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解的法律效力
A. 可撤銷合同中的重大誤解合同的法律效力
可撤銷合同中的重大誤解合同是指當事人對合同主要內容的認識發生錯誤,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重大誤解合同的當事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B. 因欺詐,重大誤解的離婚法律效力如何
你好,婚姻不同於合同,《合同法》規定:「訂立合同時,如果存在重大誤解或合同顯失公平,可以撤銷。」但婚姻法沒有此方面的規定。離婚時財產分割,是一方對自己權利的行使與放棄的過程。家庭生活中涉及到方方面面,一方有可能出於某種考慮,放棄自己在財產分割中應享有的權利。在離婚協議中,也就不存在重大誤解或顯失公平。
C. 因重大誤解簽訂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重大誤解的一方可以請求撤銷或變更該民事行為。
《民法通則》第五十九條 下列民事行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
(一)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
(二)顯失公平的。
被撤銷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起無效。
D. 合同法中的「重大誤解」需要如何認定
在司法實踐中,當事人主張雙方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較為普遍,尤其是在簽訂買賣合同等交易行為中。對合同內容重大誤解的認定可以參考如下方面:一、重大誤解應當是由於誤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經驗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當事人自己的過失,而非合同相對方的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二、重大誤解中的誤解應是對合同內容構成重大誤解。也就是合同雙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三、產生重大誤解的合同能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合同的履行會使得誤解者的利益受到較大的損失或者達不到誤解者訂立合同的目的。四、重大誤解導致合同撤銷,應當是由於誤解才導致簽訂合同。若沒有誤解則當事人將不訂立合同或者雖然訂立合同但合同條件將發生重大改變。因重大誤解訂立的合同當事人有權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七條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銷權消滅:(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E. 重大誤解的司法解釋是什麼
對合同內容重大誤解的認定可以參考如下方面:
一、重大誤解應當是由於誤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經驗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當事人自己的過失,而非合同相對方的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
二、重大誤解中的誤解應是對合同內容構成重大誤解。也就是合同雙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
三、產生重大誤解的合同能直接影響到當事人所應享有的權利和義務,合同的履行會使得誤解者的利益受到較大的損失或者達不到誤解者訂立合同的目的。
四、重大誤解導致合同撤銷,應當是由於誤解才導致簽訂合同。若沒有誤解則當事人將不訂立合同或者雖然訂立合同但合同條件將發生重大改變。
【法律依據】
根據《民法典》第147條規定: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F. 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是無效民事行為。對不對
無效民事行為是指欠缺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因而當然不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為。
民事法律行為的實質有效條件。
民法通則
第五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實;
(三) 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
民事法律行為的形式有效條件。
民法通則
第五十六條 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
規定用特定形式的,應當依照法律規定。
因此這個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就要看造成誤解的原因了!如果相對人意思表示真實,而由於行為人主觀上的原因造成「重大誤解」則不會影響該民事行為的合法性,如果是由於相對人的原因造成行為人的誤解,那麼是否無效就有得商量了!
我也不太懂,推測而已!
G. 由於當事人錯識認識或不知道導致自己意思表示不一致的法律效力是什麼樣的
效力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