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保密法律責任制

保密法律責任制

發布時間: 2022-01-07 07:04:45

1. 違犯保密法律法規規章制度的,或發生涉密的,領導幹部應當承擔什麼 責任

未簽保密協議,侵害商業機密,只能依法處理。但由於未簽保密協議,義務內容、保密對象、保密期限等相關問題不易界定,追究責任會有困難。

2. 屬於違反保密法律應承擔責任的是哪些

您好,《抄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襲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違反約定需要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如果情況嚴重可能觸犯刑法泄露商業秘密罪,受到刑法處罰。
以上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3. 新《保密法》規定了那些法律責任

1、保密工作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7條規定:機關單位應當實行保密工作責任制。主要是實行黨政領導幹部保密工作責任制。

2、定密責任:新《保密法》第12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及其指定的人員為定密責任人,負責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工作。

3、定密不當責任:新《保密法》第49條第2款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4、知悉范圍確定責任:新《保密法》第16條規定:機關單位負責人應當根據工作需要批准國家秘密知悉人員的范圍。

5、發生泄密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49條第1款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給予處分。

6、查處不力領導責任:新《保密法》第47條規定:對違反保密規定的人員拒不依法處分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依法予以處理。

7、新《保密法》改「結果罰」為「行為罰」。該法第48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不論是否造成泄密後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非法獲取、持有國家秘密載體的;

(2)買賣、轉送或者私自銷毀國家秘密載體的;

(3)通過普通郵政、快遞等無保密措施的渠道傳遞國家秘密載體的;

(4)郵寄、托運國家秘密載體出境,或者未經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攜帶、傳遞國家秘密載體出境的;

(5)非法復制、記錄、存儲國家秘密的;

(6)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國家秘密的;

(7)在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或者未採取保密措施的有線和無線通信中傳遞國家秘密的;

(8)將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接入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的;

(9)在未採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在涉密信息系統與互聯網及其他公共信息網路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

(10)使用非涉密計算機、非涉密存儲設備存儲、處理國家秘密信息的;

(11)擅自卸載、修改涉密信息系統的安全技術程序、管理程序的;

(12)將未經安全技術處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計算機、涉密存儲設備贈送、出售、丟棄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有上述行為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4. 保密工作責任制的內容有哪些

保密工作責任制的內容有:

(一)不該說的機密,絕對不說。

(二)不該問的機密,絕對不問。

(三)不該的看機密,絕對不看。

(四)不該記錄的機密,絕對不記錄。

(五)不在非保密本上記錄機密。

(六)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機密。

(七)不在公共場所和家屬、子女、親友面前談論機密。

(八)不在不利於保密的地方存放機密文件、資料。

(九)不在普通電話、明碼電報、普通郵局傳達機密事項。

(十)不攜帶機密材料游覽、參觀、探親、訪友和出入公共場所。

相關法律規定:

《憲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實行精簡的原則,實行工作責任制,實行工作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制度,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反對官僚主義。

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國家工作人員就職時應當依照法律規定公開進行憲法宣誓。

5. 違反保密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或造成泄密的領導應付什麼責任

違反保密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或造成泄密的領導應付《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主席令第28號,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網頁鏈接第五章規定的法律責任:違反規定的予以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我國保密法律責任主要包括哪些

(一)行政責任。根據《保密法》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和第五十一條的回規定,保答密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形式。
(二)刑事責任。《保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違反保密法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保密法律責任除了上述兩種基本形式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情形,即《保密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所規定的,對尚不構成犯罪,且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所在機關單位予以處理。
這類人員不屬於組織人事和監察機關規定的可以給予行政處分的范圍,應依據所在機關單位內部管理規定,或者合同約定條款追究相關責任,具體處理方式包括經濟處罰、解聘等。
【法律依據】
《保密法》第四十九條,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發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不適用處分的人員,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督促其主管部門予以處理。機關、單位違反本法規定,對應當定密的事項不定密,或者對不應當定密的事項定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有關機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

7. 泄露國家秘密行為者依法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泄露來國家秘密行為者應源依法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為境外的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第三百九十八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反保守國家秘密法的規定,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規定酌情處罰。

8. 保密工作的保密責任制

為保守黨和國家秘密,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特製定局領導幹部保密工作責任制。
1、局領導必須模範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和下列保密責任制。
①不泄露知悉的黨和國家秘密。
②不在無保密保障的場所閱辦秘密文件、資料。
③不使用無保密保障的電信通信傳輸黨和國家秘密。
④不在家屬、親友、熟人和其他無關人員面前談論涉及黨和國家秘密事項.
⑤不在私人通訊及公開發表的文章、著作中涉及黨和國家秘密內容.
⑥不得攜帶秘密文件、資料參加社交活動。
⑦不在出國訪問、考察等外事活動中攜帶秘密文件、資料。
⑧不在接受來訪和采訪活動中涉及黨和國家秘密。
⑨閱辦完畢的秘密文件、資料應按規定及時清退、歸檔。
2、現職地、縣級幹部閱辦秘密文件、資料和辦理其他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事務,應在辦公室進行。
3、局領導因病住院,某些急辦秘密文電確需送醫院辦理的,應指定專人隨送隨辦並及時收回,不得泄露與擴散。
4、局領導及其身邊工作人員發生泄密問題,應主動及時向機關和保密部門報告,並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及時採取補救措施,避免和減少損失。
5、局領導幹部故意或者過失泄露國家秘密,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186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凡違反《保密法》規定,泄露國家秘密,不夠刑事處罰的,單位有權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