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律知識 » 物業管理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物業管理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發布時間: 2022-01-07 15:51:17

㈠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案例

業主在家中被害的法律責任案例分析
【案例1】某大學青年教師大白天被歹徒殺害於所住小區的家中。兇手雖被繩之以法,但老年失去唯一兒子的打擊,使得被害人的父母痛不欲生。他們認為,兇手之所以有恃無恐大白天入室殺人、搶劫,跟小區沒有保安員、門衛脫崗、外來人員可以自由進出有著直接的關系。於是,他們一紙訴狀將小區開發商及小區的物業管理公司一並告上法庭。當地人民法院先後兩次開庭對此案進行審理。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害人在家中被害,是罪犯犯罪的直接、必然結果,該犯罪結果所引起的刑事和民事侵權責任,已由罪犯承擔。被告某開發公司、某物業管理公司與罪犯的犯罪行為既沒有主觀上的共同故意,又沒有客觀上的行為牽連。原告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理由不充分。被害人人身損害與兩被告的管理行為無直接因果關系。因此,被告不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原告要求被告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沒有法律依據,對此不予支持。
【案例2】兩名罪犯經預謀後,攜帶尖刀等凶器,竄至某市某小區某樓,因該樓值班保安員沒有盤查,兩人冒充物業人員,以檢修煤氣管道為名,進入某業主家中進行搶劫,將業主夫婦唯一的兒子殺害。兩名罪犯後被法院判處死刑並賠償經濟損失共4萬元。業主夫婦認為負責小區管理的某公司未盡到安全管理的責任,故將其告上法庭。當地法院一審判決負責小區管理的某公司賠償死亡補償金等費用共計16萬元。法院認為,樓宇保安員並未對兩名罪犯進行盤查。在樓宇中設置的保安設施、門禁系統和可視對講系統均已損壞,不能正常使用,使得犯罪分子得以未受到任何盤查即進入原告居住的房屋,並在較長時間內實施了犯罪行為,故該公司應對原告的損失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案例分析】上述兩案例均是業主在家中被害,被害人家屬均要求物業管理公司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而兩地法院的判決結果完全不同。同樣的案例在全國各地已發生多起,其判決結果也和上述兩案例一樣,有的判決物業管理公司承擔責任,有的判決物業管理公司不承擔責任。業主在家中被害,物業管理公司到底應承擔法律責任還是不承擔法律責任呢?對這個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1)物業管理保安應履行哪些職責
保安是物業管理的基本職能之一,是物業管理公司提供物業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那麼,物業公司的保安保什麼呢?
《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本條例所稱物業管理,是指業主通過選聘物業管理企業,由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對房屋及配套的設施設備和相關場地進行維修、養護、管理,維護相關區域內的環境衛生和秩序的活動。」第四十七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安全防範工作。發生安全事故時,物業管理企業在採取應急措施的同時,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協助做好救助工作。物業管理企業雇請保安人員的,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保安人員在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公共秩序時,應當履行職責,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
從以上規定中我們認為物業管理保安的職責有:
①維護秩序。即維護物業區域范圍內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努力為業主創造良好的、安定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②協助做好安全防範。即協助公安機關做好安全防範。
③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發生安全事故時,立即採取應急措施,並及時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報告,並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救助工作。
2)物業管理保安的責任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來界定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指物業管理當事人由於違反物業管理法律規范或物業管理合同的規定所必須承擔的法律後果。違反物業管理法律規范的行為屬違法行為,違反物業管理合同的行為屬違約行為。違法行為和違約行為是法律責任的基礎,法律制裁是法律責任的必然結果。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保證物業管理法律規范的有效實施,保障物業管理合同的全面履行,保護物業管理法律主體的合法權益的必要條件。如果法律規范和合同僅有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而沒有在使用權利不當或不履行義務的情況下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權利義務就成為一紙空文而沒有任何約束力。法律責任最基本的功能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明確違法違約後果。法律責任一般都會明確如有違法違約行為產生或哪些違法違約行為必須承擔什麼樣的後果。第二處罰違法違約行為。對違法違約行為進行經濟的、行政的或法律的制裁和處罰。第三賠償損失。違法違約人要賠償由於其違法違約給守法守約人帶來的各種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第四教育人們守法。明確法律責任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制裁和處罰,而是教育人們知法守法,使人們懂得守法和違法的界線、知曉違法違約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自覺地守法守約。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具有以下特徵:
①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有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的事先規定。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事先規定。首先,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種類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范未規定的新種類的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其次,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內容要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范規定的內容以外的法律責任;第三,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處罰范圍和標准要由法律規范事先規定,不得追究法律規范規定的范圍和標准以外的法律責任。因此,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應有明確的法律責任或違約責任的規定和條款。如果沒有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的事先規定,就不能要求當事人承擔物業管理法律責任。
②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以物業管理違法違約行為為前提。
物業管理違法違約行為是物業管理當事人拒不履行義務或做出法律、法規、合同禁止的行為。違法違約行為的構成要件有三個:第一是違法違約性,即當事人違反了物業管理法律規范的規定或違反了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第二是危害性,即因違法違約行為,侵害了國家、集體或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危害後果。第三是可罰性,即當事人的違法違約行為符合物業管理法律規范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的處罰條件。以上構成要件只有同時具備,才能由當事人承擔物業管理的法律責任。
③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對違法違約當事人的一種制裁。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要求違法違約當事人必須承擔違法違約的法律後果,這顯示了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的權威性和物業服務合同的嚴肅性。如果物業管理當事人違法違約,必將受到相應的的制裁和處罰。
④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法律責任具有國家法律所賦予的強制性和約束力。違反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由國家司法機關和其他法律、法規授權的機關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違反物業管理合同的約定,由合同守約方依法請求人民法院追究違約者的違約責任。
根據以上的分析,針對本案例我們認為:
第一,物業管理公司不承擔違法責任。我國目前已出台的物業管理的法律法規中並沒有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的人身安全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業主的生命受到犯罪分子的傷害應由物業管理公司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顯然,業主被傷害,承擔違法責任的應是犯罪分子,而不是物業管理公司。
第二,物業管理公司是否承擔違約責任,要根據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物業服務合同由物業服務需求方與物業服務提供方雙方自願簽訂,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依法成立的物業服務合同受到法律的保護。物業服務當事人由於違反合同條款的約定必須承擔違約責任。因此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確認,除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外,也要以合同或契約約定的責任內容作為依據,但合同約定的條款不得與相關法律、法規相違背,否則,合同雖成立,但其在內容和形式上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則被確認為無效,得不到國家法律的保護,沒有法律效力。違約責任,指一方不履行物業服務合同中約定的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依法應承擔的繼續履行、採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責任。違約責任是由合同義務轉化而來的,本質上出於雙方當事人約定,不是法律強加的,因此,物業服務當事人必須清楚自己的權利和義務,不能隨意承諾自己無法達到的義務。權利與義務一旦承諾,就應履行,否則就應承擔違約責任,按合同規定的違約責任條款接受處罰。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物業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物業管理企業應當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提供相應的服務。物業管理企業未能履行物業服務合同的約定,導致業主人身、財產安全受到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根據以上規定,合同是追究違約責任最根本的依據。物業服務合同可以對業主人身財產安全的保護措施做出更為具體的約定,也可以對業主人身或財產受到不法侵害後而要求物業管理公司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做出約定。如果有這方面的約定,一旦出現合同中約定的情形,物業管理公司應該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3)物業管理公司應加強和改善物業區域內的安全防範
目前的物業服務合同,一般都有對物業管理保安服務的約定,如保安服務要做到24小時專人值守、定期巡邏,做好環境和公共秩序管理,做好防火、防盜工作,加強人員、物品、車輛出入管理等。但是物業管理保安並不能杜絕各種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發生,只能是最大限度地去預防案件的發生。而目前相當一部分物業管理公司並沒有做到最大限度地去做好預防工作,沒有認真履行保安職責,如沒有聘用經過專業培訓的保安人員、對小區進出的陌生人員不進行盤查登記、很少對小區進行巡邏、保安人員脫崗、安全設施管理不善形同虛設等。這也是不少業主對物業管理公司產生情緒,拒絕交納物業管理費的原因之一。
因此,物業管理公司要充分認識到保安工作在物業管理工作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①良好的保安服務有利於提升企業形象。保安服務的好壞,直接反映了物業管理質量的高低。良好的保安服務,以及保安人員的優良素質,將會獲得住戶和社會的稱贊,得到廣泛的支持,從而提升物業管理企業的企業形象。
②良好的保安服務可以使業主和使用人產生安全感。良好的保安服務提供良好的安全及保護,使業主和使用人人身免受傷害,財產免遭損失,從而滿足業主和使用人的安全需求,增強安全感和歸屬感。
③良好的保安服務可以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良好的保安服務,社會秩序穩定,刑事犯案率低,可使人們安居樂業,人們都願意在此工作或居住,從而有效提高小區或大廈的銷售率和出租率。同時,良好的保安服務可以及時發現或避免刑事犯罪案件的發生,有效地保護業主和使用人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也大大減少和避免業主和使用人因生命受到傷害、財產受到損失而引起的賠償糾紛。此外,小區或大廈的保安管理是社會治安管理的組成部分,小區或大廈的良好保安服務有利於促進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
同時,要建立健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強對保安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努力做好保安服務工作。保安服務的關鍵是做好預防工作,應防患於未然。保安服務工作良好的重要標准就是物業區域范圍內不發生或很少發生刑事案件,不發生或很少發生安全事故。做好各項預防工作是保安服務工作的關鍵,因此要採取各種有效措施,防止各類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的發生。

㈡ 法律責任的特徵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是由法律規權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㈢ 刑事責任的特徵是什麼

刑事責任具有以下特徵:(1)強制性。刑事責任是一種由犯罪行為所引起的國家強制犯罪人承擔的法律責任。(2)嚴厲性。刑事責任是性質最為嚴重、否定性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3)專屬性。刑事責任只能由犯罪的個人或單位承擔,具有專屬性,不可轉嫁,不能替代。這與「刑罰止於一人」的思想和原則是一致的。(4)准據性。刑事責任是犯罪事實的綜合反映,也是刑法規范的現實化,刑事責任為確定刑罰提供根據和標准。刑事責任一經確定,犯罪人和被害人均不能自行變更,更不允許所謂的「私了」。

㈣ 物業管理刑事法律責任的特徵

物業管理在刑事方面歸納在單位犯罪章節,否則就是個人犯罪,要看具體觸犯什麼法條什麼罪名

㈤ 承擔刑事責任有哪些特徵

(1)強制性。刑事責任是國家強制犯罪人向國家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責任。
(2)專屬性。刑事責任只能夠對犯罪個人和犯罪單位適用,具有專屬性,不能轉移,不可替代。
(3)嚴厲性。刑事責任在法律責任中性質最為嚴重,否定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
(4)聯系性。刑事責任體現了犯罪者與國家之間的社會關系。刑事責任的施加者是國家,刑事責任的承擔者是犯罪人。

㈥ 物業管理有什麼法律責任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構成是指據以確定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由於物業管理中違法行為具體種類很多,涉及諸如民事違約責任、民事侵權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不同種類的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其具體的構成要件也各有一定差異。在一般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由下列四要素構成。行為違法。法律責任一般是由違法行為的發生而引起的,因此,違法本身的構成條件,自然應當成為法律責任構成的基礎和必要的前提條件。)損害結果。損害是指給被侵害方造成的利益損失和傷害。損害的形式主要有人身的損害、財產的損害、精神的損害和其他利益方面的損害。損害的范圍包括直接實際損害和喪失預期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害。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危害性,給社會特定利益關系造成了危險或損害,並且危害結果達到了法律規定應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的程度,是構成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有些法律責任中,損害結果不是必要要素。‍‍

㈦ 什麼是物業管理法律責任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是指由於違反物業管理法律規范行為而應當承擔的法律後果。違法行為是法律責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責任的必然結果。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主要特徵有3項。
(1)法定責任與約定責任結合。法律責任除了是直接違反法律法規而引起的法定法律責任以外,還有因違反當事人雙方的協議、合同的約定而引起的法律責任,我們稱之為約定責任。協議、合同的法律效力來源於國家對當事人之間合同、協議的認同並予以國家強制力的保護。因此,物業管理中發生的法律責任除了依據法律法規,還要以合同、協議的約定為依據。
(2)技術規范所確定的責任份額大。物業管理本身是社會化、專業化的產物,物業管理中的各項活動涉及大量的技術問題。這些技術問題,有的是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技術標准和技術規范,也有的是物業管理雙方當事人約定的技術要求或標准。這些技術標准、規范、要求成了確定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重要且大量的依據。
(3)法律責任的復雜性和復合性。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種類繁多,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而且,這些責任在一項物業管理的違法行為中往往會合並存在,出現法律責任復合的現象。這種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復雜性決定了在確定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時,要全面考慮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某種違法行為從不同的角度所設定的法律責任。對物業管理的當事人來說,也要謹慎自己的行為,因為,某種違法行為導致的結果不只是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也有可能導致判刑的刑事責任。
一般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由下列四要素構成。
(1)行為違法。法律責任一般是由違法行為的發生而引起的,因此,違法本身的構成條件,自然應當成為法律責任構成的基礎和必要的前提條件。
(2)損害結果。損害是指給被侵害方造成的利益損失和傷害。損害的形式主要有人身的損害、財產的損害、精神的損害和其他利益方面的損害。損害的范圍包括直接實際損害和喪失預期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害。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危害性,給社會特定利益關系造成了危險或損害,並且危害結果達到了法律規定應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的程度,是構成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有些法律責任中,損害結果不是必要要素。
(3)因果聯系。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應當存在因果聯系。法律上的因果聯系不是一般的因果關系,而是指某種事實上的行為與特定損害結果之間的必然聯系。如果某項損害結果不是因某人的行為所必然引起的,則該行為人就不對該項結果負責。由於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多種多樣,有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之分,有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之分;因此在把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歸於某一違法行為時,必須搞清楚違法行為與特定的損告結果之間的聯系,這對於行為定性、確定法律責任種類和大小具有重大影響。
(4)行為人心理主觀過錯狀態。過錯是指行為人實施行為時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及其後果的一種心理認識狀態,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表現形式。直接和間接故意的違法行為應負法律責任,重大過失的違法行為一般要負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在法律有明文規定下才須負刑事責任。對物業管理中的民事侵權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的歸責,大多數是採取過錯責任歸責原則。

㈧ 刑事責任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刑事責任具有的基本特徵:
(1)強制性。刑事責任是國家強制犯罪人向國家承擔刑事責任的法律責任。
(2)專屬性。刑事責任只能夠對犯罪個人和犯罪單位適用,具有專屬性,不能轉移,不可替代。
(3)嚴厲性。刑事責任在法律責任中性質最為嚴重,否定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
(4)聯系性。刑事責任體現了犯罪者與國家之間的社會關系。刑事責任的施加者是國家,刑事責任的承擔者是犯罪人。

㈨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分類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有多種分類,包括:公法責任和私法責任;過錯責任、無過錯責任和公平責任;職務責任和個人責任;財產責任和非財產責任等。按法律責任的內容不同,一般分為民事法律責任、經濟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四類。違憲法律責任不在物業管理法律責任范圍。各種法律責任可以單獨發生,也可能與其他法律責任同時發生,換言之,一種違法行為不一定只承擔一種法律責任,許多場合,違法行為人要承擔兩種以上法律責任,即出現所謂法律責任復合現象。
(一)民事法律責任
指民事主體因違反民事法律義務而按照民法(包括合同法)規定必須承擔的民事法律不利報應。民事法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不同的主要特點是它主要表現為一種財產責任,而且民事責任的內容可以由當事人自行約定。民事法律責任可劃分為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大類。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中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了主要有10種形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並適用。
①停止侵害。指對行為人正在實施的侵權行為,受害人有權請求其停止實施或請求人民法院制止實施。②排除妨礙。指權利人行使其權利受到他人不法阻礙或妨害時,有權請求行為人排除或請求人民法院強制排除妨礙。③消除危險。指在有造成財產或人身損害之虞時,權利人有權請求行為人消除或請求人民法院強制其消除。④返還財產。指權利人的財產被行為人非法侵佔時,權利人有權請求返還該財產。⑤恢復原狀。指在財產被不法損害或性能狀態被改變而有復原的可能時,受害人有權請求恢復到財產未受損壞或未改變時的狀態。⑥修理、重作、更換。⑦賠償損失。指行為人以其財產填補受害人的損失。⑧支付違約金。指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違約方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金錢。⑨消除影響、恢復名譽。指公民或者法人的人格權受到不法侵害時,有權通過人民法院要求行為人以公開形式承認過錯,澄清事實,或者辟謠,消除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以恢復未受損害時社會對其品行、才能或信用的良好評價。⑩賠禮道歉。指公民或法人的人格權受到不法侵害時,權利人可請求行為人當面承認錯誤,表示歉意,以保護其人格尊嚴。
(二)行政法律責任
指行政主體或行政相對人的行為違反行政法律法規而依法必須承擔的行政法律不利報應。行政法律責任分為兩類:一類稱違法行政責任,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管理行為中的違法失職行為引發的依法應承擔的不利法律報應,一般表現為給予直接責任人或單位主管負責人員行政處分;另一類稱行政違法責任,是指行政相對人的行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而應依法承擔的不利法律報應。
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一般分為三類:①行政處罰。中國《行政處罰法》第二條明文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②行政處分。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或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規章制度的規定,按行政隸屬關系對其所屬人員中有輕微違法行為或違反紀律行為的一種內部制裁,主要包括警告、記過、降職、降薪、撤職、留用察看、開除等。③勞動教養。是對有輕微違法行為,但尚不夠給予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種行政措施。
(三)經濟法律責任
指經濟法律關系主體行為違反經濟法律法規而依法應承擔的不利法律報應。由於經濟法律關系實際上是由行政管理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復合構成的,因此,其法律責任承擔方式同違反行政管理法律、民事法律應承擔責任的方式基本相同,但按承包等責權利相結合的經濟責任制追究違反經濟責任制行為的責任時,帶有類似行政合同的責任追究方式特點。
(四)刑事法律責任
指行為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違法行為已構成觸犯刑事法律的犯罪,而依法必須承擔的刑法不利報應。它是制裁最為嚴厲的一種報應。承擔刑事責任的方式是刑事處罰,分為兩類:一是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二是附加刑,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在各地專門的物業管理規范性文件中,一般不規定民事主體、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大多數都明文規定:物業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貪污受賄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根據承擔責任方式性質不同還可以分為制裁性、強制性、補救性三類法律責任。制裁就是懲戒、處罰,制裁實際上是一種對違法者的某種權利的合法損害或者使違法者承擔一項新的不利義務,其目的是使違法者引以為戒,今後不再犯。強制是指迫使違法者履行原有的法定義務或新追加的作為懲戒的必為義務。法律責任的實施和制裁的實現都以強制為後盾。從這一點來說,強制又是使違法者承擔法律責任的最後手段。補救一般是指行為人的侵權行為或違約行為使對方的合法權益蒙受損害時依法應予以的法律救濟,可分為行政補救、司法補救兩類。補救性法律責任主要是賠償、恢復原狀、返還財產、賠禮道歉、履行職務等。

熱點內容
2010年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5 18:21:14 瀏覽:133
行政處罰與刑法 發布:2025-07-05 16:48:45 瀏覽:743
民法典ar 發布:2025-07-05 16:24:45 瀏覽:846
勞動法對公司繳納社保規定 發布:2025-07-05 15:30:35 瀏覽:119
公司法原理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100
刑法免罪 發布:2025-07-05 15:22:04 瀏覽:417
xx縣信訪局法律顧問合同書 發布:2025-07-05 15:16:36 瀏覽:507
胡功群律師 發布:2025-07-05 14:44:32 瀏覽:468
部門規章公布 發布:2025-07-05 14:03:47 瀏覽:244
雙方互不追究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5 14:02:15 瀏覽: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