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的法律效力
『壹』 怎樣判斷簽署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法》來第十條規定「當事自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第十一條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上述規定是建立在雙方對有簽訂合同這一事實不存在異議的基礎上,如果雙方對「是否有簽訂合同」、「合同是否是對方所傳」等問題有爭議,那麼就需要其他證據來註明該合同的真實性。如果擔心對方「以後不認定這個合同」可以要求對方同時郵寄一份原件來存檔就可以了居上所述:傳真合同有效
『貳』 關於簽名的法律效力
1簽名的效力是確認,並不一定非得要蓋章。合同的效力是一旦發生糾紛,專用來確認行為屬效力是否有效。而你簽名的效力就是已經確認了交付有效了,只要能確認這名字時你簽的,那麼這就已經成立。
2 數量不符合標准就簽字屬於你方失誤,如果要起訴,那麼,你方得負舉證責任,就是證明對方拿東西來的時候確實數量不夠,簽字時候沒有確認清楚、、、、、你提供證據後還要看證據的效力是否真能證明,還要看證據是否被法院採納。
『叄』 公司簽署的免責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公司法人違法約定的免責協議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協議免責,是指當事雙方協商一致,達成免除一方或者雙方責任的結果的行為。是當事人意思自治的表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五十三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肆』 這樣簽訂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的簽訂方式是這樣的,對方發了一個加蓋對方公司公章的傳真給我方,我方還未將加蓋公章的合同給對方,我擔心希望得到您的答復!答:合同有效成立包括兩個部分,即要約和承諾。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 解決該糾紛的關鍵是這份合同的法律效力問題。結合本案來看,軟體公司發給你方的傳真就是一份要約。根據《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由於你方並未將承諾送達軟體公司,因此合同並未成立。同時,根據《合同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軟體公司在你公司發出承諾通知之前有權撤消要約,所以對方要求你方加稅款,否則就不交貨的回復,實際上就是其撤消原要約,並發出一個新要約。如果你方接受這個條件,則合同成立,否則合同仍不成立。 既然合同不成立,那麼對方提出讓你方須支持購賣軟體的稅款,就談不上合理不合理的問題。 相關法條:第十條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採用書面形式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第十一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第十八條要約可以撤銷。撤銷要約的通知應當在受要約人發出承諾通知之前到達受要約人。 第十九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約不得撤銷: (一)要約人確定了承諾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約不可撤銷; (二)受要約人有理由認為要約是不可撤銷的,並已經為履行合同作了准備工作。 第二十三條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 要約沒有確定承諾期限的,承諾應當依照下列規定到達: (一)要約以對話方式作出的,應當即時作出承諾,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二)要約以非對話方式作出的,承諾應當在合理期限內到達。 第二十四條要約以信件或者電報作出的,承諾期限自信件載明的日期或者電報交發之日開始計算。信件未載明日期的,自投寄該信件的郵戳日期開始計算。要約以電話、傳真等快速通訊方式作出的,承諾期限自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開始計算。 第二十六條承諾通知到達要約人時生效。承諾不需要通知的,根據交易習慣或者要約的要求作出承諾的行為時生效。 採用數據電文形式訂立合同的,承諾到達的時間適用本法第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地平線律師事務所)
『伍』 雙方簽訂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股東之間的轉讓協議,如果沒有違反法律規定的,一般是有法律效力。法律依據:《公司法》第七十一條 股權轉讓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