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法律知識總結
㈠ 請教:使用仿製的專利產品相關法律知識
需要明確以下問題
甲方的專利是否是有效專利
該產品與該專利是否相同
乙方是否准備無效該專利。
㈡ 知識產權的基本常識
版權是用來表述創作者因其文學和藝術作品而享有的權利的法律用語。涉及版權的作品有:圖書、音樂、繪畫、雕塑、電影、計算機程序、資料庫、廣告、地圖和技術圖紙等。
專 利
專利是對發明授予的一種專有權利。一般來說,專利讓專利權人有權決定他人能否使用以及怎樣使用發明。為了換取這項權利,專利權人在公布的專利文獻中公開發明的技術信息。
商 標
商標是能夠將一家企業的商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的商品或服務區別開的標志。商標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當時的手工業者常常在產品上標上自己的簽名或「標記」。
工業品外觀設計
工業品外觀設計是指物品的裝飾性或美學特徵。外觀設計可以是立體特徵,如物品的形狀或外表,也可以是平面特徵,如圖案、線條或顏色。
地理標志
地理標志和原產地名稱是用於具有特定地理來源的商品的標志,這些商品具有可主要歸因於產地的品質、聲譽或特徵。最常見的是,地理標志包括商品產地的名稱。
商業秘密
商業秘密是關於可以被出售或許可的機密信息的知識產權。他人以違背誠實商業做法的方式,未經授權獲取、使用或披露此類秘密信息被視為不正當的行為並且違反商業秘密保護。
知識產權的特點
1.專有性。
即獨占性或壟斷性;除權利人同意或法律規定外,權利人以外的任何人不得享有或使用該項權利。這表明權利人獨占或壟斷的專有權利受法律嚴格保護,不受他人侵犯。只有通過「強制許可」,「徵用」等法律程序,才能變更權利人的專有權。
2.地域性。
即只在所確認和保護的地域內有效;即除簽有國際公約或雙邊互惠協定外,經一國法律所保護的某項權利只在該國范圍內發生法律效力。所以知識產權既具有地域性,在一定條件下又具有國際性。
3.時間性。
即只在規定期限保護。即法律對各項權利的保護,都規定有一定的有效期,各國法律對保護期限的長短可能一致,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只有參加國際協定或進行國際申請時,才對某項權利有統一的保護期限。
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有哪些
1.未經授權,在生產、經營、廣告、宣傳、表演和其他活動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特殊標志、專利、作品和其他創作成果;
2.偽造、擅自製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標識、特殊標志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商標標識、特殊標志;
3.變相利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特殊標志、專利、作品和其他創作成果;
4.未經授權,在企業、社會團體、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注冊和網站、域名、地名、建築物、構築物、場所等名稱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特殊標志、專利、作品和其他創作成果;
5.為侵權行為提供場所、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
6.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侵權行為。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
01
綜合類
《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三節「知識產權」
《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合同法》第十八章「技術合同」
《對外貿易法》第五章「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02
商標權類
《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03
專利權類
《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國防專利條例》
04
著作權類
《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
《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05
商業秘密類
《反不正當競爭法》
《關於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
06
植物新品種權類
《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農業部分、林業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07
特殊標志類
《特殊標志管理條例》
《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
《世界博覽會標志保護條例》
08
地理標志類
《商標法》
《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
《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
09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類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及其實施細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涉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案件審判工作的通知》
《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
10
其他類
《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的實施辦法》
《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㈢ 求文檔: 專利法框架結構及知識點總結
專利法是整個專利領域中的最上位概括了,這裡面都是知識點。
現將目錄摘抄給你,也可以算是要點框架的一種吧: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授予專利權的條件
第三章 專利的申請
第四章 專利申請的審查和批准
第五章 專利權的期限、終止和無效
第六章 專利實施的強制許可
第七章 專利權的保護
第八章 附 則
㈣ 專利交易涉及哪些要用的法律知識
一、要說專利轉讓,首先要了解技術貿易的模式。可分為如下:
1、普通許可:許可方(即專利權人)允許被許可方在規定的區域內使用其專利,許可方仍保留使用該項專利或再與第三方簽訂許可合同的權利。
2、獨占許可:被許可方取得在規定區域內使用其專利,不僅如此,還有權拒絕任何人(包括許可方)在該區域內實施。
3、獨家許可:被許可方有權在規定區域內使用,但許可方仍有權在該區域內實施。
4、分售許可:被許可方可以在許可方的同意下,以自己的名義許可第三方實施許可方的專利。
5、交叉許可:兩個專利權人以技術互惠交換的形式相互使用對方的專利,這是因為雙方的技術交叉,一方為了實施其專利必須運用到另一方的專利,如:改進發明方與原發明方,改進方要實施,需要利用原發明;原發明方要發展,也要使用改進的發明。
6、專利申請權與專利權轉讓:原專利申請人將其申請權或原專利權人將其專利權轉讓出去。
二、企業在引進專利前應做好調研工作:
1、檢索一下專利文獻,從中找出眾多同類技術,然後貸比三家,擇優篩選;
2、了解該專利的法律狀態:是何種專利?是已申請但還未授權的,還是已被授權的,或是失效的專利?
3、了解該專利的技術成熟程度:是僅限於設計階段,是處於實驗室中試階段,還是已進入生產階段?該專利已往的推廣應用情況如何?
4、對該專利進行經濟分析:投產時需要投資多少?產品銷售如何?利潤有多少?
5、國有國情,廠有廠情。該專利能否適合在本企業投產?還須引進哪些技術、設備?等等。
三、雙方應認真簽訂專利許可證合同
合同有以下條款:
1、前言;
2、定義;
3、合同的標的:指技術范圍的確定和說明。寫明專利的種類、名稱、申請日、批准日、有效期等;
4、費用的支付:分為:一次總算支付;提成費(按銷售金額或利潤確定提成比例);入門費加提成費(簽訂合同後,預付一筆費用,然後每年再按銷售金額或利潤來提成);技術入股(專利權人以其專利技術作為股份投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5、技術資料的支付:規定技術資料的范圍、交付時間、地點、驗收方法;
6、技術改進:簽約後一方對該專利技術的改進,其成果歸誰所有及另一方的利益問題;
7、技術服務和人員培訓:被許可方獲得技術資料後可能無法製造出合格產品,還須許可方提供培訓、指導等;
8、保密條款:主要涉及know-how(技術秘密),被許可方應對許可方負有保密的義務;
9、擔保條款:雙方各自互相給予對方履行合同的許諾;
1o、爭議的解決:規定雙方發生爭議後的解決辦法;
11、違約:對不履行或不按時履行合同等違約的處理;
12、合同的生效日、有效期限、終止及延期。
㈤ 專利法律知識從哪一年開始改變題型
14.C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圖書出版者經作者許可,可以對作品修改、刪節。報社、期刊社可以對作品作文字性修改、刪節。對內容的修改,應當經作者許可。15.ATrips協議作為涉及到原產地名稱保護的最新國際公約,它對原產地名稱(協議中稱為「地理標志」)進行了更為明確的界定16.C《專利法》第62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17.C《著作權法》第十八條規定,「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18.C《著作權法》第十七條受委託創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託人和受託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於受託人。19.D改編權,是指改編作品的權利:即改變原作品,創作出具有獨創性的新作品的權利。改編主要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不改變作品原來類型而改編作品,如將長篇著作縮寫為簡本。二是在不改變作品基本內容的情況下將作品由一種類型改編成另一種類型,如將小說改編成劇本。20.B《著作權法》第二條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21.D《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公民的作品,其發表權、本法第十條第一款第(五)項至第(十七)項規定的權利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其死亡後五十年,截止於作者死亡後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22.B《著作權法》第十五條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由製片者享有,但編劇、導演、攝影、作詞、作曲等作者享有署名權,並有權按照與製片者簽訂的合同獲得報酬。23.個人覺得無答案原《著作權法》第三十條規定:「合同約定圖書出版者享有專有出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十年,合同期滿可以續訂。」修改後的著作權法取消了期限的限制,這意味著可以由合同雙方自行約定期限。圖書出版合同的期限一般從合同成立時起算,至約定的期限終了時止。24.C「按照國外學術研究最重要的規范指導書之一《美國語文學會研究論文寫作指南》的定義,「剽竊」指的是一種欺騙形式,它被界定為「虛假聲稱擁有著作權:即取用他人思想之產品,將其作為自己的產品拿出來的錯誤行為。」……25.B職務發明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分為兩類:一類是執行本單位任務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包括下列三種情況:……(3)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26.D《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在下列情況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不向其支付報酬,但應當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並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一)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27.B《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三)沒有參加創作,為謀取個人名利,在他人作品上署名的;……28.個人覺得應該是五年《商標法》第四十一條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規定的,或者是以欺騙手段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取得注冊的,由商標局撤銷該注冊商標;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本法第十三條、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三十一條規定的,自商標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商標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對惡意注冊的,馳名商標所有人不受五年的時間限制。除前兩款規定的情形外,對已經注冊的商標有爭議的,可以自該商標經核准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裁定。29.A答案年代不準確世界上第一部現代專利法是英國1623年的《壟斷法規》。30.C
㈥ 專利法律問題
此問題的回答應該分兩方面:
首先,如果在美國僅僅是申請,還沒有授權,也就是還沒有公開,那麼在中國申請專利不論是發明或實用新型都可能授權,但是如果美國的專利申請日用這份專利作為優先權進入中國,那麼中國的專利最後仍然站不住腳。
其次,如果美國已經公開了,那麼在中國申請發明幾乎就是不可能,除非審查員沒有檢索到。但是在中國申請實用新型會得到授權,因為不經過實質審查。
如果申請成功的話,美國人也不能在中國生產該產品,除非將中國的相同技術的專利無效掉,中方不涉及侵權的問題。
㈦ 專利的法律含義
在我國,專利的含義有兩種:
一 口語中的使用,僅僅指的是"獨自佔有"。例如"這僅僅是我的專利"。
二知識產權中的三重意思,比較容易混淆。
第一:專利權的簡稱,指專利權人對發明創造享有的專利權,即國家依法在一定時期內授予發明創造者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獨占使用其發明創造的權利,這里強調的是權利。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這種權利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徵得專利權人的授權或許可。
第二:指受到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即專利技術,是受國家認可並在公開的基礎上進行法律保護的專有技術。"專利"在這里具體指的是技術方法--受國家法律保護的技術或者方案。(所謂專有技術,是享有專有權的技術,這是更大的概念,包括專利技術和技術秘密。某些不屬於專利和技術秘密的專業技術,只有在某些技術服務合同中才有意義。)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後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該國內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並需要定時繳納年費來維持這種國家的保護狀態。
第三:指專利局頒發的確認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的專利權的專利證書或指記載發明創造內容的專利文獻,指的是具體的物質文件。
㈧ 對知識產權法的理解和體會
要寫明知識產權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作用,實施知識產權法在社會的地位。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建立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制度,實施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建立重復侵權、故意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逐步建立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案例指導機制和重大案件公開審理機制。加強對案件異地執行的督促檢查,推動形成統一公平的法治環境。
(8)專利法律知識總結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工作機制,培育和發展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
2、引導代理行業加強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機構監管水平。
3、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將知識產權出質登記、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涉企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願者制度,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