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保密協議法律效力
Ⅰ 保密協議沒有補償 到底有沒有法律效力
禁業限制期間不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除協議。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與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它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保密事項,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由此可見,保密協議的經濟補償,是在競業限制期間。勞動合同履行期間,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是勞動者法定義務,用人單位是否支付保密費均不受影響。但勞動關系解除之後,競業限制期間,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保密協議沒有約定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且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按月支付經濟補償金。
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除競業限制約定並支付3個月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 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法釋〔2013〕4號
第六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但未約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要求用人單位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平均工資的30%按月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前款規定的月平均工資的30%低於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
第七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當事人解除勞動合同時,除另有約定外,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勞動者履行了競業限制義務後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八條 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約定了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三個月未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約定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九條 在競業限制期限內,用人單位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在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時,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額外支付勞動者三個月的競業限制經濟補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條 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後,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按照約定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Ⅱ 關於員工保密協議是否受法律保護
如果你簽了是有法律效力的,但你原公司的公司必須按月給你保專密費
而且協議約定不能超過屬兩年
如果公司沒有給你保密費
可視為協議無效
費用好像與你當時的在職公司有聯系的
我們公司以前跟人也簽過,後來覺得沒什麼效果,而且費用太高
他在同行業工作給我們公司帶來的損失遠比我們支付的費用低
除非你是撐握了公司的核心機密
Ⅲ 勞動合同和保密協議不同時簽,這樣的保密協議有效嗎
是具有的效力的,保密協議應附於勞動合同存在,並且保密時間根據行業和職位的不同也有所差別。一般根據行業習慣來制定
Ⅳ 在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前提下,簽的保密協議是否有效
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保密協議是無效的。
1.區分保密條款與競業限制條款: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如果你們簽訂了保密協議,你就應當遵守,哪怕沒有簽訂,對於一些單位的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事項你也不應透露。
2.競業限制條款是為保護用人單位商業秘密服務的,是保護商業秘密的一種手段。競業限制期間,用人單位要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作為對勞動者就業權利限制補償,用人單位要給予承擔競業限制義務的勞動者以經濟補償。單位約定保密費已經在工資里,這是不行的,單位沒有按月支付給你支付經濟補償。這個約定就無效。你可以去從事類似的工作。
Ⅳ 公司簽訂的保密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1、法律允許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通過合同約定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權利和義務回。《勞動合同法》第23條第答一款也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2、因此,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保密約定,既可以以保密條款的形式寫入勞動合同,也可以單獨訂立一份保密協議。兩種形式的效力是相同的。
Ⅵ 勞動合同條款中加入保密協議條款是否有效
可以,雙方協商一致,內容不違法就有效
《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第二十四條競業限制的人員限於用人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競業限制的范圍、地域、期限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前款規定的人員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競業限制期限,不得超過二年。
Ⅶ 勞動合同與保密協議
勞動合同作為主合同,應該有雙方簽字蓋章,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
Ⅷ 勞動合同+保密協議 我會不會觸犯法律
屬於違法行為,一般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法律 勞動合同法
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Ⅸ 新勞動法實施後,原來簽的保密協議還有效么
保密協議是員工與公司在勞動合同之外的一種額外約定。保密補償是在勞動合同終止或者公司提出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才發放。如果員工主動提出辭職,是不給保密補償的。如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律師。
Ⅹ 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條款是否一定有效
保密條款屬於約定條款,但保密義務是法定義務。
具體可以看下勞動合同法第23條:
第二十三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