並處2萬元以下的罰金;無照經營做法規模較大、社會危害嚴重的,並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金;無照經營做法危害人體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脅迫公共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的,沒收專門用於從事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手續、產品(商品)等財物,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金

Ⅲ 造假作坊員工有法律責任

【1】作坊造假,是違法行為。

【2】黑心老闆負有主要責任,應該受到法律的嚴專懲。

【3】被雇屬佣來的員工聽從老闆的指揮,明知造假,卻為虎作倀,

也應該負有法律責任。

根據在作坊的作用,造假的數量

該拘留的拘留,該罰款罰款,應該判刑的,就判刑。

Ⅳ 企業安全辦對小作坊檢查沒通知情況下就封閉電算合法程序嗎是在2020年7月16日封

檢查不需要臨時提前告知,臨時檢查也是可以的。

Ⅳ 對食品小作坊進行取締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進行取締,主要是指對非法的食品小作坊,即是否具備必要的許可證(營業執照、食品加工許可證、衛生許可證等);
進行處罰,主要是指對違規的食品小作坊,除了上述情況外,主要針對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具備八項基本條件:1.作坊周圍應無有害氣體、煙塵、灰塵、放射性物質及其他擴散性污染源;2.食品原料處理、加工製作、包裝、貯存等場所面積能夠滿足生產要求,有必要的消毒、更衣等設施和防塵、防蠅、防鼠、洗滌以及處理廢水等衛生防護設施;3.主要生產加工設備應符合品種、數量及質量安全要求,加工工藝布局應基本合理。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等工序之間防止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4.從事食品生產的人員無傳染性疾病,並具有健康證明和健康檔案;5.具備相應的食品安全標准或者經備案的企業標准,建立了崗位質量責任、原料和食品添加劑進貨查驗記錄、食品出廠檢驗記錄、加工製作過程質量控制、質量責任追溯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6.用於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包裝、工具、設備,其材料應無毒無害,不受污染,符合衛生要求;7.食品標簽符合規定;8.具有相應的食品檢驗能力。

Ⅵ 小作坊無證經營造成人員傷亡怎麼追加刑事責任

朋友在萊州一個加工火燒石板的無證經營作坊工作中,因為高溫導致高溫中暑,經搶救無效後死亡,法院審理後判決責任三七。
就是一起勞務糾紛或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並不涉及刑事責任,無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案件已經審結。
按照一事不再理訴訟原則,發生在2018年7月份的案件,不可能再被受理。

Ⅶ 個體戶應當承擔那些法律責任

  • 民法通則中,對個體工商戶的民事責任做了規定。

  • 對個體工商戶來說,該公民個人是個體經營的民事責任的承擔者,他應該以個人的全部財產承擔經營活動中的民事責任。他的個人財產包括作為投資經營的全部資本和家庭共有財產中的應有份額。清償的順序首先以投資經營的資本清償,不足的部分以共有財產的應有份額清償。

  • 目前我國規范個體工商戶的專門法規是國務院頒布的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和國家工商局制訂城鄉個體工商戶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 城鄉個體工商戶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根據條例對於個體工商戶的法律責任作出如下規定:

  1. 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頒發營業執照擅自開業的,屬非法經營,應予取締,沒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2. 個體工商戶轉借、出賣、出租、塗改營業執照及其副本和臨時營業執照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應吊銷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

  3. 對持假營業執照或假營業執照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經營的,沒收其假照和非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4. 構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5. 對擅自改變經營者名稱和指定的經營場所,不服從監督管理的,給予警告,或處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6. 對擅自改變經營方式或者超越核準的經營范圍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7. 對擅自經營不準個體工商戶經營的商品的,沒收其非法所得,可以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及基副本或臨時營業執照。

  8. 個體工商戶逾期不辦理驗照手續且無正當理由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應收繳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

  9. 異地經營的個體工商戶逾期不辦理驗照手續的,由經營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收繳其營業執照及其副本,並退回原登記的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注銷。

(7)小作坊檢查相關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 產品質量法中規定,經營者對於以下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1. 生產銷售不符合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貨值金額等值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2. 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吊銷營業執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Ⅷ 請問一般工商查處無證小作坊是怎麼處罰的

罰款並且查封處置。

根據我國《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規定

第五條經營者未依法取得許可從事經營活動的,由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的部門予以查處;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沒有規定或者規定不明確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予以查處。

第六條經營者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由履行工商行政管理職責的部門(以下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查處。

第七條經營者未依法取得許可且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從事經營活動的,依照本辦法第五條的規定予以查處。

第八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以及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以下統稱查處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密切協同配合,利用信息網路平台加強信息共享;發現不屬於本部門查處職責的無證無照經營,應當及時通報有關部門。

第九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有權向查處部門舉報無證無照經營。

查處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受理舉報的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地址,並安排人員受理舉報,依法予以處理。對實名舉報的,查處部門應當告知處理結果,並為舉報人保密。

第十條查處部門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經營,應當堅持查處與引導相結合、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具備辦理證照的法定條件、經營者有繼續經營意願的,應當督促、引導其依法辦理相應證照。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涉嫌無照經營進行查處,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一)責令停止相關經營活動;

(二)向與涉嫌無照經營有關的單位和個人調查了解有關情況;

(三)進入涉嫌從事無照經營的場所實施現場檢查;

(四)查閱、復制與涉嫌無照經營有關的合同、票據、賬簿以及其他有關資料。

對涉嫌從事無照經營的場所,可以予以查封;對涉嫌用於無照經營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物品,可以予以查封、扣押。

對涉嫌無證經營進行查處,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採取措施。

第十二條從事無證經營的,由查處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十三條從事無照經營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法律、行政法規對無照經營的處罰沒有明確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四條明知屬於無照經營而為經營者提供經營場所,或者提供運輸、保管、倉儲等條件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處5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十五條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從事無證無照經營的,由查處部門記入信用記錄,並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公示。

(8)小作坊檢查相關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成都市郫都區2017年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小作坊(企業)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4月6日上午,由郫都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牽頭,聯合團結鎮、安靖鎮鎮政府,區公安局、區環保局、區國土局、區規建等10多家相關職能部門,開展了近年來最大力度、最大規模的無證無照企業集中拆除行動。

拆除連片無證無照經營小作坊(企業)共60餘家,佔地面積達357畝。按照整治行動計劃,在本月底前,全區所有2300餘戶無證無照經營小作坊(企業)都將被拆除完畢。

隨著挖掘機的「轟隆」作業,一棟棟加工廠房應聲倒下,今日一早,在團結鎮長河村、石橋村,郫都區集中拆除無證無照小作坊(企業)行動在這里展開,執法人員出動十餘台大型工程挖掘機,逐一將廠房拆除。

「實在是太好了,就像是拔掉了我們心裡的一根刺一樣痛快。」拆除現場,當地群眾無不拍手稱快,石橋村居民陳先明大爺說,以前這些企業不僅噪音大、粉塵重,排出來的氣味也十分刺鼻,住在附近的居民真是苦不堪言,早就盼著政府把這些無證無照的企業趕緊拆掉,這下終於還大家一個清爽干凈的環境了。

記者了解到,此前,在長河村、石橋村一帶,相連成片的無證無照的小作坊(企業)達到60多家,多為廢舊木材加工、石材加工、塑料製品類的生產企業,其生產產生的粉塵、異味、垃圾等對環境污染很大,周圍群眾也反映強烈,多次向鎮政府、區政府投訴舉報。

近幾年來,區政府、鎮政府也不斷開展整治行動,但由於這些無證無證小作坊(企業)隱蔽性強、流動性大,容易「死灰復燃」,整治效果不佳。

2018年初,郫都區啟動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小作坊(企業)專項行動,也打響了2017年生態環境保護攻堅戰,確定把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生態環境等切身利益,以及影響區域經濟健康運行重大問題的無證無照生產經營活動作為重點整治對象,堅決查處取締。

同時實施分類治理,特別對安靖鎮、團結鎮、犀浦鎮片區環境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無證無照小作坊(企業)進行強力整治規范,該拆除的一律拆除,該整改的都要整改規范。

「這次我區開展的整治無證無照經營小作坊(企業)專項行動,是近年來決心最大、力度最大、規模最大的一次行動,對這些環境污染嚴重的無證無照企業通過集中拆除,可以杜絕『死灰復燃』。」郫都區市場和質量監管局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李洪成介紹說。

集中拆除行動重點在區內的團結鎮、安靖鎮、犀浦鎮、紅光鎮等區域展開,行動中,對摸底發現的無證無照小作坊、企業發放了通告,在4月前勸其自行關閉、搬離。

到目前,多數分散的無證無照小作坊(企業)已經進行了關閉。4月底之前,這樣的集中拆除行動每周都會進行,將對全區范圍的2300餘家對環境有污染的無證無照小作坊(企業)全部拆除完畢。

Ⅸ 加工小作坊沒有營業執照被工商部門突擊檢查查到了後果會怎麼樣

加工小作坊如果沒有營業執照,工商部門突擊檢查到,輕則暫時停止營業,整頓處理;重則罰款,甚至有可能視情節輕重判刑!

Ⅹ 監督所的監督檢查,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一、民事責任

1、涉及監理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

《建築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工程監理單位不按照委託監理合同的約定履行監理義務,對應當監督檢查的項目不檢查或者不按照規定檢查,給建設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與承包單位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合同法》第二十一章「委託合同」第四百零六條規定:「有償的委託合同,因受託人造成損失的,委託人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受託人超越許可權給委託人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工程建設監理規定》第二十一條「監理單位在監理過程中因過錯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應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

這些法律、規章都對監理的違約責任作了原則規定。具體分析監理行為的過錯可能有哪些?為這些過錯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

作為非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監理單位不為建設工程的項目法人和承建單位的任何違約承擔任何責任。

1)「監理單位是建築市場的主體之一」。但監理單位並不對建設工程的質量、投資和工期的合同目標承擔任何實施義務。建設工程的質量、工期和投資實施責任應該體現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範文本)》和《合同法》之中。

《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明確規定:「建設工程合同是承包人進行工程建設,發包人支付價款的合同」。合同的主體,即發包人和承包人,沒有第三方監理人。

很明顯,《合同法》中規定的發包人和承包人之間關系,確立和包含了工程建設實施責任的全部關系。

《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二條明確規定了承包人對合同工期的責任和對工程質量的全部終身責任;第二百八十三、四、五、六條則明確了發包人對工期、費用的分擔責任,但沒有任何發包人對工程質量的分擔責任。

概括地講,「建設工程合同」明確了承包人對工程質量的全部和終身的責任,劃分出了發包人與承包人對合同期和費用責任的分擔辦法,也就是明確了合同主體雙方(而不是三方)對「建設工程合同」三大目標(質量、工期、投資)的實現責任。這是第一點要說明的。

那麼,是不是說監理就一點責任也不負了呢!不是的。監理對三大目標不負直接實施責任,但不等於監理不負其它責任,監理對三大目標的實施究竟負什麼責任呢?

2)監理單位(監理人)只對建設工程的質量、投資和工期三大目標的實施承擔監督、檢查和驗收的義務,在目前應該說承擔部分監督、檢查和驗收的義務。

監理人對工程三大目標應負的責任,應體現在發包人和監理人簽訂的《監理合同》中。正如大家所知:《合同法》第二百七十六條規定,建設工程中發包人與監理人的關系屬於「委託合同」關系。那麼,委託合同又是什麼呢?

《合同法》第三百九十六條開宗明義,「委託合同是委託和受託人約定,由受委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那麼發包人委託給監理人關於「工程建設合同」中的「事務」又能是什麼呢?其一,不可能是「建設工程合同」中規定的應該由合同主體之一的承包人應該承擔的「事務」。簡單地講,就是監督、檢查和驗收。因此,就「建設工程合同」而言,監理人不是合同責任的獨立一方;就實施而言,監理行為僅僅是發包人行使其合同權力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不是履行合同義務)。而現階段在監理委託合同中,委託人往往都保留了對「監督、檢查和驗收」的最後行使權。因此,監理人在建設工程合同中承擔的也僅僅是「監督、檢查和驗收」義務的一部分。

那麼,哪些方面能夠體現出監理人作為「建築市場的主體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呢?「監理的建築市場主體」的身份和地位,並不是體現在「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中,而是體現在「委託合同」的主體之中,體現在「公正、獨立、知主、的社會性行為原則中。

綜上所述:因為監理人不是」建設工程合同「的主體,因此監理人就不存在因為承包人的違約而對承包人承擔責任的問題,建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制訂的《建設工程監理合同》標准條件等27條約定,監理人對承包人違反合同規定的質量要求和完工(交圖、交貨)時限,不承擔責任。因不可抗力導致委託監理合同不能全部或部分履行,監理人不承擔責任。但對違反第五條規定(應認真、勤奮地工作,為委託人提供與其水平相適應的咨詢意見,公正維護各方面的合法權益)。引起與之有關的事宜,向委託人承擔賠償責任。在FIDIC合同條件中,這樣的闡述多處出現
。這些都強調了監理人在」工程建設合同」中的特殊地 位和法律關系。

2、監理人需要對自己的違約而對委託承擔責任。

作為委託合同的主體,監理單位必須對其在委託合同履行中的違約承擔民事責任。

1)監理單位受委託從事的主要工作內容。

《工程建設監理規定》第九條明確,「工程監理的主要內容是控制工程建設的投資、建設工期和工程質量;進行工程建設合同管理,協調有關單位間的工作關系」。具體的工作要求主要通過《監理合同》來體現。

2)監理單位的違約沒有給委託單位造成損失時,可以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

監理單位在《委託監理合同》責任期內的合同義務,無論如何細分和描述,都可以歸結為《合同法》中闡述的監督、檢查、驗收加上咨詢服務。在履約過程中,就工程的質量方面,凡是對承包人的工作該檢查的沒有檢查、該核驗的沒有核驗、該該通知的沒有通知、該不同意的批准了、該返工的驗收了,這些不論是否造成不良後果,就是沒有履行合同義務,就是失職;就工程的進度方面,如果承包人沒有按照合同的要求來組織項目的實施,以至於有可能影響合同工期目標的實現,而監理單位對此又沒有提出預控意見,那麼,不論是否良後果,監理單位就是沒有發揮作用,就是失職;如果業主按合同規定應該提供的條件沒有提供好,有可能影響工期而導致業主承擔違約責任,這時監理單位也沒有提出預控意見,那麼,不論是否造成不良後果,監理也就失去了服務的作用,也就是失職。
但是,上述所述的監理單位沒有履行合同義務的失職和違約,其實施責任都是在承包方和發包方,對於監理而言只是沒有發揮作用。沒發揮作用最多等於沒有參加。所以按照「監理單位不對建設工程合同主體的發包人、承包人的任何違約行為承擔任何責任」的論點,監理人的失職與建設工程合同履行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自然也構不成委託人的損失。那麼,委託人委託監理的意義又在哪呢?項目法人委託監理,與其說是發包人處於對其投資的社會效益的責任感,不如說是處於其投資的自身效益的利益感。委託人委託監理的意義,首先是為了保護發包人的合法利益,其次才是維護合同雙方的合法利益。當然,監理參與不僅要維護發包人的利益,而且還要維護承包人的合法權益。但是,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雙方當中,社會公認的弱者(是指在工程專業方面)是發包人,而不是承包人;對發包人利益的潛在侵害者是承包人,也不是監理人。監理人的失職行為可能誘發潛在侵害者成為事實侵害者,但決不存在著因果必然。侵害者應該對其侵害行為全部負責;監理作用的本質就是預防。

對於這樣的違約,如果委託合同有約定時,監理單位應該根據約定承擔支付違約金的責任。

3)監理單位的違約給委託單位造成損失的,應該承擔賠償的責任。

監理單位應該對因其過錯而給委託人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這里包含三個要素,其一,監理單位存在過錯;其二,委託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其三,監理單位的過錯與委託單位的經濟損失存在著因果關系。

監理單位的過錯能夠導致委託單位經濟損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監理單位超越委託許可權,指令承包人如何如何施工而導致工程質量達不到合同要求,由此引起發包人(委託人)違約而造成經濟損失;②監理單位超越委託許可權,指令承包人如何如何施工而導致工期延誤、費用增加,由此引起發包人(委託人)的違約而造成經濟損失;③監理單位對工程進行的檢查、驗收超過了合同規定的時限,影響了承包人的正常施工而引起發包人(委託人)的違約造成經濟損失;④監理人對承包人提出的進度款支付申請、合同外簽證、合同價格調整等要求定奪不準、審查不嚴,直接造成發包人(委託)的損失。這時,監理單位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

建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制訂的《建設工程委託監理合同》標准條件二十六條約定,監理單位對委託人的「累計賠償不應超過監理報酬的總額(除出稅金)」。

二、行政責任

執行建設監理制是國家實行基本建設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監理單位作為企業法人,建築市場的主體之一,其行為不僅受委託合同的約束,一旦違約要承擔民事責任;同時還直接受到國家法律和行政規章的約束,一旦違法還要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受到行政處罰。

《建築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工程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或者建築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的,責令改正,處以罰款,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吊銷質證書……。工程監理單位轉讓監理業務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責令停業整頓,降低資質等級;情節嚴重的,吊銷資質證書」。《工程建設監理規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行政規章也都有類似的行政處罰規定。

從以上可以看出,監理單位承擔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在主觀方面,行為是故意的,如果沒有故意就不會受到行政處罰;在客觀方面,必須有「與建設單位或建築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或轉讓監理業務」的行為,但不是必須導致後果。

三、刑事責任

1、法律規定

《建築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工程監理單位與建設單位或者建築企業串通,弄作假、降低工程質量……;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型,並處罰金。這就是所謂的犯了「工程得大安全事故罪」。

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99]16號文規定「因參建單位工作失誤導致重大工程質量事故的,除追究參建單位法定代表人的領導責任」。

2、監理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

監理單位犯「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構成要件,首先,在主觀方面,監理單位對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並不存在主觀上的故意,而是過失,也就是說,監理單位在主觀上並不希望產生重大安全事故。但是,監理單位指令施工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准」或「與建設單位或建築單位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的故意,即使發生了重大安全事故,也不構成本罪。其次,在客觀方面,監理單位必須實施了指令施工單位「違反國家規定,降低工程質量標准」或「與建設單位或建築企業串通,弄虛作假、降低工程質量」的行為,並且產生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後果。如果沒有後果,即使故意實施了這些行為也不構成本罪。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